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要求学校建立服务于学生成长的“统一战线”,转变管理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提高教育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需要。本期,我们邀请了北京市一七一中学校长陈爱玉、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校长郭涵、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姜源,谈谈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变革的思考和实践。
学生为什么择校?表面上看是学生、家长的学习消费行为选择,实质则是教育供给质量差异。这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和存在的现象。
目前,学区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区内教育资源均衡与公平的问题,但并没有真正内生性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所以,如何真正提升学校自身教育供给的质量,成为每个学校的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4年,东城区提出“盟贯带”模式,北京171中学与青年湖小学实施九年一贯制,生均师资配比、生均资源配比成为学校提供优质教育供给的制约性因素。这个难题如何破解?路径和策略在哪?
以此作为问题切入,我们从科研视角审视和探索影响学校教育供给的科研、教研、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学校教育供给质量。
做特色教研,提升教师质量
管理者要知道教师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读懂教师想要做什么。要把教师想要做的和学校教育想要供给的形成一个价值共同体。
1.以理论为指导,以课题为抓手,确立学习型校本研修团队新理念
教师发展,首要任务是构建学习型的高效团队。而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学校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科研课题,如学案教学行动研究、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等,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问题,有层次、有侧重地采用“渐进式——议”“引领式——研”“进入式——学”“硬推式——训”“能动式——行”等方式推进。在行动研究中,使“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2.以组织变革为依托,以行动研究为途径,搭建团队校本研修新平台
通过“基于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探索出级部、班级组、备课组三级学习型组织建设模式。
级部引领,研究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提升级部校本研修水准。级部长要联合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做到“五位一体”。级部作为学校管理与实践层面的桥梁,要搞清楚教师需要什么,学校能提供什么。级部管理重点要从四个维度着手:级部质量分析会、级部教学经验对接会、级部考察活动、级部统领学科。
班级组连横,研究好“综合学习力的木桶效应”,形成班级团队校本研修合力。在级部下设置班级组,提出“班主任是班级成绩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是本学科成绩的第一责任人”。
备课组合纵,研究好“真、实、新、活”,形成备课即研究的校本研修内涵。“真”研修:专题研究、话题研究。“实”研修:人人参与、全程参与。“新”研修:与时俱进的微创新,即倡导课堂教学中的微创新。“活”研修:活学活用、迁移变通,提倡能力立意。
形成校本课程丛林效应,提升课程质量
具有丛林效应的课程体系,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所以,学校教育供给质量的核心是构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校本课程丛林。
1.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学校教育基础供给质量内涵发展的过程。学案教学、海量阅读、自主高效课堂等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路径:变课标为学标,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案为学案,变先教为先学,变接受为探究,变独学为合作,变同质为个性。
2.特色化校本课程丛林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校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中,学校着眼于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19个艺术课程模块、13个体育课程模块、10个科技课程模块,丰富的校本课程丛林向学生开放并形成成熟的特色课程精品化的操作与实施路径,全校网络选课、全校走班、“专人、专项、专室”培养学生专长。在课程丛林中,学生至少要学习4门艺术课程、2门体育课程、1门科技课程,即“4 2 1”特色课程。
课改从改课开始,提升课堂质量
在“自主高效课堂”课题研究中,全体教师参与,先后开展了20多轮600多节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总结并提炼出课堂精彩和高效的五步流程:明确目标、自学初评、展示提升、讲解拓展、练习反馈;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通过课堂流程得到确认,“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共识得到真正落实;总结并提炼出课堂精彩和高效的《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学科课堂质量标准》,用标准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引导课堂评价、促进课堂生成;总结并提炼出课堂精彩和高效的教学原则:没有落实就没有基础、没有高度就没有高分。
科研引领学校教育供给,需要系统设计每一个发展阶段重点攻坚和解决的问题,在破解问题中寻觅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学校要做更有作为的教育,丰富教育供给,提供更适切的教育,从而摘取素质教育的果实。
学生为什么择校?表面上看是学生、家长的学习消费行为选择,实质则是教育供给质量差异。这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和存在的现象。
目前,学区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区内教育资源均衡与公平的问题,但并没有真正内生性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所以,如何真正提升学校自身教育供给的质量,成为每个学校的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4年,东城区提出“盟贯带”模式,北京171中学与青年湖小学实施九年一贯制,生均师资配比、生均资源配比成为学校提供优质教育供给的制约性因素。这个难题如何破解?路径和策略在哪?
以此作为问题切入,我们从科研视角审视和探索影响学校教育供给的科研、教研、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学校教育供给质量。
做特色教研,提升教师质量
管理者要知道教师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读懂教师想要做什么。要把教师想要做的和学校教育想要供给的形成一个价值共同体。
1.以理论为指导,以课题为抓手,确立学习型校本研修团队新理念
教师发展,首要任务是构建学习型的高效团队。而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学校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科研课题,如学案教学行动研究、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等,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问题,有层次、有侧重地采用“渐进式——议”“引领式——研”“进入式——学”“硬推式——训”“能动式——行”等方式推进。在行动研究中,使“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2.以组织变革为依托,以行动研究为途径,搭建团队校本研修新平台
通过“基于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探索出级部、班级组、备课组三级学习型组织建设模式。
级部引领,研究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提升级部校本研修水准。级部长要联合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做到“五位一体”。级部作为学校管理与实践层面的桥梁,要搞清楚教师需要什么,学校能提供什么。级部管理重点要从四个维度着手:级部质量分析会、级部教学经验对接会、级部考察活动、级部统领学科。
班级组连横,研究好“综合学习力的木桶效应”,形成班级团队校本研修合力。在级部下设置班级组,提出“班主任是班级成绩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是本学科成绩的第一责任人”。
备课组合纵,研究好“真、实、新、活”,形成备课即研究的校本研修内涵。“真”研修:专题研究、话题研究。“实”研修:人人参与、全程参与。“新”研修:与时俱进的微创新,即倡导课堂教学中的微创新。“活”研修:活学活用、迁移变通,提倡能力立意。
形成校本课程丛林效应,提升课程质量
具有丛林效应的课程体系,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所以,学校教育供给质量的核心是构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校本课程丛林。
1.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学校教育基础供给质量内涵发展的过程。学案教学、海量阅读、自主高效课堂等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路径:变课标为学标,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案为学案,变先教为先学,变接受为探究,变独学为合作,变同质为个性。
2.特色化校本课程丛林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校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中,学校着眼于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19个艺术课程模块、13个体育课程模块、10个科技课程模块,丰富的校本课程丛林向学生开放并形成成熟的特色课程精品化的操作与实施路径,全校网络选课、全校走班、“专人、专项、专室”培养学生专长。在课程丛林中,学生至少要学习4门艺术课程、2门体育课程、1门科技课程,即“4 2 1”特色课程。
课改从改课开始,提升课堂质量
在“自主高效课堂”课题研究中,全体教师参与,先后开展了20多轮600多节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总结并提炼出课堂精彩和高效的五步流程:明确目标、自学初评、展示提升、讲解拓展、练习反馈;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通过课堂流程得到确认,“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共识得到真正落实;总结并提炼出课堂精彩和高效的《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学科课堂质量标准》,用标准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引导课堂评价、促进课堂生成;总结并提炼出课堂精彩和高效的教学原则:没有落实就没有基础、没有高度就没有高分。
科研引领学校教育供给,需要系统设计每一个发展阶段重点攻坚和解决的问题,在破解问题中寻觅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学校要做更有作为的教育,丰富教育供给,提供更适切的教育,从而摘取素质教育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