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剧采取了“戏中戏”的模式,将现代故事和传统戏结合在一起,将川剧传统剧目《琵琶记》融入其中,犹如面条中加了美味鲜,味道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传统戏剧是否适合表现现代生活?如何表现?这些问题自新中国成立,现代戏创作被官方重视起来之后就一直争论不休,甚至今天,仍有不少论者认为戏曲并不适合表现现代生活,而样板戏则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并不具备普遍性。那么,传统戏曲在当下究竟如何转型?因为,艺术必然离不开当下的现实生活,如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则一定会被生活抛弃,这是摆在传统戏曲面前最为现实的问题——生存问题。随着观众群的变化,新的观众对于剧目的需求与剧团演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普通观众需要不断看到新戏,而剧团则以传统剧目为主,新观众很容易与传统戏曲之间产生“隔膜”。当我看了川剧现代戏《琵琶声声》之后,隐约感觉到川剧表现力之强大,与豫剧相比,可以创作出更多的现代戏。
川剧《琵琶声声》是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出品,编剧、导演、演员均为年轻人,最小的演员、男二号王小超只有19岁。据编剧潘乃奇介绍,这是一部青春川剧,献给年轻观众的戏,希望能够在现代化转型上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该剧首演于2016年,在传统戏曲人爱与恨的基础上加入了时代元素,如创新创业等,使之更具时代的清新气息。此次演出,自然比初演有较大进步,从这个年轻的团队身上,我们看到了川剧的希望。
该剧以蔡清朗、赵如梅的爱情为主线,抛出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存、事业与生活、金钱与爱情等多个令人深思的话题。赵如梅自幼承母教育学习川剧,蔡清朗则不喜欢当演员,大学毕业后到了北京,两个恋人开始两地分居。与他俩一起长大的风华也爱慕着赵如梅,而蔡清朗毕业后到北京工作的女同事、富二代文亭却爱上了年轻帅气有才的蔡清朗,故事就在這四人之间开始了。本来故事将随着《琵琶记》的套路进行下去,但这时,蔡清朗的父亲——赵如梅和风华的师父突然生病住院,需要大笔费用,蔡清朗不得已接受了文亭的资助。赵如梅和风华为了给师父攒钱治病,放下身段一起到北京给老板唱“堂会”,却没想到老板竟然是蔡清朗和文亭。最后故事的结局是蔡清朗又赢回了赵如梅的心。
单就情节而言,故事很简单,线索很清晰,直接明了。该剧创新之处在于形式,它使用了多种传统戏曲较少使用的手法,如时空重叠,令人耳目一新。当赵如梅的母亲从观众席走出的时候,现场观众给出的一片掌声足以说明新的形式于观众而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该剧采取了“戏中戏”的模式,将现代故事和传统戏结合在一起,将川剧传统剧目《琵琶记》融入其中,犹如面条中加了美味鲜,味道一下子就好了起来。编剧刻意使用了蔡伯喈和蔡清朗、赵五娘和赵如梅两组类似的名字,让传统出新意。
就演员而言,也是可圈可点的。现代戏与传统戏相比,对演员的挑战性更大。因为传统戏有固有的模式,而现代戏全靠个人悟性,如果天赋不足,往往摆脱不了传统戏曲程式的束缚,造成表演与内容两张皮,随时可能跳戏。比如,延安时期京剧表现革命题材,有演员扮演贺龙,拿着马鞭,一上台亮相自报家门:“吾乃贺龙将军”,台下便笑声一片。
扮演蔡清朗的演员叫张亮,一位90后的川剧小生。他扮相俊朗,有着云遮月般的嗓子,初上场时有点哑,越到后面越清亮。作为男主,他的戏份自然最多。从台下看来,他在表演时尽量避免传统戏曲的程式影响,极力将传统的程式化用到现代戏里。演员王小超只有19岁,出演男二号,对他本人而言,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纵观全剧,可以说他成功了,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均符合现代戏的规范,对如梅的痴情、对老师的孝敬、对如梅母亲的尊重等无一不到位,尤其是最后能够强忍着十万个不愿意,撮合蔡清朗和赵如梅,让我们看到了君子成人之美的高尚。演员林雨佳的戏份应该是最多的,在80分钟的演出里,她出场最频繁。她扮演一位单纯、善良、美丽的川剧演员,渴望能够早日和蔡清朗在一起,可是蔡却不安于成都的生活,去了大都市北京谋生,两人成了异地恋,电话是彼此沟通的唯一方式。林雨佳是市川剧研究院的青年演员,已经出演过多部戏的主角,经验丰富,此戏对她而言更是轻车熟路,唯在现代戏的表演规范上略有不足,稍显生硬。
女二号文亭的扮演者是90后的演员吴雯婷。作为富二代的千金,文亭到公司是为了锻炼自己,不料想遇到了才华横溢又英俊潇洒的蔡清朗,喜欢变成了爱慕。为了给蔡清朗过生日,她不惜重金从成都请来名家演唱川剧,孰料这也成了二人感情终结的导火索。文亭是悲剧性的人物,与风华一样,她爱上了一个不可能的人,爱上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却不舍得放弃。文亭醉酒一场甚是感人,如果能加入更多的独白、唱词和矛盾冲突,一定会非常好看。
值得一提的是王华茂老师,她甘愿当绿叶,和年轻人一起排演这出青春川剧,实属难得。该剧基本没有舞美设计,只有舞台背后几块幕布,道具也极为简单,遵循了传统戏曲写意的原则。音乐上跳出了新戏音乐刺耳难听的怪圈,不一味追求高调,而从传统出发,追求韵味。该剧编剧潘乃奇是一位80后编剧,这是她的第二部川剧,大胆的手法和扑鼻而来的时代气息,显示出她不一样的创作追求。剧中化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比如琵琶演奏的重复出现、赵蔡二人的梦中相会、赵如梅母亲从观众席走出、赵如梅的戏中戏等等,不一而足。
人无完人,戏无完戏。如果说还有不足,那主要体现在部分情节未完全展开,如文亭醉酒一场,风华去找赵如梅母亲的那场则稍显多余。总之,此戏的基础很好,假以时日,定能走出四川,走向全国,祝愿该剧越走越远!
传统戏剧是否适合表现现代生活?如何表现?这些问题自新中国成立,现代戏创作被官方重视起来之后就一直争论不休,甚至今天,仍有不少论者认为戏曲并不适合表现现代生活,而样板戏则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并不具备普遍性。那么,传统戏曲在当下究竟如何转型?因为,艺术必然离不开当下的现实生活,如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则一定会被生活抛弃,这是摆在传统戏曲面前最为现实的问题——生存问题。随着观众群的变化,新的观众对于剧目的需求与剧团演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普通观众需要不断看到新戏,而剧团则以传统剧目为主,新观众很容易与传统戏曲之间产生“隔膜”。当我看了川剧现代戏《琵琶声声》之后,隐约感觉到川剧表现力之强大,与豫剧相比,可以创作出更多的现代戏。
川剧《琵琶声声》是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出品,编剧、导演、演员均为年轻人,最小的演员、男二号王小超只有19岁。据编剧潘乃奇介绍,这是一部青春川剧,献给年轻观众的戏,希望能够在现代化转型上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该剧首演于2016年,在传统戏曲人爱与恨的基础上加入了时代元素,如创新创业等,使之更具时代的清新气息。此次演出,自然比初演有较大进步,从这个年轻的团队身上,我们看到了川剧的希望。
该剧以蔡清朗、赵如梅的爱情为主线,抛出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存、事业与生活、金钱与爱情等多个令人深思的话题。赵如梅自幼承母教育学习川剧,蔡清朗则不喜欢当演员,大学毕业后到了北京,两个恋人开始两地分居。与他俩一起长大的风华也爱慕着赵如梅,而蔡清朗毕业后到北京工作的女同事、富二代文亭却爱上了年轻帅气有才的蔡清朗,故事就在這四人之间开始了。本来故事将随着《琵琶记》的套路进行下去,但这时,蔡清朗的父亲——赵如梅和风华的师父突然生病住院,需要大笔费用,蔡清朗不得已接受了文亭的资助。赵如梅和风华为了给师父攒钱治病,放下身段一起到北京给老板唱“堂会”,却没想到老板竟然是蔡清朗和文亭。最后故事的结局是蔡清朗又赢回了赵如梅的心。
单就情节而言,故事很简单,线索很清晰,直接明了。该剧创新之处在于形式,它使用了多种传统戏曲较少使用的手法,如时空重叠,令人耳目一新。当赵如梅的母亲从观众席走出的时候,现场观众给出的一片掌声足以说明新的形式于观众而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该剧采取了“戏中戏”的模式,将现代故事和传统戏结合在一起,将川剧传统剧目《琵琶记》融入其中,犹如面条中加了美味鲜,味道一下子就好了起来。编剧刻意使用了蔡伯喈和蔡清朗、赵五娘和赵如梅两组类似的名字,让传统出新意。
就演员而言,也是可圈可点的。现代戏与传统戏相比,对演员的挑战性更大。因为传统戏有固有的模式,而现代戏全靠个人悟性,如果天赋不足,往往摆脱不了传统戏曲程式的束缚,造成表演与内容两张皮,随时可能跳戏。比如,延安时期京剧表现革命题材,有演员扮演贺龙,拿着马鞭,一上台亮相自报家门:“吾乃贺龙将军”,台下便笑声一片。
扮演蔡清朗的演员叫张亮,一位90后的川剧小生。他扮相俊朗,有着云遮月般的嗓子,初上场时有点哑,越到后面越清亮。作为男主,他的戏份自然最多。从台下看来,他在表演时尽量避免传统戏曲的程式影响,极力将传统的程式化用到现代戏里。演员王小超只有19岁,出演男二号,对他本人而言,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纵观全剧,可以说他成功了,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均符合现代戏的规范,对如梅的痴情、对老师的孝敬、对如梅母亲的尊重等无一不到位,尤其是最后能够强忍着十万个不愿意,撮合蔡清朗和赵如梅,让我们看到了君子成人之美的高尚。演员林雨佳的戏份应该是最多的,在80分钟的演出里,她出场最频繁。她扮演一位单纯、善良、美丽的川剧演员,渴望能够早日和蔡清朗在一起,可是蔡却不安于成都的生活,去了大都市北京谋生,两人成了异地恋,电话是彼此沟通的唯一方式。林雨佳是市川剧研究院的青年演员,已经出演过多部戏的主角,经验丰富,此戏对她而言更是轻车熟路,唯在现代戏的表演规范上略有不足,稍显生硬。
女二号文亭的扮演者是90后的演员吴雯婷。作为富二代的千金,文亭到公司是为了锻炼自己,不料想遇到了才华横溢又英俊潇洒的蔡清朗,喜欢变成了爱慕。为了给蔡清朗过生日,她不惜重金从成都请来名家演唱川剧,孰料这也成了二人感情终结的导火索。文亭是悲剧性的人物,与风华一样,她爱上了一个不可能的人,爱上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却不舍得放弃。文亭醉酒一场甚是感人,如果能加入更多的独白、唱词和矛盾冲突,一定会非常好看。
值得一提的是王华茂老师,她甘愿当绿叶,和年轻人一起排演这出青春川剧,实属难得。该剧基本没有舞美设计,只有舞台背后几块幕布,道具也极为简单,遵循了传统戏曲写意的原则。音乐上跳出了新戏音乐刺耳难听的怪圈,不一味追求高调,而从传统出发,追求韵味。该剧编剧潘乃奇是一位80后编剧,这是她的第二部川剧,大胆的手法和扑鼻而来的时代气息,显示出她不一样的创作追求。剧中化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比如琵琶演奏的重复出现、赵蔡二人的梦中相会、赵如梅母亲从观众席走出、赵如梅的戏中戏等等,不一而足。
人无完人,戏无完戏。如果说还有不足,那主要体现在部分情节未完全展开,如文亭醉酒一场,风华去找赵如梅母亲的那场则稍显多余。总之,此戏的基础很好,假以时日,定能走出四川,走向全国,祝愿该剧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