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态势与主题意向的变迁

来源 :当代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an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题材电视剧以不同的叙事基调和镜头风格记录着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变迁以及农民的现实生活境况.近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选材范围和描写视角进一步扩大,在传承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对各地风土人文的提炼技法有所精进,叙事策略和影像风格也更为多样化,从单一的情感基调向悲喜剧的风格转化,给予观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近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主题意向与时事结合也更加紧密,将城镇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现实热点与农村的广阔场域相结合,在历史积蕴中迸发出炫目的 现实火花.
其他文献
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以唯美的镜头与诗意的叙事串联起党史不同阶段的人物及其感人故事,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青春奋斗与理想追求.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该剧构建了一个符合当代青年人审美的影像系统,谱写了一组青春与理想的谐振曲,实现了写意与纪实的相互融合.
古装探案剧与现实题材探案剧虽有诸多共通之处,但因其叙事在时空、题材、文化等存在多方面差异,使得古装探案剧成为探案剧中一种复杂而又迷人的亚类型.其类型化叙事特征可从时间节点推进叙事演变、空间情境营造叙事氛围、时空交错强化叙事悬念三个视角进行梳理.
电视剧《大浪淘沙》经由当代青年学生陈启航的视角回望百年党史,在审美格调上紧贴年轻群体的需要,以平易近人、亲和有力的叙事口吻还原革命岁月中革命先驱为改造中国艰苦奋斗的故事.《大浪淘沙》采用双重时空的嵌套结构,在叙事模式和女性视角上发力创新.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0年的奋斗历程,从1958年至今中国电视剧对于中国共产党员形象的塑造也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中国电视剧对于党员形象的塑造在不断探索、创新,奉献了不少经典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典型作品较以往影视剧中的党员形象有着显著创新与突破,无论是从人物情感、细节刻画还是审美格调的提升,都塑造了各类丰满鲜活的党员形象,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有力地发挥了文艺作品的引领时代风气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戏剧主题生活类综艺《戏剧新生活》,通过展现戏剧人创作时的全景,立体化地向观众呈现了戏剧生产、戏剧排演的台前幕后,并以综艺化的手段,将戏剧文化进行推广,从而完成非目标观众的转化,努力实现了小众文化在大众审美之中的破局.
以《山海情》《觉醒年代》为代表,近期众多新主流影视剧广受好评,作为新中国影视美学底色之一的“崇高”也被赋予更新更广阔的时代意义.以构筑深刻矛盾、追求细节真实、聚焦崇高意象再现的崇高,既是新中国影视美学与崇高美学范畴发展的一次对话,更是逢时而生的时代要求.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移动时空描述的新维度出现,这个新维度即为场景.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是移动互联网的“场景五力”.场景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可以给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带来巨大的改变.
古偶剧《御赐小仵作》的浪漫叙事特征有三:使用神话框架重申女性的文化信念;淡化男女权力差异,塑造相对平等的男女互动关系;模拟史实细节,融合悬疑、探案、权谋因素,带来新鲜感和刺激感.
电视剧《扫黑风暴》根据真实案例改编,与现实生活中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呼应,通过中央督导组与绿藤市黑恶势力的正面博弈,向大众传递出党和国家“有黑必扫、有恶必除”的坚定决心.从叙事策略来看,该剧采用主线与支线交织的多线叙事结构推进剧情,运用隐喻手法和情境反讽制造内在张力;在人物刻画上通过正邪难辨的模糊面孔增加剧情的悬疑感.
在数字技术的发展影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听传播方式日渐丰富,并藉由沉浸式情境传播、伴随式互动传播以及数字化动态传播等进行全新呈现.同时,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视听传播方式也正面临着一些困境,诸如现代化转换的文化误读、视听新产品的同质化表达、传统文化核心的精神缺失等.由此,需要通过深挖文化内涵、强化数字赋能、打破圈层壁垒、关切受众需求等多维路径重塑传统文化的视听传播策略,在推动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中丰富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当代社会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