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临沧市医院术前/输血前患者血液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与分布情况。方法:检测分析2014年1至12月共19285例术前/输血前患者血液中4项感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1+2-Ab)、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按性别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研究人群感染性标志物阳性共1545例,男性人群阳性率高于女性,其中HBs-Ag阳性率最高为5.89%,HIV1+2-Ab阳性率为1.00%。结论: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在当前医患形势下对维护医患双方利益意义重大。
【关键词】 术前 输血 感染性标志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2014年,媒体上一个“5岁女童因输注‘窗口期’血液而感染HIV的可能性极大”的报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传染病,为明确患者病情,控制院内感染,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对进院诊治患者特别是一些手术前、输血前、创伤性介入检查前,在患者知情不反对的前提下,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等感染性标志物检测,是目前医院普遍采取的措施之一。本文对2014年本院术前/输血前患者血液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以及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本院术前、输血前患者共19285例,其男女性别比为1.23:1(10620例:8665例),平均年龄45±14.34(0-93岁)岁。
1.2 方法
1.2.1样本收集:分别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抽取研究对象患者的静脉血液5ml,静置2小时后3000r/分钟离心10min分离血清备用。
1.2.2仪器设备:深圳新产业MAGLUMI40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低速离心机、精密移液器、电热恒温水浴箱、酶联洗板机、深圳汇松MB580型酶标分析仪等。
1.2.3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使用化学发光分析仪及专用配套试剂检测,丙型肝炎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1+2-Ab)、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使用上海科华酶免试剂检测,所有阳性结果均采用相应临床评价优秀的另一种试剂进行复检。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4.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获得研究人群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结果共1545例,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不同性别比较分析
研究对象男女性别比例为1.23:1(10620例:8665例),感染数分别为969和576例,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
2.3 不同科别比较分析
采用行×列表资料χ2检验比较4种一级诊疗科目患者的阳性率,得χ2=116.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不同科目患者阳性率不全相同。将各诊疗科目患者阳性率进一步做两两比较,结果整理为表3。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医疗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通过无偿献血、成分输血、加强献血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等措施,可从某种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率。然而由于病毒感染过程中如“窗口期”等诸多问题的存在,血源性疾病传播并不能百分之百避免。本次研究通过对19285例患者的术前/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4种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不尽相同,其中HBs-Ag阳性率最高,为5.89%,与相关报道接近[1]。血液传播是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占据较大比例,并在全球性流行,而且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本研究HCV-Ab的阳性率为0.73%,比有关报道的0.46%的阳性率要高[2],主要原因是本地为艾滋病流行地区之一,存在双重感染患者,这与注射吸毒等因素密切相关。大家谈之色变的艾滋病是一种由HIV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且发病率逐年呈增涨趋势,本次调查分析中发现HIV-Ab阳性率为1.00%,比其它省市的调查相对要高,需加强该项目的检查力度[3]。
综上所述,本市术前及输血前4项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相对较高,术前及输血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的相关具体情况,以便于区分患者是否存在输血传播性疾病,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同时,还需加强诊疗消毒处理,尤其是穿刺、手术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执行相关制度,预防医疗纠纷。所以,做好术前、输血前的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在当前医患形势下对维护医患双方利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胡俊华,林东,刘燕明,等.输血前8项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9(13):1847-1849.
[2]黄幼芳,王厚照,谢则金,等.产前,术前及输血前患者5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及意义.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2012,11(3):1042-1043.
[3]陈德娟.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血清5项感染性指标调查结果分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4):355-357.
【关键词】 术前 输血 感染性标志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2014年,媒体上一个“5岁女童因输注‘窗口期’血液而感染HIV的可能性极大”的报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传染病,为明确患者病情,控制院内感染,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对进院诊治患者特别是一些手术前、输血前、创伤性介入检查前,在患者知情不反对的前提下,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等感染性标志物检测,是目前医院普遍采取的措施之一。本文对2014年本院术前/输血前患者血液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以及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本院术前、输血前患者共19285例,其男女性别比为1.23:1(10620例:8665例),平均年龄45±14.34(0-93岁)岁。
1.2 方法
1.2.1样本收集:分别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抽取研究对象患者的静脉血液5ml,静置2小时后3000r/分钟离心10min分离血清备用。
1.2.2仪器设备:深圳新产业MAGLUMI40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低速离心机、精密移液器、电热恒温水浴箱、酶联洗板机、深圳汇松MB580型酶标分析仪等。
1.2.3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使用化学发光分析仪及专用配套试剂检测,丙型肝炎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1+2-Ab)、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使用上海科华酶免试剂检测,所有阳性结果均采用相应临床评价优秀的另一种试剂进行复检。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4.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获得研究人群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结果共1545例,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不同性别比较分析
研究对象男女性别比例为1.23:1(10620例:8665例),感染数分别为969和576例,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
2.3 不同科别比较分析
采用行×列表资料χ2检验比较4种一级诊疗科目患者的阳性率,得χ2=116.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不同科目患者阳性率不全相同。将各诊疗科目患者阳性率进一步做两两比较,结果整理为表3。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医疗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通过无偿献血、成分输血、加强献血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等措施,可从某种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率。然而由于病毒感染过程中如“窗口期”等诸多问题的存在,血源性疾病传播并不能百分之百避免。本次研究通过对19285例患者的术前/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4种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不尽相同,其中HBs-Ag阳性率最高,为5.89%,与相关报道接近[1]。血液传播是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占据较大比例,并在全球性流行,而且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本研究HCV-Ab的阳性率为0.73%,比有关报道的0.46%的阳性率要高[2],主要原因是本地为艾滋病流行地区之一,存在双重感染患者,这与注射吸毒等因素密切相关。大家谈之色变的艾滋病是一种由HIV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且发病率逐年呈增涨趋势,本次调查分析中发现HIV-Ab阳性率为1.00%,比其它省市的调查相对要高,需加强该项目的检查力度[3]。
综上所述,本市术前及输血前4项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相对较高,术前及输血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的相关具体情况,以便于区分患者是否存在输血传播性疾病,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同时,还需加强诊疗消毒处理,尤其是穿刺、手术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执行相关制度,预防医疗纠纷。所以,做好术前、输血前的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在当前医患形势下对维护医患双方利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胡俊华,林东,刘燕明,等.输血前8项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9(13):1847-1849.
[2]黄幼芳,王厚照,谢则金,等.产前,术前及输血前患者5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及意义.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2012,11(3):1042-1043.
[3]陈德娟.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血清5项感染性指标调查结果分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4):3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