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出口贸易型企业R公司向中国香港S买方出口价值约30万美元健身器材,双方约定支付方式为OA120天。但上述货款到期后,S买方却一直未启动付款。R公司遂委托中国信保追讨。同时,中国信保还接到国内融资银行Z书面通知,因S买方拖欠直接导致R公司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融资款项,希望中国信保尽快介入。
案件处理
深入勘查,纠纷重重
中国信保介入后,S买方确认签署了上述出口合同,由R公司下单国内M工厂生产。因该批货物系S公司下游客户(某世界知名品牌I公司)定制产品,故生产过程采用“进料加工”模式,即R公司先从I公司进口半成品配件(电子配件),再转交M工厂用于成品组装,并由S买方直接租借给M工厂数套专用模具用于其他部件生产。R公司Z银行融资后垫资给M工厂开展生产,其贸易关系如下图。
S公司表示,M工厂在完成货物生产后,一直未归还模具及I公司提供的部分电子配件。同时还存在交期延误及产品质量等问题,故未予付款。因I公司拥有电子配件的知识产权,上述问题已导致I公司向S买方发出扣款通知。因此S买方主张,R公司作为本案项下的贸易合同签署方,应对生产商M工厂的全部违约行为负责。
针对上述情况,R公司抗辩表示:模具系由S买方自行租借给M工厂,故应由M工厂退还S买方;贸易合同既未约定货物交期,R公司也未收到S买方任何关于迟出运及产品质量问题的书面通知,故不应对此负责。其可以出面协调M工厂归还电子配件,但在此之前S买方应先支付全部货款。
多方协调,暂入僵局
时间紧迫,案情复杂。但考虑到案件各方仍有诚意协商解决本案纠纷,中国信保果断组织了5方会谈(R公司、S买方、M工厂、Z银行及中国信保)。会谈中,经中国信保协调,S买方表示愿意配合支付欠款,但需先尽快拿回模具及配件;R公司亦当场表示愿尽力协调模具及配件的归还事项。但作为实际占有模具和电子配件的M工厂,却态度模棱两可,仅表示上述事项需内部先行协商。会后,虽经R公司与中国信保多次督促,M工厂仍迟迟未有任何动作。
经中国信保多方了解,赫然发现M工厂已因资不抵债被当地法院查封全部资产,模具已被其他债权人扣押,而电子配件尚在M工厂的仓库中被一并查封。因M工厂的消极不作为,本案陷入僵局。
反复磋商,化解纠纷
由于R公司无法取得M工厂配合,退回电子配件,S买方按捺不住,表示将在香港向R公司提起诉讼。为了尽快化解纠纷,避免事态升级,中国信保积极与双方协商,建议尽量采用和解方式解决本案纠纷。经多次沟通,R公司最终同意尽快通过相关法律程序取回电子配件。据了解,目前R公司已顺利完成相关手续,将剩余电子配件全部退还S买方,履行承诺,而S买方也未再进一步提出诉讼请求,中国信保正在与S买方商榷付款事宜。
案件启示
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经贸规模不断扩大,外贸体制也由国有专营及审批制实现了向出口主体多元化及备案制的转变。为适应蓬勃发展的对外经贸形势,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众多出口商也纷纷出现了分化转型。
一部分较有实力的出口商发展为工贸一体化企业,即由出口商收购或入股生产商,将生产商部分或全部转变为出口商的制造部门。出口商在与进口商签订合同后,密切保持与进口商的联系,不断将进口商的需求反馈给生产商,并通过对生产和出货直接而准确的跟踪控制,降低原先因沟通不畅,生产安排冲突及货物流转环节繁多而产生的额外成本。但同时出口商也不得不缩小经营产品范围,朝少数或单一领域施行专业化发展。这种模式下,出口商与生产商的利益休戚相关,出口商实质上二位一体,也能较好履行贸易合同下的各项义务。
另一部分出口商作为外贸代理,已进一步细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仅从事代理报关及部分货运业务,但不参与贸易合同签订及生产安排,其主要功能和目的是提供外贸平台,赚取微薄的代理费及手续费。第二种则通过其强大的关系网络和融资能力,为生产商争抢订单或提供生产资金,同时直接与买方签订合同,并从产品价差、出口退税、资金运用等方面盈利。在第二种模式下,出口商更易开拓市场,突破产品范围限制,并能通过将生产全部委托给生产商,从而保持自身经济规模,达到减少管理和人员成本的效果。然而此类出口商往往忽视了,贸易合同系由其与进口商直接签署,故仍需对进口商履行贸易合同项下全部义务。因出口商往往对实际生产并不了解或不关心,生产过程中,进口商更倾向于绕开出口商直接与生产商沟通,导致出口商容易对合同的履行情况把握不准确,出现履行义务的缺失。极端情况下,极可能出现生产商以出口商名义作出各种承诺,而最终却由出口商“买单”。
上述模式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但从贸易合同义务的履行环节来看,外贸代理模式下第二类型的出口商因与生产“脱节”,更易出现被生产商“代位违约”。而本案恰是如此,S买方因生产商M的过失向R公司主张违约责任,虽R公司最终逃过一劫,却也给其敲响了警钟。
中国信保在此提醒广大出口商,虽然现代贸易模式下的分工愈来愈细化,但作为贸易合同的签署方,必须充分意识到履行合同义务的重要性。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控风险。
第一,分别与国外买方、生产商签署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及责任。
第二,密切跟踪各贸易环节,尤其在交期、质量等极易引发贸易纠纷的问题上严格把控,避免被买方追索。
第三,发生纠纷后积极与各方协商,本着合作精神,尽早达成妥善处理方案。
第四,可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保障工具,增加谈判优势,为自身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中国信保福建分公司)
案件处理
深入勘查,纠纷重重
中国信保介入后,S买方确认签署了上述出口合同,由R公司下单国内M工厂生产。因该批货物系S公司下游客户(某世界知名品牌I公司)定制产品,故生产过程采用“进料加工”模式,即R公司先从I公司进口半成品配件(电子配件),再转交M工厂用于成品组装,并由S买方直接租借给M工厂数套专用模具用于其他部件生产。R公司Z银行融资后垫资给M工厂开展生产,其贸易关系如下图。
S公司表示,M工厂在完成货物生产后,一直未归还模具及I公司提供的部分电子配件。同时还存在交期延误及产品质量等问题,故未予付款。因I公司拥有电子配件的知识产权,上述问题已导致I公司向S买方发出扣款通知。因此S买方主张,R公司作为本案项下的贸易合同签署方,应对生产商M工厂的全部违约行为负责。
针对上述情况,R公司抗辩表示:模具系由S买方自行租借给M工厂,故应由M工厂退还S买方;贸易合同既未约定货物交期,R公司也未收到S买方任何关于迟出运及产品质量问题的书面通知,故不应对此负责。其可以出面协调M工厂归还电子配件,但在此之前S买方应先支付全部货款。
多方协调,暂入僵局
时间紧迫,案情复杂。但考虑到案件各方仍有诚意协商解决本案纠纷,中国信保果断组织了5方会谈(R公司、S买方、M工厂、Z银行及中国信保)。会谈中,经中国信保协调,S买方表示愿意配合支付欠款,但需先尽快拿回模具及配件;R公司亦当场表示愿尽力协调模具及配件的归还事项。但作为实际占有模具和电子配件的M工厂,却态度模棱两可,仅表示上述事项需内部先行协商。会后,虽经R公司与中国信保多次督促,M工厂仍迟迟未有任何动作。
经中国信保多方了解,赫然发现M工厂已因资不抵债被当地法院查封全部资产,模具已被其他债权人扣押,而电子配件尚在M工厂的仓库中被一并查封。因M工厂的消极不作为,本案陷入僵局。
反复磋商,化解纠纷
由于R公司无法取得M工厂配合,退回电子配件,S买方按捺不住,表示将在香港向R公司提起诉讼。为了尽快化解纠纷,避免事态升级,中国信保积极与双方协商,建议尽量采用和解方式解决本案纠纷。经多次沟通,R公司最终同意尽快通过相关法律程序取回电子配件。据了解,目前R公司已顺利完成相关手续,将剩余电子配件全部退还S买方,履行承诺,而S买方也未再进一步提出诉讼请求,中国信保正在与S买方商榷付款事宜。
案件启示
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经贸规模不断扩大,外贸体制也由国有专营及审批制实现了向出口主体多元化及备案制的转变。为适应蓬勃发展的对外经贸形势,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众多出口商也纷纷出现了分化转型。
一部分较有实力的出口商发展为工贸一体化企业,即由出口商收购或入股生产商,将生产商部分或全部转变为出口商的制造部门。出口商在与进口商签订合同后,密切保持与进口商的联系,不断将进口商的需求反馈给生产商,并通过对生产和出货直接而准确的跟踪控制,降低原先因沟通不畅,生产安排冲突及货物流转环节繁多而产生的额外成本。但同时出口商也不得不缩小经营产品范围,朝少数或单一领域施行专业化发展。这种模式下,出口商与生产商的利益休戚相关,出口商实质上二位一体,也能较好履行贸易合同下的各项义务。
另一部分出口商作为外贸代理,已进一步细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仅从事代理报关及部分货运业务,但不参与贸易合同签订及生产安排,其主要功能和目的是提供外贸平台,赚取微薄的代理费及手续费。第二种则通过其强大的关系网络和融资能力,为生产商争抢订单或提供生产资金,同时直接与买方签订合同,并从产品价差、出口退税、资金运用等方面盈利。在第二种模式下,出口商更易开拓市场,突破产品范围限制,并能通过将生产全部委托给生产商,从而保持自身经济规模,达到减少管理和人员成本的效果。然而此类出口商往往忽视了,贸易合同系由其与进口商直接签署,故仍需对进口商履行贸易合同项下全部义务。因出口商往往对实际生产并不了解或不关心,生产过程中,进口商更倾向于绕开出口商直接与生产商沟通,导致出口商容易对合同的履行情况把握不准确,出现履行义务的缺失。极端情况下,极可能出现生产商以出口商名义作出各种承诺,而最终却由出口商“买单”。
上述模式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但从贸易合同义务的履行环节来看,外贸代理模式下第二类型的出口商因与生产“脱节”,更易出现被生产商“代位违约”。而本案恰是如此,S买方因生产商M的过失向R公司主张违约责任,虽R公司最终逃过一劫,却也给其敲响了警钟。
中国信保在此提醒广大出口商,虽然现代贸易模式下的分工愈来愈细化,但作为贸易合同的签署方,必须充分意识到履行合同义务的重要性。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控风险。
第一,分别与国外买方、生产商签署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及责任。
第二,密切跟踪各贸易环节,尤其在交期、质量等极易引发贸易纠纷的问题上严格把控,避免被买方追索。
第三,发生纠纷后积极与各方协商,本着合作精神,尽早达成妥善处理方案。
第四,可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保障工具,增加谈判优势,为自身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中国信保福建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