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探测能力看,美国航母上E-2C预警机对雷达反射面积大于1平方米的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300千米,但对于雷达反射面积在0.01~0.1平方米级别的巡航导弹而言,可能会降至100千米左右。如果要对其建立稳定的航迹,能引导F/A-18E/F进行拦截,距离还要缩短。对于F,A-18E/F而言,虽然其具有下视下射能力,但海杂波和镜像效应将干扰其对超低空反舰导弹的探测。其它舰艇上的对海雷达对低空反舰导弹的探测距离也有限。
战时,航母编队的E-2C分配数量是个问题。如果只保证在主要方向保持一架,那么在编队的侧后方将只能靠舰载雷达,对超低空反舰导弹的探测成为弱点。
航母编队发现反舰导弹后到引导舰载机起飞还有一个反应时间。首先是指挥反应时间,包括威胁判断、决策和命令传递。然后是舰载机和上甲板各部门备战时间,此时,航母还有一个转向机动的过程。舰载机从机库中提升到甲板上弹射起飞完毕要近两分钟。如果舰载机已经在甲板待命,起飞也至少要半分钟。总的说,在对方突然袭击(如潜艇发射反舰导弹)的情况下,留给舰载机的截击时间很短。
对于舰载防空导弹而言,它们的拦截次数也与反应时间有重大关系。如果航母编队的舰载雷达对来袭反舰导弹的搜索和跟踪距离只有30千米,那么“标准”-2 Block3A/B对亚音速超低空反舰导弹的拦截次数只有一两次,对两马赫以上的掠海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拦截机会只有一次。近程防御系统在10千米以内也只有一两次拦截机会。如果对方进行数十枚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对防御舰艇的反应能力将是极大考验。
航母编队对反舰导弹的具体拦截能力要看防空导弹的性能。远程防御主要靠AIM-120C。以前F-14携带“不死鸟”主要攻击的是反舰导弹的发射平台,AIM-9X主要用于空中格斗。AIM-120C在速度、机动过载和对海面目标跟踪能力方面能胜任攻击反舰导弹的要求,但受到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抗海杂波限制,对反舰导弹的拦截效能会比拦截战斗机时至少低一半。目前,编队前出的F/A-18E/F主要任务更在于打击对方的战斗机,拦截反舰导弹主要还是靠“标准”-2 Block3A/B。“标准”-2 Block3A/B和“海麻雀”的最小作战高度都很小,可以拦截巡航段的反舰导弹,但它们无法对远距离超低空巡航导弹造成大的威胁。末端反导用的“拉姆”和“密集阵”最小作战高度在几米,可用于拦截降低高度后进行冲刺的反舰导弹。如果同时加以各种干扰手段,会有较好的拦截效果。“标准”-2 Block3B更适合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它有半主动和红外寻的,抗干扰能力较强。舰载ESSM导弹的最大机动过载为50g,可拦截末段机动过载达10g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它将大大提高航母编队的近程反导密度。
对于弹道导弹的防御,还存在一些不足。对助推段之后弹道导弹的探测仍存在问题。天基红外系统低轨道部分只有周期性的覆盖,无法达到同步轨道探测那样的效果。航母编队靠联合战术地面站的数据去支持舰载相控阵雷达的探测仍有难度。在大气层外,弹道导弹的隐身弹头及假目标和箔条干扰将对舰载相控阵雷达的探测造成影响。
在对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上,“标准”一3利用轻型动能拦截弹头能一定程度上对付弹道导弹。它使用无保护罩的大孔径长波红外导引头,能较远地捕获大气层外战区弹道导弹的低温红外特征信号。其防御范围将达到100~200千米以上,对射程3 500千米以下的所有弹道导弹都具备防御能力。
但在30千米以下高度拦截弹道导弹会面临别的问题。这一高度受气动力影响很大,包括对导弹产生的结构压力、气动光学失真、折射、振动和模糊等方面。“标准”-2 Block4A是这个区域的反导武器。它在中段飞行时采用半主动雷达,这不会受气动和外界温度影响,但容易受目标反射闪烁的影响,产生跟踪目标时的波动,对拦截弹选择和锁定目标的精度产生影响。在飞行末段,“标准”-2 Block4A采用红外成像导引头,不易受目标反射闪烁的影响,测角精度高。它采用的窗口只对弹道导弹再入时高温引起的中波红外波段能量透明,能有效捕获目标。由于该弹采用传统的气动力控制技术,因此作战高度在25~30千米左右,拦截1 000千米射程以上弹道导弹的能力有限。航母编队各舰的分工很明确,如果遭到弹道导弹攻击,有些舰艇要时刻保持对弹道导弹的跟踪,另外的舰艇则密切搜索和跟踪超低空反舰导弹。
战时,航母编队的E-2C分配数量是个问题。如果只保证在主要方向保持一架,那么在编队的侧后方将只能靠舰载雷达,对超低空反舰导弹的探测成为弱点。
航母编队发现反舰导弹后到引导舰载机起飞还有一个反应时间。首先是指挥反应时间,包括威胁判断、决策和命令传递。然后是舰载机和上甲板各部门备战时间,此时,航母还有一个转向机动的过程。舰载机从机库中提升到甲板上弹射起飞完毕要近两分钟。如果舰载机已经在甲板待命,起飞也至少要半分钟。总的说,在对方突然袭击(如潜艇发射反舰导弹)的情况下,留给舰载机的截击时间很短。
对于舰载防空导弹而言,它们的拦截次数也与反应时间有重大关系。如果航母编队的舰载雷达对来袭反舰导弹的搜索和跟踪距离只有30千米,那么“标准”-2 Block3A/B对亚音速超低空反舰导弹的拦截次数只有一两次,对两马赫以上的掠海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拦截机会只有一次。近程防御系统在10千米以内也只有一两次拦截机会。如果对方进行数十枚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对防御舰艇的反应能力将是极大考验。
航母编队对反舰导弹的具体拦截能力要看防空导弹的性能。远程防御主要靠AIM-120C。以前F-14携带“不死鸟”主要攻击的是反舰导弹的发射平台,AIM-9X主要用于空中格斗。AIM-120C在速度、机动过载和对海面目标跟踪能力方面能胜任攻击反舰导弹的要求,但受到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抗海杂波限制,对反舰导弹的拦截效能会比拦截战斗机时至少低一半。目前,编队前出的F/A-18E/F主要任务更在于打击对方的战斗机,拦截反舰导弹主要还是靠“标准”-2 Block3A/B。“标准”-2 Block3A/B和“海麻雀”的最小作战高度都很小,可以拦截巡航段的反舰导弹,但它们无法对远距离超低空巡航导弹造成大的威胁。末端反导用的“拉姆”和“密集阵”最小作战高度在几米,可用于拦截降低高度后进行冲刺的反舰导弹。如果同时加以各种干扰手段,会有较好的拦截效果。“标准”-2 Block3B更适合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它有半主动和红外寻的,抗干扰能力较强。舰载ESSM导弹的最大机动过载为50g,可拦截末段机动过载达10g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它将大大提高航母编队的近程反导密度。
对于弹道导弹的防御,还存在一些不足。对助推段之后弹道导弹的探测仍存在问题。天基红外系统低轨道部分只有周期性的覆盖,无法达到同步轨道探测那样的效果。航母编队靠联合战术地面站的数据去支持舰载相控阵雷达的探测仍有难度。在大气层外,弹道导弹的隐身弹头及假目标和箔条干扰将对舰载相控阵雷达的探测造成影响。
在对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上,“标准”一3利用轻型动能拦截弹头能一定程度上对付弹道导弹。它使用无保护罩的大孔径长波红外导引头,能较远地捕获大气层外战区弹道导弹的低温红外特征信号。其防御范围将达到100~200千米以上,对射程3 500千米以下的所有弹道导弹都具备防御能力。
但在30千米以下高度拦截弹道导弹会面临别的问题。这一高度受气动力影响很大,包括对导弹产生的结构压力、气动光学失真、折射、振动和模糊等方面。“标准”-2 Block4A是这个区域的反导武器。它在中段飞行时采用半主动雷达,这不会受气动和外界温度影响,但容易受目标反射闪烁的影响,产生跟踪目标时的波动,对拦截弹选择和锁定目标的精度产生影响。在飞行末段,“标准”-2 Block4A采用红外成像导引头,不易受目标反射闪烁的影响,测角精度高。它采用的窗口只对弹道导弹再入时高温引起的中波红外波段能量透明,能有效捕获目标。由于该弹采用传统的气动力控制技术,因此作战高度在25~30千米左右,拦截1 000千米射程以上弹道导弹的能力有限。航母编队各舰的分工很明确,如果遭到弹道导弹攻击,有些舰艇要时刻保持对弹道导弹的跟踪,另外的舰艇则密切搜索和跟踪超低空反舰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