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中国嘉德的四季拍卖会上,以往难登大雅之堂的柴木家具荣登宝殿,一件明代榆木雕花长排的成交价是51750元,一件清代黑红漆三弯腿高束腰小供案也以4600元成交。一锤定音的价钱不是重点,更多藏友将目光聚焦在藏品的木质上。虽然柴木家具也是拍卖市场上的“常客”,但此次展露嘉德高端拍卖会,还是引起不少藏家的关注,有人以“标志性事件”来形容此次柴木家具展现嘉德拍卖会。
中国古代家具的材质分硬木和软木两类,实际上没有软木家具这一词。较硬木家具而言,软木家具的传统说法叫“柴木家具”,在南方讹音“白木家具”。从字面理解,是那些统称以烧柴之木做成的家具,鄙视之意显而易见。现在新提法叫“乡村家具”。
中国的乡村家具流派极多,北方以晋为代表的乡村家具占主导地位,而南方当然是传统的苏做乡村家具独领风骚。中国乡村家具的生产法则是就地取材,以当地最好的木材制作家具。顺理成章,越是好材,做工往往越是讲究,这一点对收藏者很重要。比如山西的核桃木家具,做工大都精细,有些家具远观与名贵的黄花梨家具十分类似,甚至一模一样。核桃木性温和,纹理细腻流畅,适于各种雕刻,这一点为其他“柴木”所不及。因此核桃木的乡村家具在收藏中当属上品。又比如苏州的榉木家具,式样由明至清,应有尽有。榉木纹理清晰流畅,色泽油黄,打磨后极为光滑,在“柴木”中属最硬最重者。许多用榉木做成的明式家具犹如黄花梨木,不近观无法分辨。乡村的居室一般较城市宽大,比如面条柜,南方人叫做“大小头”,西方人叫A形柜,这类柜子进入城市就十分少见。还有官帽椅,也叫四出头,这类椅子在城市中逐渐不受欢迎,太占空间。
作为收藏,乡村家具中那种原始的、质朴的、不矫揉造作的风格,应该是收藏者的首选。乡村家具像乡村音乐一样堂而皇之进入城市而别具一格。乡村家具的流派、材质、式样很多,作为收藏兼使用,乡村家具属于一般人可望又可即的品种。花钱不多,就能小成气候。
一般来说,国人对古家具的认识易停留在表层,先看材质,是否是紫檀黄花梨成了古家具价值的第一标准。想有几句忠告收藏者,若想收藏几件中国古家具,式样应放在第一位,材质可以放在第二位考虑。
经过近百年的大毁坏,几十年的大搜罗、大拆改、大外流,较完整优秀的民间家具已不多见了,作为鉴赏者或收藏者应尽早地走出唯木质论的误区,给柴木家具以应有的价值体现。
民间柴木家具较硬木家具有流通性差、地方特色强、传承性强、原生状态好、款式变化滞后等特性。故有极好的史料研究价值。如果把一些不同时期的相关联的同类家具,排列起来作类比观察,我们就会看到其造型结构、材料工艺、装饰题材等项的演进过程,从而找出家具发展的轨迹。用这些真实的资料可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劫后幸存的这些祥瑞之物中,不乏味道纯正的明式家具,它们材质虽不名贵,但其造型韵味等并不逊于经典的黄花梨明式家具,有些还常带有较独特的结构工艺。那么,这类家具所携带的信息就更珍贵,就理应更受到重视,其文物价值也应更高。如果说中国古代家具成就像一座宝塔,而明清黄花梨、紫檀家具是那标志性的金顶。那么,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民间柴木家具则是那坚实的塔身和塔基,其间既有支撑着塔顶的实用砖石,又瘗埋着代表宝塔核心精神的宝藏,它们虽不像金顶那样引人注目,但却是宝塔的灵魂。其文化价值绝不低于具有装饰性的镀金塔顶。这宝藏所隐含着的巨大价值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寻找。
多数的古家具材质并不名贵,却能历经沧桑流传至今,“美”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美”又是多样的,不同风格的家具给人不同的美的感受。漆色的斑驳与光亮,木质的莹润与糙老,形体的厚重与纤巧,造型的庄重与活泼等都会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还有年代、地域和工艺的不同,也会使古家具呈现出不同风格的美的形态。
将两三件“高柴”置于一室,或坐或卧,或品或用,尽情体会其间的陈设之美和时空变化之美。古家具给我们的欣赏兼实用的享受是立体的。
因为民间古家具携带的历史信息较硬木家具更为久远和广阔,我们可以品味到民间家具多种多样的美,可以观察、学习、模仿古人创造美的种种方法,可以比较不同时期的家具美的变化,找出中国古家具“美的历程”。这些,都是后者不能替代的。
在清代的民间家具中,常见到一些精雕细刻、工艺精湛的作品,用料往往也很讲究。虽风格并不似“官窑”,也常带有“地方气”,但正是这些地方特色,才丰富了中国古家具的内容,这也正是我们民间古家具值得骄傲的地方。
柴木家具里有一种“宋元风格”的高古家具,其纯正经典的款式堪称“活化石”,其中有些就是宋元原物。这些原本只有在壁画古画中才能见到的高古家具,应是存世极少的国宝级文物,只是多年沦落在民间无人知晓,它们的文化文物价值当与“官哥汝定”老窑瓷器并论。随着家具理论研究的深入,国人对家具鉴赏品位也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民间古家具就像一本深邃的历史巨著,研究、梳理、破译、解读它;珍爱、保护、欣赏、继承它,是当今家具收藏者的幸运的使命和难以推卸的责任。
中国古代家具的材质分硬木和软木两类,实际上没有软木家具这一词。较硬木家具而言,软木家具的传统说法叫“柴木家具”,在南方讹音“白木家具”。从字面理解,是那些统称以烧柴之木做成的家具,鄙视之意显而易见。现在新提法叫“乡村家具”。
中国的乡村家具流派极多,北方以晋为代表的乡村家具占主导地位,而南方当然是传统的苏做乡村家具独领风骚。中国乡村家具的生产法则是就地取材,以当地最好的木材制作家具。顺理成章,越是好材,做工往往越是讲究,这一点对收藏者很重要。比如山西的核桃木家具,做工大都精细,有些家具远观与名贵的黄花梨家具十分类似,甚至一模一样。核桃木性温和,纹理细腻流畅,适于各种雕刻,这一点为其他“柴木”所不及。因此核桃木的乡村家具在收藏中当属上品。又比如苏州的榉木家具,式样由明至清,应有尽有。榉木纹理清晰流畅,色泽油黄,打磨后极为光滑,在“柴木”中属最硬最重者。许多用榉木做成的明式家具犹如黄花梨木,不近观无法分辨。乡村的居室一般较城市宽大,比如面条柜,南方人叫做“大小头”,西方人叫A形柜,这类柜子进入城市就十分少见。还有官帽椅,也叫四出头,这类椅子在城市中逐渐不受欢迎,太占空间。
作为收藏,乡村家具中那种原始的、质朴的、不矫揉造作的风格,应该是收藏者的首选。乡村家具像乡村音乐一样堂而皇之进入城市而别具一格。乡村家具的流派、材质、式样很多,作为收藏兼使用,乡村家具属于一般人可望又可即的品种。花钱不多,就能小成气候。
一般来说,国人对古家具的认识易停留在表层,先看材质,是否是紫檀黄花梨成了古家具价值的第一标准。想有几句忠告收藏者,若想收藏几件中国古家具,式样应放在第一位,材质可以放在第二位考虑。
经过近百年的大毁坏,几十年的大搜罗、大拆改、大外流,较完整优秀的民间家具已不多见了,作为鉴赏者或收藏者应尽早地走出唯木质论的误区,给柴木家具以应有的价值体现。
民间柴木家具较硬木家具有流通性差、地方特色强、传承性强、原生状态好、款式变化滞后等特性。故有极好的史料研究价值。如果把一些不同时期的相关联的同类家具,排列起来作类比观察,我们就会看到其造型结构、材料工艺、装饰题材等项的演进过程,从而找出家具发展的轨迹。用这些真实的资料可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劫后幸存的这些祥瑞之物中,不乏味道纯正的明式家具,它们材质虽不名贵,但其造型韵味等并不逊于经典的黄花梨明式家具,有些还常带有较独特的结构工艺。那么,这类家具所携带的信息就更珍贵,就理应更受到重视,其文物价值也应更高。如果说中国古代家具成就像一座宝塔,而明清黄花梨、紫檀家具是那标志性的金顶。那么,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民间柴木家具则是那坚实的塔身和塔基,其间既有支撑着塔顶的实用砖石,又瘗埋着代表宝塔核心精神的宝藏,它们虽不像金顶那样引人注目,但却是宝塔的灵魂。其文化价值绝不低于具有装饰性的镀金塔顶。这宝藏所隐含着的巨大价值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寻找。
多数的古家具材质并不名贵,却能历经沧桑流传至今,“美”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美”又是多样的,不同风格的家具给人不同的美的感受。漆色的斑驳与光亮,木质的莹润与糙老,形体的厚重与纤巧,造型的庄重与活泼等都会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还有年代、地域和工艺的不同,也会使古家具呈现出不同风格的美的形态。
将两三件“高柴”置于一室,或坐或卧,或品或用,尽情体会其间的陈设之美和时空变化之美。古家具给我们的欣赏兼实用的享受是立体的。
因为民间古家具携带的历史信息较硬木家具更为久远和广阔,我们可以品味到民间家具多种多样的美,可以观察、学习、模仿古人创造美的种种方法,可以比较不同时期的家具美的变化,找出中国古家具“美的历程”。这些,都是后者不能替代的。
在清代的民间家具中,常见到一些精雕细刻、工艺精湛的作品,用料往往也很讲究。虽风格并不似“官窑”,也常带有“地方气”,但正是这些地方特色,才丰富了中国古家具的内容,这也正是我们民间古家具值得骄傲的地方。
柴木家具里有一种“宋元风格”的高古家具,其纯正经典的款式堪称“活化石”,其中有些就是宋元原物。这些原本只有在壁画古画中才能见到的高古家具,应是存世极少的国宝级文物,只是多年沦落在民间无人知晓,它们的文化文物价值当与“官哥汝定”老窑瓷器并论。随着家具理论研究的深入,国人对家具鉴赏品位也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民间古家具就像一本深邃的历史巨著,研究、梳理、破译、解读它;珍爱、保护、欣赏、继承它,是当今家具收藏者的幸运的使命和难以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