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京津冀地区是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并面临着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并污染严重等生态现状,这是今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环境下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将京津冀区域划分为13个市区进行生态效率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存在的生态效率差异及差异原因,进而对提高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生态效率;京津冀;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引言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京津冀区域,特别是河北地区,带来了发展新动力和新机遇,而且有助于区域间打破先前行政壁垒,优化城市布局与空间结构,推动资源技术服务共建共享,和共同规划治理生态环境。但生态环境压力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项障碍,因此构建和规划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体系显得十分必要,这一体系的构建助力在保障高效率和高环保的情况下,实现京津冀三地区、十三城市间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的整合升级。
一、京津冀區域生态效率现状分析
1.区域生态效率
引用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定义,生态效率即是生态资源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而区域生态效率是指在某个特定经济区域内,在满足对人类需要和生活改善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需求条件下,实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生态成本最小化。本文借鉴WBCSD相关研究。
2.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现状分析
研究以2004年-2013年京津冀区域的物质投入总量、进口隐藏流、废气、废水、固废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数据作为指标,并结合京津冀区域GDP的历年变化趋势。利用这些数据,对2004-2013年京津冀区域的整体生态效率进行评估。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从生态经济角度来看,京津冀区域的生态效率自2004年以来平稳提升,尤其到了2011和2012年,得分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到了2013年,区域生态效率获得最高得分。
虽然从评价结果来看,京津冀区域的生态效率得分自2004年以来每年都在提高,但并不能得出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善的结论,尤其是随着京津冀区域内工业的发展,雾霾、扬尘、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增加,所以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一定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内,逐步进行产业升级,减少单位产能的污染量和资源使用量。
二、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差异问题探究
1.区域生态效率差异状态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河北各市的生态效率得分与北京天津存在着较大差距,但从纵向观察可以得出京津冀十三市的生态效率得分从2004年至2013年大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河北省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邢台、邯郸、张家口、衡水、承德五市的得分相较于省内其他城市较低,其原因在于其经济发展受到资源、交通,技术、资本吸引力、政策红利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难以形成足够鲜明竞争力。而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等市生态效率评价值较高,但其得分较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资源利用水平的提升上,其环境污染排放还没有有效的机制进行控制,随着工业的发展,技术水平、消费水平和经济水平有明显提升,雾霾天气、工业污水渗坑等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秦皇岛依靠旅游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卓有成效,在生态效率提升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较低。
2.差异原因分析
从分析结果可知,虽然京津冀三地十一市的空间地理的距离很近,但是其生态效率发展水平差距却也是十分明显,尤其是京津两市对河北地区之间生态效率得分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京津与河北之间产业结构的差距,京津社会经济发展领先于河北地区,经济基础已较完善,其经济结构已经从以重工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向以金融服务、高新技术、计算机软件、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模式,由此可见,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北京已经初步完成产业转型,在全国都遥遥领先,天津也在逐步优化产业布局,而河北似乎停滞不前,重工业仍是河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也不难解释河北地区生态效率远低于京津的现状了。
三、启示与对策
想要减小京津与河北之间的生态效率水平差距,京津冀区域三方要走的路还很长。第一,应积极调整产业布局,设计实施有效科学的产业布局方案,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进而反推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共同发展;第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开展社会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同时注重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制度创新;第三,系统建立全社会各个层次的监督体制,不能单一依靠政府机构的强制力,还要引入社会各阶层和市场的多方位监督指导力量,在污染追责方面做到全面、深入、有力。
参考文献:
[1]孔佳南,邹晓明.基于DEA的有色金属行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2):158-162.
[2]马勇,刘军.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研究[J].经济地理,2015(6):124-129.
作者简介:王 宁(1977-),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秦皇岛市科技馆馆长,长期从事企事业经济管理及科技咨询类相关工作。
杜佳豪(1993-),男,汉族,河北定州人,燕山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通讯作者。
宋建坤(1989-),男,汉族,河北廊坊人,燕山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污染的优化调控研究”(SQ161110);2015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自筹项目(科技创新政策保障工程)(项目编号:15456129);京津冀医疗一体化及协同创新管理的激励机制研究。
关键词:区域生态效率;京津冀;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引言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京津冀区域,特别是河北地区,带来了发展新动力和新机遇,而且有助于区域间打破先前行政壁垒,优化城市布局与空间结构,推动资源技术服务共建共享,和共同规划治理生态环境。但生态环境压力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项障碍,因此构建和规划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体系显得十分必要,这一体系的构建助力在保障高效率和高环保的情况下,实现京津冀三地区、十三城市间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的整合升级。
一、京津冀區域生态效率现状分析
1.区域生态效率
引用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定义,生态效率即是生态资源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而区域生态效率是指在某个特定经济区域内,在满足对人类需要和生活改善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需求条件下,实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生态成本最小化。本文借鉴WBCSD相关研究。
2.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现状分析
研究以2004年-2013年京津冀区域的物质投入总量、进口隐藏流、废气、废水、固废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数据作为指标,并结合京津冀区域GDP的历年变化趋势。利用这些数据,对2004-2013年京津冀区域的整体生态效率进行评估。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从生态经济角度来看,京津冀区域的生态效率自2004年以来平稳提升,尤其到了2011和2012年,得分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到了2013年,区域生态效率获得最高得分。
虽然从评价结果来看,京津冀区域的生态效率得分自2004年以来每年都在提高,但并不能得出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善的结论,尤其是随着京津冀区域内工业的发展,雾霾、扬尘、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增加,所以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一定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内,逐步进行产业升级,减少单位产能的污染量和资源使用量。
二、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差异问题探究
1.区域生态效率差异状态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河北各市的生态效率得分与北京天津存在着较大差距,但从纵向观察可以得出京津冀十三市的生态效率得分从2004年至2013年大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河北省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邢台、邯郸、张家口、衡水、承德五市的得分相较于省内其他城市较低,其原因在于其经济发展受到资源、交通,技术、资本吸引力、政策红利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难以形成足够鲜明竞争力。而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等市生态效率评价值较高,但其得分较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资源利用水平的提升上,其环境污染排放还没有有效的机制进行控制,随着工业的发展,技术水平、消费水平和经济水平有明显提升,雾霾天气、工业污水渗坑等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秦皇岛依靠旅游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卓有成效,在生态效率提升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较低。
2.差异原因分析
从分析结果可知,虽然京津冀三地十一市的空间地理的距离很近,但是其生态效率发展水平差距却也是十分明显,尤其是京津两市对河北地区之间生态效率得分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京津与河北之间产业结构的差距,京津社会经济发展领先于河北地区,经济基础已较完善,其经济结构已经从以重工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向以金融服务、高新技术、计算机软件、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模式,由此可见,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北京已经初步完成产业转型,在全国都遥遥领先,天津也在逐步优化产业布局,而河北似乎停滞不前,重工业仍是河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也不难解释河北地区生态效率远低于京津的现状了。
三、启示与对策
想要减小京津与河北之间的生态效率水平差距,京津冀区域三方要走的路还很长。第一,应积极调整产业布局,设计实施有效科学的产业布局方案,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进而反推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共同发展;第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开展社会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同时注重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制度创新;第三,系统建立全社会各个层次的监督体制,不能单一依靠政府机构的强制力,还要引入社会各阶层和市场的多方位监督指导力量,在污染追责方面做到全面、深入、有力。
参考文献:
[1]孔佳南,邹晓明.基于DEA的有色金属行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2):158-162.
[2]马勇,刘军.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研究[J].经济地理,2015(6):124-129.
作者简介:王 宁(1977-),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秦皇岛市科技馆馆长,长期从事企事业经济管理及科技咨询类相关工作。
杜佳豪(1993-),男,汉族,河北定州人,燕山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通讯作者。
宋建坤(1989-),男,汉族,河北廊坊人,燕山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污染的优化调控研究”(SQ161110);2015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自筹项目(科技创新政策保障工程)(项目编号:15456129);京津冀医疗一体化及协同创新管理的激励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