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小学课堂教学中仍有一些重要的“真问题”还未破解,亟待深入探索。
一、小学学科教学的现状
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对教学内容选定、掌握程度把握不准;一些教师对教学流程的设计、相关活动的设计凭感觉而定;一些教师总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但教学效率低下,自己又不知何故。
究其原因,这些教师对课标、教材、编者意图理解不到位,对教学流程设计依据不懂,找不到教学的规律与根本,需要针对不同学科教学,研究一套更有效的流程(或模式),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问题。笔者就教学流程设计进行理论建模,有针对性解决小学学科教学流程设计与诊断的困惑。
二、小学学科教学流程设计的理论建模
(一)“课标要求是什么”。要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层递性,理解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理解其体现方式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二)“课标建议是什么”。要研读《教师用书》,理解“教学建议”,关注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的次第呈现、能力的梯度提升,关注依据认知规律、教学规律而提出的教学策略。
(三)“平时考试怎样考”。要关注平时考试的考点、题型,明确所涉及的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
(四)“课堂教学怎样教”。要研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要立足义务段学科教材,既要系统研读,梳理体系,又要立足一个学段、一個年级、一册、一课,关注点、线、面、体的内在联系,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明白呈现策略的科学性,遵从知识形成规律、学生认知规律、课堂教学规律,依据学科教材特点、学情实际,梳理出合理的教学流程,力求“教学最优化”。
三、小学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与诊断
教学流程的设计:对标—会意—知情—理序—归类—求根—反思
“对标”,就是对准“课程标准”。确定的学习目标要关注课程目标的阶段性、系统性、达成性;学习目标要贴合教材特点,贴合学生实际,凸显三维目标,直击核心素养建构。
“会意”,就是知道“编者意图”。要研读教材,明白编者是如何呈现知识、方法、能力训练点,明白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明白呈现的最有效的策略及方式,做到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明白而自信。学习目标符合编者在“此教材处”“想”凸显的“知识、能力、思维、品德”目标(三维目标),“想”凸显的“核心素养”;学习目标的达成策略,符合编者对“知识、能力、思维、品德”(三维目标)及“核心素养”的建构策略。确定的重难点恰当,主干问题简洁,方法精当。要体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思想,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要力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知情”,就是了解学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元认知、学习能力、思维水平、求知动力状况。要真正知道学生的真正实际。
“理序”,就是梳理出教与学的顺序。这个顺序,要符合学习动力学规律及知识形成规律——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学科规律。教路学路融合一致,学为主体,遵“道”而行,相得益彰。教路清晰,学路可循,“道之所存”,谙于心中。
“归类”,就是将教与学关键内容归类成为体系。教材归类、教法归类、学法归类、知识归类、能力归类、学科思想归类成树。让教与学,好似探囊取物般,越来越得心应手。形成不同课型,建构知识、能力、方法、思维的体系,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求根”,就是探求“教与学”之“根”。探求“知识能力思维”最朴素、最根本的“教与学”的规律。探求“教与学”最优化的根本规律,探究“教与学”之道。
“反思”,就是不断反思教学过程的“得与失”。在循环往复中,发扬“得”,改进“失”,追寻“教学之道”,逐步形成“教学流程”“教学模式”“学科模式”,最终蜕变形成“个人风格”。
教学流程的诊断:比—留—思—改
“比”,就是“比”出问题。将自己(或别人)设计的教学流程,与自己另外的设计、与组内同事的设计、与名师的设计进行比较,聚焦教学流程设计各环节的“操作要领”,“比”出疑惑,得出问题。
“留”,就是“留”真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同伴探讨、名家指点、归纳梳理保留下自身存在的紧要的“真”问题。
“思”,就是“思”好对策。以问题为导向,逐一思索清楚产生“问题”的原因,理清是“对标”不准,还是“知意”不明;是“理序不当,还是“归类”不准;是“求根”不深,还是“道”之不明。最终找到好策略。
“改”,就是“改”掉问题。紧抓问题不放手,可以“案例”解析,可以“课题”研讨,不管什么方式,都要力求对自己真有“大用”。要从最易改进的问题,仔细改,深入改;要改得长记性、生经验、出智慧,真得“道”。在循环往复中,优化教学流程,逐步形成“学科模式”,进而力求最终形成“个人风格”。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三迪小学
一、小学学科教学的现状
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对教学内容选定、掌握程度把握不准;一些教师对教学流程的设计、相关活动的设计凭感觉而定;一些教师总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但教学效率低下,自己又不知何故。
究其原因,这些教师对课标、教材、编者意图理解不到位,对教学流程设计依据不懂,找不到教学的规律与根本,需要针对不同学科教学,研究一套更有效的流程(或模式),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问题。笔者就教学流程设计进行理论建模,有针对性解决小学学科教学流程设计与诊断的困惑。
二、小学学科教学流程设计的理论建模
(一)“课标要求是什么”。要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层递性,理解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理解其体现方式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二)“课标建议是什么”。要研读《教师用书》,理解“教学建议”,关注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的次第呈现、能力的梯度提升,关注依据认知规律、教学规律而提出的教学策略。
(三)“平时考试怎样考”。要关注平时考试的考点、题型,明确所涉及的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
(四)“课堂教学怎样教”。要研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要立足义务段学科教材,既要系统研读,梳理体系,又要立足一个学段、一個年级、一册、一课,关注点、线、面、体的内在联系,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明白呈现策略的科学性,遵从知识形成规律、学生认知规律、课堂教学规律,依据学科教材特点、学情实际,梳理出合理的教学流程,力求“教学最优化”。
三、小学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与诊断
教学流程的设计:对标—会意—知情—理序—归类—求根—反思
“对标”,就是对准“课程标准”。确定的学习目标要关注课程目标的阶段性、系统性、达成性;学习目标要贴合教材特点,贴合学生实际,凸显三维目标,直击核心素养建构。
“会意”,就是知道“编者意图”。要研读教材,明白编者是如何呈现知识、方法、能力训练点,明白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明白呈现的最有效的策略及方式,做到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明白而自信。学习目标符合编者在“此教材处”“想”凸显的“知识、能力、思维、品德”目标(三维目标),“想”凸显的“核心素养”;学习目标的达成策略,符合编者对“知识、能力、思维、品德”(三维目标)及“核心素养”的建构策略。确定的重难点恰当,主干问题简洁,方法精当。要体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思想,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要力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知情”,就是了解学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元认知、学习能力、思维水平、求知动力状况。要真正知道学生的真正实际。
“理序”,就是梳理出教与学的顺序。这个顺序,要符合学习动力学规律及知识形成规律——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学科规律。教路学路融合一致,学为主体,遵“道”而行,相得益彰。教路清晰,学路可循,“道之所存”,谙于心中。
“归类”,就是将教与学关键内容归类成为体系。教材归类、教法归类、学法归类、知识归类、能力归类、学科思想归类成树。让教与学,好似探囊取物般,越来越得心应手。形成不同课型,建构知识、能力、方法、思维的体系,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求根”,就是探求“教与学”之“根”。探求“知识能力思维”最朴素、最根本的“教与学”的规律。探求“教与学”最优化的根本规律,探究“教与学”之道。
“反思”,就是不断反思教学过程的“得与失”。在循环往复中,发扬“得”,改进“失”,追寻“教学之道”,逐步形成“教学流程”“教学模式”“学科模式”,最终蜕变形成“个人风格”。
教学流程的诊断:比—留—思—改
“比”,就是“比”出问题。将自己(或别人)设计的教学流程,与自己另外的设计、与组内同事的设计、与名师的设计进行比较,聚焦教学流程设计各环节的“操作要领”,“比”出疑惑,得出问题。
“留”,就是“留”真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同伴探讨、名家指点、归纳梳理保留下自身存在的紧要的“真”问题。
“思”,就是“思”好对策。以问题为导向,逐一思索清楚产生“问题”的原因,理清是“对标”不准,还是“知意”不明;是“理序不当,还是“归类”不准;是“求根”不深,还是“道”之不明。最终找到好策略。
“改”,就是“改”掉问题。紧抓问题不放手,可以“案例”解析,可以“课题”研讨,不管什么方式,都要力求对自己真有“大用”。要从最易改进的问题,仔细改,深入改;要改得长记性、生经验、出智慧,真得“道”。在循环往复中,优化教学流程,逐步形成“学科模式”,进而力求最终形成“个人风格”。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三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