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动物》单元前概念分析及转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k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科版《动物》单元通过亲历对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一系列观察活动,获得有关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动物的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学生对以上的动物的认识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前概念非常丰富,但存在着不完整性、个体差异性,对本单元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通过画图法检测了学生的“动物”的前概念,进而为科学教师确定《动物》单元教学的生长点作了参考。
  【关键词】三年级《动物》 概念探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47-01
  一、《动物》前概念的探查
  1.探查方法
  暴露前概念的具体教学方法有设问法、谈话法、实验操作法、模拟演示法、画图法、问卷法等。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年龄特点的限制,语言理解能力较弱,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书面表达力更差。若采用设问法、问卷法,无法了解到问题的真正意义,无法获得针对性的前概念;若采用谈话法虽然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帮助教师获得相关的前概念,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对本来就紧张的课时是不可取的;动物单元没有实验操作和需要模拟演示的实验,故实验操作法和模拟演示法也不可行;而画图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学生便于理解和表达。因此,本文采用画图法暴露了学生对“动物”单元各种动物的前概念。
  2.结果与分析
  (1)身体结构的认知模糊
  通过学生的绘画动物的暴露出来的前概念,发现对动物的身体结构的认知还比较模糊。例如蜗牛,触角的对数、眼睛的位置都存在错误认知,又如蚂蚁,足的对数、足的位置也存在认知错误。
  (2)身体部位名称的谬读
  像金鱼,虽然身体的结构是清晰的,学生所具有的前概念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部位的名称却存在谬读,金鱼的身体称为躯干,知道的学生很少。金鱼的嘴不成为口,称为吻,学生往往根据蜗牛、蚯蚓的嘴称为口,而延伸到金鱼的嘴也称为口。
  二、根据前概念调整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前概念,笔者对教参中的单元教学目标中的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进行了调整。
  ①蜗牛。
  从学生画的印象中的蜗牛可以看出,他们对蜗牛的前概念是:有一个壳,有一个身体,身体上有头,头上有一对长触角,脸上有眼睛,嘴在眼睛的下面。蜗牛的运动的部位是身体。以上存在错误的前概念是一对触角,眼睛的位置,蜗牛的运动的部位名称,缺失的是蜗牛的身体组成、呼吸孔和肛门的位置的科学概念。
  ②蚯蚓。
  具有的前概念是蚯蚓就有一条线样的身体,伸缩式爬行。这是完全正确的前概念,缺失的是蚯蚓的环带、口、肛门的位置的科学概念。
  ③蚂蚁。
  具有的前概念是蚂蚁的身体有分三部分的,有分四部分的,有8条腿的,有6条腿的,有4条腿的,腿的位置在胸部和腹部。以上前概念有些学生的所具有的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对腿的名称和位置存在普遍性的错误。缺失的是身体分为三部分的名称。
  ④金鱼。
  具有的前概念是金鱼有鳍,头,身体,尾,眼睛,嘴巴,鳞片,鳃。以上前概念除了名称有些错误,金鱼的身体的结构还是大致正确的。缺失的是肛门、鳍的位置和数量。
  以上动物的具有的前概念都是学生看一眼都会发现的,而存在错误或者缺失的部分都是观察的不够仔细,没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观察导致的。虽然学生对动物内容很感兴趣,但是他们的有意注意只能维持10分钟的时间,必将导致前概念的不完整性。
  (2)个体差异性
  在进行前概念测查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所获得的前概念较多也正确性较高,而有的学生所具有的前概念较少,正确性也较低,发现前概念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性。
  三、促进前概念改变的教学策略
  1.充分呈现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因为前概念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展示学生的动物图画时,会各有不同,引发学生对不同点的认知冲突。类似于纳斯伯姆和诺威克提出的教学策略——“矛盾事件”:先让学生尝试解释一事物,引起概念冲突,发现矛盾;然后鼓励和引导学生认知调整,建立与科学概念相一致的新概念模型。在图画中的认知冲突将作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作为观察的重点项目。例如:在《蜗牛》的课上,有一个学生画的蜗牛有2对触角的,而大多数学生画的是1对触角,老师将2对触角的拿到讲台上展示,引发学生激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有些孩子开始怀疑自己的观点,有怀疑的孩子想求证,坚持的孩子想取证。这正是观察的生长点,学生会带着目的进行观察。
  2.有的放矢观察,初建科学概念
  感性认识是进行思维加工以形成科学概念的基本材料,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是来自于学生自己的观察,有目的的针对性的观察,用肉眼或者放大镜等工具进行细节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积累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科学概念。在《蚂蚁》的课上,学生对蚂蚁足的对数和位置一直争论不下,借助于昆虫观察盒和放大镜,要求学生针对性对蚂蚁的足的对数和位置进行细节,有目的性的观察,终于对足的对数和位置有了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初步建立胸部长有3对足的科学概念。
  3.基于证据论证,转化错误前概念
  前概念因其稳定性的特点,在观察之后,不乏少量的学生还是坚持错误的前概念,为了使错误的前概念进行转化,需要进行基于证据的论证,在课堂上将持有不同前概念的学生,包括错误的和正确的,将他们的观察结果在全班的范围内进行比较,讨论,借助实物投影和正确的结构图片来验证正确的科学概念。在《蚂蚁》课上,足的位置还是有一些同学坚持2对足長在胸部,1对足长在腹部。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带上自己观察的蚂蚁到投影仪下,让全班来看一看他的蚂蚁的足到底长在哪里,学生与学生进行论证,转化错误的前概念。
  四、结语
  《动物》单元的《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教学都需要立足于学生原有的关于以上的动物的认识,即前概念,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借助图绘暴露前概念通过亲身体验观察或借助工具观察修正前概念通过总结、讨论获得科学概念的过程。通过学习以蜗牛为代表的软体动物到以蚯蚓为代表的节肢动物再到以蚂蚁代表的昆虫到以金鱼为代表的鱼类,让学生对生物的概念在植物的基础上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中学生数学概念认知理解过程研究[D].张春光.山东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空气质量的好坏已为百姓所关注的焦点。文章对PM2.5的定义.来源及危害进行简要概述,重点探讨了灰霾天气的控制措
【摘 要】《电子产品装配及工艺》是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从现行的教材问题出发,概述了电子产品装配及工艺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介绍了校本教材开发内容,并提出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校本教材;电子产品装配及工艺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51-01  伴随着我国
【摘 要】随着现阶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此,对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相关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
【摘 要】现阶段,高中物理学习必须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努力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使课堂效率能够得到提升,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本文针对怎样设计高中物理高效兴趣课堂进行一些讨论与分析,并就目前的课堂情况提出一些意见,希望能让大家对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理解构建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