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冷冻对开胸术后患者切口处近期镇痛及远期不良感觉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选择标准胸后外侧切口患者200例,经性别分层后,随机平均分为5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静脉泵镇痛组、C组为硬膜外镇痛泵组、D组为单纯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E组为肋间神经冷冻联合硬膜外镇痛组,术后7日内对所有患者行VAS疼痛评分,记录患者术后7日内肌注盐酸哌替啶剂量,记录与镇痛措施相关的不良反应.术后门诊或电话随
【机 构】
:
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冷冻对开胸术后患者切口处近期镇痛及远期不良感觉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选择标准胸后外侧切口患者200例,经性别分层后,随机平均分为5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静脉泵镇痛组、C组为硬膜外镇痛泵组、D组为单纯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E组为肋间神经冷冻联合硬膜外镇痛组,术后7日内对所有患者行VAS疼痛评分,记录患者术后7日内肌注盐酸哌替啶剂量,记录与镇痛措施相关的不良反应.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的伤口不适情况,随访时间为术后第3和第6个月.结果 术后l周D、E组平均VAS评分和盐酸哌替啶用最低于其他各组.D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术后中远期A、D、E组切口附近疼痛和不适等不良感觉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能有效地缓解开胸术后患者近期疼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肋间神经冷冻会增加开胸患者术后切口的中远期疼痛和不适感。
其他文献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也是目前肺癌诊断分期方法中重要的进展之一.与传统TBNA相比,EBUS-TBNA在超声图像的实时监测下行经气管支气管的穿刺活检,解决了传统TBNA只能进行“盲穿”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和安全性[1
患者女,48岁.2010年2~3月反复出现胸闷、气喘伴咳嗽、头晕等症状,并进行性加重.胸、腹部CT示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行胸腔及心包穿刺引流术后症状好转出院.2010年5月患者再次因上述症状入院.超声心动示右心房顶部可疑偏强回声,主动脉瓣及三尖瓣轻度反流,少量心包积液;胸部CT及胸部血管CTA重建示右心房充盈缺损影伴心包积液,考虑恶性肿瘤可能。
患者女,78岁。反复上腹部闷痛2年,加重伴阵发性疼痛、胸闷及气促1天,间伴有恶心、呕吐。查体:桶状胸,双肺叩诊清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啰音,心率102次/min、律整;腹平软、上腹部剑突下轻压痛,余未见异常。胸部CT示胸腔前下纵隔区可见肠管及其内容物,部分肠管扩张(图1、2)。诊断:胸骨旁疝。
随着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主动脉外科已经基本形成.专业技术队伍逐渐建立,手术数量逐年增多,疗效进一步提高.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完成主动脉疾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达5500例,其中,外科手术约2500例.学术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每年都有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如"盘古大血管疾病论坛"。
联合瓣膜病指心脏2个瓣膜以上的病变,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风湿性病变,其次为退行性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病因所致者少见.联合瓣膜病约占心脏瓣膜病的15%,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病变占80%,二尖瓣与三尖瓣病变或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约占20%,主动脉瓣合并三尖瓣病变者少见.同期4瓣膜病变者仅有个案报道[1].由于联合瓣膜病修复术后复发,以及置入生物瓣膜衰坏或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等原因,联合瓣膜手术的患者日
患者 男,31岁.间断咯血7年,反复口腔及生殖器溃疡史11年.因突发大咯血约1000 ml,行右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仍持续咯血,急诊转入我院.CT 血管成像示右下肺基底干动脉及右中叶动脉起始部直径2.3 cm及1.9cm瘤样扩张,强化值均大于100 Hu,右上腔静脉缺如,多根迂曲静脉沿左侧膈静脉穿至膈下汇入下腔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图1).查体:胸壁浅表静脉曲张,流向自上向下,未闻及肺血流杂音.
冠心病和恶性肿瘤都是年龄较大人群的常见疾病.以往合并恶性肿瘤的严重冠心病者,在治疗上经常相互列为手术禁忌证.1978年Damon等[1]首次报道了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和肺癌手术的成功病例.此后,同期完成CABG和肿瘤手术的报道逐渐增多.外科技术特别是冠状动脉外科技术的进步使冠心病和肿瘤可以安全地同期手术.2005年9月至2010年3月,我科独立或联合普外科同期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
1991年2月至2008年9月,我们为33例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病人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中男30例、女3例;年龄47~71岁;首次病变为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复合型溃疡2例,早期胃癌2例.原手术均行远端胃部分切除,其中Billroth Ⅰ式13例,BillrothⅡ式20例.33例食管癌均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发现,其中20例经内窥镜检查病理证实.食管癌确诊
目的 验证非胸腔镜Nuss手术的安全性,探讨后置入胸腔镜辅助治疗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 2009年9月到2010年10月,191例后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其中男146例,女45例.年龄2.8 ~20.0岁,平均(6.46±3.66)岁.Haller指数3.2 ~16.8,平均4.68±1.84.所有病例均先行非胸腔镜Nuss手术后再用胸腔镜观察.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2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治疗期间抗体介导的严重并发症,通常在肝素治疗后5~ 14天发生.其临床特点为血小板减少和发生动(静)脉血栓风险增加.38%~76% HIT患者形成血栓,其中10%需要进行截肢手术,20% ~ 30% HIT患者在1个月内死亡[1-2].HIT抗体是暂时性存在的,常会在3个月内消失.若患者体内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