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问题”激活历史课堂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yoyo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应将知识讲解清楚外,还应注意问题的设置,以问题激活历史课堂。文章提出从四方面着手设置问题,并由此激活历史课堂积极创造学生发现问题的教学环境;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积极合理设疑置难,让问题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自主质疑,养成习惯。
  关键词: 问题 历史课堂 激活方法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课堂上知识需要延伸,课堂组织者——教师更需要以“问题”为导,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1],引导学生进行扩散性的思维思考,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见解。独立思考是学习的真正开始,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问题”。问题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的活水源头。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重视历史知识的讲解,把课本内容讲得清楚明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但是课后学生对于学过的内容仍然容易混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让问题激活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1.积极创造学生发现问题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引导学生说出心中疑问。善于换位思考,洞察学生心理,尊重生学人格,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教师要善于及时应用鼓励性评价,给学生以“问”的信心和勇气,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想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才敢于质疑问难。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情况参差不齐。对于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讲,如果要求其提出许多有质量的问题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教学中要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例如,在讲授《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一课时,除了教材提供的资料外,同时向学生提供部分的历史资料,从而要求学生走出课本,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自己动手搜集相关资料,把自主研究的有关洋务运动的资料小组分享,然后独立提出小组的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思想进一步开阔,思维的层次有了很大提高,小组问题质量很高:(1)洋务运动成败如何评价?(2)与现在的对外开放相比,洋务运动与它有什么异同?应该如何评价?(3)洋务运动对我国当前的政策有什么现实的意义?这种做法依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运用和拓展,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完美结合,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的主线,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单方面的接受模式,从而实现了学生全面、正确的历史观,形成了通俗、透彻、深刻历史认识。
  2.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敢于质疑
  现在的教学中教师习惯让学生吃“现成饭”,学生也就习惯于吃“现成饭”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不了问题。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质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质疑。告诉学生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还可以就《学与问》这一课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从“质疑”开始的。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李政道教授也说:“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两位大科学家无疑想说明同一个道理: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是极其重要的[2]。当然,学生对于探究性的提问与学习是有一个适应过程的,学生刚开始直接参与提问设计时质量不可能很高,甚至是幼稚的,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需要一定的鼓励手段来支撑,让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提高,培养出提问意识才能学好。因此,在每堂课上我们都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并对胆小的给予鼓励,水平较低的给予引导和提示,注重针对学习能力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方式方法,认真对待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绝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敷衍了事。比如学生曾问:罗斯福为什么能得到多数民众的拥戴?“胡佛屋”是什么意思?学生答(略),书上有参考答案。对学生的回答,不管怎么样,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持久性和积极性,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心情是愉快的。
  3.积极合理设疑置难,让问题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美国的教育家肯尼思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3]在以往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主要是为了验证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学生单纯接受的情况下,这种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与范围。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学习中,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我们提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同时注意侧重点,把探究性的问题放在提问的首要位置。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曾提出如下一些问题:“门户开放”政策与当今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哪些联系和区别?清末的大举外债和当今我国的利用外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积极找寻答案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深刻领会到了历史对于当今的借鉴作用和推动作用。
  我们不应让学生仅仅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是统筹他们的学习过程,把自主性、独立性的学习引入到教学的各个过程当中,对所学知识让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判断、解释、运用,把学生学习的潜力发挥出来,培养学生深度的思维能力,达到有所见亦有所创,从而使学生学会解决具体的历史问题。例如,我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组织了如下问题的探究性学习:(1)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2)讨论、辨析: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3)讨论、辨析: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但落后一定会挨打吗?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4)在学生讨论、辨析的基础上,老师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一些归纳总结,并与学生共同深入讨论。
  4.自主质疑,养成习惯
  要将自学落到实处,教学生“质疑”。教学中,学生不会发现问题,也就无从问起。要教学生“会问”,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切实安排时间让学生去自学、去思考。自学可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课前,要指导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要求和课后的思考练习认真预习,有不懂的地方在书上做上记号,等上课时可针对问题加深理解。课中,指导学生根据重难点进一步自学深思质疑。如,教学《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中的新经济政策,可让学生抓住课题中的“新经济”进行质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不同?后来为什么被取消?等等。课末,让学生回顾全文,进行自学梳理,看看通过本文学习,你还有什么地方要质疑?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主动参与,自己提出问题,集思广益,不仅给了每个学生质疑表现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总之,通过积极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教学情境,积极鼓励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普遍感觉:对于历史的学习贵在“通”上,因为许多历史的问题往往隐含更多真理。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观念,把探究性学习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培育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最终让学生体验历史,积累经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丽珍.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18);284.
  [2]石磊.学生提问的动力机制、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2(7);18-22.
  [3]李芹.如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J].吉林教育;综合,2012(5);114.
其他文献
3',5'-环腺苷酸(cAMP)信使系统是细胞内重要的信息传递通路,在外界因素调节细胞功能的过程中起着快速跨膜传递和放大信号的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中,兴奋性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即回收病人的出血,经过滤或进一步加工回输给病人,属于自体输血的范畴.本文综述了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研究概况及临床应用.
期刊
S100β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酸性钙结合蛋白,富含于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中。最近研究认为血清中S100β蛋白可作为心肺转流与心脏手术后CNS损害的早期敏感标志物,监测其血清水平的
异氟醚全麻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但至今仍不能确切阐明.目前认为此药主要通过增强GABA A受体及降低NMDA受体的功能,抑制电压门控性钠通道,激活电压门控性钾通道;同时也
现在对脑缺氧/缺血损伤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采用海马脑片.在缺血/缺氧期间海马CAl区可记录到场电位的时相性变化.本文就这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缺氧损伤电位的电生理特点、代表的意
尽管近年来在分子水平解释SIRS、ARDS和MODS的发病机制有显著的进展,也采用一些新治疗方法如抗内毒素抗体、TNF抗体和IL-1抗体等.
摘 要: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触角伸到湘赣边区,以井冈山为中心开展了根据地的建设,在根据地范围内开展了土地革命。查田运动的过程中暴露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共产党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领导敌后根据地建设并为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土地革命 中央苏区 查田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只得根据自己自身的条件,在以湘赣边区为主体,周边各根据地为依托开展土地革命
摘 要: 当前,高校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为例,对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在实际开展中的经验、举措与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 学业指导 实践 思考  学业指导是指高等院校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服务范围涉及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所有方面,旨在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根据学生本人的个性化特点,辅助、指导他们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最終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