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工程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惟一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其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其后历经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西北联合大学纺织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等发展阶段。1978年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纺织工业部。1998年7月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教等多科性特色鲜明的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养出了各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六万余名。为地方、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10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2.9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8.50万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650万元。图书馆馆藏文献165.2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23.5万册。设有纺织与材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艺术工程学院、福州服装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澳国际学院和体育部等15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5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各类在校学生19.996人,其中本科生16.854人。研究生920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9个,其中省级名牌专业4个。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7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学校有面向全国发行的国内核心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学校现有教职工1521人,其中专任教师1069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博士生导师17人;教授138人。副教授307人;具有博士学位94人,硕士学位46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7人,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8人;陕西省“三五人才”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青年教师9人。
“十五”以来,学校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特等奖1项,等奖2项,二等奖8项;出版教材194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省部级规划教材19部,获得省部级奖励教材10部;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3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43余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20篇。
学校与日本、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近年来,选送赴国外交流学生10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交流200多人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490多人次。举办“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数十次。
学校注重精种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文明校园”、“绿色学校”、全国教科文卫系统“先进工会组织”等称号。连续六年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85项。
当前,学校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发展规划,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质量工程”,为把学校建成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型现代化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10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2.9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8.50万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650万元。图书馆馆藏文献165.2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23.5万册。设有纺织与材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艺术工程学院、福州服装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澳国际学院和体育部等15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5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各类在校学生19.996人,其中本科生16.854人。研究生920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9个,其中省级名牌专业4个。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7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学校有面向全国发行的国内核心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学校现有教职工1521人,其中专任教师1069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博士生导师17人;教授138人。副教授307人;具有博士学位94人,硕士学位46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7人,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8人;陕西省“三五人才”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青年教师9人。
“十五”以来,学校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特等奖1项,等奖2项,二等奖8项;出版教材194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省部级规划教材19部,获得省部级奖励教材10部;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3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43余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20篇。
学校与日本、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近年来,选送赴国外交流学生10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交流200多人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490多人次。举办“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数十次。
学校注重精种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文明校园”、“绿色学校”、全国教科文卫系统“先进工会组织”等称号。连续六年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85项。
当前,学校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发展规划,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质量工程”,为把学校建成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型现代化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