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更新观念,发智慧之声,发启蒙之声,让学生根据个人之需与个性差异对所学的知识和学习进程进行自主选择,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从而发现学习问题并及时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智慧;创新;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国家的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以及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理当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俗话说:“好谋而成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学实际的核心就是教学创意,它的实践成果就是教学机智。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智慧涌动,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让学生根据各人之需与个性差异对所学的知识和学习进程进行自主选择,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从而发现学习问题并及时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抽象思维能力训练,轻形象感悟素质提高;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重间接知识学习,轻直接经验获得;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的发展等。然而,很多课例生动地说明了创新的种子就孕育在每一次平凡的教学活动中,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策略。
策略一:创造宽松环境,营造学生创新氛围
课堂是一个舞台,是学生的用武之地,我们不只做演员,而更要多做导演,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为了保护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为,我首先采取一些有助于营造宽松民主氛围的措施。例如,态度和蔼、亲切、平易近人,不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特点,不随意否定学生的言行;根据学生好动以及语文教材的特点,多让学生动手实践,如听一听、做一做、读一读、评一评、试一试、想一想……这样一来,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就与价值体验,顺利开展创新教学。
案例一:五(5)班的大多数学生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过的知识点经常是过耳即忘,同一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反复强调依旧错。所以,我便改变教学策略,将讲评课还给学生。在学生中产生“小导师”,然后由其讲解习题的答题方法及答案,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其讲解的准确性。这时,学生们的纠错精神凸显出来,总是想方设法地找出“小导师”的疏忽之处,无形中带着思考来听课;“小导师”则会更多地关注答题及讲解的缜密性。可谓台上台下齐思索,共进步。
策略二:启发丰富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丰富的想象可以扩展思维空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起,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教师,我引导、鼓励学生想象,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想象。在实际教学中,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根据所获得的知识进行相似联想、类比联想、接近联想。学生已有经验的差异可能导致他们的想象偏离教学目标,但我不扼杀,而是加以保护,并进行合理的诱导。想象力的提高,思维空间的扩大,更有助于大面积地获得知识。知识面越广,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学生的创新学习即能达成。
案例二:在讲授《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1~3自然段,找出表示‘我’钓鱼动作的词语。”问题一呈现出来,学生就如同寻宝一样,迅疾地拿起在书上做标注。“举起渔竿”“钓线抛出”“渔竿抖动”等词语从学生的口中相继说出。听到同学们的答案不全面,我立刻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在钓鱼的时候第一个环节必须做什么?”“放好鱼饵。”“既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知道是这样的环节,那为什么你们却直接投放渔竿了呢?难道真的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吗?”学生们听了我幽默诙谐的语言后哈哈大笑,连声说:“老师,我们疏忽了,重新来。”这回,学生们细心了、认真了,按照钓鱼的顺序准确无误地找出了相关的词语。我便抓住这一契机,通过PPT呈现出相应词语,让学生们联系课文、联想生活进行连词成句练习。只见学生们兴味盎然,还有的学生用手边比划着钓鱼的动作,边把课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大概内容背下来了。接下来,我又以点带面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同学们,第一次的答案哪里不理想?”“钓鱼的顺序错了。”“是啊,顺序一错,就不符合生活实际了。由此可见,我们在习作中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看着学生会心的微笑、灵动的眼神,我知道,这个教学片段学生有收获了。阅读能力的提高、习作方法的渗透已经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到了这个教学环节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策略三:衔接课内课外,拓宽学生创新空间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仅仅立足于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课外延伸。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照本宣科”,而要活用教材,突破单篇课文的束缚,不断从课文延伸辐射开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使学生获得创新的源泉。
案例三:在教授《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文章时,看到大多学生都能抓住文章的重点,明白在阅读中要做到古今贯通,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多积累多运用等哲理。我便话锋一转:“同学们,季羡林爷爷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历代也都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是否可以说只要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就可以立足于社会,成为一名有作为的人呢?”学生们的眼神中多了一缕沉重,教室内安静片刻,立刻有同学举手了。“老师,我知道了,我们还要读社会这本大书,从中学会做人。”“我们还要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从中受到启发,例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只手举起来了,另一只手也举起来了,许多只手举起来了。这一刻,学生们和我产生了共鸣。他们领悟到不但要读有字之书,同时也要读无字之书,在生活中学做事、学思考、学做人。这一教学机智的生成,使学生们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成,而回归到语文本体上,以一篇带多篇,单元训练点贯穿其中,为本单元其他篇章的学习起到铺垫之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科学地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用发展的眼光加以“扬弃”,创造性地运用,发掘出创新因素,使课文的“知识点”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将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创新点”,融进学生的思维空间,争取培养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书写智慧人生。
参考文献:
[1]赵国忠.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03.
[2]何锡涛.智慧教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1.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
编辑 武浩然
关键词:智慧;创新;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国家的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以及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理当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俗话说:“好谋而成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学实际的核心就是教学创意,它的实践成果就是教学机智。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智慧涌动,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让学生根据各人之需与个性差异对所学的知识和学习进程进行自主选择,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从而发现学习问题并及时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抽象思维能力训练,轻形象感悟素质提高;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重间接知识学习,轻直接经验获得;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的发展等。然而,很多课例生动地说明了创新的种子就孕育在每一次平凡的教学活动中,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策略。
策略一:创造宽松环境,营造学生创新氛围
课堂是一个舞台,是学生的用武之地,我们不只做演员,而更要多做导演,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为了保护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为,我首先采取一些有助于营造宽松民主氛围的措施。例如,态度和蔼、亲切、平易近人,不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特点,不随意否定学生的言行;根据学生好动以及语文教材的特点,多让学生动手实践,如听一听、做一做、读一读、评一评、试一试、想一想……这样一来,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就与价值体验,顺利开展创新教学。
案例一:五(5)班的大多数学生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过的知识点经常是过耳即忘,同一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反复强调依旧错。所以,我便改变教学策略,将讲评课还给学生。在学生中产生“小导师”,然后由其讲解习题的答题方法及答案,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其讲解的准确性。这时,学生们的纠错精神凸显出来,总是想方设法地找出“小导师”的疏忽之处,无形中带着思考来听课;“小导师”则会更多地关注答题及讲解的缜密性。可谓台上台下齐思索,共进步。
策略二:启发丰富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丰富的想象可以扩展思维空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起,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教师,我引导、鼓励学生想象,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想象。在实际教学中,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根据所获得的知识进行相似联想、类比联想、接近联想。学生已有经验的差异可能导致他们的想象偏离教学目标,但我不扼杀,而是加以保护,并进行合理的诱导。想象力的提高,思维空间的扩大,更有助于大面积地获得知识。知识面越广,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学生的创新学习即能达成。
案例二:在讲授《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1~3自然段,找出表示‘我’钓鱼动作的词语。”问题一呈现出来,学生就如同寻宝一样,迅疾地拿起在书上做标注。“举起渔竿”“钓线抛出”“渔竿抖动”等词语从学生的口中相继说出。听到同学们的答案不全面,我立刻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在钓鱼的时候第一个环节必须做什么?”“放好鱼饵。”“既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知道是这样的环节,那为什么你们却直接投放渔竿了呢?难道真的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吗?”学生们听了我幽默诙谐的语言后哈哈大笑,连声说:“老师,我们疏忽了,重新来。”这回,学生们细心了、认真了,按照钓鱼的顺序准确无误地找出了相关的词语。我便抓住这一契机,通过PPT呈现出相应词语,让学生们联系课文、联想生活进行连词成句练习。只见学生们兴味盎然,还有的学生用手边比划着钓鱼的动作,边把课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大概内容背下来了。接下来,我又以点带面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同学们,第一次的答案哪里不理想?”“钓鱼的顺序错了。”“是啊,顺序一错,就不符合生活实际了。由此可见,我们在习作中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看着学生会心的微笑、灵动的眼神,我知道,这个教学片段学生有收获了。阅读能力的提高、习作方法的渗透已经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到了这个教学环节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策略三:衔接课内课外,拓宽学生创新空间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仅仅立足于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课外延伸。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照本宣科”,而要活用教材,突破单篇课文的束缚,不断从课文延伸辐射开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使学生获得创新的源泉。
案例三:在教授《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文章时,看到大多学生都能抓住文章的重点,明白在阅读中要做到古今贯通,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多积累多运用等哲理。我便话锋一转:“同学们,季羡林爷爷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历代也都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是否可以说只要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就可以立足于社会,成为一名有作为的人呢?”学生们的眼神中多了一缕沉重,教室内安静片刻,立刻有同学举手了。“老师,我知道了,我们还要读社会这本大书,从中学会做人。”“我们还要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从中受到启发,例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只手举起来了,另一只手也举起来了,许多只手举起来了。这一刻,学生们和我产生了共鸣。他们领悟到不但要读有字之书,同时也要读无字之书,在生活中学做事、学思考、学做人。这一教学机智的生成,使学生们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成,而回归到语文本体上,以一篇带多篇,单元训练点贯穿其中,为本单元其他篇章的学习起到铺垫之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科学地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用发展的眼光加以“扬弃”,创造性地运用,发掘出创新因素,使课文的“知识点”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将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创新点”,融进学生的思维空间,争取培养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书写智慧人生。
参考文献:
[1]赵国忠.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03.
[2]何锡涛.智慧教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1.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
编辑 武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