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分身”存在吗?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en88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一直流传着一个骇人听闻的传说,当你看见一个跟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的时候,你就会死。这个传说来源于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一对恋人分别是敌国的公主和王子,由于战争,两人被生生隔开不能相见。终于,5年之后王子的军队攻陷了软禁着公主的城堡,恋人得以相见。然而,王子的臣民们却坚持要处决那可怜的亡国公主。为了爱情,王子毅然决然地拉着公主的手跳入了大海。一年之后,一座美丽的梦幻般的岛屿——卡娜米雅岛上到处生长着一种并蒂双花的美丽植物,人们叫它两生花。两生花就像王子和公主一样,一生根茎都连在一起,亲密无间,却始终朝相反的两个方向开放,永远看不到对方。直至花期将尽,两朵花才会极力扭转花枝,在陨落的一瞬间面对自己的另一半。
  那么,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一个跟你长得一模一样、却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呢?如果有的话,概率有多大?他或她会不会是平行世界里的你,或者是由你的意念产生的“分身”?当你碰到这个人时,真的就大限将至了吗?
  飞机上的偶遇与四“姐妹”
  2015年的一天,一个身穿黑色外套,留着姜黄色短发和大胡子的英国摄影师登上了去爱尔兰的飞机。正当他准备入座时,却发现已经有人坐在了他的座位上,于是他要求那个人把他的位置还给他。然而那人站起身一抬头,摄影师震惊了:“天呐,这人怎么长得这么像我!”
  一不小心坐错了座位,座位的主人还跟自己长得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对方也惊呆了。不过两人随即相视大笑,飞机上的其他乘客也觉得奇妙,纷纷笑起来。两人开心地合了张影发到网上,网友看了不禁怀疑:“这真的不是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吗?”
  不过,从两人后来又在酒吧相遇时拍的照片可以看出,两人不仅身高上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细看五官并不完全一样,额头的形状更是不同。
  同样在2015年,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破除迷信,三名来自爱尔兰的大学生,公开在网络上发起了一个寻找“陌生双胞胎”的计划,寻找跟自己长得非常相似的陌生人。结果其中之一的女生尼亚芙陆陆续续竟然找到了和自己极为相似的另外三个“姐妹”!
  这四名女生其中三人都是爱尔兰人,还有一人是意大利人。她们梳一样的发型、带上一样颜色的美瞳并画一样的妆后,看起来完全就是不分你我的四胞胎。同样来自爱尔兰的艾琳和自己的亲姐姐甚至都不怎么像,却像极了尼亚芙,不但同龄,就连身高和身材都差不多,所以两人还去做了DNA鉴定。鉴定结果是,两人不但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就连2000年前的祖先都一个来自于亚洲西南,另一个来自于美索不达米亚。
  不過,这四名女生虽然乍一眼看上去真的很像,但端详她们的五官后会发现,她们的皮肤、脸型和五官还是有些差别的,并不能达到传说中的一模一样。
  好在,两名大胡子和四名美女的生命安全在他们相见后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这两则真人真事带给我们的都是欢乐而不是恐怖。
  为什么会觉得两个人相像?
  这样极度巧合的事情和非常相似的长相确实令人称奇,但仔细想想,有没有人曾经跟你说过,你长得像他隔壁邻居,或以前的同学,或远房表兄妹呢?虽然我们很少碰到让自己觉得真的很像自己的人,但其实把陌生人错认成自己熟悉的人的例子并不少见。事实上,在名人圈儿里长得相似的人就更多了,比如说专门演已故国家领导人的特型演员,以及小时候长得极像夏雨的张一山,根本分不出来谁是谁的董璇和佟丽娅,年纪越大长得越像的那英和刘嘉玲……
  那么,为什么我们有时会觉得两个人很像,仔细看时却又不大一样呢?科学家告诉我们,大脑在进行面部识别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整体的特征组合而非具体细节,因此可以更灵活地对新发型等外形改变。
  在识别人脸时,我们会以先看眼睛,再看嘴巴,最后看鼻子的顺序来观察别人,并且大部分人会关注诸如发际线、发型和眉毛等细节特征。不过,为了避免朋友化了妆、变了发型我们就认不出来了,使我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识别出面孔,大脑会利用被称为“梭状回”的区域将人脸上所有部分拼接在一起。这个过程就像是我们记忆地图时,记的是边界线的大概范围和形状,而不是边界线的具体细节和其中每一个省或者州的具体形状。这种把握整体结构,再把各部分的总和加在一起的认知,能让我们更准确地认出熟悉的人。
  会有人长得完全一样吗?
  因为一直被人说长得像英国明星“憨豆先生”,加拿大摄影师弗朗索瓦·布鲁内尔从2000年起启动了一个名为“我不是分身”的项目,到2013年就已经找到了200多对“非血缘双胞胎”。当这200多张照片放在一起展示时,确实有点诡异。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人长得如此之像!因此,有人提出了疑虑:万一自己跟杀人犯长得非常像,会不会因此锒铛入狱呢?又或者,一个跟自己长得很像的人能不能靠刷脸打开自己的智能手机呢?
  事实上,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无论是司法机构还是面孔识别软件,对人脸进行扫描分析时使用的都是精准识别。精准识别中把人脸分为8个纬度,而这8个纬度中只要有一点不同,就会被判为长得不一样。比如说你的耳朵是5.9厘米,而看上去可能跟你长得很像的一个人耳朵是6厘米,那么你和他就是长得不一样的。在这样的计算之下,世界上存在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的概率还不到一万亿分之一。按地球人口74亿来算,要再多135倍的人口,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和你长得完全一样的人。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而且,两个长得很像的人的DNA差异,可能要比另外两个随机选取、长得一点也不像的人还要大。因此以现代的技术,我们其实并不用担心由于长得像杀人犯而入狱。
  然而,虽然概率极度地小,但是究竟会不会有这样跟你一模一样的人存在于世呢?如果见到了他,真的会死吗?这个问题可能就跟究竟有没有平行空间有的一拼了。
其他文献
小动作与多动症  当你读到这篇文章时,停一停,看看你自己有没有在无意识地在做一些小动作,比如用手指卷头发、抖抖腿、抠指甲、摸下巴等等。如果没有,恭喜你!你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如果有,说明你的注意力已经开始逐渐涣散了,但没关系,你的这些小动作也许正帮你唤回注意力。  研究人员对于人们这种无意识的小动作的研究已经由来已久了。早在1885年,英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在一次无聊又漫长的会议上注
期刊
在野外探险,是件刺激而有趣的事情,荒野求生的故事也出现在许多真人秀、电视剧和动画片中,主角们会展示出炫酷的逃生技巧,比如吸出毒液、钻木取火、吃雪止渴。  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从中也已学会了不少野外求生窍门。但流行文化的智慧真的正确吗?并不总是。下面这些常见的户外求生神话,也许你也曾经信以为真。  用嘴吸出毒液  实际上,如果毒蛇咬了你一口,毒液就立马随着血液扩散到受害者的整个淋巴系统。这时,你用嘴吸
期刊
2016年,一名拥有一条机械手臂的英国帅哥上了各国新闻。这名帅哥可不是在为什么科幻片做宣传,而是在一场事故中不幸失去了整条左臂,却有幸在科学实验中获得了这条酷炫的仿生机械手臂。  这条机械手臂重达4.7千克,直接和他的肩膀处的肌肉以及神经相连,用背带固定在他的身上,不但可以根据肌肉传达出的信号来完成一系列正常手臂的动作,还能用手指捡起来硬币大小的东西。更酷炫的是,这条手臂参照了游戏《合金装备》里面
期刊
来自厨房的造假艺术  大家都看过电影,电影里除了有精美的影像,还有使人身临其境的各种声音。淅淅沥沥的小雨声,唧唧喳喳的鸟叫和扑棱的鸟儿拍打翅膀的声音,它们都能瞬间将你置于树叶茂密、生物多样的大森林中,甚至为你带来丝丝凉意。在大脑听来,这些声音都源自真正的大自然,十分逼真。然而,我们的感觉大错特错了。  电影声效其实是一门欺骗的艺术。也就是说,大脑听到的雨声和鸟叫声都是假的。淅淅沥沥声并不是来自雨水
期刊
机甲是许多动漫迷们最爱的角色,这些巨型机械有一些典型特征,如使用双脚行走,外表近似人型,而更让人着迷的是人类可以坐在其内部的驾驶舱里,使出各种大招。日前,一场真人版巨型机器大战更是在美国上演,美国研发人员驾驶着“马克2”和日本人驾驶的“水道工”贴身搏斗,上演了一场真实的“铁甲钢拳”。  那么,现实中会有这种东西吗?人类是否真的能在未来战场上驾驶步行机器人呢?让人失望的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驾驶
期刊
最近几年来,由于健康、环保等各种原因,周围吃素的人越来越多,素食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虽然鸡鸭鱼、牛羊猪肉等荤食不可能完全从餐桌上消失,但素食确实已蔚为风潮。  这么多人选择素食,除了因为健康、环保外,还有些是因为动物福利、宗教信仰方面的原因,但无一例外,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康原因。美国科学家曾经调查了将近10万名志愿者,包括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士,从2002至2009年先后持续跟踪了7年,不断收集数据,
期刊
如今,在互联网经济领域,有一个非常时兴的名词,叫作“区块链技术”,这个名词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显得陌生又神秘。但很多经济界人士都认为这种技术非常有前途,它将彻底改变经济领域的交易和组织形式,改变行业划分,并将最终可能会改变整个经济世界。  浅谈区块链  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概念,是从英语单词“blockchain”翻译过来的。而在英语中,“blockchain”也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而新造的一个词
期刊
地球上的众多动物中,与人类最相似的要数猩猩了。猩猩不仅与人类享有共同的祖先,而且它们的身体形态和遗传物质与人类的相似,同时,猩猩和人类一样也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可以说,在今天的地球上,除了猩猩,人类再也找不到别的“近亲”了。  所以,为了追寻人类的起源或者揭示进化的奥秘,动物学家需要深入猩猩王国,了解猩猩的生活习性以及社会形态。不过,这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事情。猩猩居住在偏远茂密、充满危险的
期刊
开放社会中,同性恋已被接受  在中国,同性恋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人们普遍对于同性恋者敬而远之,甚至很不友善。2016年发生的一件极具争议的事情就很有代表性:美国已婚妇女梅利莎·怀亚特试图领养一位患有重度残疾的中国孤儿,却因为同性恋的身份而未能如愿,于是她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表示了自己的不滿,但中国儿童福利和领养中心在官方网站中明确指出,同性恋是“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违反了中国《收养法》的原则,
期刊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些模拟游戏,玩家可以随心所欲地操控游戏中的角色。那么,是不是可以大胆的假设,真实存在的我们也是被某个人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出来的呢?这个想法听上去匪夷所思,我们有感情、认知,怎么可能会是模拟人物?但如果持续地思考与追问下去,我们真的能确定我们就是真实的吗?  “真实”备受怀疑  一些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已经开始怀疑我们是否真实存在。有了强大且复杂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现实生活、生物体、甚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