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自然少不了爱。和谐的语文课堂,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自由人,教师学会倾听,唯有这样的前提,语文课才能从根本上温暖起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爱;尊重;传承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此,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自然少不了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
一、学生是学习的自由人
据报载,我国目前有“近八成中小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且“这兴趣与年龄、学龄的增长成反比”(《教育文摘周报》98年5月13日第19期第2版)。这是从事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不愿看到,也难以接受的事实。然而事实就是如此。现在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传统课堂模式”的影响,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高学习效率呢?
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我认为首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师与学生间的“权威—依存”关系,确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型师生平等关系(原载《教育文摘周报》1999年1月13日第二期第一版)。我国传统师生观念的主要表现是“师道尊严”。教师主宰一切,学生则处于被动、服从状态。学生稍有“不轨”则被教师严词斥责,学生只能规规矩矩。这样的语文教学,学生怎么会感兴趣呢?要让语文教师们明确,“老师”和“学生”只是两种不同的称呼,至多只是尊称和谦称的关系,不代表任何权利。师生之间的人格应该平等,教师应把成为学生的朋友作为自己的神圣追求。
二、倾听是爱的前提
学会倾听,尊重学生,实施民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成分。他主张每个教员都要做“民主的教师”,“与学生共甘苦”“跟小孩子学习”,要“肃清形式、先生的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他要求教师必须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呼吁“教育者要像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弟”,不要做“糊涂先生”,压制儿童的创造性。他写诗抨击那些不民主的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教育是植根于愛的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爱的渗透又是教学和谐及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们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全体学生。
四、以爱传承文化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寻找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与语文课文内容的契合点,精选合适的话题,创设相宜的情境,激发学生自发求知、积极思考,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求取知识、发展能力。教师运用平和、传神的言语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寻觅最能体现主题的优美画面,引领学生沉浸到优美的情境之中,走近作者,走进文中的主人公,实行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让我们用爱去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先生的读书思想,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得更和谐,我们的语文课教学也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呼声从未像现在这样响亮。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0年前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爱的教育思想在今天将有着更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应深刻理解爱的教育思想之精髓,灵活运用。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方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屠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M].
[2]王丽萍,郑国娟.陶行知教育思想现代价值研究报告[M].
[3]《陶行知全集》编委会1.陶行知全集(第1卷)[C].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等
【关键词】爱;尊重;传承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此,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自然少不了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
一、学生是学习的自由人
据报载,我国目前有“近八成中小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且“这兴趣与年龄、学龄的增长成反比”(《教育文摘周报》98年5月13日第19期第2版)。这是从事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不愿看到,也难以接受的事实。然而事实就是如此。现在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传统课堂模式”的影响,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高学习效率呢?
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我认为首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师与学生间的“权威—依存”关系,确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型师生平等关系(原载《教育文摘周报》1999年1月13日第二期第一版)。我国传统师生观念的主要表现是“师道尊严”。教师主宰一切,学生则处于被动、服从状态。学生稍有“不轨”则被教师严词斥责,学生只能规规矩矩。这样的语文教学,学生怎么会感兴趣呢?要让语文教师们明确,“老师”和“学生”只是两种不同的称呼,至多只是尊称和谦称的关系,不代表任何权利。师生之间的人格应该平等,教师应把成为学生的朋友作为自己的神圣追求。
二、倾听是爱的前提
学会倾听,尊重学生,实施民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成分。他主张每个教员都要做“民主的教师”,“与学生共甘苦”“跟小孩子学习”,要“肃清形式、先生的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他要求教师必须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呼吁“教育者要像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弟”,不要做“糊涂先生”,压制儿童的创造性。他写诗抨击那些不民主的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教育是植根于愛的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爱的渗透又是教学和谐及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们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全体学生。
四、以爱传承文化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寻找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与语文课文内容的契合点,精选合适的话题,创设相宜的情境,激发学生自发求知、积极思考,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求取知识、发展能力。教师运用平和、传神的言语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寻觅最能体现主题的优美画面,引领学生沉浸到优美的情境之中,走近作者,走进文中的主人公,实行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让我们用爱去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先生的读书思想,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得更和谐,我们的语文课教学也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呼声从未像现在这样响亮。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0年前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爱的教育思想在今天将有着更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应深刻理解爱的教育思想之精髓,灵活运用。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方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屠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M].
[2]王丽萍,郑国娟.陶行知教育思想现代价值研究报告[M].
[3]《陶行知全集》编委会1.陶行知全集(第1卷)[C].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