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她这里理发是要排队的,即使预约,等上一两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
  在她这里等,时光竟慢了下来,慢到像看到一条平缓的河流在流淌。愿意等的,坐在雨棚下,刷刷手机,翻翻报,聊聊天,没人感到无聊。等也是身心的放松,聽着时光在身边游走的声音,也是一种享受。
  她的理发店就在小区的出口旁。车库改的,小得不能再小。摆了镜子和理发台,以及一台洗头床后,剩下的空间刚好够她和顾客转身,剪发、洗头、吹风、进出……
  她在小店门口扯了块简便的雨棚,两头系在外墙与树干上,春挡雨水,夏遮骄阳。雨棚下,安放着两排长椅,还单放着三四张结实的木头椅子。她说店小,没法子。
  她是个粗壮的中年女人,个头儿不高,理发时遇上个子高的,顾客坐在转椅上,她得踮着脚,还得提醒顾客身子往下坐。她边剪发边同顾客说话,不时地同店门口等候的人搭话,还同过路人打招呼。
  她的故事也霎时传开了,她原本是有正式工作的,在小县城镇上一家国有单位上班,头胎生了女儿,男人重男轻女,脸上整天下着冰雹,没给过她丁点儿好脸色。不小心怀了二胎后,男人死活不让她打掉,两人只好舍了工作,躲到城里来偷偷生了二胎。要不是这二胎她肚子争气,生了带把儿的,还要一胎胎生下去的话,非得折腾掉大半条命。
  男人以前上班懒散惯了,辞职后再出去找工作,不是嫌钱少,就是怕活儿脏累,吃不下苦,天天一头清闲在家。到城里后,一家子要吃要喝,处处要花钱,房租水电费就是一个大负担。男人靠不住,她得靠自己养活一家子。
  她在路口的大树底下支个摊儿,扯个雨棚,也能专门替人理发。理发来钱快,本儿又小,早上出摊儿,生意好时,晚上兜里就能揣上百元回家,十天半月的柴米酱醋油盐钱就有了。仔、女没人管,她背上驮着仔,再在树底下铺块塑料布,任由两三岁的女儿在一块塑料布上玩耍。她实在背不动了,就把仔放下来,让女儿带着他一块儿玩儿。
  两个孩子玩累了,趴在一起睡了。
  晚上八九点,没顾客了,她才收摊儿回家。她挑着理发挑子,慢腾腾地往回走。一头是理发的椅子和工具,一头是箩筐。看着箩筐里一对睡熟的仔、女,浑身酸痛的她忽然笑了。孩子总有大的一天,大了也就苦到头了。
  在敞亮的树底下,她就这样风里雨里日头里熬了八九个年头,仔、女也大了,去上学了,不再跟着她天天练摊儿。
  城里忽然多出许多城管。城管天天来撵她。有几回没收了她的理发椅,她交了罚款,才拿回了椅子。有两回砸烂了她的椅子。她气得大哭起来,骂他们不是人。她说自己也是有单位的人,现在却这样被人欺负着。她心里还真不是滋味。
  有一回,城管动手打了她,那天仔、女正好在大树底下做作业,她瞄了仔、女一眼,俩孩子把作业本摊在膝盖上,一笔一画认真地写着作业。她心头一酸,泪猛地涌出来。她忽然发疯似的跟城管厮打起来。她被公安拘留了十天。从拘留所出来,她在附近觅了个门面,做了八九年,拆迁又来了。
  在城里待了一二十年,孩子也大了,去年还是一狠心按揭买了个二手房(小两房),总算有个窝把一家人安顿下来。
  买了房,她的腰包又空了,还背上了银行的贷款。就像荒年的米缸猛地见了底,她心慌了。她在家旁边的小区淘个小店,来回也就几分钟,路近方便,人上了年纪,早已一身的毛病,再也经不住大风大浪。她只想图个安稳日子。
  她是个会说话的人,也是个细心的人,她同这个人说话时,也关照到其他人。她很会照顾人,也是个喜欢说话的人,一天下来,不知道同人说了多少话。
  她跟人熟得快,上过一趟她的理发店,她就记得人家,记得人家说过的话,记得人家的故事。理发的人来过一趟也觉得同她熟了。熟了后就亲切多了,成了这儿的熟客。
  她的店小,却一点儿不影响生意。小区的人都爱上她这儿理发,平日大家下班各回各的家,关上门过日子,谁也不理谁,谁也不认识谁。忽然有了这么一个聚拢人的地方,她的店里和门口总不离人,热闹得像半个集市。还有她以前的顾客,打听到她的小店开在这儿,一路寻了过来的。总有几个老太太是她这儿的常客,凑成一堆,东家长,西家短地唠嗑,打发时光。这几个老太太好像以前互不认识,见了几次面搭过几回话,再见面就熟了。老太太们真是什么话都说,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信马由缰,说的人没一点儿负担,听的人也全无负担。偶尔还见少妇或富态的女人加入其间,她们大多都闲在家,有大把的空闲时光挥霍。她们是美容店的常客,来理发店只洗洗头,剪剪发。
  坐在门口等的人,不知怎么就同老太太们搭上了话,加入聊天的队伍,刷着手机或看报的则暗中支起耳朵。老太太们每天各种八卦满天飞,谁家的闺女三十好几了,还没找着婆家;谁家的孩子一年挣几十万;谁家又买房了;谁家为老家的征地拆迁款,几兄妹大打出手,还闹上法庭。说到老李家的女孝子顺,老太太们都羡慕地说,老李两口子吃了大半辈子苦,老了得到了回报,值当。
  虽说的都是些别人的家长里短,身边邻居们的酸甜苦辣咸,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似乎在老太太们一回回言谈中听一听别人的故事,感受着别人酸甜苦辣的人生和不幸。对每个人来说,岁月真是一把刀子,雕琢着各自不同的人生。
  仿佛一时都在经历别人的人生。说的也好,听的也罢,心头都生了感触,脸上也起了变化。大家都看向理发的女人,她自然感受到大家热切的眼光,目光滑过在场的每个人,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都是命呀。20多年前,我在单位上班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会给人理发啊。她少有地叹了口气。
  大家都被她的一番话震住了,都深深地想了一会儿,都深深地叹了口气。人活着,为自己,也为别人。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他和她考入了同一所大专学校。  一天,同桌的女生碰了碰在专心学习的她:“看外面进来的那个男孩子,皮肤比女孩子的还要好呢。”她有点儿近视,但为了不扫同桌的兴致,抬了抬头,果然看见一个身穿黄色的T恤衫、牛仔裤、休闲鞋,高个子的,一个帅帅的男孩儿。  过了几天,班里要选班干部了,老师说,因为还不了解各个同学的性格和能力,所以先随意指定一位同学当班长,一学期轮换制,点名当班长的竟然就是那个男孩儿。当他站起
期刊
一直认为,杭州不会下雪。  1990年,我考入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浙江传媒学院前身)广播电视新闻系。1991年元旦过后,各科考试已经结束,放寒假还早,这段时间比较轻松。  王焰不是我们新闻90(1)班的学生,年龄比我们稍长,又满脸络腮胡茬儿,关键是平日里,他上衣口袋钱多,裤子口袋香烟多,所以呢,这“老大”的位置非他莫属。刚过了1991年元旦,王焰就收到了浙江电视台的稿费,他是一部电视专题片《重塑
期刊
一年秋天,我先生从山区带回两株铁皮石斛。石斛根茎粗壮,叶片鲜活,枝头的花蕾含苞待放。我赶紧腾出陶盆,装进山泥,在阳台上给它们安了家。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石斛枝繁叶茂,蓬勃生长。  秋季,乍暖还寒。种上石斛后,我每天多了桩事——查天气预报,若天晴,上班前就把石斛搬进家里,避免阳光直射,晚上又转到阳台,让它吸露水;若是阴雨天,把石斛移到阳台里边,免得被雨打风吹。  我常在石斛旁驻足,细察它的长势
期刊
我一向以为,抒情是中国诗歌显著而光荣的传统,在这一点上,新诗与古典诗歌的气质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可以说抒情是中国诗歌区别于西方诗歌的最重要标志。这倒不是说西方诗歌不注重抒情,而是说从总体性特征和整体性面貌来看,西方诗歌是说出来的,而中国诗歌则是唱出来的。说出来讲究有条有理,而唱出来更强调声情并茂。如是观之,古往今来,从《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到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长恨歌》《
期刊
现在人对糖有极高的警惕性。许多人不直接吃糖,对含糖量稍高的食品皆持谨慎态度,甚至拒绝。  饭店里,曾经流行的糖醋排骨、松鼠鱼和拉丝苹果之类以糖调味着色的菜肴,美味又美观,很多人却不愿意点,因为它们主要辅料是糖。要一份热饮,诸如豆浆、玉米汁或山药汁,事先都要特别叮嘱一句:不放糖。选主食,多选杂粮面食,白米饭受冷落,因白米饭含糖量高。人人畏糖,仿佛糖是毒药。  几年前,在东南沿海某大学培训,有位教授课
期刊
1962年,对于奶奶来说,是最难以逾越.的一年。  父亲辍学的第二年,他刚满十二岁,就跟着宗亲玉柱伯外出晋江,做木工学徒。当时学徒制三年里,师父只提供食宿,没工钱,到年底师父才会送一身过年的新衣。初次出远门,奶奶不放心,求了个平安香包,还一直送父亲走到涂寨街,一路上不停地叮嘱:“要听师父的话,勤学勤问,学做人,不能与人计较……”  谁曾料到,父亲到晋江的前埔木工厂,竞遇上了他失联十年的生身父亲。那
期刊
夕阳缓缓下沉,秋天的小兴安岭就像一片燃烧的金色火海。  他肩挎双筒猎枪,伫立山顶,胸脯山峦般起伏着,仿佛有几千摄氏度的岩浆在翻滚,在奔突。忽然,他紧握双拳,举过头顶,大喊一声:“出来,出来啊!”这一喊,鼓荡山谷,摇山动地。  他在大山里已整整逡巡了两天,却始终没能遇见黑熊的影子。这家伙是做贼心虚逃避着我,还是勾起我的愤怒后,有意躲到远处,消磨我的意志,耗损我的体能,之后再出面决战?他渐渐冷静下来。
期刊
父亲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宠我的人。我承受着什么、经历着什么都不用说,他们常常会将自己感觉到的一点儿游丝,放大成比我大数倍的痛,让他们的身体来买单。我想去会泽散散心,一个人不敢去,让父亲开车去,我说了句很动听的谎言,爸,我带你们去会泽。  念湖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桥乡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滇东北乌蒙山区中部,海拔高度2490-2900千米,年均气温9.8℃,冬季平均气温6.3℃。  天黑了,
期刊
每天天不亮,母亲就在医院南门不远的出租屋做好了饭,母女俩简单地吃过,然后推着女儿把女儿送到医院的科室,又匆匆地离开,回到自己和女儿六平方米大的出租屋,又开始忙着女儿的午饭……  我是在这家医院电梯对面的楼道住了七天之后,才留意到这对母女的。  这对母女从我对面的电梯出来,母亲穿一身黑衣服,捂着大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看不见任何表情,小心地推着轮椅上的女儿,在长长的楼道朝前走着,几乎不看任何人。女孩
期刊
1  大坪村口的那片竹林中夹杂着松树和杉树,还有几棵高大的杨梅树。竹林是我们玩闹的好去处,小伙伴们在那儿捉迷藏、玩官令打贼、打三角牌。我把在老家学到的各种游戏都教给了大坪的小伙伴们。我们常常玩得兴头四起,天黑还不肯回家,母亲老是摸着黑儿寻到竹林中来。  这天我与阿屉在竹林玩“跑跑抓”,我在前面紧跑,阿屉在后面生怕追不上我,抄近路从密匝的竹子缝中挤过来。突然听到“咔嚓”一声,接着又听到阿屉叫了一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