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它使饮水不安全的地区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随着饮水水质的改善,受益区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文明程度逐步提高。随着农村饮水工程建成运行,农村劳动力也得到极大解放,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地方建设和发展家庭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饮水安全;保证措施;饮水水质;良性运行
一、现状调查
徐水县水资源总量为0.85亿立方米。由于连续干旱,地表水枯竭,社会用水完全靠开采地下水。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统计表明,近年来全县每年社会总用水量保持在1.6亿立方米左右,从而导致地下水以平均每年1.0米的速度大幅下降,造成机井及机泵设备更新换代频繁,饮水困难加剧,农民负担加重。同时,漕、瀑两河河道内污水常流,致使沿岸村庄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
(一)农村饮水基本情况
徐水县农村饮水工程大部分兴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大部分饮水工程老化失修,机井及输水管道报废。另外随着近年来持续干旱少雨,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部分村庄出现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农村供水现状
(1)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集中式供水工程220处,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全部为地下水,无净化设施,无定期检测条件。漕河、瀑河两岸村庄饮水水质受河道内污水影响,水质不达标,西部山区及山前平原地带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水量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用水。部分山村饮水井干枯报废,不得不出村拉水、买水吃。
集中式供水工程的经营管理方式主要分村集体管理、承包管理和农户自管三种形式,有水表入户的村实行计量收费,没有水表入户的村按每人每月收取规定费用,一般为每人每月0.5-1.5元;个别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不向家民收取水费,而由村集体负担。从管理水平来看,全县集中式供水工程还属于粗放式管理,没有形成行业规模,水费也不能全部达到成本回收。
(2)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全部是农户自打的小型管井,主要分布在村集体经济较差、村人口过多的平原村庄。这种小型管井一般深度在60米,受污染机率相对较大,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该类井更新换代频繁,加重了农民负担。连年干旱导致境内地表水枯竭,全县没有直接饮用河水、溪水、坑塘水和山泉水的人口。
二、保证措施
为顺利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徐水县按照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制定的《农村水利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河北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实施细则》,并根据省发改委、水利厅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年度实施方案,自2010年以来,共解决了96个村15.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首先,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局、水利局、财政局等单位为成员,办公室设在水利局,同时要求各有关乡镇成立相应领导班子。其次落实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散,落实到人,并把饮水安全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进行管理。项目乡镇领导把饮水安全工作当作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包村干部实行“一岗双责”,并与文明生态村建设和群众工作站等活动紧密结合。
2、严格项目管理
根据《河北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徐水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用于引导饮水工程建设。
水利局成立技术小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村为单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饮水安全工程编制典型设计方案,机泵、压力罐、微机变频供水等设备配置,管道规格的选择经过科学的计算分析,对钻井、机泵的配套、管道安装制定施工技术要求。技术人员包村包井、强化服务,确保质量。为确保山区村成井率,水利局聘请河北农大地质专家为项目村勘探井位。对建筑安装工程、主要材料设备严格执行招投标或政府采购。
3、强化资金管理
资金筹措坚持“国家补助、地方配套、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多层次、多渠道的筹措方法。资金使用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县财政、水利、发改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检查,审计部门村加强资金的监督审计,纪检、监察部门也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检查监督,并纳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4、加大宣传力度
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饮用水,实施饮水安全项目的充分认识,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实施饮水安全项目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使群众充分意识到水与身心健康的严峻现实,逐步提高饮水安全意识。水利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用户,田间地头,给农民群众“講水情,算水账”增强群众忧患意识,使群众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的高度关注和对农民身心健康的深切关怀。
三、农村饮水建设经验
(一)做好前期工作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基础
首先是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农村饮水问题底数。2009年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复核报告》,为“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奠定了基础。其次是科学规划,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规划,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资金筹措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前提
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是前提条件。根据国家资金投入原则,必须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为确保资金的足额投入,必须采取多渠道、多层面的资金筹措渠道,广泛发动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确保饮水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三)做好工程建设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严格按照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施项目建设,认真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和财政报帐制,从而确保饮水工程建设的标准和质量。
四、加强建后管理
(一)建立责权明析的管理体制
饮水工程的建后管理,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可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多种管理模式。结合小型水利工程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明晰管理的责任和权益,使工程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二)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管护队伍和管理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用水、节水、水源保护、工程维护和收费等方面的办法,改变“有人用,没人管”的陋习,逐步推行按量计征,成本收费,工程运行必须具备“三证、三卡、五公开”的条件,运行期间认真填写运行管理日志,管理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规范操作,使饮水工程良性运行,长期生效。
(三)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引导饮水工程逐步纳入行业发展轨道,使其发展从分散走向集约化,提高饮水工程服务能力,建立县、乡、村三级社会化供水服务体系,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为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
加强农村饮水水质监测,每处供水工程明确专人定期观察水质,做到水质常规检测,建立社会化水质监测体系,对供水水质监测纳入日常工作,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五、存在问题
徐水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运行管理还应进一步科学、规范。按上级要求饮水工程要实行成本收费,以达到“以井养井”的目的,目前各村水费征收多数是收取电费,人员工资、维修养护费,而折旧费只能部分收取,还达不到按成本收费的要求。主要原因:1、项目村经济困难,自筹资金能力较差,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2、部分群众缺乏水的商品意识,不愿按成本交纳水费;3、村班子换届比较频繁,缺乏长期打算,有的甚至以不收水费来争取村民的支持。二是水质监测和检测体系还不完善。
六、改进措施
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体制,对以国家投资为主、集体和受益群众投资投劳为辅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通过受益群众代表会议推选管理人、承包人或成立用水协会,制定具体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专人管理,鼓励引入市场机制,优先选定符合一定条件的承包人进行管理,以利于工程的长效运行。
【关键词】 饮水安全;保证措施;饮水水质;良性运行
一、现状调查
徐水县水资源总量为0.85亿立方米。由于连续干旱,地表水枯竭,社会用水完全靠开采地下水。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统计表明,近年来全县每年社会总用水量保持在1.6亿立方米左右,从而导致地下水以平均每年1.0米的速度大幅下降,造成机井及机泵设备更新换代频繁,饮水困难加剧,农民负担加重。同时,漕、瀑两河河道内污水常流,致使沿岸村庄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
(一)农村饮水基本情况
徐水县农村饮水工程大部分兴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大部分饮水工程老化失修,机井及输水管道报废。另外随着近年来持续干旱少雨,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部分村庄出现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农村供水现状
(1)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集中式供水工程220处,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全部为地下水,无净化设施,无定期检测条件。漕河、瀑河两岸村庄饮水水质受河道内污水影响,水质不达标,西部山区及山前平原地带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水量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用水。部分山村饮水井干枯报废,不得不出村拉水、买水吃。
集中式供水工程的经营管理方式主要分村集体管理、承包管理和农户自管三种形式,有水表入户的村实行计量收费,没有水表入户的村按每人每月收取规定费用,一般为每人每月0.5-1.5元;个别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不向家民收取水费,而由村集体负担。从管理水平来看,全县集中式供水工程还属于粗放式管理,没有形成行业规模,水费也不能全部达到成本回收。
(2)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全部是农户自打的小型管井,主要分布在村集体经济较差、村人口过多的平原村庄。这种小型管井一般深度在60米,受污染机率相对较大,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该类井更新换代频繁,加重了农民负担。连年干旱导致境内地表水枯竭,全县没有直接饮用河水、溪水、坑塘水和山泉水的人口。
二、保证措施
为顺利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徐水县按照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制定的《农村水利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河北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实施细则》,并根据省发改委、水利厅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年度实施方案,自2010年以来,共解决了96个村15.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首先,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局、水利局、财政局等单位为成员,办公室设在水利局,同时要求各有关乡镇成立相应领导班子。其次落实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散,落实到人,并把饮水安全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进行管理。项目乡镇领导把饮水安全工作当作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包村干部实行“一岗双责”,并与文明生态村建设和群众工作站等活动紧密结合。
2、严格项目管理
根据《河北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徐水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用于引导饮水工程建设。
水利局成立技术小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村为单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饮水安全工程编制典型设计方案,机泵、压力罐、微机变频供水等设备配置,管道规格的选择经过科学的计算分析,对钻井、机泵的配套、管道安装制定施工技术要求。技术人员包村包井、强化服务,确保质量。为确保山区村成井率,水利局聘请河北农大地质专家为项目村勘探井位。对建筑安装工程、主要材料设备严格执行招投标或政府采购。
3、强化资金管理
资金筹措坚持“国家补助、地方配套、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多层次、多渠道的筹措方法。资金使用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县财政、水利、发改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检查,审计部门村加强资金的监督审计,纪检、监察部门也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检查监督,并纳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4、加大宣传力度
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饮用水,实施饮水安全项目的充分认识,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实施饮水安全项目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使群众充分意识到水与身心健康的严峻现实,逐步提高饮水安全意识。水利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用户,田间地头,给农民群众“講水情,算水账”增强群众忧患意识,使群众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的高度关注和对农民身心健康的深切关怀。
三、农村饮水建设经验
(一)做好前期工作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基础
首先是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农村饮水问题底数。2009年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复核报告》,为“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奠定了基础。其次是科学规划,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规划,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资金筹措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前提
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是前提条件。根据国家资金投入原则,必须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为确保资金的足额投入,必须采取多渠道、多层面的资金筹措渠道,广泛发动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确保饮水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三)做好工程建设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严格按照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施项目建设,认真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和财政报帐制,从而确保饮水工程建设的标准和质量。
四、加强建后管理
(一)建立责权明析的管理体制
饮水工程的建后管理,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可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多种管理模式。结合小型水利工程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明晰管理的责任和权益,使工程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二)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管护队伍和管理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用水、节水、水源保护、工程维护和收费等方面的办法,改变“有人用,没人管”的陋习,逐步推行按量计征,成本收费,工程运行必须具备“三证、三卡、五公开”的条件,运行期间认真填写运行管理日志,管理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规范操作,使饮水工程良性运行,长期生效。
(三)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引导饮水工程逐步纳入行业发展轨道,使其发展从分散走向集约化,提高饮水工程服务能力,建立县、乡、村三级社会化供水服务体系,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为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
加强农村饮水水质监测,每处供水工程明确专人定期观察水质,做到水质常规检测,建立社会化水质监测体系,对供水水质监测纳入日常工作,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五、存在问题
徐水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运行管理还应进一步科学、规范。按上级要求饮水工程要实行成本收费,以达到“以井养井”的目的,目前各村水费征收多数是收取电费,人员工资、维修养护费,而折旧费只能部分收取,还达不到按成本收费的要求。主要原因:1、项目村经济困难,自筹资金能力较差,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2、部分群众缺乏水的商品意识,不愿按成本交纳水费;3、村班子换届比较频繁,缺乏长期打算,有的甚至以不收水费来争取村民的支持。二是水质监测和检测体系还不完善。
六、改进措施
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体制,对以国家投资为主、集体和受益群众投资投劳为辅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通过受益群众代表会议推选管理人、承包人或成立用水协会,制定具体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专人管理,鼓励引入市场机制,优先选定符合一定条件的承包人进行管理,以利于工程的长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