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益民小学)
摘 要:生存能力是一个人适应新的环境,顺利进行学习和生活,解决困难问题的主观条件。谁的生存能力强,谁就能在新的环境里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人的生存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和文化知识与强健的体魄的锻炼,使生存能力增强,具有在这个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关键词:自理;自立;增强;生存;能力
动物世界演绎了这样一则故事:乌鸦在树上筑好巢,幼雏由父母捉食喂养。但当幼雏羽翼丰满时,还不肯自己出去觅食,而大乌鸦却毫不留情地将它们衔在嘴里抛出家门。小乌鸦们有的扑扇着翅膀飞走了,有的趔趔趄趄地落到地上,然后又挣扎着飞起来……如此这般,小乌鸦才渐渐学会了自己觅食和独立生存。乌鸦的这种“抛仔”行为看起来是冷酷无情的,但它卻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如何教育孩子“学会生存”。
对学生进行增强生存意识教育,使其提高生存能力,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五条明确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清洗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调查显示,很多家长会代替孩子做家务。有不少家长认为这样是给孩子省点时间,好让其学习。殊不知,长期“代劳”,使孩子失去自我照顾的能力、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无益的。
如班级中的同学邵某,在学习上是班级的佼佼者,而在自理、自立能力上却是班级最差的。父母注重其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他有大量的学习时间,包揽了一切家务,也养成了孩子懒惰的毛病。当突然有一天孩子的奶奶突发急病住院抢救,其父母为了照顾老人无暇顾及女儿的时候,积攒多年的问题终于暴露了。第二天早晨上学时间已过,当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时,愕然发现女儿披头散发坐在饭桌前,两眼瞪着饭桌上发凉的饭菜发呆。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要求父母做到: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一定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不会做的,要给予示范,让孩子学着做。而孩子在学校也要事事做在前,积极劳动,不怕脏、不怕累,每天在学校食堂就餐时,负责取饭、分饭、清洗餐具的工作,恪守己任,尽职尽责。
二、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一个人适应新的环境、顺利进行某项工作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主观条件。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在新的环境里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人的适应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和文化知识与强健的体魄的锻炼,使适应能力增强,具有在这个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我班有一名随父母打工的孩子,论智商绝对高于班级其他同学,可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很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不如本班同学,看着同学们穿戴整齐,具有多种高档的学习用具,产生了自卑心理,整天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我经常和他谈心,表扬其闪光点,树立他自信自强的品质,在学习《白杨》一课时,让其扮演孩子的角色,通过和父亲的对话理解白杨那种顽强向上,不论在营养丰富的沃土还是在艰苦贫瘠的戈壁滩,它都能不屈不挠、坚强不软弱。经过一年的沟通及家庭教育,他现在经常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学校的运动会中,他的左脚扭伤,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跑到终点,夺得第二名。
三、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指培养学生抗挫折意识,磨炼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抗挫折意识,使他们懂得:挫折与竞争相伴,要成功就必须战胜挫折,逆境是成才的沃土,不经磨炼就不可能成才。
学生崔某不幸患上了“白癜风”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却给孩子今后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面部的一部分白斑病变,孩子怕羞不肯见人,经常独自坐在教室里不肯出去,他母亲也因此整天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为了使孩子重现往日的欢笑,我从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咨询帮助入手,做好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调适工作,使他们懂得:有阳光的地方就一定有雨,这才是生活。人的一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困难随时随地可能遇到,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以积极的心理防卫去战胜挫折。这种战胜困难的毅力正是成功的关键所在。终于孩子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学校足球场出现了他来回奔跑的身影,大型课外活动他能踊跃参加,连续两年被评为班级“劳动能手”。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祖国的未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娇惯孩子,要通过心理健康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使他们具有在困境中求生存的能力。
编辑 白小琴
摘 要:生存能力是一个人适应新的环境,顺利进行学习和生活,解决困难问题的主观条件。谁的生存能力强,谁就能在新的环境里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人的生存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和文化知识与强健的体魄的锻炼,使生存能力增强,具有在这个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关键词:自理;自立;增强;生存;能力
动物世界演绎了这样一则故事:乌鸦在树上筑好巢,幼雏由父母捉食喂养。但当幼雏羽翼丰满时,还不肯自己出去觅食,而大乌鸦却毫不留情地将它们衔在嘴里抛出家门。小乌鸦们有的扑扇着翅膀飞走了,有的趔趔趄趄地落到地上,然后又挣扎着飞起来……如此这般,小乌鸦才渐渐学会了自己觅食和独立生存。乌鸦的这种“抛仔”行为看起来是冷酷无情的,但它卻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如何教育孩子“学会生存”。
对学生进行增强生存意识教育,使其提高生存能力,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五条明确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清洗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调查显示,很多家长会代替孩子做家务。有不少家长认为这样是给孩子省点时间,好让其学习。殊不知,长期“代劳”,使孩子失去自我照顾的能力、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无益的。
如班级中的同学邵某,在学习上是班级的佼佼者,而在自理、自立能力上却是班级最差的。父母注重其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他有大量的学习时间,包揽了一切家务,也养成了孩子懒惰的毛病。当突然有一天孩子的奶奶突发急病住院抢救,其父母为了照顾老人无暇顾及女儿的时候,积攒多年的问题终于暴露了。第二天早晨上学时间已过,当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时,愕然发现女儿披头散发坐在饭桌前,两眼瞪着饭桌上发凉的饭菜发呆。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要求父母做到: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一定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不会做的,要给予示范,让孩子学着做。而孩子在学校也要事事做在前,积极劳动,不怕脏、不怕累,每天在学校食堂就餐时,负责取饭、分饭、清洗餐具的工作,恪守己任,尽职尽责。
二、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一个人适应新的环境、顺利进行某项工作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主观条件。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在新的环境里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人的适应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和文化知识与强健的体魄的锻炼,使适应能力增强,具有在这个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我班有一名随父母打工的孩子,论智商绝对高于班级其他同学,可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很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不如本班同学,看着同学们穿戴整齐,具有多种高档的学习用具,产生了自卑心理,整天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我经常和他谈心,表扬其闪光点,树立他自信自强的品质,在学习《白杨》一课时,让其扮演孩子的角色,通过和父亲的对话理解白杨那种顽强向上,不论在营养丰富的沃土还是在艰苦贫瘠的戈壁滩,它都能不屈不挠、坚强不软弱。经过一年的沟通及家庭教育,他现在经常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学校的运动会中,他的左脚扭伤,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跑到终点,夺得第二名。
三、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指培养学生抗挫折意识,磨炼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抗挫折意识,使他们懂得:挫折与竞争相伴,要成功就必须战胜挫折,逆境是成才的沃土,不经磨炼就不可能成才。
学生崔某不幸患上了“白癜风”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却给孩子今后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面部的一部分白斑病变,孩子怕羞不肯见人,经常独自坐在教室里不肯出去,他母亲也因此整天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为了使孩子重现往日的欢笑,我从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咨询帮助入手,做好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调适工作,使他们懂得:有阳光的地方就一定有雨,这才是生活。人的一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困难随时随地可能遇到,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以积极的心理防卫去战胜挫折。这种战胜困难的毅力正是成功的关键所在。终于孩子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学校足球场出现了他来回奔跑的身影,大型课外活动他能踊跃参加,连续两年被评为班级“劳动能手”。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祖国的未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娇惯孩子,要通过心理健康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使他们具有在困境中求生存的能力。
编辑 白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