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没有像数学课的高强度思维训练,也没有像美术、音乐、体育课那么多的直接实操,而是主要通过学习课文,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对于数学、美术、音乐和体育课堂,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往往比较难以被学生发现。如果长期运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教学,课堂就会变得枯燥,学生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进而语文课堂也会失去生命力。因此,语文老师要以课文为基础,充分发掘课文内外的资源,为语文教学不断寻找新的形式去激活课堂,比如,组织各种形式的语文课堂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语文老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学,不但能點燃学生的兴趣之火,还能让这一股“火焰”一直“燃烧”下去,生生不息。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活课堂;课堂生命力;持续发展
新基础教育,让学生的生命得到激扬,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焕发生命力。那么用什么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激扬生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力呢?活动是一个好方法,而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活动进行教学,这样更能使得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兴趣生生不息。同样的老师上课,有的学生学得很好,有的学生学得不好。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并不是智力跟不上,而是学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只有一直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大脑才能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学生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有较强的认知欲望,对感兴趣的事物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增强学习的效率。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点都没错,想要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上专注地学习,那就要让学生发现语文课堂有趣的地方,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语文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望。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课本的学习来习得知识的,而且老师在上课时大都根据课文,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如果老师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大同小异的话,语文课堂没有学生想要的新鲜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倦怠、甚至厌倦,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消失了。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学生学习语文时的注意力自然就更容易分散了。光有老师讲的课堂不但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那么,用什么来唤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变活呢?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观察,不断思考。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的注意特|生。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注意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性:第一,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做事容易分心。第二,学生注意的范围很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第三,注意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第四,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其次,我们还要知道,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结合低年段学生的注意特性和爱玩的年龄特征,我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当多想办法,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活动,让这些活动去唤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有效学习。其实,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巧妙、灵活地运用活动教学。
长时间从事低年段的语文教学工作,让笔者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当中进行活动教学的尝试,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一年级的拼音教学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难教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方法没有掌握,一开始就要面对这一堆抽象的拼音字母,尽管书本设计得很童趣,字母旁边都有跟它相似插图以帮助识记,但是单凭这些要学生记住字母的外形和发音,还是非常有难度的。这个时候,摆在老师面前的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光靠老师反复的教读,学生反复的背是不行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在教声母“f”的时候,除了传统的联想记忆法——把“f”比成一根拐杖,教学生读“一根拐杖fff”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配合动作,表演老爷爷和老奶奶拄着拐杖走路。通过这么一个表演,学生就可以轻松地记住“f”的形和音了。在讲解声母和韵母的拼读规则——“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时,我又让学生配合双手猛一拍来演绎“猛一碰”。对于一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有意注意能力不足,无意注意和具体记忆占主导地位的心理特点,我们更应注重让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活动来接触和记忆新知识。
《画》这首古诗出现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但其实绝大部分的幼儿园已经教过孩子背诵这首诗了,学生们一般都会觉得:“我已经会背了,还要学吗?”那么,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又要重新学习这首诗,老师有什么方法让学生找出新鲜感,能主动学习呢。有这么一个课例:因为《画》整首诗只有二十个字,于是,老师上课时把这二十个字打乱顺序出示给学生看,问学生能认识多少个字。有的学生认识几个字,有的学生认识十多个字,站起来读的几个学生联合起来,就可以把二十字都正确地读出来了。接着,老师又说:“谁能把这二十个字两两结合,找朋友.组成一个词语呢?”学生很喜欢做这样的“找朋友”游戏。于是“远看、近听、远近、山水……”词语就出来了。后来,老师又让学生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一句一句的诗也出来了。老师连忙赞一句:“哇!你们都是小诗人。”这时学生都很惊喜,学习兴趣就更浓郁了。在这个课例当中,老师没有按照常态的教学顺序,先教生字,再教诗句。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课程设计得非常巧妙。学生也没有被老师牵着去学习生字和古诗,整节课学生都涌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满足感。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充分体现出学习主人翁的地位。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出老师的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组词、连句,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
活动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还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去设置各个教学环节。语文课堂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表演、学具操作等。《沙滩上的童话》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童趣,语言很符合孩子的特点,就连孩子们跳跃和零散的思维也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时,老师巧妙地运用了以下几个活动: 1.读、说结合,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读”和“说”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通过读和说可以让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读和说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也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和课文中的孩子產生共鸣,孩子们喜欢在沙滩上堆城堡,他们能堆出一个个奇异的世界;孩子们喜欢童话,因为那里有一个个奇异的世界,孩子们渴望像文中的孩子那样游戏。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说:“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出公主呢?”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从而达到会编写童话的目的。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因为文中描写了几个孩子一起游戏,老师可以“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营造了与文中的相似情境。而这样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最初的小组检查读文,到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到组内分角色说话练习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这样,班上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都同时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每个人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人人有事做。这样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还让全班同学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学生很快融入了角色,理解了文意。
3.利用课堂的有限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可以结合课后的写话练习,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除了文中的办法外,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出公主呢?先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想到的故事画一画,在画的旁边要加上一两句简单的叙述。学生都很喜欢用画画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想象,这时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同学说:“借助孙悟空的帮助消灭魔王救出公主”;有的同学说用哆啦A梦的缩小手电筒照射魔王,让魔王变得很小很小,再救出公主;还有的同学说给公主画一只可爱的小猫,小猫变成一只大狮子,背着公主逃出来了……同学们的想法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真是神奇极了!在童话世界里,学生可以让自己插上翅膀,让自己变得无所不能。
以上几个案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尝试,当中有成功的地方,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时间的控制、知识点的落实、重点的突出等等。总的来说,活动教学方向是正确的,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活动去帮助我们教学,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是我们老师日后研究的重要问题。
活的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学、乐学的课堂,课堂上既彰显出教材的生命力、老师设计的创新力,也体现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学习能力。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针对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注意特性,低年段的教学更加需要老师多花心思去设计好每一节课,用不同形式的活动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把每一节语文课都激活,彰显出无限的生命力。希望在日后的教学中,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巧用活动激发课堂的生命力,让活动更能成为联通学生与知识的一座桥梁,让学生都能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都得到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活课堂;课堂生命力;持续发展
新基础教育,让学生的生命得到激扬,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焕发生命力。那么用什么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激扬生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力呢?活动是一个好方法,而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活动进行教学,这样更能使得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兴趣生生不息。同样的老师上课,有的学生学得很好,有的学生学得不好。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并不是智力跟不上,而是学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只有一直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大脑才能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学生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有较强的认知欲望,对感兴趣的事物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增强学习的效率。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点都没错,想要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上专注地学习,那就要让学生发现语文课堂有趣的地方,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语文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望。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课本的学习来习得知识的,而且老师在上课时大都根据课文,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如果老师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大同小异的话,语文课堂没有学生想要的新鲜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倦怠、甚至厌倦,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消失了。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学生学习语文时的注意力自然就更容易分散了。光有老师讲的课堂不但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那么,用什么来唤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变活呢?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观察,不断思考。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的注意特|生。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注意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性:第一,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做事容易分心。第二,学生注意的范围很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第三,注意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第四,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其次,我们还要知道,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结合低年段学生的注意特性和爱玩的年龄特征,我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当多想办法,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活动,让这些活动去唤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有效学习。其实,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巧妙、灵活地运用活动教学。
长时间从事低年段的语文教学工作,让笔者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当中进行活动教学的尝试,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一年级的拼音教学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难教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方法没有掌握,一开始就要面对这一堆抽象的拼音字母,尽管书本设计得很童趣,字母旁边都有跟它相似插图以帮助识记,但是单凭这些要学生记住字母的外形和发音,还是非常有难度的。这个时候,摆在老师面前的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光靠老师反复的教读,学生反复的背是不行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在教声母“f”的时候,除了传统的联想记忆法——把“f”比成一根拐杖,教学生读“一根拐杖fff”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配合动作,表演老爷爷和老奶奶拄着拐杖走路。通过这么一个表演,学生就可以轻松地记住“f”的形和音了。在讲解声母和韵母的拼读规则——“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时,我又让学生配合双手猛一拍来演绎“猛一碰”。对于一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有意注意能力不足,无意注意和具体记忆占主导地位的心理特点,我们更应注重让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活动来接触和记忆新知识。
《画》这首古诗出现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但其实绝大部分的幼儿园已经教过孩子背诵这首诗了,学生们一般都会觉得:“我已经会背了,还要学吗?”那么,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又要重新学习这首诗,老师有什么方法让学生找出新鲜感,能主动学习呢。有这么一个课例:因为《画》整首诗只有二十个字,于是,老师上课时把这二十个字打乱顺序出示给学生看,问学生能认识多少个字。有的学生认识几个字,有的学生认识十多个字,站起来读的几个学生联合起来,就可以把二十字都正确地读出来了。接着,老师又说:“谁能把这二十个字两两结合,找朋友.组成一个词语呢?”学生很喜欢做这样的“找朋友”游戏。于是“远看、近听、远近、山水……”词语就出来了。后来,老师又让学生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一句一句的诗也出来了。老师连忙赞一句:“哇!你们都是小诗人。”这时学生都很惊喜,学习兴趣就更浓郁了。在这个课例当中,老师没有按照常态的教学顺序,先教生字,再教诗句。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课程设计得非常巧妙。学生也没有被老师牵着去学习生字和古诗,整节课学生都涌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满足感。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充分体现出学习主人翁的地位。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出老师的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组词、连句,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
活动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还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去设置各个教学环节。语文课堂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表演、学具操作等。《沙滩上的童话》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童趣,语言很符合孩子的特点,就连孩子们跳跃和零散的思维也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时,老师巧妙地运用了以下几个活动: 1.读、说结合,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读”和“说”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通过读和说可以让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读和说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也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和课文中的孩子產生共鸣,孩子们喜欢在沙滩上堆城堡,他们能堆出一个个奇异的世界;孩子们喜欢童话,因为那里有一个个奇异的世界,孩子们渴望像文中的孩子那样游戏。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说:“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出公主呢?”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从而达到会编写童话的目的。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因为文中描写了几个孩子一起游戏,老师可以“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营造了与文中的相似情境。而这样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最初的小组检查读文,到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到组内分角色说话练习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这样,班上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都同时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每个人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人人有事做。这样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还让全班同学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学生很快融入了角色,理解了文意。
3.利用课堂的有限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可以结合课后的写话练习,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除了文中的办法外,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出公主呢?先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想到的故事画一画,在画的旁边要加上一两句简单的叙述。学生都很喜欢用画画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想象,这时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同学说:“借助孙悟空的帮助消灭魔王救出公主”;有的同学说用哆啦A梦的缩小手电筒照射魔王,让魔王变得很小很小,再救出公主;还有的同学说给公主画一只可爱的小猫,小猫变成一只大狮子,背着公主逃出来了……同学们的想法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真是神奇极了!在童话世界里,学生可以让自己插上翅膀,让自己变得无所不能。
以上几个案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尝试,当中有成功的地方,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时间的控制、知识点的落实、重点的突出等等。总的来说,活动教学方向是正确的,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活动去帮助我们教学,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是我们老师日后研究的重要问题。
活的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学、乐学的课堂,课堂上既彰显出教材的生命力、老师设计的创新力,也体现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学习能力。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针对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注意特性,低年段的教学更加需要老师多花心思去设计好每一节课,用不同形式的活动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把每一节语文课都激活,彰显出无限的生命力。希望在日后的教学中,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巧用活动激发课堂的生命力,让活动更能成为联通学生与知识的一座桥梁,让学生都能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都得到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