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将改变HPC格局?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njihuo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国内服务器领域关于超级计算机、高性能计算的话题不少,先是5月15日曙光5000A落户中国国家网格南方主节点上海超级计算中心; 随后的5月25日,联想深腾7000也在国家网格北方主节点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投入使用,这两套系统的计算性能都突破了百万亿次/秒,堪称当前国产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
  据《2008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 100排行榜》显示,Top 100系统的总Linpack测试性能首次突破千万亿次,达到1.01 千万亿次,是2007年的3.29倍,与国际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单位计算能力的价格也进一步下降。
  而在应用范围上,除了能源、科学计算、政府部门、工业和气象等传统高性能用户的需求持续旺盛之外,动漫渲染、地震、视频计算和网络加速等新兴行业应用热点也不断涌现。
  除此之外,国内HPC厂商跟随技术发展的脚步也越来越快了。随着GPU在HPC领域的日益火爆,近期,浪潮、曙光、宝德等国内服务器厂商都相继推出了整合了GPU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
  在这种形势下,不久的将来,中国的HPC市场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GPU的挑战
  
  近几年,随着GPU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使用GPU来完成某些计算任务,但是由于编程模式的束缚,它并没有流行起来。然而,随着nVIDIA的Telsa芯片和CUDA环境的日臻完善,GPU走进了高性能计算领域,并向CPU提出了挑战。
  “GPU是一种用于科学计算的图形卡,它是多核CPU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关于GPU主要有三大优点: 它的速度很快,而且会越来越快; 价格很低; 能耗更低。”一业内工程师这样描述GPU。
  这说明了GPU的巨大潜力。AMD和nVIDIA最快的图形芯片已经达到了Teraflops层级,在这个范围内,普通多核芯片的速度就相形见绌了。
  那么,未来GPU能取代CPU吗?答案无外乎三种。
  第一、未来除了Power、SPARC、英特尔和AMD之外,Tesla可能会继续发展成为其中一个主流芯片,以GPU取代CPU的大部分功能和用途; 第二、GPU未来的发展也可能像AMD Fusion计划那样,与CPU融合在一起,在芯片层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三、GPU继续以辅助CPU的方式独立存在,比如作为专门针对图形应用的加速器,而大多数计算任务仍由CPU完成。
  第三种情况在国内早就有了应用。据中科院超算中心主任迟学斌介绍,这样的机器已经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发挥作用了——每个人大约有30亿个基因对,因此在基因分析领域需要海量数据处理和计算。“尽管图形加速GPU技术很强大,单台计算力相当于10台普通高性能设备,但是GPU技术是这些年刚刚兴起的一种计算技术,应用还不成熟,所以,我们选用的是浪潮搭建的GPU CPU的全新计算平台模式。”
  其实,大家对GPU最大的担心在于,它的编程方式不同于x86、SPARC或者Power CPU,这也是nVIDIA为GPU提供CUDA技术的支持的原因,CUDA允许GPU利用标准C语言或者Fortran进行编程,无需使用专门针对图形的API。
  为此,有人预测,未来的高性能计算系统中,硬件架构将成为一个由专门CPU和GPU类型内核所组成的系统。
  但就目前而言,高性能计算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仍是应用软件和能耗。
  
  并行软件呼声高
  
  目前,英特尔已经研究出具有80个内核,世界首个万亿次浮点运算性能的可编译处理器,在多核心时代来临时,对多核并行技术的优化至关重要。“多内核就是多CPU,多CPU就必然要采用并行计算才能发挥全部CPU的作用和功能。”英特尔公司软件产品部全球业务发展与营销总监兼首席软件专家James Reinders表示,未来如果没有并行软件,就不可能真正利用多CPU的功能,而要想发挥多核功能,软件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并行计算能力。
  从技术上来讲,从上世纪4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5000次/秒到目前的千万亿次/秒,速度提高了2000亿倍,这主要归功于硬件技术的发展。然而,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相对于硬件,并行软件技术却在几十年来都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分布式计算技术、自动并行识别技术等,这种软硬差距在中国尤为明显。
  据了解,美国能源部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平台,但实际花费在硬件上的投资不到总投资的1/6,大部分预算都花在了物理建模和软件算法上。“高端计算真正的危机在于软件,软件已成为了现代技术中最主要的经济开支。”迟学斌表示。
  硬件架构内计算组件的增加意味着我们要在应用程序的并行化上投入更多精力。而向并行模式转变并非易事,因为目前的很多项目都是在单核技术基础上实施的。
  “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越来越重视并行软件的开发。”迟学斌说道。
  前不久,浪潮宣布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及其下属的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达成战略性合作,双方表示将把浪潮的“天梭”高性能计算系统硬件和超算中心的应用开发技术进行整合,为广泛的中低端高性能计算用户提供“一站式”的HPC解决方案,缓解当前高性能计算产业“偏重计算峰值,忽视软件应用,导致软硬失衡”的尴尬局面。
  据记者了解,作为硬件系统专业制造商的浪潮和作为国内HPC应用开发“专家团”的中科院超算中心之所以一拍即合,是因为双方都看到了对方的优点和合作的价值。“作为国内HPC主要厂商之一,浪潮服务器在服务器硬件领域表现不俗。”浪潮集团高性能产品总经理刘军告诉记者,2008年浪潮的HPC业务增长了近200%。而作为国内最早的大型超级计算中心,中科院超算中心的优势则在于它所拥有的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经验,以及在并行计算领域的成绩。
  笔者认为,双方的合作模式也许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如果有更多的用户敢吃这一对“螃蟹组合”的话,也许对未来中国的高性能软件会有不小的改善。
  
  绿色IT和能耗
  
  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用户对于计算性能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这使得计算机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系统功耗也成为超级计算机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以中国石油的计算处理中心为例,从2002年~2007年,CPU从340颗增加到13308颗,增长了近40倍。其运算能力也从189亿次/秒飙升到现在的高达139万亿次/秒,短短5年间处理能力获得了质的飞跃。正是凭借它强大的计算能力,处理中心在冀东南堡油田的发现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的作用,为油井位置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不过据统计,2005年处理中心有1500个CPU时,电费是334万元; 2006年CPU增加到2300颗,电费达到492万元; 2008年电费至少需要1500万~1700万元。
  在去年的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上,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怡濂算了一笔账,当今全球百万亿次级超级计算机系统功耗在1000千瓦左右,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功耗能达到数兆瓦,每年的电费开销高达数千万元。 系统功耗是超级计算机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此外,Gartner预言,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世界上一半左右的数据中心将受电力和空间的约束,能耗会占到一个IT部门预算的1/3。IDC也表示,IT组织能耗的花费将达到硬件花费的1/4。以往高性能必然高功耗的时代不会长久,评价高性能计算系统的优劣要看性能,更要关注能效。未来的超级计算机必须在节能方面有新的技术突破。
  因此,目前许多厂商已经将降低高性能计算系统的能耗和绿色计算作为努力的方向。
  例如处在高性能计算产业链上游的处理器厂商英特尔,就在制程工艺上采用了最新的45纳米技术,这不仅从晶体管层面解决了漏电问题,而且还可以让芯片体积更小、性能更高。
  另外,英特尔也在芯片中不断增强能源管理功能,如对能耗按需管理,降低空闲处理器内核的功耗,同时提升繁忙的处理器内核的主频。而在基础架构方面,英特尔认为一定要和整个产业的伙伴进行广泛合作,才能让整个生态系统共同走向绿色计算。
  在绿色计算的呼声下,国内的HPC厂商也越来越关注能耗问题。比如,为了将能耗降到最低,曙光的5000A超级计算机在选择芯片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AMD的低功耗设计CPU。据了解,该CPU比常规CPU要节约30%的耗电量,全系统也因采用低功耗CPU节电超过200千瓦。
  而结合了虚拟化方案的浪潮天梭TS30000还实现了高性能商用系统的高效能。“未来高性能计算用户们将更多地关注能源效率问题,因此,开发降低了能耗的高性能计算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刘军说。
  
  采访手记
  新兴行业等待发现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国内服务器市场增长放缓,总体需求疲软。在这种局势下,传统行业,比如气象、能源、政府、工业等对高性能服务器的采购已经不能“填饱”国内高性能服务器厂商的“胃口”了。所以,拓展新兴行业,开辟另一片高性能服务器的应用天地成为众多厂商的当务之急。
  其实,2009年对服务器厂商来说,虽然危机并存,不过总体来讲,仍是机遇更大的一年。在政策和项目的拉动下,不少新兴行业对高性能服务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在国家4万亿元投资的带动下,以电子政务和民生工程为代表的一批政府主导的信息化项目正在陆续上马;
  由于3G牌照的发放,运营商将有2000亿元的资金投入到网络建设和改造上,电信及其增值业务将成为服务器市场增长的一大亮点;
  大型企业级市场引发的新一轮数据中心建设,尤其是能源、建筑等细分行业规范化所带来的IDC重建、新建,也将刺激服务器采购;
  经济的不稳定,使得政府采购更加谨慎,对于成本控制俞加敏感,中央大部委集中采购、入围选型采购的几率增加;
  在事关国家经济命脉、国计民生的领域中,国家对信息安全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对国产系统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为此,国家正逐渐加大对自主创新品牌的扶持力度,强调安全自主可控。
  参考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从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对中国的服务器行业来说亦是如此。其实2009年国家对高性能服务器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关键是看厂商们有没有发现这些需求的“眼睛”。(文/刘丽丽)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消息市场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日前发布了名为《超低端手机——手机厂商和移动运营商在新兴市场的成功要素》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售价为35美元以下的超低端手机将成为手机厂商和移动运营商在新兴市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Strategy Analytics预计,2013年全球超低端手机销量将达3亿部,其中超过半数将在新兴市场被售出,中国和印度是驱动这一增长的主力市场。 
为1000万家中小企业服务,提供1亿个就业机会,为10亿人提供消费平台,这是阿里巴巴在下一个10年打造新商业文明的终极梦想。    9月10日,在阿里巴巴成立10周年的近乎“疯狂”庆典上,在几万名员工及网商的尖叫声中,马云以雷人造型、高歌一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后,出人意料地宣布,包括自己在内的18位阿里巴巴创始人集体辞职,变为合伙人。  10年前,正是这
本报综合消息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商威瑞信(VeriSign)公司上周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域名行业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域名总数现已突破1.8亿。  截至到2009年第一季度末,全球顶级域名(Top Level Domains,TLDs)的注册总数接近1.83亿,较2008年第四季度相比增长3%,与去年同一季度相比提高12%。  在第一季度,国家代码顶级域名(country code Top L
产业联盟被称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组织创新”,是国际上很多知名的公司所推崇的创新方式。  这股浪潮也波及到了中国。近几年来,我国企业通过参与和创建各类产业联盟,围绕企业的需求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产业链联盟、市场联盟、研发合作联盟和中小企业联盟等。经过数年的积累,中国在软件、标准、通讯设备等高科技行业,已经拥有了数十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联盟。其中尤以中关村形成的产业联盟群为龙头,形成
在IT领域,操作系统和处理器是两大制高点。它们至关重要,而开发的难度又极大。从产业角度,极高的技术与投资门槛,使后来者望而生畏。所以长期以来,只造就了英特尔和微软两大巨头。  1998年问世的开源软件已攻克了操作系统。如今开源虽然还不能说是主流,但其已站稳脚跟,并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处理器领域的情况却有所不同。10年前红极一时的多种RISC,有的消失了,有的萎缩了,最终都风光
本报综合消息 最近,中国的银行和证券行业都不约而同地加强了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  6月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发了《关于加强证券公司信息安全事故通报工作的通知》,要求证券公司加强信息安全通报。  《通知》指出,证券公司信息安全事故按照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事故影响时间以及影响范围划分为事故和重大事故。而按照《通知》要求,证券公司发生技术事故后应按证监会和协会有关信息安全事故通报要求,在事故发生、事故处置
奥运已唱罢,世博即将登场。同样是举办国际性大型活动,世博与奥运的运作有哪些不同?IT技术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近日,本报总编辑孙定走访了位于上海浦东的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与信息化部部长周卫东就此展开了深入交流。    世博IT管理不简单    都是有上百个国际组织参加的大型活动,但由于没有直接的经验可以移植,又比奥运时间更长、范围更广、观众更加不确定,世博IT管理同样不轻松。  孙定: 奥运期
国产软件崛起的机会在哪里?是操作系统、数据库,还是办公软件?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用自己18年的坚持,沉淀出对国内中间件市场的信心。 近日,本报总编辑孙定与中创中间件公司总经理刘江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与国外厂商平分秋色    中间件将是国内厂商有机会与国外厂商平分秋色的潜力领域。“十五”期间我们尝试了集成创新,“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努力,希望从“十二五”、“十三五”开始进入原始创新阶
避谈与百度竞争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谷歌改进了AdWords,但在本土化方面还需继续努力。    8月12日,谷歌(Google)AdWords新界面在中国正式上线。Google 全球副总裁刘允在演讲时,频频用“新一代的搜索营销”这个概念来形容AdWords的改进效果。刘允称,新界面将降低搜索营销的门槛,让企业可以更深入地探究和分析用户的网络行为。但当记者问及此举是否针对百度的新广告系统“凤巢”时,
本报讯 日前,浪潮天梭TS30000作为惟一的高端商用服务器入选第一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据悉,该服务器将获得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