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力戒四误区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ueza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活跃就等于一堂好课?
  课件设计好就等于课堂效果好?
  提倡学生主动性就等于学生“一言堂”?
  提倡鼓励就等于表扬越多越好?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还不够到位,不够准确,实施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和经验也有限,所以在众多的新课程研讨课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极端片面的做法,如:强调重视“能力”就要抛弃“知识”;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就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一言堂”;重视“实践操作”,就要丢弃课本教材,让学生和教师都去“活动”、都去“研究”等等。针对上述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力戒新课程研讨课中存在的四点误区,促进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课堂活跃不等于一堂好课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都采用了小组讨论、小品表演等教学形式。他们认为,只要课堂上“花样”多、形式新颖、课堂活跃,就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好课。
  有一节语文课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相信这个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某教师执教这节课的时候,让三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到前面来,表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打了一遍又一遍,总算打完了三遍,下面的学生笑得直弯腰(这不是因为学生演得好,而是演得太不自然,太滑稽了)。然后,这位教师引领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课堂显得非常活跃。但到最后,当一名学生提出“以孙悟空的能力,应该一次就能打死白骨精,为什么还要打三次?”的时候,学生们却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了。
  我们也经常看到在其他课堂上,学生踊跃举手,欢呼雀跃,“老师,我!我!”看着情绪激昂、不停喊叫的学生,教师也把声音提高了八度来维持纪律。这样的课堂,常导致教师难于驾驭,使课堂处于失控的状态。
  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获,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降低,从而使课堂成为戏台,华而不实。我们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不是外在的、形式上的,而是追求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思维的灵动和方法的掌握,这绝不是花花哨哨、热热闹闹、乱哄哄的课堂教学所能实现的。
  
  课件设计好不等于课堂效果好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学校评优秀课,上研讨课,总是把是否运用多媒体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制作课件摆在课堂教学设计的突出位置上。认为课件制作好了,就大功告成了。
  笔者曾听过一堂历史课,题目是《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主要讲有关香港、澳门回归,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内容。课堂上,教师先通过大屏幕播放《七子之歌》,让学生跟着音乐一齐唱。然后,教师播放了香港回归祖国交接仪式的影视资料。那是让每一个中华儿女感到骄傲的历史时刻啊!当时,所有听课的教师激动不已,但听到授课教师极其平淡地说“看下一个”的时候,听课者顿时感到,这节课是多么的索然无味!授课教师接着播放了澳门回归的场景,以及台湾的名胜古迹等,然后提出问题,进行精讲。这些课件,显然是这位教师煞费苦心去收集和设计的,设计得也很合理,但是课堂效果呢?教师变成了课件的放映者,而学生变成了观众,课堂即没有激情的渲染、智慧的闪烁,更没有高潮的迭起。本来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应该产生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的课堂教学,它的利用应该给课堂带来更多的资源、智慧和高潮,但是,本堂课就这样平平淡淡,在教师的放映和学生的观看中结束了。
  课件设计得好不等于课堂效果就一定好。关键是教师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深刻领悟,使课堂更加精彩有效。
  
  提倡学生主动性不等于学生“一言堂”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新课程倡导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少讲,多让学生活动。但这不意味着过分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一言堂”。
  有一位地理教师讲授《巴西》一课,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他首先以播放巴西的足球场景引入课题,“你对巴西还了解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西。”然后,他发给学生预先准备好的学案,学案上列着有关巴西的自然地形、人口、文化、经济、工业等方面的24个问题。这位教师布置学生依学案自学,并采取“一问一答”式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了学案上的24道题,完成了教学计划。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问,学生读教材上的现成答案。学生、教师都没有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要自主探究,但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教师更不能撒手不管。教师没有理由放弃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责任。如果教师仅仅将自己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或者为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敢表达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见识,那么课堂产生好的效果就值得怀疑。教师适当地讲述,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其表达能力,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关键是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每一堂课下来,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具有结构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应该紧密围绕着知识线索,结合学生的经验,讲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清楚地掌握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清楚地了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进行完整而系统的学习。反之,学生的学习将是支离破碎的,毫无系统性可言,这无益于学生的发展。一个真正有学识、有思想、有本领的教师,能够在有限中展现无限,在局部中构架完整,在滞后中开掘未来!
  
  提倡鼓励不等于表扬越多越好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要多进行激励性评价,少批评学生。因此,在新课程研讨课中,我们再也听不到教师批评和指责学生的声音了。而听到的都是“你真行”“你真棒”“你太棒了”“掌声鼓励一下”之类的表扬性话语,课堂上不时地响起哗哗的掌声,而且次数之多让人感觉有点虚假、牵强、极不自然。
  作为教师,对学生尊重、赏识、鼓励是正确的,但是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在学生发言时,教师不作倾向性评价是对的,但在总结时,教师应作点评。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表扬学生,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激励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闪现智慧火花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但是,赞赏也该有个“度”,一节课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性话语,教师把表扬变成一种公式,这样的赞赏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惰性;骄傲的情绪,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一味表扬如同一味惩罚一样,都不可取。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认真地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课改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历史责任。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各中小学始终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思维的活跃、智慧的闪烁,很多教师也展现出了自己的“闪光点”和“创新点”。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值得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有些教师在新课改的大势所趋下,一味追求课堂的表面效应,而忽略了课堂的内在质量。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有时会造成课堂的虚浮,甚至导致“泡沫”式课堂的出现。教师要克服各种“浮躁”行为,把握好新课改的理念,要求真、求实、求效,一切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保住课堂的“底线”!绝不能流于表面形式,更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秀,不能误解或偏离新课改的真谛,弄巧成拙,误人子弟!新课改是对传统课程的扬弃,传统优势不能丢,弊端要革除,教育的基本规律要很好地坚持。新课程所确立的目标并非是近期目标,而是关系国家教育的远景规划。新课程才实施短短的几年,有些教师对新课程在某些方面把握不准,这是很正常的,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与反思,教师们才能对新课程理念把握准确,实施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和经验才会与日俱增。
  (作者单位:大庆市第六十五中学)
其他文献
阐述了电动机变频装置在盐水工序的具体应用、优越性及经济效益。
针对原盐中钙、镁离子比例及镁质量分数的不同,介绍了盐水生产中应对钙镁比失调盐所采取的措施,以保证稳定生产和发挥设备能力。
文章简要论述高校素质教育,阐明图书馆如何主动地直接投入素质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图书馆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并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案例描述    下午的英语自修课,学生正静静地做着作业,王老师正在进行个别辅导。作为班主任的我看到学生专注的学习神情,正想回办公室,突然发现坐在最后一位学习用心、踏实勤恳的王欣面朝北窗靠在桌子上。我悄悄地来到她的身边,轻轻地问道:“王欣,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面对我的发问,她居然无动于衷。我好奇地又问了一遍:“王欣,你到底怎么了?”她依然是毫无反应。这时,她的同桌告诉我:“她刚才说头很疼,然后
摘要 :黑毛蓟马在北京温室蒲公英上严重发生,这是该蓟马又一个新记录寄主植物。本文選用几种常见杀虫剂对其进行了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评价,对其可持续防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黑毛蓟马;蒲公英;防治  中图分类号:  S 435.6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16688/j.zwbh.2018513  Thrips nigropilosus Uzel damage Taraxacum mo
本文首先介绍了整流站供电方式,然后分析了产生谐波问题的原因及考核依据,最后阐述了谐波治理方案,并提出了对今后建设新项目中整流装置设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