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们在研究印象派的时候,总是关注画作所呈现出来的,由画家从光、色变幻不定的景象里捕捉到的场面瞬间。然而,强调光线与色彩并不是印象派的全部内容。本文借助陈述部分印象主义绘画及其代表画家的创作,试图阐释印象主义绘画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印象主义;印象派;瞬间;情景;绘画
人们在谈论印象主义或者印象派的时候,都会想起一幅由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所绘的油画作品《印象·日出》。实际上,印象主义直接来源于这幅作品的标题。批评家特奥多·丢列曾写道:“如果人们认为印象派一词指的是一群画家,那自然是克劳德·莫奈的画的功劳。”[1]莫奈用“印象”一词来命名自己的画作,是因为他认为“阿弗尔港口景致的变化不会停止”。但同时代的指责印象派画家的批评家却认为,莫奈的画题实际上是他自己用来为自己的画开脱“未完成”和“不够精致”的罪名的。
且不管人们在争论中如何看待莫内的《印象·日出》的这幅画作的,与其评价个别作品,不如从被冠以印象主义之名的众多的画作中,去找寻一种共同的特征,获得大体的印象,再进行相应的评论。如果对印象主义绘画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欣赏和分析,就能发现,印象主义绘画总是在进行一种情景式的画面描绘。所谓“情景”,其中“景”是毋庸置疑的,但“情”字当如何解释呢?相信现在已经没有人像过去那样,对印象派所强调的画家的“主观印象”存在疑问了,“景”自然是所描绘的景物或景象。而“情”,则是融入了画家意识、呈现在画面中对光影、色彩以及笔触的表现。而印象主义绘画的特殊之处,就是它所强调的“瞬间”这一概念,画面中强烈的色彩与明暗效果,可以使人从画面的时间、地点,甚至是当时的情景去进行想象,感觉自己也置身于画面之中。这种“情景”的体验,正是印象派作品的魅力所在。
情景是会变化的,印象也消失很快,似乎为了印证印象派就是为了表现画家所捕获的瞬间片段,印象主义绘画似乎大都给人以一种快速、未完成且不细腻的感觉。但显然这只是个表面的解释,相信更多人会认同印象主义绘画作品正是以各种由明显笔触表现出来的色彩和光影,引发观者的欣赏与沉迷的。比起历历清晰在目的画面,朦胧和隐约,更有引人留意的魅力,并能使观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莫奈的风景画,就非常出色的做到了这一点,常常让观者回味无穷。
对莫奈风景画的评论,这里就不需再去赘述了,前人已经作了很多细致的分析,其中包括对其观察方式、意识形态、造型方式甚至小到用笔、用色这些细节。尽管印象派非常强调绘画的主观性质,但从画家们关注的内容来看,却恰恰是在作一些非常忠实于客观光影与色彩变化的记录工作。这使印象派画家们的作品,往往呈现出色调十分活泼且富有变化的效果来。莫内所画的一系列处于不同时间、季节点的“干草堆”正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点。也许是出于对这种效果的追求,又或者正好顺应了当时艺术的发展潮流,印象派的画家们大多摈弃了画室的室内灯光效果,纷纷走出户外,以便观察到能够振奋人心的动人瞬间。这一变化,同时产生了另一种效果,就是有更多的题材被发掘和描绘。而这些作品,尽管描绘的是一瞬间的定格,却让人浮想联翩。
“印象派的很多画让观者的身心和画的场景处于一种特殊的关系之中……这些画展现的是浪荡子(或无所事事者)眼中的场景,观者也必须通过同一双眼睛去看场景。”[1]画家们热衷用“浪荡子”的眼光去观察,大概是受到了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的影响”。[1]波德莱尔认为,艺术必须关注现代性才是有意义的,或者说应该去关注那些“短暂的、易逝的、偶然的”东西。简单说来,就是当时的男性画家们,与社会上的普通男性一样,毫无禁忌地出入城中的咖啡馆、酒吧甚至妓馆,而在这些场所所观察到的情景,和普通的生活场景有很大的区别。受到“生理学”小说的影响,这些男性又非常热衷去充当推理侦探,去揣摩他们在这些场所观察到的人物关系。因此,他们在创作的画面当中,保留了许多这样的信息。而更直白地说,实际上画家们描绘的对象,大多是妓女以及和她们关系深厚的男性,这才使画面有着更多可以推测的趣味内容。
画家们选择视点、截取对象或者处理画中人物关系时可说各出奇谋,他们偶尔就是游荡在大街上的闲人,到处搜寻自己的兴趣视点,德加的《协和广场》和雷诺阿的《克利希广场》就是这一类;他们有时会坐在咖啡馆里,通过人群的遮挡来观察聚集的人物,揣摩他们之间的关系,德加的《咖啡馆平台上的女人,晚上》、马奈的《咖啡馆音乐会》就属于这一类型;他们又偶然在歌剧院的看台上,用观戏镜偷窥在包厢中的曼妙女性及她身旁的反衬式人物,雷诺阿的《包厢》就是其典型;他们甚至喜欢随时随地的揣摩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画面中安排自己所想象的内容,雷诺阿的《伞》、马奈的《费里·贝热尔酒店》可以为代表。这些作品,毫无疑问,基本都是站在男性的角度,用一种特殊的目光来观察女性,其中或多或少,隐含了“欲望”的暗示。
毕沙罗是在此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曾多次说过他和莫奈一样忠实于一种建立于印象和感觉基础之上的艺术”,但毕沙罗对“印象的追求部分来源不同于莫奈的兴趣。因此,不同的意义使得毕沙罗的这种追求成了一曲变奏调。根本上说,他渴望表达他自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无政府主义信仰,这一抱负几乎影响到了他的技巧、意象和实践的各个方面。”[1]毕沙罗的作品,当时被看作是比较彻底的“现代”的作品。他早期的作品,有很多表现出乡村和现代工业和谐相处的画面;在他70年代后的作品之中,就显得对工业的态度非常不乐观;而他晚年作品中,则表现得更多的是“纯粹”的乡村题材。他后期采用新印象派的画法被他认为是“科学的”印象主义,相比莫奈“浪漫的”印象主义,他似乎更倾向用关于色彩的科学理论来进行分析,将所看到的简单颜色进行分解,使得所画的颜色更富有变化。这样看来,毕沙罗的画作中呈现的“情景”,并不是完全感性的情景。他的作品更添了许多现实的成分以及科学分析的成分。实际上,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总会有理性的一面,而这种理性被画家们的感性情感所掩盖。
印象派画家及其作品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纵观印象主义绘画,总是强调在画布上进行情景式画面的描绘,通过画家特殊的视点,把观察到的处于变化中的瞬间定格在画布上。无论画家们表现的是何种题材,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种观察及创作特点,才使印象主义绘画作品在光影与色彩上获得出色的表现,具有特殊的审美魅力。
参考文献:
[1] 保罗·史密斯(英).古典与现代艺术书系——印象主义(第一版)[M].张广龙,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33,113.
[2] 林大梓.試析印象派绘画的视觉革命[J].三明学院学报,2000,23(3).
[3] 余海棠,曹新光.“光与色的交响曲”——浅论印象派的绘画艺术[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4).
关键词:印象主义;印象派;瞬间;情景;绘画
人们在谈论印象主义或者印象派的时候,都会想起一幅由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所绘的油画作品《印象·日出》。实际上,印象主义直接来源于这幅作品的标题。批评家特奥多·丢列曾写道:“如果人们认为印象派一词指的是一群画家,那自然是克劳德·莫奈的画的功劳。”[1]莫奈用“印象”一词来命名自己的画作,是因为他认为“阿弗尔港口景致的变化不会停止”。但同时代的指责印象派画家的批评家却认为,莫奈的画题实际上是他自己用来为自己的画开脱“未完成”和“不够精致”的罪名的。
且不管人们在争论中如何看待莫内的《印象·日出》的这幅画作的,与其评价个别作品,不如从被冠以印象主义之名的众多的画作中,去找寻一种共同的特征,获得大体的印象,再进行相应的评论。如果对印象主义绘画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欣赏和分析,就能发现,印象主义绘画总是在进行一种情景式的画面描绘。所谓“情景”,其中“景”是毋庸置疑的,但“情”字当如何解释呢?相信现在已经没有人像过去那样,对印象派所强调的画家的“主观印象”存在疑问了,“景”自然是所描绘的景物或景象。而“情”,则是融入了画家意识、呈现在画面中对光影、色彩以及笔触的表现。而印象主义绘画的特殊之处,就是它所强调的“瞬间”这一概念,画面中强烈的色彩与明暗效果,可以使人从画面的时间、地点,甚至是当时的情景去进行想象,感觉自己也置身于画面之中。这种“情景”的体验,正是印象派作品的魅力所在。
情景是会变化的,印象也消失很快,似乎为了印证印象派就是为了表现画家所捕获的瞬间片段,印象主义绘画似乎大都给人以一种快速、未完成且不细腻的感觉。但显然这只是个表面的解释,相信更多人会认同印象主义绘画作品正是以各种由明显笔触表现出来的色彩和光影,引发观者的欣赏与沉迷的。比起历历清晰在目的画面,朦胧和隐约,更有引人留意的魅力,并能使观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莫奈的风景画,就非常出色的做到了这一点,常常让观者回味无穷。
对莫奈风景画的评论,这里就不需再去赘述了,前人已经作了很多细致的分析,其中包括对其观察方式、意识形态、造型方式甚至小到用笔、用色这些细节。尽管印象派非常强调绘画的主观性质,但从画家们关注的内容来看,却恰恰是在作一些非常忠实于客观光影与色彩变化的记录工作。这使印象派画家们的作品,往往呈现出色调十分活泼且富有变化的效果来。莫内所画的一系列处于不同时间、季节点的“干草堆”正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点。也许是出于对这种效果的追求,又或者正好顺应了当时艺术的发展潮流,印象派的画家们大多摈弃了画室的室内灯光效果,纷纷走出户外,以便观察到能够振奋人心的动人瞬间。这一变化,同时产生了另一种效果,就是有更多的题材被发掘和描绘。而这些作品,尽管描绘的是一瞬间的定格,却让人浮想联翩。
“印象派的很多画让观者的身心和画的场景处于一种特殊的关系之中……这些画展现的是浪荡子(或无所事事者)眼中的场景,观者也必须通过同一双眼睛去看场景。”[1]画家们热衷用“浪荡子”的眼光去观察,大概是受到了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的影响”。[1]波德莱尔认为,艺术必须关注现代性才是有意义的,或者说应该去关注那些“短暂的、易逝的、偶然的”东西。简单说来,就是当时的男性画家们,与社会上的普通男性一样,毫无禁忌地出入城中的咖啡馆、酒吧甚至妓馆,而在这些场所所观察到的情景,和普通的生活场景有很大的区别。受到“生理学”小说的影响,这些男性又非常热衷去充当推理侦探,去揣摩他们在这些场所观察到的人物关系。因此,他们在创作的画面当中,保留了许多这样的信息。而更直白地说,实际上画家们描绘的对象,大多是妓女以及和她们关系深厚的男性,这才使画面有着更多可以推测的趣味内容。
画家们选择视点、截取对象或者处理画中人物关系时可说各出奇谋,他们偶尔就是游荡在大街上的闲人,到处搜寻自己的兴趣视点,德加的《协和广场》和雷诺阿的《克利希广场》就是这一类;他们有时会坐在咖啡馆里,通过人群的遮挡来观察聚集的人物,揣摩他们之间的关系,德加的《咖啡馆平台上的女人,晚上》、马奈的《咖啡馆音乐会》就属于这一类型;他们又偶然在歌剧院的看台上,用观戏镜偷窥在包厢中的曼妙女性及她身旁的反衬式人物,雷诺阿的《包厢》就是其典型;他们甚至喜欢随时随地的揣摩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画面中安排自己所想象的内容,雷诺阿的《伞》、马奈的《费里·贝热尔酒店》可以为代表。这些作品,毫无疑问,基本都是站在男性的角度,用一种特殊的目光来观察女性,其中或多或少,隐含了“欲望”的暗示。
毕沙罗是在此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曾多次说过他和莫奈一样忠实于一种建立于印象和感觉基础之上的艺术”,但毕沙罗对“印象的追求部分来源不同于莫奈的兴趣。因此,不同的意义使得毕沙罗的这种追求成了一曲变奏调。根本上说,他渴望表达他自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无政府主义信仰,这一抱负几乎影响到了他的技巧、意象和实践的各个方面。”[1]毕沙罗的作品,当时被看作是比较彻底的“现代”的作品。他早期的作品,有很多表现出乡村和现代工业和谐相处的画面;在他70年代后的作品之中,就显得对工业的态度非常不乐观;而他晚年作品中,则表现得更多的是“纯粹”的乡村题材。他后期采用新印象派的画法被他认为是“科学的”印象主义,相比莫奈“浪漫的”印象主义,他似乎更倾向用关于色彩的科学理论来进行分析,将所看到的简单颜色进行分解,使得所画的颜色更富有变化。这样看来,毕沙罗的画作中呈现的“情景”,并不是完全感性的情景。他的作品更添了许多现实的成分以及科学分析的成分。实际上,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总会有理性的一面,而这种理性被画家们的感性情感所掩盖。
印象派画家及其作品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纵观印象主义绘画,总是强调在画布上进行情景式画面的描绘,通过画家特殊的视点,把观察到的处于变化中的瞬间定格在画布上。无论画家们表现的是何种题材,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种观察及创作特点,才使印象主义绘画作品在光影与色彩上获得出色的表现,具有特殊的审美魅力。
参考文献:
[1] 保罗·史密斯(英).古典与现代艺术书系——印象主义(第一版)[M].张广龙,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33,113.
[2] 林大梓.試析印象派绘画的视觉革命[J].三明学院学报,2000,23(3).
[3] 余海棠,曹新光.“光与色的交响曲”——浅论印象派的绘画艺术[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