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痴的爱与真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遨游上下五千年,他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将纷繁的历史梳理得井井有条,堪称“一代史学天才”。然而,面对爱情,他捉襟见肘,使美好的婚姻穿行于惊涛骇浪中,显现出惊人的“无知”。他自号“素痴”,却又是个十足的“情痴”。纵是天才的他,也不免为情所困,至死也未能参悟情为何物……
  牺牲一切,追求至情至性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借用《红楼梦》中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诗句,来形容他与她的相逢,也许比较贴切。在他眼里,她就是那个“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林妹妹。那一年,他21岁,她17岁。
  他是赫赫有名的清华大学学霸。18岁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毫无畏惧地向史学大师梁启超的观点提出异议,梁启超不以为忤,反而对其嘉赞有加,叹为天才。其后,他又在多家知名刊物发表数十篇论文和学术短文,一时声誉雀起。他便是张荫麟。
  她叫伦慧珠,著名学者、大学教授伦明的女儿。人如其名,伦慧珠冰雪聪慧,美丽纤弱,张荫麟对她一见钟情,向她火热地表白,倾诉爱慕之情。
  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种不解风情的书呆子气十足的表白,自然没能俘获伦慧珠的芳心,反而使自己堕入了单相思的情网,不能自拔。初尝失恋滋味的张荫麟,痛苦不已。在亦兄亦友的同乡、燕京大学知名学者容庚的开导下,1929年,他怀揣一颗破碎的心,踏上远赴美国的求学之旅。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在异国他乡苦读的日子,他始终忘不了那段初恋。孤夜难眠,转辗反侧,她的一颦一笑,时常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他索性披衣提笔,倾才情于笔端,让缠绵悱恻的情话漂洋过海,直抵伦慧珠的床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两人鸿雁频传,绽开了爱情的花朵。
  张荫麟生平精力所专注的,除了学术研究之外,就是真纯的爱情,他曾经说过:“天真纯洁,出于至情至性,牺牲一切,在所不惜。”如今,爱情之神降临,鸿雁往来不足以解相思之苦。于是在1933年学业未竟之时,张荫麟做出了一个疯狂举动,放弃博士学位(1932年,获斯坦福大学哲学硕士学位),提前回国。当张荫麟乘坐的邮轮抵达香港时,迎接他的是伦慧珠长久的拥抱和呈上的鲜花。
  爱是要有一番精神的
  沐浴在爱河中的张荫麟與伦慧珠,双双乘车北上去了北平。张荫麟应清华大学之聘,任历史、哲学两系专任讲师。1935年4月,张荫麟与伦慧珠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张荫麟与伦慧珠育有一子一女。但是由于二人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存在差异,加之性格冲突,婚后不久就出现了不协调的声音。再赶上日寇侵华战乱,张荫麟不得不抛妻别子,随清华大学南迁远赴云南,任职于西南联大,伦慧珠带着孩子困守在老家东莞。
  两地分居,让爱的风花雪月趁隙而入。此时,有个女孩闯入了独居昆明的张荫麟的心田。
  她是好友容庚的女儿容琬,北京大学文学院的“三才女”之一。容琬很早便认识了张荫麟,且是张荫麟忠诚的仰慕者,她的文章和译作,也得到过张荫麟的精心校改。容琬是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现代新女性,特别是两人共同在“中日战争史料征辑会”英文资料编辑、西方历史著述翻译的工作中,于耳鬓厮磨间,迸发了事业和理想的共鸣。
  “你历年来给我的字条,哪怕是片言只字,我都如获至宝地珍藏着。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上面盛载了我对你的爱慕。”她含情脉脉地注视着他。张荫麟的心激烈地颤抖着,他无法抗拒这份炽热的爱。
  他与她有着共同的兴趣、事业、追求、理想。如果没有彼此敞开心扉,他与她依然可以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悄悄地将这份情愫深藏心底。可如今,当她向他“凤求凰”时,他立刻陷入了情感的沼泽。从情感上,他无法将这位红颜知己拒之门外,也想接纳这份志同道合的爱情;而从理智上,他又不得不考虑远在东莞的妻子儿女。
  “爱是要有一番精神的,爱的生活异常紧张,不是好玩的事。”当这段爱情真正来临的时候,张荫麟无奈选择了退缩。
  殉情与殉道有同等的价值
  也许是为了弥补对伦慧珠的愧疚,也许是想借助外力来终止这段隐秘之恋,张荫麟想出了一个不太高明的“招”,写信让伦慧珠和儿女前来昆明团聚。
  和阔别数载的妻子终于团圆的那一刻,张荫麟非但没有丝毫“久别胜新婚”的喜悦,反而琴瑟失和。两人因各种琐事纷争不断,在短短几个月内,夫妇俩吵闹了六七次。有时吵闹得很厉害,住在楼上的冯友兰太太都忍不住下来劝解。与自然生发的恋爱不同,婚姻是后天人为的结合,极需双方的细心经营,用心呵护。然而两人好于“斗气”的性格,把本可继续的婚姻推向破裂。终于在一次激烈口角之后,伦慧珠一怒之下,带着孩子回东莞去了。
  张荫麟心绪之差可想而知。1940年7月,他离开了西南联大,只身来到贵州遵义的浙江大学教书。
  到了遵义后,他更加专注于工作,对自己的饮食起居愈发随意起来。加之战时物力维艰,他的身体从此每况愈下。在撰写《中国史纲》的两年内,他还养成了一个非常坏的习惯,每写一章,常常连续数日不睡觉,直到一口气写完一章,才倒头连睡几天,或是大吃几顿,结果健康大为受损,得了肾脏炎。
  1942年10月24日,流星划过天际,一代史学天才张荫麟终被肾病夺去生命,年仅37岁。伦慧珠在《大公报》上看到张荫麟的死讯,顿时昏了过去。伦慧珠后来为张荫麟守孝三年,足见她对张荫麟的爱浓烈而绵长。
  “凡是了解近代浪漫精神的人,都知道求爱与求真,殉情与殉道有同等的价值。”(出自贺麟《我所认识的荫麟》一文)性格的悲剧吞没了张荫麟,唯一可安慰的,是他书写了一部字字珠玑的《中国史纲》,尽管这是一部未竟之作,却可以让他在名家辈出的20世纪史学领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编辑 乔可可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北京有个团结湖,地处东三环以内,南边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梅地亚中心等加持,卫生、教育、商业等基础配套更是一应俱全,周边房价已每平方米15万元左右。  但有一个楼盘的房价,却只有每平方米5万元出头,让人大跌眼镜。如此之低,原因自然是产品落后,户型不正,不受购房者待见。  杭州也有这样一个楼盘,位居城市绝佳地段,价格却让人一声叹息。  这个楼盘叫中山花园,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处于市中心武林广场
期刊
若不是三十多年前的“叛逆”,李雅华现在可能穿着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在家相夫教子或出海打鱼。她与父亲一路“斗争”,打破定规,从端不起“石饭碗”的福建惠安女子,变成发扬传统技艺的“影雕女王”。    名门之后,却没资格学艺  海边小城惠安位于闽南,盛产花岗岩,特别是青斗石、黑胆石。这些石头适合雕刻,催生了著名的惠安石雕。经过300多年发展,石雕呈现出多种形态、风格,惠安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
期刊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古诗《苔》火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当晚,由撒贝宁主持的《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了前乡村支教老师梁俊与他的30名贵州山村学生演唱的古诗《苔》,短短几分钟的演出感动了万千中国人。从城市到乡村,从悉尼街头到微信朋友圈,无数人在转发、吟唱这首生命之歌。  这首孤独了300年的诗,似乎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人,发掘它窖藏的哲思与诗意。而这个人,就是
期刊
2017年12月,一则《“霸霸”你变了》的视频在网络上无声地火了。成家立业的儿子丁国良面对父亲的中年危机,没有简单粗暴地说教与嫌弃,而是略施巧计带领父亲重新找到生命的爱与激情。    多年父子成兄弟,丁国良的反哺令天下儿女动容:当他老了,你该如何爱他如初?  中年危机下的父亲  丁国良1986年出生于福建省邵武市一个小镇,邵武山林密布,他的父亲丁有旺利用当地的毛竹资源开了一家小型竹制品厂。父亲在丁
期刊
30岁之前,叶姊在北京从事影像视频与音乐创作。怀孕后,叶姊才发现自己是罕见的熊猫血型,学名Rh阴性血型。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发生死胎、早产和新生儿溶血症。对宝宝的担心,成为叶姊最大的心病。高度焦虑一直持续到孩子出生。虽然孩子很健康,但叶姊患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因为一点小事,她都会情绪激动。  “我家在六楼,有一次抱着孩子坐在窗边喂奶,突然就想抱着孩子跳下去。我控制住了,但被自己彻底吓坏了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直视骄阳  人们无法长时间思考生死课题,就像用肉眼直视骄阳,无法坚持太久,会恐惧,会焦虑。然而,这个课题又像明晃晃的太阳,是无法躲避的存在,是生命重要的一环。    一片枯叶的飘落,深秋随处可见的干瘪昆虫,镜子里老去的容颜……都在暗示着逝去。人群中,极少直接谈论生死,但哲学、艺术、科技等等的发展,对电子游戏、黑色笑话、惊悚电影、极限运动之类的沉迷,都暗含着人们超越生死
期刊
这是个热闹的村庄,外来的教村民与原住民一起读书耕耘。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相互遇见,相互激荡。一切得益于一位返乡青年。她是明月村荣誉村长,被称为“奇村长”。4年里,她引进40个文创项目,招来100多名新村民创业。  遇见    明月村位于绿色蒲江,距离成都市区90公里,隋唐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皈宁驿站。7000亩生态雷竹,3000亩生态茶园,古松俊逸,古窑静默,民风淳朴。  陈奇是土生土长的蒲江
期刊
独自走在南京的中山东路,阳光倾泻而下,带来暖融融的微风。工作快20年,一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上一次走在中山東路仿佛是上个世纪。一点儿不错,那就是上个世纪。    中山东路是我童年最熟悉也最喜欢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10岁左右的我常骑自行车经过中山东路,去往新街口。有时是跟着爸妈去新百商场或中央商场(当时叫人民商场)。有时是独自去新华书店,在没有电脑、电视,甚至没有电话,也没有补习的年代,新华书
期刊
王熙凤是大观园的首席CEO,模样标致,言谈有趣,斡旋运筹,处理大场面的能力连男人都不及其萬一。即便是见过大世面的贾母,都极喜欢她。这样一个女子,在今日就是职场丽人。    曹公雪芹,虽然细描她所做的诸多恶事,对她似乎还是心存怜惜。但我对她始终喜欢不起来。细想起来,这种厌恶来自于她的心机深重。  心机,是一种内在活动,秘而不宣。但凡有心机的,必欲深藏不露,露了就叫心机算尽太聪明。要是严重了,还要搭上
期刊
她有三个梦想:当记者,环游世界,做一名考古队员。  在大学之时,她就为将来成为一名记者而努力。  做了记者后,她开始为环球旅行做伏笔。  环球旅行的梦正在实现时,她有了把考古与旅游结合的创意。  她一点点接近梦想,一切正如预期。  她把梦想与事业结合,创立了火曼旅行,做真正的定制旅行。    她,是陈曼。接受《莫愁》杂志采访时,她吐露创业的初衷:“不怕创意被模仿,期待可以看到中国旅游行业的良性竞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