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不该是撕裂公平的鸿沟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HAOKU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制,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隔开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同在一所学校,编内教师在这头,编外教师在那头,中间相隔的是待遇、福利、晋升乃至评聘的差距。
  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指出,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并实行同工同酬。记者在调研中却发现,当前,虽然不少地区已做到编外教师与在编教师基本工资相同,但在奖金、补贴、社保、公积金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对待”。
  四川一所城区小学的临聘教师蒙毅称,学校大部分教师每周课时为15—18节,他则为18节,多的时候达20节,平时还要经常带队训练、比赛。担任体育教师五年来,他带领学生参加区里面的体育比赛,几乎“把所有的第一名都拿了”。然而,他每月只有2000多元的基本工资,没有相应的绩效、奖金,除去企业五险(没有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到手只有不到1800元,和在编教师相差两三倍甚至更多。
  “待遇区别还是蛮大的,没有真正实现同工同酬。”武汉一位校长直言不讳。这位校长称,学校自主临聘的编外老师,没有财政专项拨款,相关资金只能从行政经费的蛋糕里切一块出来。编外教师不仅基本工资与在编教师有一定差距,政府和教育部门发放的各种奖金,编外教师几乎享受不到。学校的工会福利和拨款也大都是“戴帽子”下来的,编外教师很难从中“分一杯羹”。“作为一个校长来说,这些编外教师工作都很拼命,在心理上觉得有愧于他们,但这也是我们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不少受访教师表示,虽然基本工资与在编教师没有多大差别,但很多“隐形的福利”是编外教师享受不到的。
  北京一所中学的编外教师提到,自己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在编教师没有明显差别,只不过学校没能为她解决北京户口。此外,有件事令她印象深刻——第一次去学校医务室就诊时,她被告知不是在编教师,没有公费医疗不能拿药。
  除了与在编教师不同,编外教师群体内部也存在“三六九等”。
  从聘用形式来看,当前公立中小学编外教师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 一是学校通过公用经费自行聘任的编外教师,这类教師直接与学校或者学校找的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二是政府通过向第三方购买服务的形式聘用的编外教师,这类编外教师又被称为“人事代理教师”;三是政府划拨专项资金由学校直接聘用的编外教师,又被称为“合同聘用制教师”。
  河北唐山某乡镇中学教师施莉所在的学校,就有三种教师构成:在编教师、人事代理教师、劳务派遣教师。“他们绩效、奖金比较多,还有独生子女、体检、孩子入托等各种补贴。”施莉所说的“他们”,指的是前两种。在待遇等级排序上,“最高的是有编制的,其次是人事代理、合同聘用制的,最后是像我们这种劳务派遣的”。
  施莉补充道,学校使用公用经费自聘的编外教师工资待遇往往低于政府购买服务聘用的编外教师。人事代理教师由于受稳定财政供养,相当于拥有隐形的编制。他们和在编教师的工资、奖金发放都比较及时,而劳务派遣教师则存在被拖欠的情况。“去年拖了七八个月,新闻曝光后,才把我们的工资、奖金补上了。”
  此外,有教师爆料,一些学校与临聘教师签订合同时钻假期空子,一年期合同签到7月份。如此,若下一年不再续聘,工资只有11个月,变相剥夺教师暑假带薪休假的权益。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还存在学校为规避劳动纠纷,不与临聘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保的现象。
  除了同工不同酬,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职务晋升、进修培训等方面,编外教师也往往得不到与在编教师同等的机会,甚至根本无缘参与。 区别对待下,有人选择了离开,有人选择了坚守。而留下来的人,仍在寻求稳定和公平的路上,试图努力跨越编制这道鸿沟。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其他文献
统编版小学中年级段《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以学生学习活动所指向的问题域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突出了基于生活、引领生活、提升生活的编写策略,给儿童预留了许多表达经验生长的空间,并在单元主题与课文内容的设计上注重儿童的成长需要,重在解决儿童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这为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以及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并能逐步解决生
期刊
作为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等方面的专家,除了学术研究上的成就以外,葛剑雄还是关注社会、关注公共领域的人文学者。他敢言、直言,提的建议总是冒着热气,不空、不泛。葛剑雄始终以知识分子的担当关照现实,他对学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不做书呆子,不做伪君子。  “什么叫知识分子?在我看来,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命运,且有一定学历的人,才能称得上知识分子。如果仅仅是做好自己的研究或本职工作,只能称为‘专业人士’
期刊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启智学校(以下简称“启智学校”),坐落在老城区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校园不大,目前有145名在读学生,他们都是有着特殊需要的孩子。其中70%的孩子是自闭症儿童,其余的孩子患有脑瘫、唐氏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或情绪行为障碍等疾病。马善波是这所学校资历最老的教师之一。2012年,启智学校投入使用,她也从佛山市启聪学校调任至此。时光荏苒,如今已是马善波在特殊教育领域的第20个年头。她和身
期刊
新时代和新形势对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变化、适应教育教学功能转变的必由之路。持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打造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新模式新样板,既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如何推动教师理念“新转向”?如何打造融合课程?如何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改革提供新样板、新模式?本期《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邀请一线中小学
期刊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始终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和观点,对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价值。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红色文化可以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吸引力,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力;也能为每一个个体提供价值引领,为青少年未来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上海市奉贤区四团中学(以下简称“四团中学”)创建于1957年9月,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是
期刊
“世界上最遙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与你面对面,你在编内,我却在编外。”教师圈的这句话,听起来文艺,现实却有些残酷。  “编外教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始终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从民办教师到代课教师再到临聘教师、特岗教师,他们一直以“编外”的身份,持续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他们在教育系统中地位尴尬,甚至被“边缘化”,以“补充”的标签折射着教师
期刊
编外教师大都渴望真正融入教师群体,寻求“名正言顺”的编制身份。他们辛勤付出、苦在一线,却在教育系统中地位尴尬,甚至被“边缘化”。作为局里的“局外人”,他们经历了哪些酸甜苦辣?在记者采访的多位编外教师中,平凡(化名)的故事让人唏嘘。被阻挡在编制围城之外的他,至今仍因“编外”的身份苦苦挣扎。  今年46岁的平凡,是甘肃省会宁县的一名乡村编外教师。平凡的从教缘起和众多乡村老教师相似——高考失利,辍学务农
期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教育的实践创新。  一是创新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创新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在于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
期刊
编外教师群体是“向城流动”导致区域失衡、“控编政策”导致入编困难、“二孩现象”导致生源剧增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的特殊群体,对未来中小学教育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多数编外教师学历较高,进取心强,能胜任教学工作。但是,由于“编外”的身份,他们被师生主动接纳的程度偏低,在管理决策、专业进修、职称评聘等重要工作上被当成了“二等教师”“圈外人”。这不利于编外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也不利于充分发挥他们在教
期刊
当前,各地公办学校普遍面临缺乏编制的制度困局,迫切需要地方政府深化教育系统用人机制改革,积极开展试点,探索教师聘用的新机制。2017年贵阳市观山湖区政府直面教育系统编制不足的现实困境,对全区公办学校教师聘用制度进行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本文通过对观山湖区“双轨制”教师招聘的实施背景及其制度创新进行考察,以期在当前我国统筹推进教育系统用人机制改革的进程中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观山湖区教师聘用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