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承担着祖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对孩子的教育也成为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角色已不再是学习的工具,而是综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语文这门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这门学科,才能有更好的能力去面对其它学科。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学方式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写,而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练习,而听说能力则是学生以后走上社会用的最多的地方。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穿插着听说的训练,尤为必要。
  一、讲读教学中的听说训练
  在讲课过程中,对于新的课文,要巧妙设置教学场景,合理选取大家能广泛参与进来的问题,抓住学生们的眼球,使学生们对这篇文章,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话可说。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们有表达欲望,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展开起到铺垫的作用。例如在讲《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可以这么描述:如果有一个人穿着一件很丑的衣服,而他自己却说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衣服,因为只有聪明的人才会觉得这件衣服漂亮,你会不会去认同呢?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却更是夸张,他没有穿衣服,却认为自己穿的是世界上最华贵的衣服,很多人也这么认为,跟着附和。然后,更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就这样大摇大摆的上街游行了,是太大胆还是真的有这样的衣服,事实是什么样的呢?他自己难道也真的这么认为吗?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们的探知欲望就会被激发,展开广泛的讨论
  在这个情境下,要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努力去“说”。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进行泛读或者朗读,然后提出几个合理的问题由同学们来回答,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思路,说出自己的建议。例如:这篇童话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童话的故事内容?请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文中都有多少人受骗?同学们敢说了,课堂氛围就会活跃,接受知识的方式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另外分析课文内容时,还可以结合课本联系和参考资料有针对性的提问,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适当进行提示,作为反馈,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可提问: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来进行活动的?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为什么只有那个小孩看到皇帝没有穿衣服?这篇童话的意义在哪里?这些训练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也是他们更好的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和重点。使学生更好的明白这篇童话的教育意义: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露了真相,意在教育我们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当然,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的践行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效果可能会不尽人意。有的学生具有天生恐惧的心理,担心讲不好而不敢讲,或者因为紧张而无法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想方设法稳定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不要轻易放弃,一定要让他们开口,并及时纠正他们口述时出现的错误,不要进行指责和挖苦,而是循循善诱加以引导,借此来充分锻炼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讲述过程中,尤为注意的是课堂整体的连贯性,尽力避免出现松散、紧张、不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要抓住课本重点,有目的的去进行教学活动,架通思维的纽带,使学生们了解课本内容,抓住知识要点。不能顾此失彼,只重视听说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地方。
  每节课的最后,要及时检查课堂听说效果,可以参考课后书面练习题,进行课堂小测验。使学生们感觉到学会知识的成就感。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同学们都乐在其中,学习成绩也会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中逐渐提高。
  二、听说训练在背诵教学中的渗透
  听说训练不仅可以在讲读课中应用,还渗透在要求背诵的课文和语段中。初中教材中,有大量的需要背诵的经典篇目。课标中对这些篇目的要求除了会翻译和掌握基本内容外,还要通顺背诵,这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训练能使学生们更容易背诵这些篇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具体应用,首先,学生们在背诵课文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在基本上能背诵课文全文的同时,还伴随着磕磕绊绊的现象,不能通顺的背完全篇。对此,教师可以总结文章内容,按照一定的思路来背给学生们听,同时本随着内容上的提示。然后,学生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背诵长篇课文时,例如《出师表》,往往开头背诵的挺顺畅,但是,越往后越不流畅。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进行正确的背诵方法指导,采用逐段背诵的方法或者倒着背以及抽段背的方法,来加快背诵的速度,节省时间。最后,要注意听写的训练,在学生背诵的时候来对篇目进行默写,这样既能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又能使名句在被运用起来时得心应手。
  三、听说训练在“课本剧”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课本中选取的教材,大多都饱含丰富的情感,爱恨情仇或者美丑善恶等。为了加深学生们对这些情感的认知,可以选取一些合适的篇目来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口头表演,前提是学生们要对课文进行熟知,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即兴表演,营造良好的氛围,注意有感情的进行表演,语气和语调都要着重注意,使听者能感受到语言的表达美。这些丰富的内容和感情在被表演者表达出来后,能够很好的补充语文教学的内容,使其更有深度。同时这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们的听说能力得到极好的锻炼。它将课本中死板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灵动活泼的视觉、听觉效果,改变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形式学生最喜欢,最易接受,表演时也卖力。
  听说和读写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听说这方面做到位了,能极大的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听说的训练方式可以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状体系,不仅仅表现在讲读教学、背诵教学等方面,还渗透到课堂内容的方方面面,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去不断探索,找到合适的方式,然后锻炼学生们的听说能力。实践证明,听说能力的训练,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也乐于接受,而且效果也非常好,改善了以往教学中沉闷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一直是个难题。在教学中我有几点做法和大家谈一谈:  一、培养兴趣,是作文的前提  我曾经用“兴趣转移”法做过这样的尝试:在接任新班级语文教学时,首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等情况作深入的调查,然后按学习、生活、爱好等方面归类,给每一位学生发下一张不同要求的“行为习惯跟踪
摘要:陶淵明的《桃花源记》以虚实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饱含了对“返璞归真”美好社会的无限向往。  关键词:桃花源记;虚景;实写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虚实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的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美好意愿,文章似淡而浓,似癯而腴,借武陵人行踪这一线索,层层设疑,把现实理想和境界联系起来,豪华落尽又尽现真淳,令人无比神往,具有耐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学得积极主动,有成效。如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奔腾不息呢?     一、选好“前奏”吸引兴趣     好的数学“前奏”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播放《祝你生日快乐》乐曲,并笑容可掬地
后进生有,英语后进生更是多。因为英语教学课时少,英语教师所教班级多,课外很难面面俱到地进行个别辅导。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带动后进生,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节省了不少课外辅导的时间,而又能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在几年的英语教育教学中,我不断摸索,实践,找到了一些转化英语后进生的方法。    一、家校联系,给后进生一个有力的后方支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和关怀孩子,是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品质和能力,是低年级“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要求。有实验证明,学龄初期是儿童交往与合作的最佳时期。低年级体育课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提供了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活动形式和空间。因此,强化和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与合作,学会宽容与尊重他人等社会行为,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体育教学是一种群体性的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具有特殊的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作
摘要:学生的教育总与学生的活动并行,教育不可避免地在学生的活动中展开,学生的活动经历成了教育的起点,把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学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发展和选择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体与,心灵的解放,使学习活动主体化、主动化。  关键词:数学活动课;农村小学;因地制宜    一、农村小学数学基础薄弱的原因    农村小学基本处于这样一种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生物学课本中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考试的题目也很多,其中,大肠杆菌占重要地位,在很多知识点及试题中均有出现,在高三总复习中以大肠杆菌为载体,可以将有关知识形成网络,便于学生学习复习。现将有关大肠杆菌的知识点及典型习题进行总结。  知识点一、大肠杆菌在分类上属于细菌,原核微生物。  例题一:下列生物中,均由真核细胞组成的一组生物是( )  A、小麦、大肠杆菌 B、酵母菌、蝗虫 
情景创设是一堂课的开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而使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  一.课堂中情境创设应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
【摘要】:中学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其他自然学科衔接度高的学科。随着新课改教学方案的出台,在教学活动中切实转变教学思路,转化教与学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思维学习中学地理知识已经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突破口。当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传统的教学体制即使新课改方案出台后在短时间内仍然很难得到彻底扭转,因此,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自主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有的教师却把合作误解为讨论,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堂课之中看似气氛活跃,实则哗躁有余,浮泛浅表,见问题就讨论的哗躁语文课,是只有吵闹的泡沫语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