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亚莲在雍和家园的画室高大宽轩,装修富丽,窗下是凋敝在北京干旱冬天里的花园,窗内却是一片明媚。人们印象中画家的画室应该都是凌乱随意的到处堆放着颜料纸张,可是陈亚莲的画室却几乎一尘不染,只是在墙的四周悬挂着她正在创作的六幅丈二生宣巨幅画作《如影随形》、《空》、《慈悲的神变》、《金色的叮咛》、《往事随风》和《刻经》。画前个小推车里放着她的颜料,五颜六色的矿物颜料,在白色的瓷钵里,像一朵朵盛开而艳丽的花。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射进来暖暖的。“北京的空气不好,”亚莲说,“太阳还是西藏的好。”提到西藏,她的眼里立刻充满了故事和回忆。
雪莲的前世今生
陈亚莲出生在山东,爸爸曾是一名军人,妈妈是医生。她是个奇异的女孩,绘画的才能几乎是与生俱来,5岁时就拿着纸笔到处给人画像。后来在山东曲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才华超群。老师曾亲自从曲阜开车到她家,苦口婆心劝她的父母送亚莲去北京学习。就这样,1995年,19岁的她独自来到了北京。她在离北京画院不远的小院子里租了间小平房,画些小画交给画廊和燕莎商场去卖,一幅画卖五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一个月居然也能够吃饭租房。“那个院子现在没有了”亚莲说,“院子里长着枣树,种着菊花,房东老太太对我特别好,常常做饭给我吃,还帮我洗衣服。”想起那时的生活,亚莲有几分怀念。
在来北京画院之前,陈亚莲就对西藏情有独钟,当有一天她真的能进藏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有那么一大片美丽的地方已在默默地等着自己。陈亚莲感到在西藏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她从来没有过内地人谈虎色变的高原反应,甚至在6000多米的高度,她都能行动自如,好吃好睡;她喜欢西藏的饭菜和酥油茶,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和景物令她感到似曾相识,甚至,她的相貌也和西藏某个地区的姑娘十分类似。她说不必对她讲佛教轮回的道理,她都会坚定地相信她的前世一定来自西藏。
从1996年到1998年,两年里,陈亚莲先后进出西藏数次,创作灵感如同泉涌般奔流。这期间她创作了《民以食为天》、《人间》、《酸梨》、《迁移之前》等一大批反映西藏人民生活的大幅绘画。1998年9月18日,22岁的陈亚莲,在我国晟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走进西藏》——陈亚莲艺术作品展,苍劲的画风和浓重的色彩,在画中流露出的慈悲和温暖使人不能相信这是一个看起来柔弱美丽的姑娘的画作。画展很是成功并且轰动,成为当年美术界的新闻。1999年,陈亚莲又在兰州市秋田会馆举办了《西藏行》个人画展,从此之后,年青的陈亚莲被美术界称为“重视平普人民生活的朴素主义写实派画家”。
画展过后,陈亚莲继续着她的西藏之行。她说,刚开始去西藏是为了艺术创作,去的次数越多她觉得可看可学的东西越多。“我学了全套!”她笑着说:“唱歌、跳舞、唐卡、堆绣、语言,历史、风水,还有佛教的四加行、灌顶、火供、朵玛等等。”她一口气数了这“全套”后又说;“后来去西藏,就更多的侧重佛教和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了。”这时她的表情有些凝重。
从1995年到现在,陈亚莲几乎走遍了西藏、青海和甘肃有藏民生活的地区。她不停地奔走着,从一个地方到一个地方,经过了很多至今也叫不上来名字的田野、山峰和村庄。她经历过山体滑坡,听到过屋外野狼和狗熊的嗥叫。她也曾在纳木错的星光下流连,为龙宝滩黑颈鹤的舞姿而沉醉:她还穿越过神山阿尼玛卿,翻过巴颜喀拉。她接受了100多位活佛的祝福,有数不清的藏族好朋友,积累了数十万件创作素材,也创作了更多更具力度和思想性的作品。藏族人都说她画的是西藏人自己真实的心理和情感,其他人画的大多只是西藏的服装和外表,陈亚莲说:“我经常沉下来思考这十年来在藏地生活的藏人之心,思索的过程充满探险似的紧张和愉悦,它使我在想象与追求的空间里尽量通过表象去寻求本质,我觉得这才是观众对我的作品最应去了解和关注的艺术价值。”在她的展室中可以看到,她的很多画作上都有不同活佛的签名和赞语。活佛们或秀逸、或苍劲的金色藏文书法组成了她画作的一部分,使她的画又平添了几分神秘和庄严,
2005年11月27日,陈亚莲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我的西藏十年——陈亚莲艺术展”。展出了40多幅她十年来的创作精品同时出版了她的画集《我的西藏十年——陈亚莲艺术作品集》,这是第一位女画家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个人画展,观者如堵,盛况空前。
美丽的事业
2001年里的一场车祸,使得陈亚莲的生活和事业发生很大的改变。那年,在藏区离可可西里不远的一个地方,陈亚莲随活佛去探望8个生活在最偏远地区的穷困牧民家庭。等到走访完最后一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人困马乏,饥寒交迫。回程路上山路崎岖,司机走得非常小心。马上要到柏油路了,就在大家松了一口气的刹那,后轮突然打滑,车子打横从离地面7米高的桥上掉到了桥下,翻了几翻,然后整个儿扣了过来。车祸发生的那一瞬间陈亚莲想,“完了,我还这么年轻想做的事情还有那么多都没做……”当活佛和其他两个人将陈亚莲从车里拉扯了出来,她突然发现,自己怎么只剩下一只胳膊了?!原来右胳膊已经摔断被扭到了身后,她感觉到钻心的疼痛,并且清楚地看见自己手臂上白森森的骨头戳在皮肤外面。40天后陈亚莲才回到北京,她的整条右臂从肩膀一直到手指都是紫黑色的。第二天的手术治疗在胳膊上钻了两个眼儿,放了一根几乎和小臂一样长,比筷子还粗的钢针和两个螺丝钉。之后,陈亚莲手臂的骨骼虽然慢慢恢复了,但是因为钢针太沉,使得整个身体都有点向右侧倾斜她甚至不能乘飞机,因为经过安检时,警报器就会嘟嘟地响。这根钢针在她的身体里呆了整整三年,这三年她虽然不能画画,但却因此而成就了她的另一番事业。多年前曾有一部电影的名字是《甜蜜的事业》那么陈亚莲的这番事业可以算得上是“美丽的事业”。
在离画室不远的另一个房间,沿墙摆放着宽大的沙发,茶几上的铁观音散发出如兰如桂的芳香,沙发的对面是一排大玻璃柜台,里面摆满了璀璨华贵的水晶和蜜蜡手串,项链,色彩绚丽得有如梦境般迷人。这就是陈亚莲绘画之外的另一个副业,现在由她的父母帮她打理。陈亚莲生性乐观而又韧性十足,多年美术的训练使她对美丽有着天生的感觉。受伤之后,为了训练手臂的活动能力,她请父亲买来了水晶珠子,自己试着穿了一些手链和手机链,拿到雍和宫去卖。她的产品除了水晶质量好,颜色搭配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她在西藏所学知识使她懂得如何通过不同颜色的天然宝石之间的调配来补充人五行中的不足,使佩戴者扬长避短,更加幸福健康,这使她的用户感到非常满意。渐渐地,口碑传了出去,她有了自己的粉丝客户。
这几年,陈亚莲的生意已经越做越大,她也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达尔吉”。“这是一位活佛给我公司起的名字,”陈亚莲介绍说:“达尔吉的意思是‘愿你到达吉祥的彼岸’。寄托了我们对客户最美好的祝愿”,柜台后面的墙上挂着陈亚莲和她客户们的合影照片上几位人们熟悉的明星笑得非常开心。“她们不仅仅是我的客户,也是我的好朋友。没事时,朋友们会来坐坐,喝茶聊天。我就是希望如此,做生意做成朋友。陈亚莲设计的首饰非常独特,可以在人群中一眼认出。在人们常来往的机场饭店,常常会碰到佩戴达尔吉首饰的人大家会心一笑,一切就尽在不言中了。
人在旅途
陈亚莲现在和父母、老公在北京生活、工作繁忙、生活优裕。她正当而立之年。容颜秀丽,头发如同黑色的缎子顺滑飘逸,皮肤白皙,细腻光亮。这切都可以看出她很享受目前的幸福。但是无论怎样的繁忙幸福,只要有人提议去西藏,陈亚莲总会积极响应,然后义无反顾地抬腿就走。陈亚莲还先后助养了88名西藏儿童,而后又出资兴建学校。“在我胳膊治好后的第二年夏天我就在我翻车的地方建了一所叫雪域莲花的小学,因为这次车祸让我认识到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和无常,我得赶紧做点好事。”她微笑着说。她现在计划出资教育那些有艺术天赋的藏族孩子把他们接到北京来,跟着她学画。
“我怀念西藏,”她真诚地说,“在西藏,我时时处处都处在感动中。藏族人单纯善良,有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在那里我获得了智慧和勇气。”她想了一下说:“举个例子,如果我哭,我们内地的汉族人会劝:别哭了,或者干脆没人理你。”但是藏族人却会诚心诚意地对你说:“别急别急,然后就坐下来陪你一块哭。”
陈亚莲现在是西藏学保护协会的“西藏学”研究员。她正在研究藏族人的起源,这无疑是个非常艰深的课题,她会继续旅行去寻觅和探求。这一生,她都将注定生活在那片白云蓝天的阳光之下。
雪莲的前世今生
陈亚莲出生在山东,爸爸曾是一名军人,妈妈是医生。她是个奇异的女孩,绘画的才能几乎是与生俱来,5岁时就拿着纸笔到处给人画像。后来在山东曲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才华超群。老师曾亲自从曲阜开车到她家,苦口婆心劝她的父母送亚莲去北京学习。就这样,1995年,19岁的她独自来到了北京。她在离北京画院不远的小院子里租了间小平房,画些小画交给画廊和燕莎商场去卖,一幅画卖五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一个月居然也能够吃饭租房。“那个院子现在没有了”亚莲说,“院子里长着枣树,种着菊花,房东老太太对我特别好,常常做饭给我吃,还帮我洗衣服。”想起那时的生活,亚莲有几分怀念。
在来北京画院之前,陈亚莲就对西藏情有独钟,当有一天她真的能进藏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有那么一大片美丽的地方已在默默地等着自己。陈亚莲感到在西藏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她从来没有过内地人谈虎色变的高原反应,甚至在6000多米的高度,她都能行动自如,好吃好睡;她喜欢西藏的饭菜和酥油茶,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和景物令她感到似曾相识,甚至,她的相貌也和西藏某个地区的姑娘十分类似。她说不必对她讲佛教轮回的道理,她都会坚定地相信她的前世一定来自西藏。
从1996年到1998年,两年里,陈亚莲先后进出西藏数次,创作灵感如同泉涌般奔流。这期间她创作了《民以食为天》、《人间》、《酸梨》、《迁移之前》等一大批反映西藏人民生活的大幅绘画。1998年9月18日,22岁的陈亚莲,在我国晟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走进西藏》——陈亚莲艺术作品展,苍劲的画风和浓重的色彩,在画中流露出的慈悲和温暖使人不能相信这是一个看起来柔弱美丽的姑娘的画作。画展很是成功并且轰动,成为当年美术界的新闻。1999年,陈亚莲又在兰州市秋田会馆举办了《西藏行》个人画展,从此之后,年青的陈亚莲被美术界称为“重视平普人民生活的朴素主义写实派画家”。
画展过后,陈亚莲继续着她的西藏之行。她说,刚开始去西藏是为了艺术创作,去的次数越多她觉得可看可学的东西越多。“我学了全套!”她笑着说:“唱歌、跳舞、唐卡、堆绣、语言,历史、风水,还有佛教的四加行、灌顶、火供、朵玛等等。”她一口气数了这“全套”后又说;“后来去西藏,就更多的侧重佛教和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了。”这时她的表情有些凝重。
从1995年到现在,陈亚莲几乎走遍了西藏、青海和甘肃有藏民生活的地区。她不停地奔走着,从一个地方到一个地方,经过了很多至今也叫不上来名字的田野、山峰和村庄。她经历过山体滑坡,听到过屋外野狼和狗熊的嗥叫。她也曾在纳木错的星光下流连,为龙宝滩黑颈鹤的舞姿而沉醉:她还穿越过神山阿尼玛卿,翻过巴颜喀拉。她接受了100多位活佛的祝福,有数不清的藏族好朋友,积累了数十万件创作素材,也创作了更多更具力度和思想性的作品。藏族人都说她画的是西藏人自己真实的心理和情感,其他人画的大多只是西藏的服装和外表,陈亚莲说:“我经常沉下来思考这十年来在藏地生活的藏人之心,思索的过程充满探险似的紧张和愉悦,它使我在想象与追求的空间里尽量通过表象去寻求本质,我觉得这才是观众对我的作品最应去了解和关注的艺术价值。”在她的展室中可以看到,她的很多画作上都有不同活佛的签名和赞语。活佛们或秀逸、或苍劲的金色藏文书法组成了她画作的一部分,使她的画又平添了几分神秘和庄严,
2005年11月27日,陈亚莲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我的西藏十年——陈亚莲艺术展”。展出了40多幅她十年来的创作精品同时出版了她的画集《我的西藏十年——陈亚莲艺术作品集》,这是第一位女画家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个人画展,观者如堵,盛况空前。
美丽的事业
2001年里的一场车祸,使得陈亚莲的生活和事业发生很大的改变。那年,在藏区离可可西里不远的一个地方,陈亚莲随活佛去探望8个生活在最偏远地区的穷困牧民家庭。等到走访完最后一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人困马乏,饥寒交迫。回程路上山路崎岖,司机走得非常小心。马上要到柏油路了,就在大家松了一口气的刹那,后轮突然打滑,车子打横从离地面7米高的桥上掉到了桥下,翻了几翻,然后整个儿扣了过来。车祸发生的那一瞬间陈亚莲想,“完了,我还这么年轻想做的事情还有那么多都没做……”当活佛和其他两个人将陈亚莲从车里拉扯了出来,她突然发现,自己怎么只剩下一只胳膊了?!原来右胳膊已经摔断被扭到了身后,她感觉到钻心的疼痛,并且清楚地看见自己手臂上白森森的骨头戳在皮肤外面。40天后陈亚莲才回到北京,她的整条右臂从肩膀一直到手指都是紫黑色的。第二天的手术治疗在胳膊上钻了两个眼儿,放了一根几乎和小臂一样长,比筷子还粗的钢针和两个螺丝钉。之后,陈亚莲手臂的骨骼虽然慢慢恢复了,但是因为钢针太沉,使得整个身体都有点向右侧倾斜她甚至不能乘飞机,因为经过安检时,警报器就会嘟嘟地响。这根钢针在她的身体里呆了整整三年,这三年她虽然不能画画,但却因此而成就了她的另一番事业。多年前曾有一部电影的名字是《甜蜜的事业》那么陈亚莲的这番事业可以算得上是“美丽的事业”。
在离画室不远的另一个房间,沿墙摆放着宽大的沙发,茶几上的铁观音散发出如兰如桂的芳香,沙发的对面是一排大玻璃柜台,里面摆满了璀璨华贵的水晶和蜜蜡手串,项链,色彩绚丽得有如梦境般迷人。这就是陈亚莲绘画之外的另一个副业,现在由她的父母帮她打理。陈亚莲生性乐观而又韧性十足,多年美术的训练使她对美丽有着天生的感觉。受伤之后,为了训练手臂的活动能力,她请父亲买来了水晶珠子,自己试着穿了一些手链和手机链,拿到雍和宫去卖。她的产品除了水晶质量好,颜色搭配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她在西藏所学知识使她懂得如何通过不同颜色的天然宝石之间的调配来补充人五行中的不足,使佩戴者扬长避短,更加幸福健康,这使她的用户感到非常满意。渐渐地,口碑传了出去,她有了自己的粉丝客户。
这几年,陈亚莲的生意已经越做越大,她也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达尔吉”。“这是一位活佛给我公司起的名字,”陈亚莲介绍说:“达尔吉的意思是‘愿你到达吉祥的彼岸’。寄托了我们对客户最美好的祝愿”,柜台后面的墙上挂着陈亚莲和她客户们的合影照片上几位人们熟悉的明星笑得非常开心。“她们不仅仅是我的客户,也是我的好朋友。没事时,朋友们会来坐坐,喝茶聊天。我就是希望如此,做生意做成朋友。陈亚莲设计的首饰非常独特,可以在人群中一眼认出。在人们常来往的机场饭店,常常会碰到佩戴达尔吉首饰的人大家会心一笑,一切就尽在不言中了。
人在旅途
陈亚莲现在和父母、老公在北京生活、工作繁忙、生活优裕。她正当而立之年。容颜秀丽,头发如同黑色的缎子顺滑飘逸,皮肤白皙,细腻光亮。这切都可以看出她很享受目前的幸福。但是无论怎样的繁忙幸福,只要有人提议去西藏,陈亚莲总会积极响应,然后义无反顾地抬腿就走。陈亚莲还先后助养了88名西藏儿童,而后又出资兴建学校。“在我胳膊治好后的第二年夏天我就在我翻车的地方建了一所叫雪域莲花的小学,因为这次车祸让我认识到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和无常,我得赶紧做点好事。”她微笑着说。她现在计划出资教育那些有艺术天赋的藏族孩子把他们接到北京来,跟着她学画。
“我怀念西藏,”她真诚地说,“在西藏,我时时处处都处在感动中。藏族人单纯善良,有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在那里我获得了智慧和勇气。”她想了一下说:“举个例子,如果我哭,我们内地的汉族人会劝:别哭了,或者干脆没人理你。”但是藏族人却会诚心诚意地对你说:“别急别急,然后就坐下来陪你一块哭。”
陈亚莲现在是西藏学保护协会的“西藏学”研究员。她正在研究藏族人的起源,这无疑是个非常艰深的课题,她会继续旅行去寻觅和探求。这一生,她都将注定生活在那片白云蓝天的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