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常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等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语文课堂真正 “活”起来。
关键词: 民主和谐 丰富多彩 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富有乐趣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收到最佳的授课效果。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自己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 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差异很大,作为良好师生关系的第一步,教师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即使他们成绩差,调皮捣蛋,教师也要把知识和爱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光芒,进而克服对某门学科的畏难情绪,放弃自卑,自信学习。
(二)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教育方式、评价视角应当有所区别,就是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了解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要鼓励优生进一步创新,鼓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把较容易地问题留给这些学生,为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条件。学生答错了,十分沮丧,教师要尽可能再给他们一次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教师要了解他们的愿望、意见、追求,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看到孩子那种积极要求上进的心理,及时的加以引导。一次,我班学生龚泽旭抄别人的作业,我知道后很生气,但转念一想何不就此加以引导,在他承认自己抄作业后,我表扬了他的两个优点:“第一,你不想被老师批评,这点很可贵;第二,你写作业认真、仔细,字写得很工整。”学生听了如释重负。接着,我让他自己重新再写一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愿意学习。另外,教师说话态度要和蔼,声音要动听,注重体态语言给孩子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0世纪初的很多权威学者说过:兴趣是个水闸门、兴趣是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兴趣是儿童成长的“指示器”。②可见,培养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教师语言进行描绘、叙述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教学硬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直观想象创设情境等。如:我讲《林海》一课。我上课出示课件展示大海的画面,请学生说出大海的特点。然后,接着展示大兴安岭林海的画面,请同学简单概括出林海的特点:一望无边、满眼绿色,林木随着山势起伏如波浪,使学生感受到林海与大海的共同特点。通过提问学生:“你们看过大海,想不想去看林海呢?林海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要去!”;“我想看林海”;“我已經去过了”等等。顿时,课堂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于是通过创设这个情境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到了课堂上来,使孩子产生了观察林海、探究林海的欲望。孩子有了兴趣入了情境才有了学习的欲望,他们就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挖掘学生的潜力,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自由支配、自由发挥的空间,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要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探究问题,合作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理解、解决问题。
如:我在《新型玻璃》这一课,首先给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孩子初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并让学生填写表格的名称,写出特点作用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自学很快就填写出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及它们的特点、作用。可见,孩子已经对课文有了深刻的了解。那么,可想而知,孩子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老师为什么要包办代替呢?因此给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是非常必要的。其次,给孩子合作、探究的空间。我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先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悟出这一段先写特点,后写作用的写法,在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启发他们举一反三,读悟2至5自然段,用简单词语概括其特点作用,填写表格。同时我又放手让孩子以推销员、顾客的身份,用买卖对话形式来推荐,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时,同学们各个兴致勃勃,纷纷上台表演,有的演顾客,有的演推销员。“我是夹丝玻璃厂的推销员,我们厂家最新研制了一种新型玻璃,名字叫夹丝玻璃……”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接着用“展销会”的形式,启发、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观察、发现我们周围生活中类似于“新型玻璃”的科技新产品,再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方法去写这些方面的产品,介绍科学知识;即兴交流,教师随即点评。
最后,要给学生想象、创造的空间。进一步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想一想,看一看,我们周围的生活中还需要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开展“争当小小设计师”的评比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所需,设计出了“不沾油玻璃”、“吸尘玻璃”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知识延伸到了课外,增强了语文的实践性。
四、设计阶梯性作业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作业“一刀切”的做法,有许多弊端。如“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鉴于此,我针对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要求,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有阶梯性,抓两头促中间,例如在五年级古诗《泊船瓜洲》时,要求优等生会背、会讲意思、会将古诗写成故事。对中等生要求会背、会讲意思;对差生要求会背,能跟着别人讲。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参考文献:
① 《小学语文》 2011年第10期
② 《中小学心理健康》 2012年第8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常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等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语文课堂真正 “活”起来。
关键词: 民主和谐 丰富多彩 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富有乐趣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收到最佳的授课效果。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自己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 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差异很大,作为良好师生关系的第一步,教师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即使他们成绩差,调皮捣蛋,教师也要把知识和爱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光芒,进而克服对某门学科的畏难情绪,放弃自卑,自信学习。
(二)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教育方式、评价视角应当有所区别,就是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了解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要鼓励优生进一步创新,鼓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把较容易地问题留给这些学生,为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条件。学生答错了,十分沮丧,教师要尽可能再给他们一次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教师要了解他们的愿望、意见、追求,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看到孩子那种积极要求上进的心理,及时的加以引导。一次,我班学生龚泽旭抄别人的作业,我知道后很生气,但转念一想何不就此加以引导,在他承认自己抄作业后,我表扬了他的两个优点:“第一,你不想被老师批评,这点很可贵;第二,你写作业认真、仔细,字写得很工整。”学生听了如释重负。接着,我让他自己重新再写一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愿意学习。另外,教师说话态度要和蔼,声音要动听,注重体态语言给孩子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0世纪初的很多权威学者说过:兴趣是个水闸门、兴趣是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兴趣是儿童成长的“指示器”。②可见,培养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教师语言进行描绘、叙述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教学硬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直观想象创设情境等。如:我讲《林海》一课。我上课出示课件展示大海的画面,请学生说出大海的特点。然后,接着展示大兴安岭林海的画面,请同学简单概括出林海的特点:一望无边、满眼绿色,林木随着山势起伏如波浪,使学生感受到林海与大海的共同特点。通过提问学生:“你们看过大海,想不想去看林海呢?林海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要去!”;“我想看林海”;“我已經去过了”等等。顿时,课堂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于是通过创设这个情境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到了课堂上来,使孩子产生了观察林海、探究林海的欲望。孩子有了兴趣入了情境才有了学习的欲望,他们就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挖掘学生的潜力,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自由支配、自由发挥的空间,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要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探究问题,合作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理解、解决问题。
如:我在《新型玻璃》这一课,首先给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孩子初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并让学生填写表格的名称,写出特点作用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自学很快就填写出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及它们的特点、作用。可见,孩子已经对课文有了深刻的了解。那么,可想而知,孩子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老师为什么要包办代替呢?因此给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是非常必要的。其次,给孩子合作、探究的空间。我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先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悟出这一段先写特点,后写作用的写法,在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启发他们举一反三,读悟2至5自然段,用简单词语概括其特点作用,填写表格。同时我又放手让孩子以推销员、顾客的身份,用买卖对话形式来推荐,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时,同学们各个兴致勃勃,纷纷上台表演,有的演顾客,有的演推销员。“我是夹丝玻璃厂的推销员,我们厂家最新研制了一种新型玻璃,名字叫夹丝玻璃……”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接着用“展销会”的形式,启发、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观察、发现我们周围生活中类似于“新型玻璃”的科技新产品,再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方法去写这些方面的产品,介绍科学知识;即兴交流,教师随即点评。
最后,要给学生想象、创造的空间。进一步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想一想,看一看,我们周围的生活中还需要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开展“争当小小设计师”的评比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所需,设计出了“不沾油玻璃”、“吸尘玻璃”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知识延伸到了课外,增强了语文的实践性。
四、设计阶梯性作业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作业“一刀切”的做法,有许多弊端。如“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鉴于此,我针对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要求,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有阶梯性,抓两头促中间,例如在五年级古诗《泊船瓜洲》时,要求优等生会背、会讲意思、会将古诗写成故事。对中等生要求会背、会讲意思;对差生要求会背,能跟着别人讲。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参考文献:
① 《小学语文》 2011年第10期
② 《中小学心理健康》 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