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生成的实践逻辑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a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目标应运提出,伴随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生成的人民美好生活逐渐发展。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生成有着严谨扎实的理论逻辑、曲折演变的历史逻辑和紧迫必要的实践逻辑。就实践逻辑而言,生产力迅猛发展为人民美好生活创造了充裕的前提条件,人的需要层次也随生产力发展而递级跃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则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也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过程中不断提升。
  关键词:人民;美好生活;生成;实践逻辑
  在新的发展条件下,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实现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目标应运而出。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此目标的产生和形成也有着不同的现实基础,这些就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生成的实践逻辑(特别说明,为表达简明起见,本文“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一语在一般理论语境中指的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目标或其实现,特殊语境中指的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或人民实实在在过上的美好生活本身。)。
  马克思曾说过:“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1]在新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人民美好生活目标伴随着各项新表征,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民的生活需要不断上升发展,而我们党为了达到人民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断为之努力。
  1. 生产力迅猛发展创造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充裕条件
  “共产主义不是学说,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2]每一个国家任何建设和发展都受制于自己所处的社会制度和现实条件,都只能以实际情况为前提,从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我们受制于落后的生产力、生产条件,整体状况发展缓慢,基本的温饱都难以满足,更何谈生活的美好状态。经过新中国70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摆脱过去生产水平低下、生产力落后、生活条件不富裕的状态,人民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基本难以看到。现在生产力巨大发展,在许多行业领域,我们的生产力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仅近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而且也为人民群众从满足吃饱穿暖的基本必需转向满足更多更好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满足当前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科技、文化取得了显著进步。如今,我国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也日益增强,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转变,人民生活状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获得显著的改善,从解决温饱状态到实现小康再到追求美好生活,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美好生活需要已经占据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打开国门的这些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领先性的成就。经济收入上的增速超过预期标准;在世界贸易、制造业、农业、科技等方面显露头角;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极大丰富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经具备了坚实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基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实力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适应性特征,经济结构出现新变化,解决诸多矛盾的焦点就是要提供更多有效供给以及高质量供给,促进供求平衡,其根据也是围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2017年底,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召开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3]。为了缓解目前的经济压力并使其继续保持平稳状态,我们采取的各项改革措施最终目的都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指向党的这一奋斗目标。
  当然,作为客体的需要以及作为中介的实践手段这两者的发展是并行的,需要的发展是由满足需要的手段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人们就有什么样的需要。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无限性,人的需要的发展也具有无限性,“一旦满足了某一范围的需要,又会游离出、创造出新的需要”[4]。显然,我国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产生,也是生产力全面且快速发展的结果,也给我们提供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显示前景,而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需求不断发展并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5]
  2. 人的需要层次随生产力发展而递级跃升
  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不同层系,人们的低层次必需得到满足就会向更高层次的需要转化,这样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的生活就是美好生活。人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相应而言,人的生活内容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随着历史趋于无限的发展,人的需要也具有无限拓展性,人的生存和发展是趋于无限的过程会导致人的需要及其需要对象的广泛性和无限性。[6]马克思多次强调“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人有“多方面的需求”,而且,人的需要是客观的,具有“天然性”。首先,作为一种大自然中的“生命存在物”,人有吃穿住行等自然性或物质性的需要,这是第一位的需要,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必需,可称之为生存需要。其次,人又是一种区别于动物而独有的“精神存在物”,因而人又有“精神需要”,是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这之所以成为人的需要,是因为它以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为基础,但又高于物质需要,是人的价值和意义的集中体现、升华与拓展。第三,更重要的还有,人是一种留存于社会中的“社会存在物”,社会性是人的根本特性,因而就有“社会需要”,即人作为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主体,人的社会尊严、政治地位、权利实现等便成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必然需要。人的尊严总是与人的福祉维系在一起的,没有人的尊严,人的福祉便失去了存在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根基。同时,在阶级社会里,人又生活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之中,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種“政治存在物”,民主、公平、正义等政治诉求也日趋强烈。这些需要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人的需要系统。   而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来,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五种,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要,也就是对食物、住所、睡眠等的自然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可理解为对体制、社会秩序、稳定职业、人身安全等的需要;再者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对亲情、友情和归属感的需要;再高层级的是尊重需要,也就是对自尊、自重和他人的敬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对自我表达和价值完成的需要或充分发挥其全部潜力的需要。[7]这五种需要依次从低级需要逐渐过渡到高层次需求,表现为一种渐进、递进、不反复的层次序列;某种意义上也跟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没有本质冲突。也就是说,当低一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高一级需要的满足并不会使其感受到获得感,更不可能成为现实的驱动力量;而当低一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其作为目标追求的动力逐渐消失,也就不再成为激励人们追求的动力了,此时,更新的目标是追求下一层次的需求。只有当更高层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才能进一步提高积极性。人的需要是与现实条件相结合的,任何需要的满足都具有相对的意义。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而言,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基本需要得到自我满足的同时,自然而然的衍生出更高级层的需要。当前,中国经济腾飞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充分满足,各种多样性、多元化需求层出不穷,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只增不减,甚至更加迫切。因此,更快、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人民的美好生活才不仅仅是梦想,而是立足当下的美好现实。当然,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不会止步于当下,只会随着现实条件的发展不断更新、递进。
  3. 人民美好生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追求
  一个梦想,两个百年。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国梦的具体内容,清晰地概括了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任务、战略步骤和实践方向。美好生活这一个奋斗目标与“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有着内涵方面的相互关联,又在目标方向上高度契合,有着共同的目标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阶段性的战略目标,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所必须达到的国家目标,它们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三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满足人民美好憧憬的历史过程。
  对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来说,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向着美好的目标不断坚持与努力、拼搏与奋斗,在前进的道路上,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就是我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我们的阶段性目标。这些阶段性目标被实现、被超越的过程就是人民美好生活不断被创造的过程。尽管人民实现美好生活需要很长的时间,具有持久性、艰巨性等特征,但就目标方向而言是与后三者同向同行、趋向一致的。
  从本质内容方面來看,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与三个阶段性目标也是一致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是全国人民通过实现全面温饱、彻底摆脱绝对贫困,为进一步实现更高层次的小康、富足宽裕打下了基础,而小康富裕正是美好生活的低级阶段或低水平呈现。接下来再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人民生活更为宽裕,达到中等水平的美好生活。在此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就是更高水平的美好生活。可见,这些逐级提升的人民生活水平标准正是契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更长远的历史眼光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所要达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是一致的,美好生活是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前提,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人类最高程度的美好生活的本质所在。
  “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8]随着中国的成长变化,关于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理念与论述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理念也是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所提出发展理论,既紧跟时代主题,又能够指导实践,发挥出新时代的特色。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立场和价值性内容,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
  既然有了前进的目标,实现目标奋斗的关键就在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通向共产主义美好社会的必经之路,是无数中国人踏着鲜血走出的实践之路,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道路与理想的统一,又表明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统一。[10]正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正是这些变化促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渴望。进一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内在地确保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社会制度,它依靠人民、引导和激励人民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而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也是这个制度的内在价值趋向。我们的制度自信离开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便没了根基;而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又在不断提高人民的制度自信。
  4.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是党践行先进性纯洁性的实在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标志着我们在党的带领下开启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征程,这是对我们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新定位。中国共产党是开启梦想大门的金钥匙。人民能够过上美好生活的伟大梦想必须依靠我们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来引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前行的路也就失去了方向,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足,美好生活也只是人民的空想。共产党以人民的需求为需求,重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以实现人民的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为目标,始终增进自身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共产党人的一切奋斗,充分体现了党以人民为己任的先进性和为人民服务的纯洁性。
  在党的建设历史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等都是人民耳熟能详的纪律和制度,这不仅能够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更能保证党内纪律的严肃性,保证党员以身作则、令行禁止,对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最重视的便是能否真正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危险和考验。进入新时代,共产党更是通过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表明了党为人民谋取幸福生活的决心和意志。正是因为党不断加强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才能在提高人民思想文化素质,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起到领导的先锋作用,为人民的全面发展、美好生活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新时代党的政治本色就是不断为人民造福,不断创造更多更好条件,让生活在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创造人生自我价值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论述表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政治保障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要切实践行自己的根本宗旨、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牢记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那就必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更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实在体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11-312.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7-12-21(1).
  [4] 陈国平,韩振峰.把握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三个维度——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J].人民论坛,2018(9):98-101.
  [5] 李磊.习近平的美好生活观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8(1):1-7.
  [6] 高峰,胡云皓.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看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5):64-69.
  [7] 张三元.论美好生活的价值逻辑与实践指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5):83-92.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97.
  [9]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5.
  [10] 李磊.习近平的美好生活观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8(1):1-8.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大大降低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所以加强食品监管力度势在必行。在此,本文结合我国现行的“大部制”改革,简要分析了我国现存的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食品监管;现状;策略  食物是人们必不可少的需求,因此食品的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的监管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近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时常让人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和2035年宏伟蓝图,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梦想,有梦想就有了目标有了航向。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只要以梦想为圆心,以勤奋为半径,持之以恒、矢志不移,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要永远相信梦想的力量。心中有火,眼里有光,脚下才有路。人一旦有了梦想,怎么活都是有灵魂的;有了梦想,才会动力十足;有了梦想,就可以牢牢掌控人生航船的罗盘,向着
期刊
摘要:工业领域的发展质量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当代社会,科学技术领域飞速发展,数控加工等先进技术手段不断出现。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提高了机械零件的生产速度与质量,使我国制造行业将逐渐走向高端水平,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机械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使用。  关键词: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在我国
期刊
摘要: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作为在解构主义思潮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翻译理论,在译论研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是一门很有研究价值的翻译理论。本文重点介绍了本雅明和德里达提出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思想及他们所做的贡献,从语言学和哲学的角度研究翻译理论,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二者翻译理论的系统研究,有利于帮助译者、读者深入地探究翻译问题和理解文本,从解构主义理论重新认识翻译活动带来的变化与遵循的规律。  关键词:解构主义
期刊
摘要:目前人们比较关注虚拟人力资源开发,它主要是指以合作为前提基础,并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来谋取更大利润空间的管理过程,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公共组织虚拟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沟通问题、风险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所以笔总结出几点具有参考意义的对策,希望能够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落实下去,进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石斛是久享盛名的名贵中草药,具有治病养生的作用,其含有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有效成分,在临床应用、保健养生、药食同源、美容护肤及花卉观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市場上对石斛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综述了石斛的治疗作用以及系列产品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石斛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斛;临床应用;产品  石斛,味甘,性微寒,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的功效,被历代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注意力对早期脑卒中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与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佐一以注意力训练,2个月后将干预前后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干预后评估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对脑卒中早期的患者进行注意力训练有
期刊
摘要:为了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必须与沿线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推进对外经济合作体系的发展,克服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与全球化经济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政府为主导逐步开辟经济合作渠道,引入政府、市场二元化的劳务定价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的现实意义,并总结了深化我国与沿线友好国家经济合作关系的正确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合作策略;经济发展  前言:
期刊
摘要:新时期下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国土资源的使用效率不断进行提升,以此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现下,国土空间规划应该根据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进行不断的优化,国土资源的规划是最为宝贵的基础资源之一,因此一定要确保土地资源的使用率。由于国土资源规划存在着不足,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會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在通过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出新
期刊
摘要:通过对物联网运行体系架构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对燃气表、传感网络管理系统、燃气综合管理系统以及用户平台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优化,将物联网引入云平台架构,设计开发面向智能燃气表的物联网系统应用解决方案。旨在推动我国燃气计量管理领域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建设,实现燃气用户安全用气、公平用气和智慧用气的目标。  关键词:智能燃气表;物联网;安全用气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当中越来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