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位于中哈交界处的霍尔果斯口岸具有无可替代的地缘优势,口岸正在建设的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为“中亚经济圈”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新模式,为聚集、释放中亚财富留出了巨大的拓展空间。
[关键词] 霍尔果斯口岸 中哈合作中心 发展趋向
近几年,哈萨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对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倍加关注,并将霍尔果斯视为欧亚“经济天平”的新支点。霍尔果斯口岸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交界处,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各国人民友谊交融和贸易往来的枢纽,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是中哈两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建设的合作项目,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一、中亚经济合作及霍尔霍斯口岸的优势
加快发展西部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解决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环节。加快发展西部,特别是西部开发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市场。中亚国家与中国西部(特别与新疆)在文化、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等方面都很相似,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近几年,中亚各国经济开始驶入良性循环、稳定增长的快车道,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税率政策、投资政策等都已初见成效,各国市场开始趋于规范有序。因此,无论从市场经济自身的开放性来讲,不是从西部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发展同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新疆拓展中亚国家市场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方面,中亚国家经历多年的结构调整,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投资环境逐步改善,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以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前去投资,另一方面,中国提出“要把新疆建成向中亚、西亚、南亚乃至东欧国家出口商品主要基地和商贸中心”的战略构想,对新疆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个利好因素。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新疆与中亚五国及其辐射地区的合作已从边界勘定扩展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各个领域,特别是产业合作规模与层次扩大加深,双方的合作有了质的飞跃。
新疆霍尔果斯是中国与中亚五国、俄罗斯等“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经济、地理联系最为广泛而密切的边疆贸易口岸,也是中国经中亚通往西亚、中东、欧洲陆路捷径的桥头堡。其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距乌鲁木齐市670公里,距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市378公里,具有年进口货物200万吨,出入境人员300万人次的通关能力,是我国西部历史最悠久,辐射中亚市场地理位置最优越,自然环境最好,综合运量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是新疆对哈国开展边民互市贸易最活跃的口岸。随着2008年底,“精——伊——霍”铁路全线贯通并与哈萨克斯坦接轨,霍尔果斯口岸将成为中国西部又一个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联运通道。
霍尔果斯口岸经过恢复开放后二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和自治区政策主导下,以对外贸易为中心,进出口加工业、旅游业并行发展思路使霍尔果斯经济重現生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霍尔果斯口岸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赋予的政策优势及所处伊犁河谷的资源优势,这些优势与沿海产业、资本转移的大趋势结合在一起,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提出的“外贸主导、工业支撑、市场拉动、品牌提升”的发展思路,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打造以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工业园区、国际物流中心为支柱,城市规划与建设为辅助的发展框架,为霍尔果斯的发展优势作了最好的注解。
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发展模式
2004年3月1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全方位、多形式的扩大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努力开拓国际贸易和边境贸易。”根据此精神,建设边境合作中心将极大地推动霍尔果斯区域的贸易和投资活动,促使本地区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使霍尔果斯口岸对外贸易优势和进出口优势迅速转换为经济优势。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项目申建工作自2002年5月启动以来,得到国家相关部、委、自治区和自治州党委政委的高度重视。通过上级部门的高位推动和霍尔果斯口岸的积极努力,2004年9月24日,中哈两国政府间签订了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框架协议。2005年7月4日,我国商务部和哈国工贸部代表两国政府在阿斯塔那市正式签订《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关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活动管理的协定》。2006年3月17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中国—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2006)15号)。根据批复,合作中心中方区域总面积3.43平方公里,配套区面积9.73平方公里。合作中心按照“境内关外”的模式进行管理,合作中心配套区比照珠澳跨境工业园区珠海园区的税收、外汇等相关政策和管理模式执行。目前合作中心的建设工作正在顺利开展。
目前,中哈两国政府对合作中心的基本定位已经达成统一认识,即本着“上海精神”中提出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协调与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把合作中心建设成为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的投资自由、贸易自由、人员出入自由,高度开放的综合性国际贸易中心,建成集区域加工制造、区域中转、区域采购、企融服务和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国际贸易自由港。可以说合作中心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一块试验田,是在新亚欧大陆桥中端的中国向西开放的国际贸易自由港。
合作中心建设采用的是“ 跨国经济合作开发区”、“边境自由贸易区”的两种经济合作模式,可视为中哈两国之间的优惠政策在国际贸易中的特殊安排,或者视为两国间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过渡安排。实际上,合作中心是在这两个层面上的递进、延伸的结果,一方面,它是在边境贸易概念上的进一步拓展,是在沿边境两侧一定地域范围内,将两国间的各种优惠政策扩展实施形成边境自由贸易区,并在符合一般自由贸易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地域范围有严格限制的自由贸易区;另一方面,它又是两国开展跨过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的边境特定开发区,其内容涵盖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削减,贸易服务、技术交流、促进投资等内容,是两国经济合作综合机制运行的平台。
合作中心建设的实质,是将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中国与中亚地区诸国家多层次的经济合作具体化、类型化的一种探索,其目的就是利用合作中心的示范及核心作用,带动和促经整个区域经济合作体的建设,可谓意义深远。
三、强化平台建设,聚集、释放中亚财富
在经济学家眼里,霍尔果斯口岸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在商人眼里,霍尔果斯口岸是新疆乃至全国对中亚、俄罗斯进行贸易的“窗口”。霍尔果斯口岸特别是合作中心的建设,具有聚集和释放中亚财富的功能,这一切都是由口岸的地缘地位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的。
近几年,随着中亚各国经济的复苏、内需的扩大、居民收入的增长,通过口岸采购货物的中亚客商急剧增加。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1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外贸每年增幅31%,其中90%的轻工业品全靠国外进口,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口每年进口额达760亿美元。由于中亚市场消费能力的提升,市场的扩大,近几年口岸进出口货物呈现出急剧增长的态势。据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口岸进出口货物20.1万吨,实现进出口贸易额4950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87.2%,其中出口货物18万吨,实现贸易额46666万美元,同此分别增长23.2%和100%。由中国向中亚市场的出口产品中,新疆地产品以出口金额计算,大约占20%,其余80%的产品来自中国内地东部省市。
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到位,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合作中心开始启动的新形势下,口岸再次引起了诸多民营企业家和商界人士的关注,如新疆竞天公司投资1.65亿元新建的国际旅客服务中心项目落户口岸,就是投资商信心的具体体现。有业内人士断言,霍尔果斯口岸不久将成为中国西部的深圳。
中哈两国的经济结构与市场空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已具备现实的合作基础,具有加强合作的愿望,加上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合作前景十分广阔,通过合作中心的国际贸易自由港作用,国际大通道作用,经济合作范围可以辐射到中亚、南亚、东欧及整个欧洲国家。合作中心建立的经验也可逐步运用于建立中塔、中吉、中乌双边跨国经济合作开发区及中、俄、哈、塔、吉、乌等多边跨国经济合作开发区,从而有助于实现建立开放型的“中亚经济圈”。
四、结语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都是独立主权国家,双方都有各自的主体利益取向。合作中心作为霍尔果斯口岸拉动中国新疆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支点上的基点,其功能的彰显,需要中哈双方在互利互惠、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深化合作,这就要求双边政府进一步加强协调,互信沟通,共同引导合作中心的建设发展方向,真正将合作中心建成为聚集、释放中亚财富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梁新渊:对霍尔果斯口岸优势及经济发展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张军民: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口岸外向型经济发展方略[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6.5
[3]张明桑进荣:中亚国家发展对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影响评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8
[关键词] 霍尔果斯口岸 中哈合作中心 发展趋向
近几年,哈萨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对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倍加关注,并将霍尔果斯视为欧亚“经济天平”的新支点。霍尔果斯口岸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交界处,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各国人民友谊交融和贸易往来的枢纽,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是中哈两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建设的合作项目,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一、中亚经济合作及霍尔霍斯口岸的优势
加快发展西部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解决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环节。加快发展西部,特别是西部开发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市场。中亚国家与中国西部(特别与新疆)在文化、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等方面都很相似,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近几年,中亚各国经济开始驶入良性循环、稳定增长的快车道,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税率政策、投资政策等都已初见成效,各国市场开始趋于规范有序。因此,无论从市场经济自身的开放性来讲,不是从西部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发展同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新疆拓展中亚国家市场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方面,中亚国家经历多年的结构调整,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投资环境逐步改善,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以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前去投资,另一方面,中国提出“要把新疆建成向中亚、西亚、南亚乃至东欧国家出口商品主要基地和商贸中心”的战略构想,对新疆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个利好因素。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新疆与中亚五国及其辐射地区的合作已从边界勘定扩展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各个领域,特别是产业合作规模与层次扩大加深,双方的合作有了质的飞跃。
新疆霍尔果斯是中国与中亚五国、俄罗斯等“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经济、地理联系最为广泛而密切的边疆贸易口岸,也是中国经中亚通往西亚、中东、欧洲陆路捷径的桥头堡。其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距乌鲁木齐市670公里,距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市378公里,具有年进口货物200万吨,出入境人员300万人次的通关能力,是我国西部历史最悠久,辐射中亚市场地理位置最优越,自然环境最好,综合运量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是新疆对哈国开展边民互市贸易最活跃的口岸。随着2008年底,“精——伊——霍”铁路全线贯通并与哈萨克斯坦接轨,霍尔果斯口岸将成为中国西部又一个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联运通道。
霍尔果斯口岸经过恢复开放后二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和自治区政策主导下,以对外贸易为中心,进出口加工业、旅游业并行发展思路使霍尔果斯经济重現生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霍尔果斯口岸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赋予的政策优势及所处伊犁河谷的资源优势,这些优势与沿海产业、资本转移的大趋势结合在一起,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提出的“外贸主导、工业支撑、市场拉动、品牌提升”的发展思路,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打造以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工业园区、国际物流中心为支柱,城市规划与建设为辅助的发展框架,为霍尔果斯的发展优势作了最好的注解。
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发展模式
2004年3月1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全方位、多形式的扩大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努力开拓国际贸易和边境贸易。”根据此精神,建设边境合作中心将极大地推动霍尔果斯区域的贸易和投资活动,促使本地区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使霍尔果斯口岸对外贸易优势和进出口优势迅速转换为经济优势。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项目申建工作自2002年5月启动以来,得到国家相关部、委、自治区和自治州党委政委的高度重视。通过上级部门的高位推动和霍尔果斯口岸的积极努力,2004年9月24日,中哈两国政府间签订了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框架协议。2005年7月4日,我国商务部和哈国工贸部代表两国政府在阿斯塔那市正式签订《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关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活动管理的协定》。2006年3月17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中国—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2006)15号)。根据批复,合作中心中方区域总面积3.43平方公里,配套区面积9.73平方公里。合作中心按照“境内关外”的模式进行管理,合作中心配套区比照珠澳跨境工业园区珠海园区的税收、外汇等相关政策和管理模式执行。目前合作中心的建设工作正在顺利开展。
目前,中哈两国政府对合作中心的基本定位已经达成统一认识,即本着“上海精神”中提出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协调与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把合作中心建设成为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的投资自由、贸易自由、人员出入自由,高度开放的综合性国际贸易中心,建成集区域加工制造、区域中转、区域采购、企融服务和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国际贸易自由港。可以说合作中心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一块试验田,是在新亚欧大陆桥中端的中国向西开放的国际贸易自由港。
合作中心建设采用的是“ 跨国经济合作开发区”、“边境自由贸易区”的两种经济合作模式,可视为中哈两国之间的优惠政策在国际贸易中的特殊安排,或者视为两国间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过渡安排。实际上,合作中心是在这两个层面上的递进、延伸的结果,一方面,它是在边境贸易概念上的进一步拓展,是在沿边境两侧一定地域范围内,将两国间的各种优惠政策扩展实施形成边境自由贸易区,并在符合一般自由贸易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地域范围有严格限制的自由贸易区;另一方面,它又是两国开展跨过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的边境特定开发区,其内容涵盖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削减,贸易服务、技术交流、促进投资等内容,是两国经济合作综合机制运行的平台。
合作中心建设的实质,是将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中国与中亚地区诸国家多层次的经济合作具体化、类型化的一种探索,其目的就是利用合作中心的示范及核心作用,带动和促经整个区域经济合作体的建设,可谓意义深远。
三、强化平台建设,聚集、释放中亚财富
在经济学家眼里,霍尔果斯口岸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在商人眼里,霍尔果斯口岸是新疆乃至全国对中亚、俄罗斯进行贸易的“窗口”。霍尔果斯口岸特别是合作中心的建设,具有聚集和释放中亚财富的功能,这一切都是由口岸的地缘地位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的。
近几年,随着中亚各国经济的复苏、内需的扩大、居民收入的增长,通过口岸采购货物的中亚客商急剧增加。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1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外贸每年增幅31%,其中90%的轻工业品全靠国外进口,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口每年进口额达760亿美元。由于中亚市场消费能力的提升,市场的扩大,近几年口岸进出口货物呈现出急剧增长的态势。据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口岸进出口货物20.1万吨,实现进出口贸易额4950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87.2%,其中出口货物18万吨,实现贸易额46666万美元,同此分别增长23.2%和100%。由中国向中亚市场的出口产品中,新疆地产品以出口金额计算,大约占20%,其余80%的产品来自中国内地东部省市。
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到位,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合作中心开始启动的新形势下,口岸再次引起了诸多民营企业家和商界人士的关注,如新疆竞天公司投资1.65亿元新建的国际旅客服务中心项目落户口岸,就是投资商信心的具体体现。有业内人士断言,霍尔果斯口岸不久将成为中国西部的深圳。
中哈两国的经济结构与市场空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已具备现实的合作基础,具有加强合作的愿望,加上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合作前景十分广阔,通过合作中心的国际贸易自由港作用,国际大通道作用,经济合作范围可以辐射到中亚、南亚、东欧及整个欧洲国家。合作中心建立的经验也可逐步运用于建立中塔、中吉、中乌双边跨国经济合作开发区及中、俄、哈、塔、吉、乌等多边跨国经济合作开发区,从而有助于实现建立开放型的“中亚经济圈”。
四、结语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都是独立主权国家,双方都有各自的主体利益取向。合作中心作为霍尔果斯口岸拉动中国新疆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支点上的基点,其功能的彰显,需要中哈双方在互利互惠、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深化合作,这就要求双边政府进一步加强协调,互信沟通,共同引导合作中心的建设发展方向,真正将合作中心建成为聚集、释放中亚财富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梁新渊:对霍尔果斯口岸优势及经济发展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张军民: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口岸外向型经济发展方略[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6.5
[3]张明桑进荣:中亚国家发展对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影响评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