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周扬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大多数的批评家比较起来,周扬的批判理论更多地表现为政治实践的形态,具有更鲜明的党派性。周扬的文学批评生涯其实就是一部中国文艺思想斗争史的缩影,因此分析周扬自己的理论探索、发现与困惑,就可以反射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过程的曲折情形。
  关键词:周扬;文学批评理论;探索;发展
  周扬,原名周运宜,湖南益阳人,是中共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文艺活动家,中科院院士。因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文艺界的官方领导地位,又亲自参与和发动中共历次文化批判运动,因此有“中共文艺沙皇”之称。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倒,遭到监禁和批判,文革结束后,获得平反。晚年思想有巨大变化,曾向在历次斗争运动中被其批判或攻击的人士道歉,并提出了人性论和异化论。
  一、30年代的“三论”模式
  在三十年代,周扬并没有来得及形成自己的批评理论,主要是把精力放在了译介上,而且较少认真的理论探讨。但是在这些译介中,周扬还是有自己的理论中轴的,作为左翼文化运动的组织者,他的目光就必然集中到文学的政治煽动和组织功能上,比较注重政治实用,强化宣传意识。在30年代前期关于大众化問题以及对于“自由人”和“第三人”的文学论争中,周扬针锋相对的构筑对论敌的驳论,其文学批评理论模式也由此形成,也就是三论:从属论、形象论、本质论。
  所谓从属论,即认为任何文学总是从属于政治的,是政治关系的反应。文学的主要功能就是政治宣传教育的功能,革命文学必须为特定的革命政治服务。对于这个理论我们需要从正反两面来看。首先周扬和左翼批评家偏重从政治角度去解释和要求文学,是有其充分的历史理由的。他真诚的相信只有大力强调文学的阶级斗争性质以及其从属于政治的职能,才能与旧文学划清界限。但另一方面把“政治优位性”作为唯一的批判根据,批判的目标始终不脱离对读者大众的宣传引导教育,这种观点忽视了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文学既然等同于政治,最终也就可能取消文学自身。
  那么,既然文学的职能限制于宣传教育,那文学的艺术要求也职能是达到如何“服务”,这就落到了形象性。所谓形象论也就是将文学的特性归结为形象地反映生活,揭示真理。这种解释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失偏颇。
  周扬认为,文学和科学、哲学一样,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和认识,所不同的,只是文学通过具体的形象去达到客观的真实,他还坚持认为艺术性和形象性是差不多的意思。越形象化,艺术性就越高。这种形象论作为一般的说法还能成立,文学的表现形态确实是形象的。但深究起来还是比较肤浅的。起码这种说法未能区别出艺术形象和科学图像有何性质差异,因为科学图像也可以说是形象的把握了真题。文学的根本特性是情感,是作家独特的生活体验,而形象只是这决定性内涵的外壳而已。因此周扬认为形象是文学本质特征,却忽视了作家的情感与体验也是基本特征,反映了她当时片面机械的批评观。
  按照周扬的理解,所谓“本质”,即提现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具体来说是革命的趋向。包含两方面的意思,第一,题材“含有积极的进步的重大的”特点,对革命作家而言,只能选择“和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性的必然有关的题材”,这样才能保证提现积极地主题,深入反映社会本质。第二,必须注意在描写过程中贯彻“唯物辩证法”的立场,鲜明的体现出“必然的本质的东西”。
  二、40年代的“一点两线”
  到了40年代,特别是在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周扬用相当多的精力从事对解放区作家作品的实际批评。这一时期的批评是引导式的,常代表文艺政策实施的意图。其批评模式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一点两线”。
  所谓“一点”是指他的批评总有一明确的基点,即着眼于作品的教育意义。周扬批评的过程是把教育意义作为衡量作品是否成功的根本点,而考察教育意义的有无或高下,又主要看作品的思想内容是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分析观点和正确的政治观念。而具体的做法即是先看作品是否写了与革命斗争和工农兵生活相关的题材,如果写了,又看是否体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关系,然后从所写的内容中尽量发掘社会原因,即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理解和归纳主题意义。
  所谓的“两线”主要是指思想内容分析与语言形式分析两条线。从思想内容上来讲周扬有一套规范的批评话语。首先必须直接表现斗争;其次,一切矛盾冲突必须由斗争解决,人物性格与精神世界通过斗争显示;最后,最终的目的是写出必然的斗争道路,让读者获得某种方向感。
  在语言形式方面,最基本的标准即“真正的大众的语言”,“农民化”的语言,这跟他文学服务于工农兵的目标是紧密相关的,周扬所讲的“口语化”指的是农民的活的语言,这是被认为比所谓欧化的学生腔更具生命力的语言,周扬看中这种口语化文学语言,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这种语言直接来自群众生活,又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显然,周扬对文学语言要求的实质是通俗化,因为通俗才能更好地宣传和教育。他在语言形式批评方面也相应地形成了一些常用的批评概念,如“简练”、“生动”、“平易”、“自然”,等等,都和通俗性、群众性有关系。
  周扬的语言形式批评一般都是结合内容的分析而进行的,偏重于从修辞效果和用语风格的层面来衡定语言形式的艺术功力,极少就不同作家创作语言构成的特殊规律作分析,而且他独钟一味,只推崇口语化、通俗化的语言形式,轻视和有意贬低其他风格类型的语言形式。
  三、晚年周扬: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
  周扬在1983年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无疑是他晚年,甚至是他一生中最精彩最有理论深度的论作,这篇论文中提到的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更重要的是该论文所表现的理论思维的解放,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的解放也有直接的启迪意义。
  周扬这篇论文的立足点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指出马克思主义不相信终极真理,而是一种发展的学说,要随着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克服和纠正自身的缺点与错误,这个观点的重申是为了打破思想僵化和“左”的教条主义的状况。
  在谈论认识论问题时,周扬重新大胆的起用了康德和黑格尔的三大范畴,即感性、知性和理性,认为可以考虑用这三范畴去代替多年来理论界已习惯使用的感性与理性两范畴。周扬意识到人们几乎长期公认的这个观念:一旦形成概念判断即可以理性把握事物本质,其实是一种误解,原因就在于摒弃了知性这一概念。
  在这篇论文中,周扬充分肯定了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思潮的进步历史作用,更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以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思想承续关系。他显然意识到几十年来一直把人道主义和人性论当作反动的、修正主义的东西来批评,是有很大片面性的,甚至是错误的。
  而对于牵涉到的“异化”问题,周扬也给予了重新肯定,并认为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周扬重提的“异化”理论,是导向人道主义的入口,他指出,马克思主义讲的理想中的人类解放,不仅是从剥削制度下的解放,而是从一切异化形式的束缚下的解放,即全面的解放。他认为必须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中,去理解共产主义。“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现实的人道主义。”(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庆全:《周扬与冯雪峰》,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理水》是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中的一篇小说,它一改以往鲁迅沉闷的基调,出现了积极者“禹”的形象。本文试图阐明鲁迅先生与墨家文化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鲁迅对墨家文化的继承;二是说明鲁迅先生不只是完全照搬墨家文化,他在墨家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  关键词:鲁迅;墨家;禹  鲁迅先生在《故事新编》以前的小说中,所取材的现实人物,都是旧社会中的一些没落者的典型,从未出现过积极
目的 探讨早产儿机械通气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107例机械通气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机械通气足月儿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是早产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首要原因,16.8%的病例需2次以上机械通气治疗.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机械通气持续时间长,易并发颅内出血及肺出血;病死率较高(29.0%),死亡的高危因素包括:多胎、复苏
高雅艺术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试金石. 近几年, 由于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需求方面的发展, 欣赏高雅艺术演出逐渐成
摘要:在《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利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了日本文化的矛统一。菊花象征着恬静淡然,武士刀代表着刚烈自闭,在《菊与刀》中,作者重点强调了日本这种矛盾的性格来自三个方面:等级观念,情意观念,羞耻观念。如今,这本书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的经典著作。  关键词:矛盾;等级观念;羞耻观念;情意观念  一、写作背景  1944年,诺曼底的登陆的成功标志着二战的即将结束。日本,德国的失败已成
目的 探讨吸入20×10-6(V/V)浓度一氧化氮(NO)气体对大鼠内毒素性肺炎症损伤时磷脂酰胆碱(PC)合成代谢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先随机分为接受静脉注射内毒素(LPS)和对照组(C),24h后再随机给予吸空气(Air)、95%氧气(O2)、20×10-6NO加空气(NO)、20×10-6NO加95%氧气(O2NO)干预.采用氚标记氯化胆碱掺入法,测大鼠合成PC能力.Weinhold法测肺组织磷
摘要: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转变成现代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因此,服务创新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产品和服务在特征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因而两者在创新实践中也有着不同的特征。但是又由于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服务创新与产品创新的区别与联系,为进一步探索服务创新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服务创新;产
管理在当今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大,如何正确的认识管理及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对我们今后如何正确的应用管理知识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管理的科学性  我们说管理的科学性,首先要说管理是一门科学。对管理是否是一门科学的疑问至今仍然存在。不少人提出:“为什么有些没上过大学,没有学过管理的人,照样把企业办的很好?”所以,有人坚持认为管理才能是天生的,管理的教育无多大的现实意义。  (一
中医有不少治疗咳喘的方剂,其中有一些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经过成百上千年的实践,现在仍在临床中广泛运用。苏子降气丸和定喘汤就是其中的代表。 There are many prescripti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