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问父亲,奶奶叫什么名字?父亲说,叫“黄郑氏”。我很奇怪怎么会有人叫这种名字,懂事后才知道,其实奶奶没有名字,族谱上只用夫家和娘家姓氏的组合来定义这个辛辛苦苦操劳一辈子的女子。
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奶奶不识字,未成年就裹脚,十多岁便嫁人。她的丈夫比她小4岁,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美男子,80岁时还被夸为“美髯公”。这样的男人自然不甘于沉寂在一个百十来户的小村子里,趁着还年轻,就跑出去闯了,只留下奶奶和4个儿子相依为命。
那时候父亲刚出生,前面的3个哥哥也都还没成人,一家人5张嘴没有饭吃,天天挨饿。奶奶家门前有个碾子,每天都有人排着长队碾粮食,回去和面做饭。奶奶就等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拿一把小刷子,扫点碾缝里的小细渣回去煮粥。打水也是。她个小挑不动,就每天天不亮爬起来,摸黑去水井,凿开厚冰层,花一两个小时一路走走歇歇才提回一桶水。奶奶做这些都是背着人的,她要强,不愿意被同情,也不愿意被帮助。
有段时间,她实在是熬不下去了,抱着小儿子回娘家,想要点吃的,结果怎么也没说出口。回来的时候已是晚上,目之所及没有一个人,杨树林沙沙作响,很远处有狼嚎的声音。怀中的孩子饿得脸色煞白,呼吸声越来越弱,随时都要没气儿的样子。奶奶狠下心,将孩子扔进了干涸的小水沟。我不知道那一晚,奶奶经历了怎样的辗转反侧和生离死别,只知道她半夜从床上爬起来,赶在狼来之前把孩子抱了回去 ——“就算真要饿死,也得死在自己家里。”
也许是觉得亏欠了这个儿子,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父亲提出要上学,遭到全家人的反对,3个哥哥都不理他,只有奶奶默默地卷上一包煎饼,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把父亲送出了村。
奶奶的记性特别好,几十年前的事,她能清楚记得时间地点。父亲当了小官后,每次回村总有人到家里探望。对待这些人,奶奶向来黑着脸不理,有时还不让进家门。唯独父亲养的那条狗,见谁咬谁,奶奶每次都护着它,不许别人碰一个指头。她记得家里落魄、男人不在的时候,村里人是如何嘲笑她。她也记得每次小儿子从学校回来时,那条狗都像会预测一样提前知道,跑到村口去等着。谁好谁坏,她的心里自有一笔账。
对于自己的丈夫,这个女人也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软话。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哪一天,爷爷突然从外边回来了。他拿着一纸协议书,请来了村干部,说要跟奶奶离婚。村干部知道奶奶不识字,说只要按个手印就行。当时,奶奶正在做饭,她看了一眼自己的男人,又扭头看了看屋里几个等着吃饭的孩子,低下头盯着自己那双肿胀的、满是裂缝的手,一直没有说话。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一会儿,奶奶终于抬起头来,说:“你等我做完这顿饭,把手洗干净了,你说按几个我就按几个。”也许是被奶奶的眼神吓住了,也许是出于愧疚,饭做完之后,爷爷没有再提离婚的事,也没有再离开家。
75岁那年,奶奶从二伯家的台阶上摔下来,跌断了腿,此后一直躺在床上。她饿了,爷爷给她做饭吃;疼了,爷爷给她按摩;冷了热了都得人伺候,时不时还闹脾气不吃药。有时候爷爷喜欢在村前的空地上打打扑克,刚起兴却又得回去照顾奶奶,他因此心里觉得很委屈。一年的大年三十,当着4个儿子和8个孙辈的面,爷爷像个小孩子一样对奶奶哭哭啼啼:“我知道我以前欠了你的,我现在是在还债!”奶奶仗着自己耳朵聋,全当没听见,翻了个身,睡了。
过了龙年的春节,奶奶就95岁了。她这一辈子,从来没有低过头,也从来没有求过人,再苦再累都熬过来了。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在心灵上委屈过自己。我想这也是一种福气吧。
编辑:王晶晶 美编:陈思璐 编审:张勉
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奶奶不识字,未成年就裹脚,十多岁便嫁人。她的丈夫比她小4岁,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美男子,80岁时还被夸为“美髯公”。这样的男人自然不甘于沉寂在一个百十来户的小村子里,趁着还年轻,就跑出去闯了,只留下奶奶和4个儿子相依为命。
那时候父亲刚出生,前面的3个哥哥也都还没成人,一家人5张嘴没有饭吃,天天挨饿。奶奶家门前有个碾子,每天都有人排着长队碾粮食,回去和面做饭。奶奶就等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拿一把小刷子,扫点碾缝里的小细渣回去煮粥。打水也是。她个小挑不动,就每天天不亮爬起来,摸黑去水井,凿开厚冰层,花一两个小时一路走走歇歇才提回一桶水。奶奶做这些都是背着人的,她要强,不愿意被同情,也不愿意被帮助。
有段时间,她实在是熬不下去了,抱着小儿子回娘家,想要点吃的,结果怎么也没说出口。回来的时候已是晚上,目之所及没有一个人,杨树林沙沙作响,很远处有狼嚎的声音。怀中的孩子饿得脸色煞白,呼吸声越来越弱,随时都要没气儿的样子。奶奶狠下心,将孩子扔进了干涸的小水沟。我不知道那一晚,奶奶经历了怎样的辗转反侧和生离死别,只知道她半夜从床上爬起来,赶在狼来之前把孩子抱了回去 ——“就算真要饿死,也得死在自己家里。”
也许是觉得亏欠了这个儿子,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父亲提出要上学,遭到全家人的反对,3个哥哥都不理他,只有奶奶默默地卷上一包煎饼,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把父亲送出了村。
奶奶的记性特别好,几十年前的事,她能清楚记得时间地点。父亲当了小官后,每次回村总有人到家里探望。对待这些人,奶奶向来黑着脸不理,有时还不让进家门。唯独父亲养的那条狗,见谁咬谁,奶奶每次都护着它,不许别人碰一个指头。她记得家里落魄、男人不在的时候,村里人是如何嘲笑她。她也记得每次小儿子从学校回来时,那条狗都像会预测一样提前知道,跑到村口去等着。谁好谁坏,她的心里自有一笔账。
对于自己的丈夫,这个女人也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软话。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哪一天,爷爷突然从外边回来了。他拿着一纸协议书,请来了村干部,说要跟奶奶离婚。村干部知道奶奶不识字,说只要按个手印就行。当时,奶奶正在做饭,她看了一眼自己的男人,又扭头看了看屋里几个等着吃饭的孩子,低下头盯着自己那双肿胀的、满是裂缝的手,一直没有说话。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一会儿,奶奶终于抬起头来,说:“你等我做完这顿饭,把手洗干净了,你说按几个我就按几个。”也许是被奶奶的眼神吓住了,也许是出于愧疚,饭做完之后,爷爷没有再提离婚的事,也没有再离开家。
75岁那年,奶奶从二伯家的台阶上摔下来,跌断了腿,此后一直躺在床上。她饿了,爷爷给她做饭吃;疼了,爷爷给她按摩;冷了热了都得人伺候,时不时还闹脾气不吃药。有时候爷爷喜欢在村前的空地上打打扑克,刚起兴却又得回去照顾奶奶,他因此心里觉得很委屈。一年的大年三十,当着4个儿子和8个孙辈的面,爷爷像个小孩子一样对奶奶哭哭啼啼:“我知道我以前欠了你的,我现在是在还债!”奶奶仗着自己耳朵聋,全当没听见,翻了个身,睡了。
过了龙年的春节,奶奶就95岁了。她这一辈子,从来没有低过头,也从来没有求过人,再苦再累都熬过来了。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在心灵上委屈过自己。我想这也是一种福气吧。
编辑:王晶晶 美编:陈思璐 编审: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