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能够科学地使用大脑,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矛盾,攻克难关。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课堂教学;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能够科学地使用大脑,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矛盾,攻克难关。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叶圣陶曾经讲过:“受教育不是像张开了个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它。受教育含有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学习。朱子注:‘学而时习之’道,‘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这个说法极好。小鸟屡次屡次的飞,用的是它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主人,充分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兴趣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达到兴趣和教育性的统一,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实现:
首先是选好教学内容。为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并保持持久铺平道路。它为以下两方面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次是采用诱导和启发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及时和恰当的鼓励。延迟与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其学习兴趣。
以上三方面分别对应兴趣教学的三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培养兴趣阶段和巩固兴趣阶段。
1、 激发兴趣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国家教委编订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将学习重点放置在学习WINDOWS及其应用软件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想象空间,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学生曾这样说:“我最喜欢的是画图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因为我喜欢把自己的文章配上小插图,使文章因画而更精彩,也使画因文章而更完美。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像是某杂志社的主编了!”。正是由于学生的投入,使教学变被动为主动,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而WINDOWS及其应用软件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得以展现自己。可以说这些软件对学生产生了“诱惑力”。有了“诱惑力”,学生就有兴趣,有了兴趣,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创造力了。
2、培养兴趣阶段。学生在“激发兴趣”阶段产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有的浓厚,有的一般。由于某些原因还会使其减弱甚至消失。所以不能把培养和激发截然分开,需要在培养中继续激发,以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现代教学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髓所在。教师讲,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这就好比帮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上课也一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路靠学生自己走,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意图变成学生的行动。
2、 巩固兴趣阶段。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怕别人看不起。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延迟了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能够执行,从而巩固了兴趣。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采用了兴趣教学,才引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也正因为如此,当学生们一幅幅作品展示于众人面前之时,连成年人也不禁感叹他们精巧的构思。一幅幅略带稚嫩,而又非同一般的图画,一篇篇设计精美的文章,所有这些都是来自他们内心的“灵感”。
二、在运用中升华创造性思维
学习兴趣的真正源泉是在于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只有在这种时候,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掌握知识的欢乐。夸美纽斯指出:当学生看到,“他所学的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属于柏拉图理想的什么东西,而是真正在我们周围的、彻底认识了就会给生活带来真正益处的物体,在这样的条件,智慧将会比较积极地用在学习方面,并且会更仔细地认出一切。”知识运用可以促进学习和智力活动的兴趣。
三、良好的多媒体手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1、布置任务。一般上课之前,先用投影仪将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展示出来。它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篇文章,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靠语言的描述,显然是很苍白的,有了画面就直观、易懂,任务明确,同时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辅助讲解。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实时播放教师的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清晰、准确地把握了操作过程和基本概念。
3、交流讨论。当某个学生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他的计算机的画面和他的声音,传送到整个网络,使每个学生看清他的操作过程、听清他的声音,其他的学生从而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因此达到交流讨论的目的。
4、作品展示。当学生的任务完成之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再配合上计算机投影仪,就可以便捷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了。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了兴趣的持续时间,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我深切地体会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他们的学习热忱和潜能是始料不及的。例如,在整个的上机考试过程中,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选题,力争使自己的作品最佳。在制作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询问:“我的怎么样?比×××的好吧?”、“老师,您说哪不好,我再改!”……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说明一个问题:学生是在为自己学习,是学习的主体。
这些年来,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不仅完成了基本要求,而且还创作出了很多有特色、有新意的作品。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是与实施了素质教育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在教学中实施了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发挥了自身的创造能力,体验到了学习本身所带来的快乐,进而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课堂教学;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能够科学地使用大脑,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矛盾,攻克难关。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叶圣陶曾经讲过:“受教育不是像张开了个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它。受教育含有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学习。朱子注:‘学而时习之’道,‘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这个说法极好。小鸟屡次屡次的飞,用的是它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主人,充分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兴趣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达到兴趣和教育性的统一,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实现:
首先是选好教学内容。为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并保持持久铺平道路。它为以下两方面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次是采用诱导和启发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及时和恰当的鼓励。延迟与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其学习兴趣。
以上三方面分别对应兴趣教学的三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培养兴趣阶段和巩固兴趣阶段。
1、 激发兴趣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国家教委编订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将学习重点放置在学习WINDOWS及其应用软件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想象空间,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学生曾这样说:“我最喜欢的是画图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因为我喜欢把自己的文章配上小插图,使文章因画而更精彩,也使画因文章而更完美。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像是某杂志社的主编了!”。正是由于学生的投入,使教学变被动为主动,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而WINDOWS及其应用软件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得以展现自己。可以说这些软件对学生产生了“诱惑力”。有了“诱惑力”,学生就有兴趣,有了兴趣,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创造力了。
2、培养兴趣阶段。学生在“激发兴趣”阶段产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有的浓厚,有的一般。由于某些原因还会使其减弱甚至消失。所以不能把培养和激发截然分开,需要在培养中继续激发,以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现代教学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髓所在。教师讲,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这就好比帮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上课也一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路靠学生自己走,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意图变成学生的行动。
2、 巩固兴趣阶段。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怕别人看不起。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延迟了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能够执行,从而巩固了兴趣。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采用了兴趣教学,才引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也正因为如此,当学生们一幅幅作品展示于众人面前之时,连成年人也不禁感叹他们精巧的构思。一幅幅略带稚嫩,而又非同一般的图画,一篇篇设计精美的文章,所有这些都是来自他们内心的“灵感”。
二、在运用中升华创造性思维
学习兴趣的真正源泉是在于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只有在这种时候,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掌握知识的欢乐。夸美纽斯指出:当学生看到,“他所学的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属于柏拉图理想的什么东西,而是真正在我们周围的、彻底认识了就会给生活带来真正益处的物体,在这样的条件,智慧将会比较积极地用在学习方面,并且会更仔细地认出一切。”知识运用可以促进学习和智力活动的兴趣。
三、良好的多媒体手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1、布置任务。一般上课之前,先用投影仪将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展示出来。它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篇文章,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靠语言的描述,显然是很苍白的,有了画面就直观、易懂,任务明确,同时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辅助讲解。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实时播放教师的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清晰、准确地把握了操作过程和基本概念。
3、交流讨论。当某个学生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他的计算机的画面和他的声音,传送到整个网络,使每个学生看清他的操作过程、听清他的声音,其他的学生从而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因此达到交流讨论的目的。
4、作品展示。当学生的任务完成之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再配合上计算机投影仪,就可以便捷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了。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了兴趣的持续时间,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我深切地体会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他们的学习热忱和潜能是始料不及的。例如,在整个的上机考试过程中,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选题,力争使自己的作品最佳。在制作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询问:“我的怎么样?比×××的好吧?”、“老师,您说哪不好,我再改!”……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说明一个问题:学生是在为自己学习,是学习的主体。
这些年来,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不仅完成了基本要求,而且还创作出了很多有特色、有新意的作品。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是与实施了素质教育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在教学中实施了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发挥了自身的创造能力,体验到了学习本身所带来的快乐,进而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