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师德在整个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总体状况良好,大部分教师注重为人师表,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从理清师德内涵入手,通过分析高校师德现状,总结出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师德;内涵;存在问题;对策
一、师德的内涵
师德又称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自己本职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道德品质。自古以来我国师德的内涵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被赋予新的内容。2005年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了“爱与责任——师德之魂”这样一个崭新的命题,这是新时期对师德内涵做出的表述,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诠释师德的新内涵:
(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一个称职的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这是教师的根本职业准则,它会帮助我们处理好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其次要热爱学生,这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表现为主动理解、尊重、信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岗位责任,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徐特立指出:“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教书和育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三)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严谨治学和为人师表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严谨治学要求每位高校教师都应该铭记科学精神,烙守学术道德,对科学知识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为人师表要求高校教师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在言语习惯、行为方式、举止作风等方面“以身立教”,正面影响自己的学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当前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据教育网调查,78.6%的网友认为近年来师德素质相比以前有所下降,这表明少数不良师德现象已经对整体师德状况造成了较坏影响,这些现象表现为:
(一)职业认同感不高
根据教育机构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并不完全认同自己的职业,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欠缺敬业精神,表现为:第一,爱岗敬业意识淡漠。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更新比例低,讲课时常常出现教学内容不熟练、概念模糊和自相矛盾等问题;第二,进取意识差。对教学任务只限于完成,缺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第三,对教学投入精力不够。个别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作生意、炒股票、有偿家教、到外校当兼课教师,致使投入本职工作的精力十分有限,严重影响了在校的授课质量。
(二)职业行为失准
1、重教书,轻育人。现实中很多老师对教师职责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讲授专业知识和进行学术研究,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应由学校党务政工干部来负责。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信任和理解,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借社会的阴暗面大肆宣讲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影响了学生看待社会不公问题的态度;还有的教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迟到、睡觉、看课外书、交头接耳、旷课等现象不闻不问。
2、对学生缺乏爱心。在一份针对毕业生关于 “高校教师对学生态度如何?”的调查中,学生回答一般的占63%,回答冷淡的占11%;当被问到“你对高校教师深入学生、相互沟通信息、交流感情方面的满意程度时,学生回答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了27%。这表明目前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很不够。许多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少,不愿意花精力去主动了解学生,有的教师上了一学期课,对班内的学生还认不全,甚至有多少人都不知道。
(三)学术道德行为失范
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行为直接决定了其职业操守的优劣,调查显示,有24.4%的受访教师认为当前高校学术功利化现象普遍,突出表现在:一是学风浮躁。有的教师求名争利、心态浮躁、治学不严谨。二是学术不诚信。有的教师在论文中弄虚作假,甚至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等。
三、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
解决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师德培养
1、更新教育观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学生、教师群体中树立新观念:
(1)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严格但不苛刻、温和但不随便。处理问题时,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避免使用挖苦和讽刺的语言。其次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最后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渴望进步,只要教法得当人人都可成才。
(2)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可能随时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在行为上要特别注重树立自身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课堂上,教师的威信来自于学生的认可,尤其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所以第一堂课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这将会给课堂教学的管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师德培养。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关键是要加强对教师内在素质的培养。
首先,强化隐性教育,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在高校,对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把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渗透到思想里,落实到职业行为中。
其次,提高青年教师“慎独”的自律意识。有的教师出现的职业行为失准等现象并不能完全归结为个人品质有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大,高校管理层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引导,缓解他们工作和精神上的压力从而增强教师的自我约束能力。
最后,拓展师德教育的平台。在学校内,可举办一系列健康向上的名师教育讲座,成立不同专题的师德教育咨询小组,发挥老教师职业道德 “传、带、帮”的作用;在社会上,借鉴国外师德教育的经验,建立师德建设基地,联合社会团体共同参与校园师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會氛围。
(二)健全师德考评制度
一是建立完善的考评标准。考评指标的选取应当以师德规范为依据,内容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细化,注意指标权重的合理分配。二是确立科学的考评方式。考评可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将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结合起来或把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结合起来。三是注重反馈考评结果。考核结果是对教师进行奖惩或聘任选用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及时反馈给本人,让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四是将学术道德引入教师考评制度,督促教师在学术科研上加强自我管理,培养优良的学术道德。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的校园文化能对教师产生强大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会使教师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笔者认为加强校园建设,一是培育校园精神。校训是对校园精神最好的提炼,高校应当注重对校训的传播,使其成为凝聚全校师生的重要精神力量。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风气。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思想道德类、科学知识类、文化艺术类和娱乐体育类的,使教师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升华道德境界;再次,可以构建“网络师德建设”平台,在校园网上设立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时事与政策、师德师风、学校新貌等栏目,随时更新内容,同时开设BBS论坛、心理咨询等服务,使教师可以随时进行交流、探讨和咨询。
参考文献
[l] 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9-1,(1)
[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M].2005(1)
关键词:高校师德;内涵;存在问题;对策
一、师德的内涵
师德又称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自己本职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道德品质。自古以来我国师德的内涵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被赋予新的内容。2005年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了“爱与责任——师德之魂”这样一个崭新的命题,这是新时期对师德内涵做出的表述,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诠释师德的新内涵:
(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一个称职的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这是教师的根本职业准则,它会帮助我们处理好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其次要热爱学生,这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表现为主动理解、尊重、信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岗位责任,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徐特立指出:“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教书和育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三)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严谨治学和为人师表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严谨治学要求每位高校教师都应该铭记科学精神,烙守学术道德,对科学知识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为人师表要求高校教师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在言语习惯、行为方式、举止作风等方面“以身立教”,正面影响自己的学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当前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据教育网调查,78.6%的网友认为近年来师德素质相比以前有所下降,这表明少数不良师德现象已经对整体师德状况造成了较坏影响,这些现象表现为:
(一)职业认同感不高
根据教育机构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并不完全认同自己的职业,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欠缺敬业精神,表现为:第一,爱岗敬业意识淡漠。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更新比例低,讲课时常常出现教学内容不熟练、概念模糊和自相矛盾等问题;第二,进取意识差。对教学任务只限于完成,缺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第三,对教学投入精力不够。个别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作生意、炒股票、有偿家教、到外校当兼课教师,致使投入本职工作的精力十分有限,严重影响了在校的授课质量。
(二)职业行为失准
1、重教书,轻育人。现实中很多老师对教师职责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讲授专业知识和进行学术研究,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应由学校党务政工干部来负责。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信任和理解,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借社会的阴暗面大肆宣讲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影响了学生看待社会不公问题的态度;还有的教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迟到、睡觉、看课外书、交头接耳、旷课等现象不闻不问。
2、对学生缺乏爱心。在一份针对毕业生关于 “高校教师对学生态度如何?”的调查中,学生回答一般的占63%,回答冷淡的占11%;当被问到“你对高校教师深入学生、相互沟通信息、交流感情方面的满意程度时,学生回答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了27%。这表明目前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很不够。许多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少,不愿意花精力去主动了解学生,有的教师上了一学期课,对班内的学生还认不全,甚至有多少人都不知道。
(三)学术道德行为失范
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行为直接决定了其职业操守的优劣,调查显示,有24.4%的受访教师认为当前高校学术功利化现象普遍,突出表现在:一是学风浮躁。有的教师求名争利、心态浮躁、治学不严谨。二是学术不诚信。有的教师在论文中弄虚作假,甚至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等。
三、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
解决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师德培养
1、更新教育观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学生、教师群体中树立新观念:
(1)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严格但不苛刻、温和但不随便。处理问题时,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避免使用挖苦和讽刺的语言。其次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最后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渴望进步,只要教法得当人人都可成才。
(2)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可能随时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在行为上要特别注重树立自身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课堂上,教师的威信来自于学生的认可,尤其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所以第一堂课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这将会给课堂教学的管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师德培养。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关键是要加强对教师内在素质的培养。
首先,强化隐性教育,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在高校,对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把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渗透到思想里,落实到职业行为中。
其次,提高青年教师“慎独”的自律意识。有的教师出现的职业行为失准等现象并不能完全归结为个人品质有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大,高校管理层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引导,缓解他们工作和精神上的压力从而增强教师的自我约束能力。
最后,拓展师德教育的平台。在学校内,可举办一系列健康向上的名师教育讲座,成立不同专题的师德教育咨询小组,发挥老教师职业道德 “传、带、帮”的作用;在社会上,借鉴国外师德教育的经验,建立师德建设基地,联合社会团体共同参与校园师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會氛围。
(二)健全师德考评制度
一是建立完善的考评标准。考评指标的选取应当以师德规范为依据,内容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细化,注意指标权重的合理分配。二是确立科学的考评方式。考评可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将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结合起来或把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结合起来。三是注重反馈考评结果。考核结果是对教师进行奖惩或聘任选用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及时反馈给本人,让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四是将学术道德引入教师考评制度,督促教师在学术科研上加强自我管理,培养优良的学术道德。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的校园文化能对教师产生强大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会使教师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笔者认为加强校园建设,一是培育校园精神。校训是对校园精神最好的提炼,高校应当注重对校训的传播,使其成为凝聚全校师生的重要精神力量。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风气。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思想道德类、科学知识类、文化艺术类和娱乐体育类的,使教师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升华道德境界;再次,可以构建“网络师德建设”平台,在校园网上设立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时事与政策、师德师风、学校新貌等栏目,随时更新内容,同时开设BBS论坛、心理咨询等服务,使教师可以随时进行交流、探讨和咨询。
参考文献
[l] 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9-1,(1)
[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M].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