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2009年4月29日上午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收藏界》杂志社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征集《伯乐》歌曲研讨会在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会议室召开,著名词曲作家阎肃、王世光及吕军、马达、刘进元、李晓平、金煜、高玉涛、张丁、吴广生、晋雅芬、贾轶群、郑五奎、汤志义、赖董芳、刘一平等十余位文化界、音乐界、收藏界、新闻媒体界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外首工美术馆馆长姚志华主持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征集《伯乐》歌曲这一课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各自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依发言顺序录音摘要如下。
高玉涛(收藏界杂志社社长、中外首工美术馆执行馆长):
征集《国宝》歌曲活动举办两年来,征集到上千首歌曲,光CD小样就三百多首。4月15号召开了《国宝》歌曲评审会,优中选优评审出十几首,主评委阎肃老师高兴地说:旋律非常美,歌词非常好,质量非常高。同时,在征集《国宝》歌曲活动中发现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和杰出的歌曲作品,使我们的眼界大开、信心更足、热情尤甚、思路更广。于是,在得到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后,决定征集《国宝》歌曲系列《伯乐》歌曲。这个活动是一个系统的大文化工程,我们同时在征集《伯乐》造像,历史上确有伯乐其人,这是一个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深入人心的佳话。通过音乐的形式,能不能再挖掘出一些文化记忆的东西来。我们搞这个活动有几点原则:一、这是一个社会公益性的文化行为。二、从中发现优秀的艺术人才。三、我们会在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下将这次活动进行到底,在征集过程中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在这个系统的文化工程中,《伯乐》歌曲是最亮的亮点之一,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传播文化可以深入人心、流传百世。我们还将建设伯乐纪念馆,伯乐旅游区,伯乐文化景点,出版发行相关文化产品,打造出一个既有重大现实意义,又有长远的历史意义的文化创新体系。
阎肃(著名词作家):
这次征歌活动,报名人数之多是我没有想到的,其中有一些是专业的,大部分虽然是业余的,但是他们的作品本身使我很有感触。其中有一首《民心是国宝》,角度很好,我们的民心才是国宝。还有一首歌《国宝回家》盼望流失海外的国宝归来,令人感动。《兵马俑》这首歌写得很地道,气势非凡,波澜壮阔,当时在场的人听了以后都为之动容。还有《中国丝绸》《国宝之歌》等等,角度都不一样,而且大家一致公认词曲俱佳,质量之高出乎我的预料,看来民间的智慧是无穷的。《伯乐》不仅要创作成歌曲、音乐,还应该做成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宣扬一种知人、用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全国都需要。我们需要人才,需要慧眼去发现他,去扶持他,去培养他,而人才是上下都喜欢、都关注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做,充分运用音乐的传播优势,就能影响到千家万户。
刘进元(《作家文摘》报社长):
我认为伯乐无非就是三句话:发现人才、爱惜人才、举荐人才。发现人才靠一双慧眼,爱惜人才靠慈母样的心肠,举荐人才应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从历史上看,中国凡是能够发现人才、爱惜人才、举荐人才的时代肯定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反之,则不是一个好的时代。所以我很支持《伯乐》歌曲的征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想跟着掺和掺和。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大家都应该关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也一定要掺和这事!
王世光(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收藏界》杂志社一起打造了这个平台,把音乐创作引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给了词曲作家一个新的天地。从《国宝》歌曲到《伯乐》歌曲,这个天地越来越宽了,这对于音乐创作是一个促进。从音乐上来讲,我认为伯乐本身就是很值得写的,他不仅仅是为人们所赞颂的一个人,更是一种精神。从尧、舜、禹的继位,到孟母三迁,都渗透着这种精神。在现代的社会,不仅是单位,每个家长都要从中得到启示。在我看来,伯乐的精神是属于全民的,是种科学发展观。反之,你要举荐人才,就得反对压制人才的那些方面,歌曲征集也许不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但是可以提出问题,让全社会反思问题。我很支持,应该精工细做,我希望《伯乐》歌曲征集出来通过全社会传唱能够对尊重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优良风气有所促进。
金煜(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
教育的问题是有关我们国家以后发展的问题,大家关心教育,从文化人手,我觉得非常的正确。社会职责和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这方面属于我们中华民族道德品质的内容,可以通过进行文化活动的时候对人们启发和教育。伯乐精神表现我们社会的一个功能,也是和谐社会所必有的精神。这次歌曲征集包括所做的整个伯乐文化的传播在伯乐和千里马之间搭建了一个很高效的通道,一个优雅的平台。这个平台既有伯乐,也有千里马。伯乐要有慧眼,千里马要有能力,这个平台是双方面的,是一种结合,而这种结合恰恰是这次活动中最美的部分。
李晓平(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制片人):
一个作品的理念,能不能被观众和听众所接受,能不能传达出来是最重要的。如果说没有传播,没有被接受、被认同,那么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刚才金老师讲教育出问题了,在我看来传播渠道更有问题,这跟教育所面临的观念和制度上的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国宝》歌曲和《伯乐》歌曲的征集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得让民众来接受。我不赞成听那些应景的歌舞晚会,那些千篇一律的主旋律歌曲。《国宝》也好,《伯乐》也好,主题非常深远,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我建议把它做得更贴民心,这样才能广为流传。
赖董芳(《民心是国宝》词作者):
我在十几岁就开始写歌,在创作这条路上也默默耕耘了二十多年,今天听到各位老师讲话,我已经感受到了一种伯乐的气氛。我写《民心国之宝》的时候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国宝,我认为民心就是国宝,得民心者得天下。关于伯乐的话题,我更是深有感触,我希望能突破制度的范畴,更人性一点。关于《伯乐》这个项目的运作我也有几点建议: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来缔造,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希望以后文化部能设一个伯乐奖,专门奖励发现人才的人。我们要做出伯乐精神来,去推广伯乐的人格魅力,这样老百姓一定会有反响的。
贾轶群(艺达传媒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讲三点意见,首先肯定这是一个大创意、好项目,并且通过这个活动向社会宣扬一种伯乐文化和伯乐精神。第二点,能够不断深入,有始有终,加强互动环节,让更多的人来参与。三是创意,创新、策划、谋略等等都很重要,但执行、落实到实处更重要,建议和专业的音乐机构合作,利用他们的人才团队和强大的传播力及广泛的渠道。
张丁(人民大学讲师、研究员,《收藏界》杂志社副总编辑):
《伯乐》歌曲要歌颂教师,教师就是伯乐。伯乐精神符合现在的大学精神,可以在大学里面放,可以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里面放。既弘扬了中 国传统文化,又倡导了先进的精神。伯乐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特色,我们要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推动这个文化的普及。关键是如能真正打造出经典歌曲,有可能中组部、教育部都会来支持,甚至
汤志义(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漆画艺术家):
从一名艺术创作者的角度上来讲,我希望国家能够从一种比较正确的价值观来弘扬伯乐精神。我本人就是通过5年一度的全国美展走过来的,这个制度对于我们来讲非常的艰难,所以打造这样一个选拔人才的平台对于每个有志于事业的人来讲非常重要。
郑五奎(《国宝回家》曲作者):
我今天的收获非常大,征集《伯乐》歌曲的组织者就是最好的伯乐,可以说是功在千秋。组织者就是最大的伯乐,这个活动同时也会发现千千万万的伯乐与千里马。
马达(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
今天音乐界的泰斗、各位专家教授和学者、歌唱家以及企业家都讲了很多好的见解,我听了以后也非常受启发。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伯乐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在各个年代里,如果缺少这种精神,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我们依靠全社会来做这么一件公益性的事情,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做一点贡献。音乐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在创作上要词曲要雅俗共赏,健康向上。推广要采取各种手段和形式,通过媒体和专业的音乐机构全力运作让社会所接受。
吕军(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
《国宝》歌曲征集活动非常成功,作为一个延续,同时为了宣传伯乐文化,留存民间文化记忆,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面对全社会开展征集《伯乐》歌曲的活动。伯乐发现人才,推举人才,重用人才,他把人才留给社会,自己甘愿默默无闻。他既是缔造者,同时也是鉴赏家。
早在唐朝,韩愈就曾说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见发现人才的人,比人才更难得,更可贵。知人是很重要的,没有知人的本领,千里马也很难发挥作用。从古到今,很多人或文韬武略,精忠报国;或雄霸一方,气吞山河;或满腹经纶,踌躇满志,但他们却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总与成功失之交臂,缺少伯乐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机会无处不在,这是一个需要人才的年代,更是需要伯乐的年代,找寻伯乐,就成了我们的新任务。
伯乐更多的代表了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伯乐》歌曲歌颂这种精神,倡导这种精神。发现艺术人才是我们这个活动的目的,其意义就在于促进文艺的繁荣。我们赋予音乐以使命,给它灵感与主题;音乐净化我们的灵魂,升华我们的感情。我们需要伯乐,我们也需要音乐,当音乐遇见伯乐,我相信能碰撞出新的东西。这是我对于《伯乐》歌曲征集的一点希望。
(责编:辛友)
高玉涛(收藏界杂志社社长、中外首工美术馆执行馆长):
征集《国宝》歌曲活动举办两年来,征集到上千首歌曲,光CD小样就三百多首。4月15号召开了《国宝》歌曲评审会,优中选优评审出十几首,主评委阎肃老师高兴地说:旋律非常美,歌词非常好,质量非常高。同时,在征集《国宝》歌曲活动中发现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和杰出的歌曲作品,使我们的眼界大开、信心更足、热情尤甚、思路更广。于是,在得到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后,决定征集《国宝》歌曲系列《伯乐》歌曲。这个活动是一个系统的大文化工程,我们同时在征集《伯乐》造像,历史上确有伯乐其人,这是一个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深入人心的佳话。通过音乐的形式,能不能再挖掘出一些文化记忆的东西来。我们搞这个活动有几点原则:一、这是一个社会公益性的文化行为。二、从中发现优秀的艺术人才。三、我们会在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下将这次活动进行到底,在征集过程中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在这个系统的文化工程中,《伯乐》歌曲是最亮的亮点之一,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传播文化可以深入人心、流传百世。我们还将建设伯乐纪念馆,伯乐旅游区,伯乐文化景点,出版发行相关文化产品,打造出一个既有重大现实意义,又有长远的历史意义的文化创新体系。
阎肃(著名词作家):
这次征歌活动,报名人数之多是我没有想到的,其中有一些是专业的,大部分虽然是业余的,但是他们的作品本身使我很有感触。其中有一首《民心是国宝》,角度很好,我们的民心才是国宝。还有一首歌《国宝回家》盼望流失海外的国宝归来,令人感动。《兵马俑》这首歌写得很地道,气势非凡,波澜壮阔,当时在场的人听了以后都为之动容。还有《中国丝绸》《国宝之歌》等等,角度都不一样,而且大家一致公认词曲俱佳,质量之高出乎我的预料,看来民间的智慧是无穷的。《伯乐》不仅要创作成歌曲、音乐,还应该做成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宣扬一种知人、用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全国都需要。我们需要人才,需要慧眼去发现他,去扶持他,去培养他,而人才是上下都喜欢、都关注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做,充分运用音乐的传播优势,就能影响到千家万户。
刘进元(《作家文摘》报社长):
我认为伯乐无非就是三句话:发现人才、爱惜人才、举荐人才。发现人才靠一双慧眼,爱惜人才靠慈母样的心肠,举荐人才应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从历史上看,中国凡是能够发现人才、爱惜人才、举荐人才的时代肯定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反之,则不是一个好的时代。所以我很支持《伯乐》歌曲的征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想跟着掺和掺和。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大家都应该关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也一定要掺和这事!
王世光(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收藏界》杂志社一起打造了这个平台,把音乐创作引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给了词曲作家一个新的天地。从《国宝》歌曲到《伯乐》歌曲,这个天地越来越宽了,这对于音乐创作是一个促进。从音乐上来讲,我认为伯乐本身就是很值得写的,他不仅仅是为人们所赞颂的一个人,更是一种精神。从尧、舜、禹的继位,到孟母三迁,都渗透着这种精神。在现代的社会,不仅是单位,每个家长都要从中得到启示。在我看来,伯乐的精神是属于全民的,是种科学发展观。反之,你要举荐人才,就得反对压制人才的那些方面,歌曲征集也许不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但是可以提出问题,让全社会反思问题。我很支持,应该精工细做,我希望《伯乐》歌曲征集出来通过全社会传唱能够对尊重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优良风气有所促进。
金煜(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
教育的问题是有关我们国家以后发展的问题,大家关心教育,从文化人手,我觉得非常的正确。社会职责和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这方面属于我们中华民族道德品质的内容,可以通过进行文化活动的时候对人们启发和教育。伯乐精神表现我们社会的一个功能,也是和谐社会所必有的精神。这次歌曲征集包括所做的整个伯乐文化的传播在伯乐和千里马之间搭建了一个很高效的通道,一个优雅的平台。这个平台既有伯乐,也有千里马。伯乐要有慧眼,千里马要有能力,这个平台是双方面的,是一种结合,而这种结合恰恰是这次活动中最美的部分。
李晓平(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制片人):
一个作品的理念,能不能被观众和听众所接受,能不能传达出来是最重要的。如果说没有传播,没有被接受、被认同,那么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刚才金老师讲教育出问题了,在我看来传播渠道更有问题,这跟教育所面临的观念和制度上的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国宝》歌曲和《伯乐》歌曲的征集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得让民众来接受。我不赞成听那些应景的歌舞晚会,那些千篇一律的主旋律歌曲。《国宝》也好,《伯乐》也好,主题非常深远,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我建议把它做得更贴民心,这样才能广为流传。
赖董芳(《民心是国宝》词作者):
我在十几岁就开始写歌,在创作这条路上也默默耕耘了二十多年,今天听到各位老师讲话,我已经感受到了一种伯乐的气氛。我写《民心国之宝》的时候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国宝,我认为民心就是国宝,得民心者得天下。关于伯乐的话题,我更是深有感触,我希望能突破制度的范畴,更人性一点。关于《伯乐》这个项目的运作我也有几点建议: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来缔造,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希望以后文化部能设一个伯乐奖,专门奖励发现人才的人。我们要做出伯乐精神来,去推广伯乐的人格魅力,这样老百姓一定会有反响的。
贾轶群(艺达传媒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讲三点意见,首先肯定这是一个大创意、好项目,并且通过这个活动向社会宣扬一种伯乐文化和伯乐精神。第二点,能够不断深入,有始有终,加强互动环节,让更多的人来参与。三是创意,创新、策划、谋略等等都很重要,但执行、落实到实处更重要,建议和专业的音乐机构合作,利用他们的人才团队和强大的传播力及广泛的渠道。
张丁(人民大学讲师、研究员,《收藏界》杂志社副总编辑):
《伯乐》歌曲要歌颂教师,教师就是伯乐。伯乐精神符合现在的大学精神,可以在大学里面放,可以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里面放。既弘扬了中 国传统文化,又倡导了先进的精神。伯乐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特色,我们要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推动这个文化的普及。关键是如能真正打造出经典歌曲,有可能中组部、教育部都会来支持,甚至
汤志义(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漆画艺术家):
从一名艺术创作者的角度上来讲,我希望国家能够从一种比较正确的价值观来弘扬伯乐精神。我本人就是通过5年一度的全国美展走过来的,这个制度对于我们来讲非常的艰难,所以打造这样一个选拔人才的平台对于每个有志于事业的人来讲非常重要。
郑五奎(《国宝回家》曲作者):
我今天的收获非常大,征集《伯乐》歌曲的组织者就是最好的伯乐,可以说是功在千秋。组织者就是最大的伯乐,这个活动同时也会发现千千万万的伯乐与千里马。
马达(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
今天音乐界的泰斗、各位专家教授和学者、歌唱家以及企业家都讲了很多好的见解,我听了以后也非常受启发。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伯乐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在各个年代里,如果缺少这种精神,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我们依靠全社会来做这么一件公益性的事情,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做一点贡献。音乐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在创作上要词曲要雅俗共赏,健康向上。推广要采取各种手段和形式,通过媒体和专业的音乐机构全力运作让社会所接受。
吕军(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
《国宝》歌曲征集活动非常成功,作为一个延续,同时为了宣传伯乐文化,留存民间文化记忆,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面对全社会开展征集《伯乐》歌曲的活动。伯乐发现人才,推举人才,重用人才,他把人才留给社会,自己甘愿默默无闻。他既是缔造者,同时也是鉴赏家。
早在唐朝,韩愈就曾说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见发现人才的人,比人才更难得,更可贵。知人是很重要的,没有知人的本领,千里马也很难发挥作用。从古到今,很多人或文韬武略,精忠报国;或雄霸一方,气吞山河;或满腹经纶,踌躇满志,但他们却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总与成功失之交臂,缺少伯乐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机会无处不在,这是一个需要人才的年代,更是需要伯乐的年代,找寻伯乐,就成了我们的新任务。
伯乐更多的代表了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伯乐》歌曲歌颂这种精神,倡导这种精神。发现艺术人才是我们这个活动的目的,其意义就在于促进文艺的繁荣。我们赋予音乐以使命,给它灵感与主题;音乐净化我们的灵魂,升华我们的感情。我们需要伯乐,我们也需要音乐,当音乐遇见伯乐,我相信能碰撞出新的东西。这是我对于《伯乐》歌曲征集的一点希望。
(责编: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