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愉悦地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改革倡导了“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而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而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通过问题情境这个思维载体,将数学问题迁移引伸到具体的社会实际问题中去,促使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设置问题悬念,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使学生听其言,入其境,激发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愉快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
  一、激“疑”,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示“错”,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36-36÷3。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36-36÷3=0÷3=0。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信息“36-36”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而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步骤是:36-36÷3=36-12=24。出现这两种情况,正在意料之中的事,老师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老师顺势引入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接着开始讲授新课,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三、巧“问”,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得也很深刻。
  四、设“障”,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
  (1)1.6÷0.25,15÷0.15
  (2)10÷3,14.2÷22
  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辦?”“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障”造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五、留“味”,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一堂数学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有疑是对知识“学而不厌”的需要。小学生年龄小,对新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追根问底,倘若课堂结束时充分利用教材的“新”、“奇”、“特”之处设置悬念,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能力。例如,在“毫米、分米的认识”这节课下课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郑州到北京的路程有多远,你觉得怎么样?”学生答:“不好量,太长了。”此时,教师设置悬念:“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下一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这样,在揭示矛盾的同时制造悬念,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丁蕾.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研究[J].小学生,2013(01).
  [2]赵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14(12).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最新的战略发展规划,为促进大湾区的协调迅速发展,先要实现的就是不同地区之间货物自由流通。在一国两制背景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内地的货物流通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调节教学进度。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能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在
我公司铸造车间熔炼设备为10t中频炉一台。与冲天炉相比,其优点是熔炼过程中无增硫现象,而且熔炼过程可以用渣覆盖铁液,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铁液中硅、锰及合金元素的氧化,并减少
[摘 要:新课改后,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随之调整,最直观的表现即为高中生物练习与考试题目不再像从前那么直白,各类题目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很少有单纯考察学生记忆效果的题目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物教师为保证学生具备应对高考的能力,就必须转变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启发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具备灵活应对复杂题目、独立解决新型题目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教育;生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生物知识大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伴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微波工程正向着毫米波/亚毫米波波段高速延伸。由于工作频率的提高,金属导电性能降低,加之表面加工粗糙,使传输线中的损耗大到不能容忍的程度,同时色散和高次
摘 要: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素材;重视阅读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要学生把生活中的精彩见闻形成精彩的文字;还可以开展“作文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可利用的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从而激发
摘 要: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英语教学中关于中国文化渗入的重要性也日渐受到关注。文章从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几点大学英语教学中渗入中国文化的途径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渗入式教学  语言和文化两者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换言之,在语言的应用过程中,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展现。外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门课程,实际上是文化教学的过程,其目的就在于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