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显性国债不会转化为危机,但要防范、消除或延迟非直接显性债务的转化为直接显性债务,规范政府或有及隐性债务的大量集中显性化,以确保这类债务能够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逐步显性化、逐步加以解决,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其对国家可能造成的不应有损失。
【关键词】直接显性债务;直接隐性债务;或有隐性债务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5-004-02
一、公债风险与公债危机的关系
公债风险是指政府在运用公债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种不确定的经济因素所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当出现公债无法偿还的情况,这就是所谓公债危机。
只要发行公债,就会有公债风险;任何公债都有风险,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而矣。公债风险是潜在的公债危机,公债危机是现实的公债风险。公债风险不一定就必须成为公债危机,前者只是后者的潜在可能性,只要处理得当,公债风险就不会酿成公债危机。
二、公债风险转化为公债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1982年8月,墨西哥因无力偿还到期外债本息而诱发了一场席卷整个拉丁美洲的严重的债务危机。1999年1月,巴西发生了货币危机。两国的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经常项目赤字和高额公共财政赤字并存。
产生公债最根本的原因是出现了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导致偿还能力低下以至不能还本付息从而出现公债危机。许多人把财政赤字作为公债危机的罪魁祸首,但美国的财政赤字一直呈上升趋势,确没有发生公债危机。为什么?
美国人认为:孤立地看待预算赤字的影响是一种误导,应该把政府的预算赤字或盈余和其他政策放在一起来考虑。预算赤字的批评者有进断言,政府债务不能永远持续下去,但实际上可以永远持续下去。正如银行官员评价一个贷款申请人时可以比较这个人的债务与收入一样,我们也应该评价相对于国民收入规模的政府债务负担。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使美国经济的总收入一直在增长。因此,美国支付政府债务利息的能力也一直在增长。只要政府债务的增长慢于国民收入,就没有什么能阻止政府债务一直增长。美国经济的实际产量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如果通货膨胀率是每年2%,那么,名义收入每年增长5%。因此,政府债务可以每年增长5%,而不会提高债务与收入的比率。2001年, 联邦政府债务是35000亿美元,这个数字的5%是1750亿美元。只要联邦预算赤字小于1750亿美元,这种政策就可以维持下去,美国的公债风险就始终处于引发公债危机的爆发线以下。这说明,只要公债保持合理的规模,赤字保持适当的比例,公债和财政赤字在使一国国力持续增长的同时也能处于引发公债危机的爆发线下。
所以我们必须把公债规模放在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研究,把握好公债规模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率和宏观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化程度、政府管理债务水平之间的关系。
避免公债风险的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奉行财政健全主义;强调财政健全,防止财政突破最大承受能力,才能避免引发财政危机。可以说,财政健全主义是公债制度的指导性原则和终极判断标准,一切公债制度的安排都应当以此为准绳来衡量是否适当。
三、中国的国债风险分析
在我国,由于中央政府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务,所以我国目前所有的公债都是国债。国债的以下几个积极作用可以说大家是达成共识的:发行国债是政府扩大总需求的有效手段;为政府投资性支出筹集资金;弥补经常性收支差额;在金融市场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为避免因政府举债给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确保中国国债安全运行,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对国债风险进行有效监控,并责成中国财政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中国财政部结合本国国情,对中国财政赤字率和政府债务相对规模的安全警戒线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的最大财政赤字率应小于4.04%,最大安全债务相对规模在50.50%以内较为合适。
截至2004年底,国债余额为29631亿元,其中内债28803亿元,外债828亿元。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为21.6%,中国的财政赤字率为2.34%,年末的国债相对规模为18.39%,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警戒线,也低于美国约70%的国债负担率。因此,中国财政部认为, 中国政府债务的规模风险是较低的。中国目前的国债偿还风险是较低的,在可控范围之内,现行的国债偿还政策具有可持续性。
现阶段,相对于直接显性债务,中国政府还面对着大量的或有隐性债务需要有效管理。或有隐性债务是一种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 它相当大程度上是以政府道德为基础产生的。这些债务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债务、国有企业财政债务、社会保障基金缺口等方面。
(一)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产生是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 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除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或担保人承借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贷款外,地方政府债务还包括自行向银行、单位和個人的直接借款、国债转贷资金、解决地方金融风险的专项借款、农业综合开发借款等。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给地方财政带来的负担, 可能是地方财政在未来几年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是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仍然处于可控的范围以内,而且随着地方经济的加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将得到有效缓解。
(二)国有企业财政债务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国有金融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缺口较大,不良资产比例偏高等诸多财务风险问题。同时国有非金融企业也存在一定量的财政债务。客观地讲,如果国有企业财政风险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缓解,集聚到一定程度会显性化为中国政府的债务,形成政府债务风险。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投资失控和低效导致了财政风险乘数效应。主要表现为:一是国有企业的亏损,使财源日益枯萎,削弱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后劲,使国家财政承受的亏损补贴进一步扩大了财政支出负担。二是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监督管理不力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额损失。国有企业改革引发的诸如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实际上也由财政承担,造成了沉重的支出压力。
(三)社会保障基金缺口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按照社会保障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形成的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缺口较大,如果因基金收支制度上的某些不合理安排或突发事件,出现社会保障基金收不抵支时,为保证社会稳定,政府必须履行其社会管理职能,国家财政需要对基金的缺口给予必要补助,由此会转变成中国政府的直接显性债务。
从理论和实际需要的角度考虑,评价国债风险需要考察或有及隐性债务情况,这样才能全面深刻地剖析国债风险状态。
四、中国的国债风险化解
(一)建立或有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
要规范政府行为,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建立或有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切实防止新的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发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注意综合债务水平的变化,以控制公开发行的国债为中心,同时密切监控政策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直接债务与或有债务的相互影响,确保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与经济综合债务水平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要尽快统一国家预算,建立完整的预算体系,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加快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积极化解政府或有隐性债务
对于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首先要整顿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同时银行信贷部门要严格把关,深入调查,以免产生新的呆坏账。其次,治理和整顿现有的银行机构,解决现有的银行分支机构过多、效益差、监管难的弊症。再次,转换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大力开展理财、咨询、代支付、担保等中间业务,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最后,要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对于养老保险欠账,应通过多渠道融资的方式来缓解现有的财政压力。比如让大批国企上市、国有股减持、发行专项债券等等。另外中小企业拍卖、租赁的所得收入,国有土地及房产的出售、租赁所得收入,新增税收和扩大社会保障费的征缴覆盖面及征缴力度的收入(可以考虑加征社会福利税),增发货币收入等等都可以为减少养老保险欠账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
关于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解决之道在于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只有开通规范、合法的举债渠道,才有可能堵住各种隐形、违规的借债融资渠道。因此,首先要从法律上容许地方政府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以规范的形式发债借贷,同时,组织大规模债务登记调查,编制地方资产负债表,并区别不同类型债务,有针对性地研究应对之策。其次要细化地方政府事权,进一步明晰各级政府事权界限,加快地方政府职权转换,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最后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地方财政与债务的透明度,建立统一监控体制,分级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债务。
就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状况而言,中国国债目前仍处于安全范围之内,并具有一定的增发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中国国债风险已完全消除。因此,中国国债管理者的国债风险意识是不能松懈的,必须采用一切必要手段,在合理控制直接显性债务规模的同时,尽全力消除或延迟非直接显性债务转化为直接显性债务,防范政府或有隐性债务的大量集中显性化,为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协调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俊生,李新华.公债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2]Alessandro Missale . Public Debt Management[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3]刘立峰. 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和财政风险研究[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4]郭庆旺,赵志耘,何乘才. 积极财政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配合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直接显性债务;直接隐性债务;或有隐性债务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5-004-02
一、公债风险与公债危机的关系
公债风险是指政府在运用公债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种不确定的经济因素所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当出现公债无法偿还的情况,这就是所谓公债危机。
只要发行公债,就会有公债风险;任何公债都有风险,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而矣。公债风险是潜在的公债危机,公债危机是现实的公债风险。公债风险不一定就必须成为公债危机,前者只是后者的潜在可能性,只要处理得当,公债风险就不会酿成公债危机。
二、公债风险转化为公债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1982年8月,墨西哥因无力偿还到期外债本息而诱发了一场席卷整个拉丁美洲的严重的债务危机。1999年1月,巴西发生了货币危机。两国的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经常项目赤字和高额公共财政赤字并存。
产生公债最根本的原因是出现了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导致偿还能力低下以至不能还本付息从而出现公债危机。许多人把财政赤字作为公债危机的罪魁祸首,但美国的财政赤字一直呈上升趋势,确没有发生公债危机。为什么?
美国人认为:孤立地看待预算赤字的影响是一种误导,应该把政府的预算赤字或盈余和其他政策放在一起来考虑。预算赤字的批评者有进断言,政府债务不能永远持续下去,但实际上可以永远持续下去。正如银行官员评价一个贷款申请人时可以比较这个人的债务与收入一样,我们也应该评价相对于国民收入规模的政府债务负担。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使美国经济的总收入一直在增长。因此,美国支付政府债务利息的能力也一直在增长。只要政府债务的增长慢于国民收入,就没有什么能阻止政府债务一直增长。美国经济的实际产量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如果通货膨胀率是每年2%,那么,名义收入每年增长5%。因此,政府债务可以每年增长5%,而不会提高债务与收入的比率。2001年, 联邦政府债务是35000亿美元,这个数字的5%是1750亿美元。只要联邦预算赤字小于1750亿美元,这种政策就可以维持下去,美国的公债风险就始终处于引发公债危机的爆发线以下。这说明,只要公债保持合理的规模,赤字保持适当的比例,公债和财政赤字在使一国国力持续增长的同时也能处于引发公债危机的爆发线下。
所以我们必须把公债规模放在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研究,把握好公债规模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率和宏观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化程度、政府管理债务水平之间的关系。
避免公债风险的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奉行财政健全主义;强调财政健全,防止财政突破最大承受能力,才能避免引发财政危机。可以说,财政健全主义是公债制度的指导性原则和终极判断标准,一切公债制度的安排都应当以此为准绳来衡量是否适当。
三、中国的国债风险分析
在我国,由于中央政府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务,所以我国目前所有的公债都是国债。国债的以下几个积极作用可以说大家是达成共识的:发行国债是政府扩大总需求的有效手段;为政府投资性支出筹集资金;弥补经常性收支差额;在金融市场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为避免因政府举债给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确保中国国债安全运行,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对国债风险进行有效监控,并责成中国财政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中国财政部结合本国国情,对中国财政赤字率和政府债务相对规模的安全警戒线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的最大财政赤字率应小于4.04%,最大安全债务相对规模在50.50%以内较为合适。
截至2004年底,国债余额为29631亿元,其中内债28803亿元,外债828亿元。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为21.6%,中国的财政赤字率为2.34%,年末的国债相对规模为18.39%,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警戒线,也低于美国约70%的国债负担率。因此,中国财政部认为, 中国政府债务的规模风险是较低的。中国目前的国债偿还风险是较低的,在可控范围之内,现行的国债偿还政策具有可持续性。
现阶段,相对于直接显性债务,中国政府还面对着大量的或有隐性债务需要有效管理。或有隐性债务是一种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 它相当大程度上是以政府道德为基础产生的。这些债务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债务、国有企业财政债务、社会保障基金缺口等方面。
(一)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产生是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 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除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或担保人承借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贷款外,地方政府债务还包括自行向银行、单位和個人的直接借款、国债转贷资金、解决地方金融风险的专项借款、农业综合开发借款等。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给地方财政带来的负担, 可能是地方财政在未来几年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是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仍然处于可控的范围以内,而且随着地方经济的加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将得到有效缓解。
(二)国有企业财政债务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国有金融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缺口较大,不良资产比例偏高等诸多财务风险问题。同时国有非金融企业也存在一定量的财政债务。客观地讲,如果国有企业财政风险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缓解,集聚到一定程度会显性化为中国政府的债务,形成政府债务风险。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投资失控和低效导致了财政风险乘数效应。主要表现为:一是国有企业的亏损,使财源日益枯萎,削弱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后劲,使国家财政承受的亏损补贴进一步扩大了财政支出负担。二是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监督管理不力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额损失。国有企业改革引发的诸如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实际上也由财政承担,造成了沉重的支出压力。
(三)社会保障基金缺口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按照社会保障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形成的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缺口较大,如果因基金收支制度上的某些不合理安排或突发事件,出现社会保障基金收不抵支时,为保证社会稳定,政府必须履行其社会管理职能,国家财政需要对基金的缺口给予必要补助,由此会转变成中国政府的直接显性债务。
从理论和实际需要的角度考虑,评价国债风险需要考察或有及隐性债务情况,这样才能全面深刻地剖析国债风险状态。
四、中国的国债风险化解
(一)建立或有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
要规范政府行为,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建立或有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切实防止新的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发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注意综合债务水平的变化,以控制公开发行的国债为中心,同时密切监控政策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直接债务与或有债务的相互影响,确保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与经济综合债务水平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要尽快统一国家预算,建立完整的预算体系,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加快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积极化解政府或有隐性债务
对于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首先要整顿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同时银行信贷部门要严格把关,深入调查,以免产生新的呆坏账。其次,治理和整顿现有的银行机构,解决现有的银行分支机构过多、效益差、监管难的弊症。再次,转换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大力开展理财、咨询、代支付、担保等中间业务,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最后,要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对于养老保险欠账,应通过多渠道融资的方式来缓解现有的财政压力。比如让大批国企上市、国有股减持、发行专项债券等等。另外中小企业拍卖、租赁的所得收入,国有土地及房产的出售、租赁所得收入,新增税收和扩大社会保障费的征缴覆盖面及征缴力度的收入(可以考虑加征社会福利税),增发货币收入等等都可以为减少养老保险欠账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
关于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解决之道在于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只有开通规范、合法的举债渠道,才有可能堵住各种隐形、违规的借债融资渠道。因此,首先要从法律上容许地方政府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以规范的形式发债借贷,同时,组织大规模债务登记调查,编制地方资产负债表,并区别不同类型债务,有针对性地研究应对之策。其次要细化地方政府事权,进一步明晰各级政府事权界限,加快地方政府职权转换,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最后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地方财政与债务的透明度,建立统一监控体制,分级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债务。
就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状况而言,中国国债目前仍处于安全范围之内,并具有一定的增发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中国国债风险已完全消除。因此,中国国债管理者的国债风险意识是不能松懈的,必须采用一切必要手段,在合理控制直接显性债务规模的同时,尽全力消除或延迟非直接显性债务转化为直接显性债务,防范政府或有隐性债务的大量集中显性化,为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协调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俊生,李新华.公债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2]Alessandro Missale . Public Debt Management[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3]刘立峰. 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和财政风险研究[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4]郭庆旺,赵志耘,何乘才. 积极财政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配合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