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7.5%,不一样的是就业规模和进出口增速。
经济增速将如何定调成为自2013年末以来的热点话题,7%?7.5%?抑或更高一点?“两会”召开前,政府对于GDP增长目标迟迟未定,业界学者对此产生意见分歧。
降速第三年
将GDP增速定为“7.5%左右”,这不是第一次。自2012年首次将GDP增速8%降为7.5%以来,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主动为经济减速。7.5%会给改革留下多大空间?又会带来怎样的社会效果?
实际上,7.5%仍是一个“相对高而稳定的GDP增长目标”。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今年GDP增速的目标较为适度,但保持这一增速并不容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 受严格管理地方债务、地方政府淡化GDP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基础建设投资增速下滑;其次,去年6月高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开始显现;再次,房地产开发投资趋于谨慎,投资增速下滑,房价存在回调预期。
滕泰表示,就出口、消费、投资这“三驾马车”而言,今年出口可能略有增长。目前而言,就欧美发达国家看,欧洲经济的回暖和美国QE(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时变化,将影响到中国经济短期的动向,甚至是最终的经济增速。就前者来看,一旦欧盟经济区的复苏势头加快,将有利于中国“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净出口占GDP的贡献会有所上升。美联储鸽派委员、纽约联储主席William Dudley日前表示,美联储缩减QE的前景仍取决于经济数据,“如果经济数据持续疲软,美联储可能会放缓缩减QE的速度”。不过Dudley认为,当前缩减QE的步伐是合适的,改变缩减QE道路的门槛相当高,经济前景必须有实质性的改变。
这就印证了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的分析:“受益于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外需走强,中国今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认为,中央希望“三驾马车”均衡发展。在内需层面,中央希望继续加大力度,将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不过滕泰认为,消费增速可能维持不变。
尽管地方政府降低GDP目标,理论上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会减弱一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下降,但投資仍是稳经济的关键,全年投资增速应仍会维持在高位。如果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基建建设投资的增速可能有所提高,预计城投平台的融资需求也将维持高位。
保就业
“7.5%”,甚至“左右”,其实不是秘密。根据早前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的表示,“政府在2014年很可能会保持7.5%(可能会加注‘左右’)的增长目标”。2013年年底,有机构预测今年GDP增速会定在7%,不足百天,是什么变量让7.5%重新跃上纸面?一个最大的考量是就业数据。
“与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GDP增速、CPI指数、城镇失业率三大目标都一样,而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数增加100万人次,但进出口总额增长目标却降了0.5%,这是为何?”数据显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数定为900万人次,实际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而在“两会”期间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回答德国记者关于“7.5%目标会不会影响改革的问题”时,回答总共621个字,其中494个字讲就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一再强调GDP增速可以是弹性但“这个GD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
2014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727万,继去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再增28万,创历史新高。如此规模的就业大军带来的是史无前例的就业压力。
3月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落实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稳定。“为了让企业有继续招聘的信心,再加上人民币汇率的因素,还是不得不提7.5%这样一个相对高而稳定的GDP目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表示。
调结构
自2012年主动降速以来,改革与转型在报告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调结构和稳增长两者之间的平衡取舍,才有了7.5%的“左右”二字。
政府改革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但2014年宏观政策的选择将重点围绕着结构改革和稳增长两者之间的平衡取舍。部分领域的改革在短期内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关闭部分重点行业的过剩产能、以及限制地方政府在投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但行政改革、金融改革和财政改革对短期增长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分析,中国要保持7.5%的增长目标,将使得那些能带来中性或正面短期影响的改革迅速推进,如财税改革、金融改革、放宽独生子女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投资重要工业等。
影响GDP增速目标的关键之处在于,结构性改革和保持经济合理增速可能会发生冲突。多数机构的分析认为,虽然从长远来看,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并且提高增长质量,但对短期增长可能将带来不利影响。遏制政府支出规模,削减部分制造业行业的过剩产能以及去杠杆等改革内容将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带来较明显的下拉作用。而许多其他领域改革的短期影响较为中性,例如资源价格改革和社保体系改革等。相形之下,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和鼓励民间投资等改革可能将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的短期效应取决于各类改革措施实施的先后次序,以及它们各自推进的速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介绍,从2013年到今年,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权一共是416项,这进一步激活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去年全年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250万户,同比增长了27.6%,各类市场主体是近5年的新高。”
3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透露,2013年底,电信业对民营企业开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工信部对19家民营企业分两批发放了移动转售的业务牌照,这标志着酝酿了数年的基础电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开放有了实质性进展。
消息人士称,如果经济增速降至7.5%之下,央行将调降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并且央行将继续执行现有的货币市场操作和通过国有银行进行的汇市干预。这将为逐步放缓的经济提供支撑,并有助于缓解改革给经济带来的冲击。
本刊综合报道
经济增速将如何定调成为自2013年末以来的热点话题,7%?7.5%?抑或更高一点?“两会”召开前,政府对于GDP增长目标迟迟未定,业界学者对此产生意见分歧。
降速第三年
将GDP增速定为“7.5%左右”,这不是第一次。自2012年首次将GDP增速8%降为7.5%以来,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主动为经济减速。7.5%会给改革留下多大空间?又会带来怎样的社会效果?
实际上,7.5%仍是一个“相对高而稳定的GDP增长目标”。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今年GDP增速的目标较为适度,但保持这一增速并不容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 受严格管理地方债务、地方政府淡化GDP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基础建设投资增速下滑;其次,去年6月高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开始显现;再次,房地产开发投资趋于谨慎,投资增速下滑,房价存在回调预期。
滕泰表示,就出口、消费、投资这“三驾马车”而言,今年出口可能略有增长。目前而言,就欧美发达国家看,欧洲经济的回暖和美国QE(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时变化,将影响到中国经济短期的动向,甚至是最终的经济增速。就前者来看,一旦欧盟经济区的复苏势头加快,将有利于中国“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净出口占GDP的贡献会有所上升。美联储鸽派委员、纽约联储主席William Dudley日前表示,美联储缩减QE的前景仍取决于经济数据,“如果经济数据持续疲软,美联储可能会放缓缩减QE的速度”。不过Dudley认为,当前缩减QE的步伐是合适的,改变缩减QE道路的门槛相当高,经济前景必须有实质性的改变。
这就印证了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的分析:“受益于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外需走强,中国今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认为,中央希望“三驾马车”均衡发展。在内需层面,中央希望继续加大力度,将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不过滕泰认为,消费增速可能维持不变。
尽管地方政府降低GDP目标,理论上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会减弱一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下降,但投資仍是稳经济的关键,全年投资增速应仍会维持在高位。如果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基建建设投资的增速可能有所提高,预计城投平台的融资需求也将维持高位。
保就业
“7.5%”,甚至“左右”,其实不是秘密。根据早前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的表示,“政府在2014年很可能会保持7.5%(可能会加注‘左右’)的增长目标”。2013年年底,有机构预测今年GDP增速会定在7%,不足百天,是什么变量让7.5%重新跃上纸面?一个最大的考量是就业数据。
“与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GDP增速、CPI指数、城镇失业率三大目标都一样,而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数增加100万人次,但进出口总额增长目标却降了0.5%,这是为何?”数据显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数定为900万人次,实际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而在“两会”期间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回答德国记者关于“7.5%目标会不会影响改革的问题”时,回答总共621个字,其中494个字讲就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一再强调GDP增速可以是弹性但“这个GD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
2014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727万,继去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再增28万,创历史新高。如此规模的就业大军带来的是史无前例的就业压力。
3月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落实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稳定。“为了让企业有继续招聘的信心,再加上人民币汇率的因素,还是不得不提7.5%这样一个相对高而稳定的GDP目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表示。
调结构
自2012年主动降速以来,改革与转型在报告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调结构和稳增长两者之间的平衡取舍,才有了7.5%的“左右”二字。
政府改革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但2014年宏观政策的选择将重点围绕着结构改革和稳增长两者之间的平衡取舍。部分领域的改革在短期内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关闭部分重点行业的过剩产能、以及限制地方政府在投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但行政改革、金融改革和财政改革对短期增长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分析,中国要保持7.5%的增长目标,将使得那些能带来中性或正面短期影响的改革迅速推进,如财税改革、金融改革、放宽独生子女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投资重要工业等。
影响GDP增速目标的关键之处在于,结构性改革和保持经济合理增速可能会发生冲突。多数机构的分析认为,虽然从长远来看,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并且提高增长质量,但对短期增长可能将带来不利影响。遏制政府支出规模,削减部分制造业行业的过剩产能以及去杠杆等改革内容将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带来较明显的下拉作用。而许多其他领域改革的短期影响较为中性,例如资源价格改革和社保体系改革等。相形之下,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和鼓励民间投资等改革可能将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的短期效应取决于各类改革措施实施的先后次序,以及它们各自推进的速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介绍,从2013年到今年,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权一共是416项,这进一步激活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去年全年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250万户,同比增长了27.6%,各类市场主体是近5年的新高。”
3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透露,2013年底,电信业对民营企业开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工信部对19家民营企业分两批发放了移动转售的业务牌照,这标志着酝酿了数年的基础电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开放有了实质性进展。
消息人士称,如果经济增速降至7.5%之下,央行将调降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并且央行将继续执行现有的货币市场操作和通过国有银行进行的汇市干预。这将为逐步放缓的经济提供支撑,并有助于缓解改革给经济带来的冲击。
本刊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