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雨滴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iang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一位昔日朋友的博客,读到她的一篇博文《烧鱼说》,轻松俏皮的文字,描写的是她与母亲一起烧鱼的快乐情景。蓦然想起我早已过世的母亲,不禁眼眶湿润,于是留言道:“能有母亲共享快乐时光,同感生活温馨,多好!”当晚,便收到她的回复:“你的留言让我感动,有朋友关注的目光,多好!”
   本是不经意的留言,却收获了共鸣与感动。这小小的事儿勾起我思绪万千。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经典故事。庄公是大儿子,庄公之母偏袒小儿子段,处处与庄公作对,恨极的庄公对母亲发誓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然而在一次宴会上面对一位极孝顺的大臣,他不禁叹道:“人皆有母,翳我独无。”故事的结局是喜剧性的,大臣采用妙解“黄泉”的方法,掘隧道让庄公与母亲相见,使庄公抛却前情恩怨,重拾母子亲情。此宽谅明智之举,写就历史上一段孝悌佳话,多好。
   读清初文学家金圣叹的《不亦快哉》,亦是十分有趣。文中有这样的片段:“其一:推纸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其一:做县官,每日打鼓退堂时,不亦快哉!其一:看人风筝断,不亦快哉!”给蜂儿自由的大度,结束一天公务的舒畅,甚至看人风筝断的幸灾乐祸,都是生命中微小而精彩的瞬间镜头,热爱生活的人儿将其捕捉下来,让读者感受其风趣轻松之心境,多好。
   台湾作家张晓风有文《我喜欢》,她说:“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愉悦。”她喜欢平整的田野,喜欢夏日的永昼,喜欢满山芦苇,喜欢各种各样的花,还喜欢绽放在人们笑颊上的花儿……字里行间满溢着生命的喜悦。她的散文风格独具,有一股洒脱奔放的英伟之气、侠士之风,而又不乏女子雅致、凄婉的纤细柔情。能像张晓风一样拥有一颗温柔敏感的慧心,一双透视平常的慧眼,体会生活的百般滋味,多好。
   感动,宽谅,喜欢,快乐,赞叹……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调料,是洒向心灵的雨滴,有了它们,生命才会润泽丰盈。在庸常的生活中寻找出亮点,在无限的拥有中品味珍惜。
   若能人人如此,多好!
其他文献
辩证地看待和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固然是不应被忽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凡此种种讨论最后只是得出一个类似 “国人议论未定,孝道仍在滑坡”这样的结论,就颇令人堪忧了。  孝道文化是中国家训文化的一大亮点,它对于子女的教育、成才,对于家庭成员互尊互爱、和睦,对于优良门风的确立、传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它在经典著作及其流转中有哪些体现呢?  比如,中国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其作者经学者专家长期反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秀丽的山川孕育出诗的灵气,朴实的人民培育出诗的魂魄。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一幅世外桃源的祥和景象。纵然是在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头顶着的是炎炎烈日,脚下踩着的是滚烫的土地,挥洒的汗水中仍浸润着浓浓诗情。  春秋战国  从仲尼编辑的《诗经》走来,从屈平悲叹的《离骚》走来,诗歌的溪流在华夏汇成滚滚大河,诗歌的韵律在中华大地亘古不息。  “昔我
期刊
我带孩子到南部乡下去玩,顺道参访南台湾的寺庙,才发现台湾的大佛愈来愈多,而且好像在比高一样,十几层楼高的大佛到处都是。有一些很小的寺庙前面也盖了大佛,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荒谬之感。  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参观一座刚落成不久的大佛,有十几层楼那么高。  孩子突然指着大佛像说:“爸爸,大佛的头上有避雷针。”  “是吗?”我顺着孩子的手势往上看去,由于大佛太高了,竟使我的帽子落下来。  孩子问我:“大佛的头上
期刊
棋类的某些游戏规则实际上吻合了某种社会意义。这一点,我们甚至不用去分析不同棋类的规则,而只要从中外象棋的一些不同规则就可以对比出。  象棋分为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两种。两者的棋子设置几乎一致,但游戏规则却有着明显的差异。以“马”的移动为例:在中国象棋中,一个“马”要移动必须有一个前提:没有被绊住“马脚”,即“日”字形方格的右侧没有被占据。一旦被绊住“马脚”,对不起,你不能移动。而国际象棋中却没有这一
期刊
十月,北方已进深秋,天气愈凉,夏季的炎热、闷湿、浮躁和喧嚣渐渐远去,晴朗的天气,清爽的微风,与酷热的夏季中,用机械制造出来的冷意相比,舒适而自然。在这样好的季节里,《国学》又与亲爱的读者们见面了。   本期的专题是以家风为核心内容构建的。对于培养个人的品行与教养而言,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比较信奉“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礼义廉耻、勤俭质朴、孝悌尊友、忠君爱国的家庭教育内容曾经
期刊
在围棋几千年的历史中,漫长的岁月里,围棋经过士人大夫的妙笔生花,获得了一些风雅的别名,诸如“黑白”“方圆”“乌鹭”“忘忧”“烂柯”“橘中之乐”“坐隐”“手谈”等。这些别名大有渊源,含义隽永,值得细细品味。  围棋自诞生至今已有五千的历史,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围棋获得了一些风雅的别名,诸如“黑白”“方圆”“乌鹭”“忘忧”“烂柯”“橘中之乐”“坐隐”“手谈”等。这些别名或以形制,或以意达,或以境界,各
期刊
公元1022年,开封城里又一次迎来了友邦辽国的使者,宋廷为使臣举办了盛大的国宴,朝廷勋贵皆出席宴会以示对友邦的重视。在宴会中,辽国使者遍视群人问道:“孰是无地起楼台公?”此言一出,宴会现场顿时冷了下来。  辽使问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促成澶渊之盟、前些年又被先帝贬谪到海南的名相寇准。寇准因在开封为官时作风清廉、不治家产,在京城没有自己的宅院,被百姓誉为“无地起楼台公”。但是与寇准同时代的宰相夏竦却说
期刊
我们当代的学校教育是令人痛心的,无论思想、立场持左持右者,对教育的批评惊人的一致。如李零教授正告当政者语:“大学不是养鸡场。”如钱理群先生的名言:“我们的教育培养的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资中筠先生说我们的大学教育:“招天下英才而毁灭之。”无论地位是高是低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好的教育,有条件的,送他们到国外去读书。这种送,是国人最后的底线,是一种血缘之善:自己可以忍受痛苦,而把孩子送到宜居
期刊
“心若小了,事就大了;心若大了,事就小了。”   一句睿智的禅语告诉我们,大与小从来都是相对而言的,“事大”缘于“心小”,而若想“事小”就要“心大”,即用一颗博大的心来给种种烦扰提供一个尽可能大的参照背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把大山大海纳入视界,一些烦扰事不过是不足道哉的微尘草芥。难怪,很多遇挫之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暂时性挣脱纷繁的世事,独自与大自然互相拥抱“相看两不厌”。  
期刊
20世纪初的中国,列强侵凌,国弱民贫,风雨飘摇。   有这样一群人,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远赴重洋,足迹踏遍欧亚大陆;   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寻求先进科学技术与救国思想,探索中国革命的方向,万里跋涉,激情澎湃在异国他乡;   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救国图存的正确道路,引领人民走向解放,建立新中国。  日本:一本学费簿记录的学习生涯  9月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