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对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实行“双管制”,与单管销售电价相比,这种“双管制”避免了电网公司与发电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对电价管制的干扰,同时也为电网公司锁定了利润空间。然而从确立“双管制”的那天起,也就注定了日后调整电网公司与发电企业的利润分配格局会十分困难,最终迫使发电企业单方面承担由电煤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2008年4月23日,华能国际披露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5.3亿元,较上年增长20.2%,但受发电用煤(下称电煤)价格上涨影响,仅实现净利润2.41亿元,同比下降79.95%,每股收益仅为0.02元。
除华能以外的四大发电集团则在2008年首季全线告亏。一季度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润为10.34%,净利润增长率为-65.98%。早在2008前两个月,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的4773家电力企业中就有1990家出现亏损,亏损面高达41.69%。
发电企业整体业绩差强人意,特别是装机容量位居五大电力集团之首的华能国际首季仅实现微利,反映出当前发电行业已整体陷入困境。
煤电顶牛
煤电顶牛一直是观摩火力发电企业运行状况的主要窗口指标之一,也是导致火力发电企业身陷困境的主要原因。自国家发改委从一年一度的煤电洽谈会“抽身”之后,电煤价格与煤炭现货价格的关联度日益紧密,使得火力发电企业更直接地面临着煤炭市场价的影响。
进入2008年以来,电煤价格已累计上涨8.9%。数据显示,受年初冰冻灾害和发电企业煤炭库存较低等因素影响,目前煤炭现货价格已比去年同期飙升了约50%,研究人员预计2008全年煤炭现货价格将较去年上涨25%。
目前中国煤炭资源的埋深在400米至800米之间,较高的开采成本是导致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大量违规煤矿被关闭后形成了供给缺口,而大型煤矿企业未能及时增产弥补;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飙升,导致煤炭作为石油的替代性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为煤炭价格的上涨推波助澜。
市场煤,政策电。发电成本不断上升,上网电价却始终处于政府有计划的指导价格之中,目前上网电价平均为0.3元每千瓦时。发电企业管理层希望政府对电价放松管制,甚至实现煤电价格联动。然而,在当前的高通胀压力下,实现煤电价格联动显然不合时宜。
煤电顶牛使得火力发电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电煤价格持续上涨与电价管制的窘境之中。
电改牺牲品
电力改革进程缓慢对发电企业的伤害丝毫不亚于煤电顶牛。根据2002年确立的电改方案,电改集中体现为三个分离——厂网分离、输配分离和配售分离。目前电改基本上迂回在厂网分离层面,输配分离和配售分离所面临的阻力仍然很大,电改的制度成本更多地由发电企业所承担。
电改进程受阻直接导致了整个电力行业利润分配失衡。电力行业近年来的利润增长并不低,2007年上半年整个电力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9.4%,但利润分布的失衡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全国主要火力发电企业自2006年以来就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亏损压力,随着电煤价格的持续上涨,亏损面不断扩大,最终在2008年一季度恶化为发电行业集体亏损的局面。
然而,自2002年厂网分离以来,电网公司的利润一直稳定增长,旱涝保收。目前,上网电价平均为每千瓦时0.3元,销售电价每千瓦时约在0.5元至0.7元之间,商业用电价格更是高达0.9元。电网公司通过这种“电价差”足以获得可观的稳定收益。
2007年两大电网公司利润总额高达631亿元,其中国家电网利润总额为471亿元,其经营业绩在150家央企中排名第四;仅广东电网2007年的利润就高达142亿元,资产回报率高达11%,远超6%-8%的国际平均水平。据BBA行业系统分析,2007年电力行业样本公司(主要为上市公司)实现总利润424.9亿元,不到两大电网公司利润的70%。
发电企业的利润下降从2007年三季度进一步凸现出来。根据Wind统计数据,以2007年1-11月为例,电力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9%;其中火电行业利润增长仅为13.51%,特别是8-11月份发电行业利润总额为185.8亿元,同比下降12.79%;截止到2008年一季度,五大发电集团的亏损额达到27亿元之巨。
目前,政府对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实行“双管制”,与单管销售电价相比,这种“双管制”避免了电网公司与发电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对电价管制的干扰,同时也为电网公司锁定了利润空间。然而从确立“双管制”的那天起,也就注定了日后调整电网公司与发电企业的利润分配格局会十分困难,最终迫使发电企业单方面承担由电煤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补贴两难
据悉,最近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已经紧急召集了电监会、部分煤炭和电力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讨论当前的煤电顶牛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干预煤炭价格;上调上网电价;对发电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实施第三次煤电联动。由于各方利益难以协调,故意见分歧很大。
干预煤炭价格的方案会导致电价扭曲上传至煤价,打乱煤炭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而上调上网电价,则必然遭遇电网公司的反对。
2008年4月2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和经济运行局巡视员许之敏表示,在通胀压力下,煤电联动近期实行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部分人士认为对发电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应该是一个次优的选择。但许之敏则认为,补贴发电企业现在处于两难境地。如不采取补贴,会不会影响电力企业的积极性?如补贴,会不会影响煤炭企业的积极性?
如果给予发电企业补贴,等于承认了电价管制失灵。因为财政补贴仍然是用纳税人的钱补贴发电企业,还是由老百姓埋单了,本质上与提高电价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这种带有公共性质的财政补贴在电力消费上会造成搭便车效应,即用电越多越占便宜,用电少的纳税人为浪费者提供了补贴,这无疑是在变相鼓励电力浪费。
补贴两难的本质在于“补贴谁”的问题,是补贴发电企业,还是提高电价并对中低收入者进行专项补贴?
事实上,石油石化行业的管制与补贴僵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让有关部门焦头烂额,若电力行业也如此效仿,无疑将对整个电改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短调价,长电改
从短期看,可以通过上调上网电价的方式来缓解发电行业的整体亏损局面。以华能国际为例,有研究认为,上网电价提高1分钱能够消化煤价每吨上涨20元所带来的发电成本。并且,适当上调上网电价只是减少了电网公司的暴利程度(在输配、配售尚未分离的情况下,电网公司的暴利将会持续),而不会增加通胀压力。
发电行业大面积亏损的症结在于电改拖延和价格扭曲,因此,只有解决好这两点才能从跟本上祛除电企之痛。笔者认为,理顺电价与遏制通胀并不相悖,事实上,理顺电力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缓解无效投资和浪费消耗所带来的总需求增长过快,而后者正是引发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电监会目前正在着手研究电改,并进行着前期准备工作。据悉,此次调研统计后将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中各选择一个地区,作为输配分离试点,输配分离改革正式提上了日程。
输配售一体化不利于电力市场的有效运营和电网的专业化维护和建设。从英国进行电力改革的实际情况看,削弱输配售电一体化的垄断格局,把电网公司打造成政府管制的基础性公共资源,专司于电网建设和维护的运营商不仅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效率,而且有利于理顺电力价格体系。不论是电力体制改革还是油价改革,越拖改革的成本越大,利益博弈越激烈。从这个角度讲,没有折中选择。
在有效推进电改的同时,应开发煤炭期货品种,为煤炭消费企业提供更为市场化的风险对冲工具和保值增值手段。并且,应通过完善业绩考核体系,激励发电企业提高生产边际效率以降低发电成本。
2008年4月23日,华能国际披露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5.3亿元,较上年增长20.2%,但受发电用煤(下称电煤)价格上涨影响,仅实现净利润2.41亿元,同比下降79.95%,每股收益仅为0.02元。
除华能以外的四大发电集团则在2008年首季全线告亏。一季度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润为10.34%,净利润增长率为-65.98%。早在2008前两个月,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的4773家电力企业中就有1990家出现亏损,亏损面高达41.69%。
发电企业整体业绩差强人意,特别是装机容量位居五大电力集团之首的华能国际首季仅实现微利,反映出当前发电行业已整体陷入困境。
煤电顶牛
煤电顶牛一直是观摩火力发电企业运行状况的主要窗口指标之一,也是导致火力发电企业身陷困境的主要原因。自国家发改委从一年一度的煤电洽谈会“抽身”之后,电煤价格与煤炭现货价格的关联度日益紧密,使得火力发电企业更直接地面临着煤炭市场价的影响。
进入2008年以来,电煤价格已累计上涨8.9%。数据显示,受年初冰冻灾害和发电企业煤炭库存较低等因素影响,目前煤炭现货价格已比去年同期飙升了约50%,研究人员预计2008全年煤炭现货价格将较去年上涨25%。
目前中国煤炭资源的埋深在400米至800米之间,较高的开采成本是导致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大量违规煤矿被关闭后形成了供给缺口,而大型煤矿企业未能及时增产弥补;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飙升,导致煤炭作为石油的替代性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为煤炭价格的上涨推波助澜。
市场煤,政策电。发电成本不断上升,上网电价却始终处于政府有计划的指导价格之中,目前上网电价平均为0.3元每千瓦时。发电企业管理层希望政府对电价放松管制,甚至实现煤电价格联动。然而,在当前的高通胀压力下,实现煤电价格联动显然不合时宜。
煤电顶牛使得火力发电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电煤价格持续上涨与电价管制的窘境之中。
电改牺牲品
电力改革进程缓慢对发电企业的伤害丝毫不亚于煤电顶牛。根据2002年确立的电改方案,电改集中体现为三个分离——厂网分离、输配分离和配售分离。目前电改基本上迂回在厂网分离层面,输配分离和配售分离所面临的阻力仍然很大,电改的制度成本更多地由发电企业所承担。
电改进程受阻直接导致了整个电力行业利润分配失衡。电力行业近年来的利润增长并不低,2007年上半年整个电力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9.4%,但利润分布的失衡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全国主要火力发电企业自2006年以来就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亏损压力,随着电煤价格的持续上涨,亏损面不断扩大,最终在2008年一季度恶化为发电行业集体亏损的局面。
然而,自2002年厂网分离以来,电网公司的利润一直稳定增长,旱涝保收。目前,上网电价平均为每千瓦时0.3元,销售电价每千瓦时约在0.5元至0.7元之间,商业用电价格更是高达0.9元。电网公司通过这种“电价差”足以获得可观的稳定收益。
2007年两大电网公司利润总额高达631亿元,其中国家电网利润总额为471亿元,其经营业绩在150家央企中排名第四;仅广东电网2007年的利润就高达142亿元,资产回报率高达11%,远超6%-8%的国际平均水平。据BBA行业系统分析,2007年电力行业样本公司(主要为上市公司)实现总利润424.9亿元,不到两大电网公司利润的70%。
发电企业的利润下降从2007年三季度进一步凸现出来。根据Wind统计数据,以2007年1-11月为例,电力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9%;其中火电行业利润增长仅为13.51%,特别是8-11月份发电行业利润总额为185.8亿元,同比下降12.79%;截止到2008年一季度,五大发电集团的亏损额达到27亿元之巨。
目前,政府对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实行“双管制”,与单管销售电价相比,这种“双管制”避免了电网公司与发电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对电价管制的干扰,同时也为电网公司锁定了利润空间。然而从确立“双管制”的那天起,也就注定了日后调整电网公司与发电企业的利润分配格局会十分困难,最终迫使发电企业单方面承担由电煤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补贴两难
据悉,最近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已经紧急召集了电监会、部分煤炭和电力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讨论当前的煤电顶牛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干预煤炭价格;上调上网电价;对发电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实施第三次煤电联动。由于各方利益难以协调,故意见分歧很大。
干预煤炭价格的方案会导致电价扭曲上传至煤价,打乱煤炭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而上调上网电价,则必然遭遇电网公司的反对。
2008年4月2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和经济运行局巡视员许之敏表示,在通胀压力下,煤电联动近期实行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部分人士认为对发电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应该是一个次优的选择。但许之敏则认为,补贴发电企业现在处于两难境地。如不采取补贴,会不会影响电力企业的积极性?如补贴,会不会影响煤炭企业的积极性?
如果给予发电企业补贴,等于承认了电价管制失灵。因为财政补贴仍然是用纳税人的钱补贴发电企业,还是由老百姓埋单了,本质上与提高电价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这种带有公共性质的财政补贴在电力消费上会造成搭便车效应,即用电越多越占便宜,用电少的纳税人为浪费者提供了补贴,这无疑是在变相鼓励电力浪费。
补贴两难的本质在于“补贴谁”的问题,是补贴发电企业,还是提高电价并对中低收入者进行专项补贴?
事实上,石油石化行业的管制与补贴僵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让有关部门焦头烂额,若电力行业也如此效仿,无疑将对整个电改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短调价,长电改
从短期看,可以通过上调上网电价的方式来缓解发电行业的整体亏损局面。以华能国际为例,有研究认为,上网电价提高1分钱能够消化煤价每吨上涨20元所带来的发电成本。并且,适当上调上网电价只是减少了电网公司的暴利程度(在输配、配售尚未分离的情况下,电网公司的暴利将会持续),而不会增加通胀压力。
发电行业大面积亏损的症结在于电改拖延和价格扭曲,因此,只有解决好这两点才能从跟本上祛除电企之痛。笔者认为,理顺电价与遏制通胀并不相悖,事实上,理顺电力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缓解无效投资和浪费消耗所带来的总需求增长过快,而后者正是引发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电监会目前正在着手研究电改,并进行着前期准备工作。据悉,此次调研统计后将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中各选择一个地区,作为输配分离试点,输配分离改革正式提上了日程。
输配售一体化不利于电力市场的有效运营和电网的专业化维护和建设。从英国进行电力改革的实际情况看,削弱输配售电一体化的垄断格局,把电网公司打造成政府管制的基础性公共资源,专司于电网建设和维护的运营商不仅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效率,而且有利于理顺电力价格体系。不论是电力体制改革还是油价改革,越拖改革的成本越大,利益博弈越激烈。从这个角度讲,没有折中选择。
在有效推进电改的同时,应开发煤炭期货品种,为煤炭消费企业提供更为市场化的风险对冲工具和保值增值手段。并且,应通过完善业绩考核体系,激励发电企业提高生产边际效率以降低发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