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射阵天线的无线输能系统设计与实验

来源 :微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chengju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波无线输能技术因其传输距离远,易于调控,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提出一款基于移动馈源的波束扫描平面反射阵天线,该阵列由19×19个移相单元构成,整体尺寸为490.2 mm×490.2 mm。通过仿真验证了提出的移相单元可以覆盖360°全相位,且反射系数大于-0.1dB(97.7%)。基于CST全波仿真发现,设计的反射阵扫描角度为-28°~ +25°。同时,搭建了一个微型的传能系统用于验证反射阵天线的性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在有平面反射阵天线的情况下,在其辐射近场范围内,无线传能系统接收终端获得的功率提高约为无反射阵情况下的700%~1500%,非常有利于传能系统的能量传输。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证明该反射阵天线在微波无线传能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MRI)和对照组(CT)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诊断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直肠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94.12%>76.47%,χ~2=4.221)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直肠癌术前诊断
目的:讨论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A型肉毒素(BTX-A)注射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对下肢肌张力、发育水平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10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掷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系统康复锻炼,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超声定位引导BTX-A注射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下肢肌张力、智力运动发育水平、粗大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醉驾入刑带来了我国犯罪结构和刑罚分布的明显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刑罚溢出效应问题。针对醉驾入罪入刑过度问题,程序出罪较之其他出罪路径更能获得普遍认同。目前我国轻微刑事案件的程序出罪体现于公安机关的立案环节和检察机关的不起诉环节,但存在较多问题。欲充分发挥程序出罪对醉驾治理的功能,需要从程序法理论上予以反思。针对以醉驾为主的轻微犯罪,我国有必要强化司法程序的出罪功能,使刑事诉讼从原有的圆柱状结
<正>“一顶帐篷”正成为撬动庞大消费市场的杠杆。一片绿地、一顶帐篷、一桌美食,和家人、好友一起享受美景、谈天说地……打开手机,仿佛半个朋友圈都在露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不能出国甚至不能跨省的国人,越来越注重“家门口的旅行”,而亲近自然又休闲的城市露营一下子就成了如今假期的“顶流”。
期刊
本文提出了一套铁路智能电力供电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系统由铁路电力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电力配电所两个子系统组成。系统在箱式变电站、电力贯通线、区间杆架式变台等重要电力设施处设置故障在线测量终端,在线采集各类电气运行参数并发送至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将故障信息和分析信息实时推送给运维人员;另一方面,将智能开关柜技术实际应用于铁路配电所内,通过搭建三层两网结构的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网络,实现
地层超压预测对油气成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井曲线组合、声波速度-垂向有效应力交会图、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和超压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大风山凸起各层位的超压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压力预测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大风山凸起下油砂山组地层超压成因为不均衡压实和构造挤压作用;上干柴沟组和下干柴沟组上段超压成因为不均衡压实、构造挤压和超压传递。(2)用单一方法如平衡深度法或伊
报纸
“双减”背景下,规范有序引入校外优质资源是拓展课后服务供给渠道、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当前进校校外资源形态主要集中在内容、条件和师资三方面,资源内容侧重在文化、科普、艺体、实践领域,资源主体涉及政府部门、多类型社会组织,进校方式主要是进出结合和线上线下结合,进校标准逐步明确且形成较为规范的程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定位和总量尚需明确、统筹协同机制及质量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供给的系统性和
<正>撰写调研报告,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功。要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准确把握热点。这里所说的热点,不单是公众广泛议论的热门话题,更是领导关注的紧迫而重大的政策问题。社会上普遍关注的事,领导一般也会很关注,而领导是着眼全局考虑问题的,更关心那些关乎大局、十分紧迫,但是解决起来又有较大现实可能性的问题。
期刊
家校社协同是助推“双减”政策落地的关键,也是学界探讨的重要议题。家庭、学校、社会是典型的共生系统,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从共生理论的三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出发,分析共生理论与家校社协同的适切性,针对当前“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面临的困境搭建起家校社协同共生体系,深入分析三者在协同育人中的共生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家校社协同共生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