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素养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普遍偏低,这将直接影响幼儿的科学素养水平,甚至整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为此,本文在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偏低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幼儿园教师
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气。2010年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虽有提高,但其水平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还有待提高。
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要依靠幼儿科学教育,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对学前教育专业,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其所培养的"准幼儿教师们"的科学素养又会直接影响到将来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
那么,未来的幼儿教师,其科学素养现状是什么样的?2006年第五届亚太地区传媒与科技和社会发展论坛上,中华女子学院王练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在受访的484名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中,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为2. 3%和3.2%这一结果令人震惊。幼儿园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水平普遍较低,这种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这样的思考下,笔者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以下几个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偏低的原因。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偏低的原因
(一)生源自身先天不足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整体水平趋于下降。
首先,生源知识水平不高。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类型主要分为三年制高中起点、五年制初中起点。以三年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例,高考总分为750分,以280分为例,考生达到280分,即每科只要能考到46分就可以进入高职高专类院校学习。
其次,生源对科学素养的兴趣不高。据统计,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三年制学生以文科生为主,而选择文科大多因为对自然科学无兴趣、不喜欢、甚至是厌倦和厌烦。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五年制学生的理科成绩合计仅二位数,可以说他们基本不具备科学素养。
(二)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科学观念认为科学研究是科学家、专家的事,与幼儿园教师、幼儿没有关系。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研究者曾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和专科人才培养进行调查研究,被调查的高校全都没有开设科学类课程,而且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中很少提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很显然,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四)人才培养目标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定位仅局限在能唱歌、跳舞、弹琴、讲故事具备一定保育知识即可,人才培养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现象较严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中无科学知识的课程,导致幼儿园教师逃避上科学课(特别是科学小实验),甚至在科学课上科学知识错误频发(物体形状的改变将影响物体的沉浮、关节能活动归结为有褶皱)或将科学实验课上成手工制作课。
(五)科学实验室过于追求形式化
有一部分学前教育专科院校和幼儿园知道科学素养,建立了科学发现室,配置了价格比较高、精密度较的设备,这些设备只停留在供上级机关和同类院校检查与参观层面上,幼儿无法使用、更无法体验探究,这就使得科学发现室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六)国家财政支持力度小
高职院校和幼儿园要建立专业高仿真、模拟和实验的场地,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目前师范类的高专院校和幼儿园普遍经费紧张,科学教育活动的相关设备投入捉襟见肘。
针对这些现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
(一)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夯实科学知识基础
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可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必选课程可开设《趣味数学》、《军事》、《地理》、《自然科学基础概论》、《综合理科》、《科学技术与社会》;选修课可开设《化学与生活》、《物理》《基础实验》、《化学》、《生物》、《天文》、《电工基础》等基础知识课程,开设《物理趣味实验》、《生物趣味实验》、《化学趣味实验》、《幼儿科学实验教具设计》等实验课程。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并与综合性大学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师资、课程、设备、实验室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
(二)开展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
1.在校园开展科技节、科技竞赛,营造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氛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去感知、去发现,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阐明解释、验证解释并同他人交流、讨论。通过实践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活动,能更好的适应儿童学习需要,更好适应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学的需求。
2.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新型实用专利的研发工作,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步骤。
(三)开发幼儿科学小实验
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学前儿童科学实验,并编写幼儿科学活动系列手册,包括教师用书、幼儿用书、实验教具等。笔者所在单位编写幼儿科学活动手册,包括五大模块,分别为人体秘密(五官、肌肉、关节等)、生物世界(动物与植物)、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包括主题沙、水、空气、风)、物理现象(包括主题声音与振动、电和磁、运动和力、光和彩色、热与冷)、化学天地。科学小实验的开发有利于学生进入幼儿园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理解科学实验蕴涵的科学知识,掌握开展科学小实验的方法、步骤、要点和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杨桂青.教育科学研究应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基[N].中国教育报,2007-07-21.
[2]周世华.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3]谢红玉,何泰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4]王崇丽.试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1).
[5]王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3).
作者简介:孟玥(1979-),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龍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面:学前数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幼儿园教师
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气。2010年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虽有提高,但其水平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还有待提高。
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要依靠幼儿科学教育,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对学前教育专业,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其所培养的"准幼儿教师们"的科学素养又会直接影响到将来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
那么,未来的幼儿教师,其科学素养现状是什么样的?2006年第五届亚太地区传媒与科技和社会发展论坛上,中华女子学院王练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在受访的484名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中,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为2. 3%和3.2%这一结果令人震惊。幼儿园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水平普遍较低,这种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这样的思考下,笔者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以下几个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偏低的原因。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偏低的原因
(一)生源自身先天不足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整体水平趋于下降。
首先,生源知识水平不高。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类型主要分为三年制高中起点、五年制初中起点。以三年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例,高考总分为750分,以280分为例,考生达到280分,即每科只要能考到46分就可以进入高职高专类院校学习。
其次,生源对科学素养的兴趣不高。据统计,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三年制学生以文科生为主,而选择文科大多因为对自然科学无兴趣、不喜欢、甚至是厌倦和厌烦。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五年制学生的理科成绩合计仅二位数,可以说他们基本不具备科学素养。
(二)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科学观念认为科学研究是科学家、专家的事,与幼儿园教师、幼儿没有关系。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研究者曾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和专科人才培养进行调查研究,被调查的高校全都没有开设科学类课程,而且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中很少提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很显然,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四)人才培养目标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定位仅局限在能唱歌、跳舞、弹琴、讲故事具备一定保育知识即可,人才培养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现象较严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中无科学知识的课程,导致幼儿园教师逃避上科学课(特别是科学小实验),甚至在科学课上科学知识错误频发(物体形状的改变将影响物体的沉浮、关节能活动归结为有褶皱)或将科学实验课上成手工制作课。
(五)科学实验室过于追求形式化
有一部分学前教育专科院校和幼儿园知道科学素养,建立了科学发现室,配置了价格比较高、精密度较的设备,这些设备只停留在供上级机关和同类院校检查与参观层面上,幼儿无法使用、更无法体验探究,这就使得科学发现室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六)国家财政支持力度小
高职院校和幼儿园要建立专业高仿真、模拟和实验的场地,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目前师范类的高专院校和幼儿园普遍经费紧张,科学教育活动的相关设备投入捉襟见肘。
针对这些现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
(一)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夯实科学知识基础
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可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必选课程可开设《趣味数学》、《军事》、《地理》、《自然科学基础概论》、《综合理科》、《科学技术与社会》;选修课可开设《化学与生活》、《物理》《基础实验》、《化学》、《生物》、《天文》、《电工基础》等基础知识课程,开设《物理趣味实验》、《生物趣味实验》、《化学趣味实验》、《幼儿科学实验教具设计》等实验课程。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并与综合性大学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师资、课程、设备、实验室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
(二)开展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
1.在校园开展科技节、科技竞赛,营造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氛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去感知、去发现,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阐明解释、验证解释并同他人交流、讨论。通过实践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活动,能更好的适应儿童学习需要,更好适应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学的需求。
2.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新型实用专利的研发工作,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步骤。
(三)开发幼儿科学小实验
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学前儿童科学实验,并编写幼儿科学活动系列手册,包括教师用书、幼儿用书、实验教具等。笔者所在单位编写幼儿科学活动手册,包括五大模块,分别为人体秘密(五官、肌肉、关节等)、生物世界(动物与植物)、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包括主题沙、水、空气、风)、物理现象(包括主题声音与振动、电和磁、运动和力、光和彩色、热与冷)、化学天地。科学小实验的开发有利于学生进入幼儿园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理解科学实验蕴涵的科学知识,掌握开展科学小实验的方法、步骤、要点和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杨桂青.教育科学研究应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基[N].中国教育报,2007-07-21.
[2]周世华.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3]谢红玉,何泰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4]王崇丽.试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1).
[5]王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3).
作者简介:孟玥(1979-),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龍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面:学前数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