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无哀乐论”与符号的任意性——兼论音乐符号与语言符号的差异性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554802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自然哲学家嵇康有关音乐美学的一个著名观点。嵇康认为,音乐是客观存在,而感情则是一种主观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即所谓“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由此出发,他进一步论述了事物的名称与事物本质的关系,认为名仅仅是主体为了区别相似的客体随意选择的一个符号,并没有实际意义。这就说明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其他文献
五代乱世,武夫当政,战乱频仍,士人的价值和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尊重。他们大多混迹官场幕府,位卑势微,倍受武人的欺凌蔑视,命运悲惨。他们在武夫的淫威之下,或逃或隐,或混世于时,明
本文通过构建中小企业与银行信贷行为的动态博弈模型,揭示银企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主张通过加快中小企业信用系统建设、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提高
作为其丧葬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突厥立像习俗颇具民族特色。首先,从其遗留至今的石人雕像考察,它们在外表形象上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其次,与中原陵墓所附设的石翁仲截然不同,
期刊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是古人忌讳传统的延续或传承,即在人死之后讳称其名,以示敬鬼神之义,并由最初的避君王名讳,又发展出家讳、私讳,甚至名字的谐音也要讳,演绎出种种避讳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民族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仅从调式与和声两个方面论述了李遇秋创作的风格特点。李遇秋对中国民族的调式、和声有很深刻的研究,对西洋的调式、和声亦有
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问题学生”心理现象引起教师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提出解决“问题学生”心
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反映到城市群的地域空间结构上,也充分体现了城市分布、排列、组合的地域空间差异和不平衡特征。西汉末年的城市空间分布特征不但受地理环境的制约,还受西汉
本文纠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失误,主要有王安石<周官新义>等4种经部书,欧阳修<新五代史记>等12种史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