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医疗事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制药企业也获得了稳定的进步,而药物的制备工艺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最近几年却频频出现制药企业生产、销售假药或者药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这不仅制约了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更是对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对此,本文回顾了近几年发生的主要制药大事,介绍了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目标,并对制药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医疗事业;制药;挑战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36-02
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随之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外的健康投入了更多的精力[1]。在此过程中,人们对各种保健与治疗药物的需求量较之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西方国家也逐渐加大了在我国的药物采购量。对此,我国制药企业应积极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抓住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1 回顾主要大事
1.1 药品生产不良事件
2006年发生的“齐二药事件”轰动了全国,该事件直接披露了药监管部门工作质量的低下与国药准字的极低信誉。这就明确表明,由于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到位,促使很多正规药厂开始趁机生产并兜售假冒伪劣药品。也正是在该年,安徽华源生物药业公司发生了“欣弗”事件,这一案件直接导致了十人的死亡。在对死者的死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导致这一严重后果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制药厂家私自减少了灭菌时间[2]。第二年,国内再次发生了重大药品生产质量地下的事故,该案件发生在上海,案件源起是制药工作人员把硫酸长春新碱尾液与甲氨蝶呤及盐酸阿糖胞苷相互混合,最终造成了大量的药品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1.2 知识产权事件
在2006年开展的世界制药原料展览会上,发生了一件轰动世界的事件。我国三家参展公司被法国的一家制药公司直接揭露了展览的原料药产品侵犯了自身的专利权。对此,法国相关部门在三家涉案企业中都对公司负责人进行了调查,并依法作出了处置。
2 医疗体制改革
过去几年,我国发布的文件提出,到2010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的建设,进一步减小城乡、地区以及不同收入之间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存在的差距。与此同时,还要卓有生效的解决广大人民就医难的问题。现今看来,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除此之外,另一目标则是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完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
3 对制药企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3.1 知识产权与创新
有些制药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往往会选择仿制。但是仿制药片根本不能获得充足的研发资金投入[3]。比这种行为更加恶劣的是后果,往往是制药企业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挣脱仿制的恶性循环,而且终会导致其面临侵犯知识产权的结果,有时甚至会承担更加严重的后果。虽然国内的大部分制药企业都承受着自主研发的巨大压力,并且也清楚的认识到了创新精神对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然而由于已有的生存模式已经在企业根深蒂固,加之自主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时间也很长,所以国内制药企业的发展只能原地踏步。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制药企业的创新力与竞争力明显不足,由此可见,我国制药企业必须要朝着规模化与集约化的趋势发展,同时还要有相关部门的协助。
3.2 药品价格与药品投招标
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明确提出,必须要在各个方面上对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价格进行调整。与此同时,还要把县级以上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销售药品的实际加价率控制在15%范围内。除此之外,还要将部分政府定价药品的价格进行合理的下调。然而事实表明,单纯的降低药品价格是无法完全解决所有问题的,其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4]。首先,制药企业本就没有研发资金,更加不愿意生产价格低廉的药品。其次,由于临床中存在的毛利率的问题,使得各种替代药品种类繁多。最后,广大群众在医药方面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3.3 医药商业合资与药品流通
商业合资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而这种发展模式对于企业的融资与资金周转来说有了非常重大的意义。医药商业合资通常是指增加国外品种代理以及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医药零售连锁品牌等。但是从某一个方面来看,医药商业合资会对国内已有的流通模式造成危机。外资会由比较单一的产品优势增加为借助国外制药企业整合商业流通渠道来实现竞争力的有效提高。与此同时,国内的商业模式与经营模式等都将会受到威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今我国制药企业从整体上看是朝着稳定增长的趋势发展的,并且政府提出的新医改方案将会进一步扩大市场,随之而来的将是药品的需求量有所增加。然而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部门实施政策如医疗体制改革等会为制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陈锋,杨俊,邱培勇,等.河南省医药企业专利产出与经济产出的相关性研究[J]中南药学,2011,9(2):81-84.
[2]陈锋,杨俊,张静.等.中国主要医药科研院所专利保护分析[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1.6(1);93-95.
[3]陈锋,杨俊,张静,等.全国知名中药企业专利产出与经济产出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257-261.
[4]孟宏伟.徐英,方浩.浅谈制药食业的专利顶警[J].齐鲁药师,2010.29(4):238-239.
【关键词】医疗事业;制药;挑战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36-02
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随之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外的健康投入了更多的精力[1]。在此过程中,人们对各种保健与治疗药物的需求量较之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西方国家也逐渐加大了在我国的药物采购量。对此,我国制药企业应积极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抓住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1 回顾主要大事
1.1 药品生产不良事件
2006年发生的“齐二药事件”轰动了全国,该事件直接披露了药监管部门工作质量的低下与国药准字的极低信誉。这就明确表明,由于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到位,促使很多正规药厂开始趁机生产并兜售假冒伪劣药品。也正是在该年,安徽华源生物药业公司发生了“欣弗”事件,这一案件直接导致了十人的死亡。在对死者的死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导致这一严重后果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制药厂家私自减少了灭菌时间[2]。第二年,国内再次发生了重大药品生产质量地下的事故,该案件发生在上海,案件源起是制药工作人员把硫酸长春新碱尾液与甲氨蝶呤及盐酸阿糖胞苷相互混合,最终造成了大量的药品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1.2 知识产权事件
在2006年开展的世界制药原料展览会上,发生了一件轰动世界的事件。我国三家参展公司被法国的一家制药公司直接揭露了展览的原料药产品侵犯了自身的专利权。对此,法国相关部门在三家涉案企业中都对公司负责人进行了调查,并依法作出了处置。
2 医疗体制改革
过去几年,我国发布的文件提出,到2010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的建设,进一步减小城乡、地区以及不同收入之间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存在的差距。与此同时,还要卓有生效的解决广大人民就医难的问题。现今看来,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除此之外,另一目标则是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完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
3 对制药企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3.1 知识产权与创新
有些制药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往往会选择仿制。但是仿制药片根本不能获得充足的研发资金投入[3]。比这种行为更加恶劣的是后果,往往是制药企业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挣脱仿制的恶性循环,而且终会导致其面临侵犯知识产权的结果,有时甚至会承担更加严重的后果。虽然国内的大部分制药企业都承受着自主研发的巨大压力,并且也清楚的认识到了创新精神对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然而由于已有的生存模式已经在企业根深蒂固,加之自主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时间也很长,所以国内制药企业的发展只能原地踏步。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制药企业的创新力与竞争力明显不足,由此可见,我国制药企业必须要朝着规模化与集约化的趋势发展,同时还要有相关部门的协助。
3.2 药品价格与药品投招标
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明确提出,必须要在各个方面上对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价格进行调整。与此同时,还要把县级以上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销售药品的实际加价率控制在15%范围内。除此之外,还要将部分政府定价药品的价格进行合理的下调。然而事实表明,单纯的降低药品价格是无法完全解决所有问题的,其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4]。首先,制药企业本就没有研发资金,更加不愿意生产价格低廉的药品。其次,由于临床中存在的毛利率的问题,使得各种替代药品种类繁多。最后,广大群众在医药方面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3.3 医药商业合资与药品流通
商业合资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而这种发展模式对于企业的融资与资金周转来说有了非常重大的意义。医药商业合资通常是指增加国外品种代理以及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医药零售连锁品牌等。但是从某一个方面来看,医药商业合资会对国内已有的流通模式造成危机。外资会由比较单一的产品优势增加为借助国外制药企业整合商业流通渠道来实现竞争力的有效提高。与此同时,国内的商业模式与经营模式等都将会受到威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今我国制药企业从整体上看是朝着稳定增长的趋势发展的,并且政府提出的新医改方案将会进一步扩大市场,随之而来的将是药品的需求量有所增加。然而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部门实施政策如医疗体制改革等会为制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陈锋,杨俊,邱培勇,等.河南省医药企业专利产出与经济产出的相关性研究[J]中南药学,2011,9(2):81-84.
[2]陈锋,杨俊,张静.等.中国主要医药科研院所专利保护分析[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1.6(1);93-95.
[3]陈锋,杨俊,张静,等.全国知名中药企业专利产出与经济产出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257-261.
[4]孟宏伟.徐英,方浩.浅谈制药食业的专利顶警[J].齐鲁药师,2010.29(4):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