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按:2004年仲春我在台湾访问了一个月。这段日子正值民进党开始其第二次执政,人们的选战激情渐趋平静,两岸关系处于新的敏感期。台湾知识分子在思考什么问题?台湾学者与普通民众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台湾民主转型有什么经验教训?这些都是我感兴趣的。尽管海峡两岸都进入了信息社会,但人们关于对岸的理解,仍经由既存观念的不自觉过滤。在台湾的日子里,我有意接触各种类型的人,尽可能聆听他们的想法。即使晚上12点返回寓所,我也会把当天的感受记录下来,有时要写到凌晨2点,因为第二天还有新的思想交流在等着我。日记记下的是我对一个真实的台湾的观感,包括自己在台湾的讲演与交流中表达的思想以及台湾朋友的反应。可以说,本文并不是一般的台湾观光日记,而是一份访学者的思想实录。两岸知识分子思想的自由交流与碰撞,在四年后的今天,或许仍然会引发读者的新的思考。
前一次去台湾是6年之前的1998年,当时离台前一位台湾朋友对我说,在台湾主张台独的,包括急独派与缓独派,大约占全部人口的12%左右;主张急统或有条件统一的,同样也只占15%左右。台湾大多数人是主张“不统不独”的中间派。这使我产生一种问题并不那么严重的感觉。甚至觉得,在台湾民主化的现状下,任何当权的政客都不能忽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间群体。即使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上台,也将会受到中间群体的票源的牵制而不得不走向温和化。然而,这几年(1998—2004)的情况与我的预想相反,台独势力进一步发展,岛上主张统一的人们似乎已经被边缘化了。大陆人对此确实有忧虑。
既然中间派占人口多数,近年来的台湾民主化为什么并没能有效抑制台独势力,相反台独派似乎在民主化过程中“如鱼得水”?两岸关系在这种情势下将有何种趋势?一位台湾朋友说,同胞之间兵戎相见,即使统一,也是一种低质量的统一,战争结下的仇恨,会世代相继,出现许多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大家都说,现在大陆正处于一百多年现代化过程中的最好时期,两岸中国人要想办法运用自己的智慧争取和平发展。
台湾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实质性的挑战,是绕不过去的。作为一个以百年中国现代化与当代转型作为学术关注点的学者,我要自由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观察、思考这些困扰自己的问题,并运用自己的学理资源去寻找答案,此次旅行也可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人生体验。
几乎每次出远门,都会由于我的粗心大意而变得一波三折。到了机场才被告知,必须先买好回程票才可以去台湾。对许多人,这是个常识,我事先却一无所知。于是在机场花大价钱买了全价的回程票,终于被放行,上了后一班的飞机。
到了香港机场内的台湾中华旅行社,办事处的女士又要审阅我的《在台每日活动日程表》,要我详细列明每天上午到下午全部的具体活动内容。我又没从家带出来。难道要我飞回上海去取不成?好在他们对我的邀请函研究了半天,采取了通融的办法,要我把每天在台湾的行程写在上交给他们的表格背后。
我总算拿到了入境证。不过我爱提意见的老毛病又犯了,居然向他们建议,今后请在《入境申请书》上预先说明,要求入境者必须带上在台的每日行程表,那位负责的女士马上严厉起来,说这是邀请单位应该做的事,你问他们!好汉不吃眼前亏,我只好打住。心里却想,如果她能在态度上更亲和一点,一定会给赴台的大陆人留下对台湾的更为美好的第一印象。我们似乎也有同样的问题。一位台湾朋友曾对我说,如果大陆的发言人,换成一位可爱的小姐,用柔美平和的声音宣读同样一份官方声明,对台湾人的效果可能要好很多。
到台北桃园机场已经是晚上7点20分,比正常到达时间晚了3个半小时。整个机场已经是空荡荡的了,远不如上海机场的繁忙。因为我迟到,前来接机的台北朋友早已经回去了,打电话给邀请单位的Z君,他要我直接乘计程车过去。
从桃园机场去市区坐计程车真是大价钱,把身上带的全部台币凑齐才刚好够数。司机是个年轻人,一路上与我相谈甚欢。他是个大学毕业生,原先开了一家电脑配件商店,由于经济不景气而失业,于是开起计程车,每天工作12小时。
他说陈水扁要被“修理”才行,并谈到枪击事件的种种可疑堂堂台湾首脑,出来不坐防弹车,却坐当地借来的车,不带保镖,连司机也是借来的,给人的感觉真好像是事先预谋好了,以配合枪击案发生似的。更为离奇的是,出了枪击案这样的大事,民进党当局居然没有封锁现场,实在难以自圆其说。他还说,现在全台湾分成两大派,不但族群分裂,连有的家庭内部都分成两派,甚至造成打架、离婚。不过他觉得国民党也不争气,选举日需要蓝营派出2000人监票,在这么关键的时刻,这样的人数也凑不齐,实在太没有战斗力了。民进党虽然只成立了十来个年头,好胜敢斗颇似“革命党”,国民党斗它不过。
他还说,台湾中产阶级及知识分子大都倾向于国民党,而蓝领阶层则颇多倾向于民进党。我过去只知道国民党支持者在台北,台南则是民进党的势力范围,从没听说过从阶层上划分阵营的,这可是个新鲜信息——他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情况肯定没那么绝对。他又说国民党腐败是事实,但哪个国家没有腐败?关键是要把经济搞上去,国民党当政时固然腐败,但至少经济还比较好,老百姓过得还可以,现在是越来越糟,大家对台湾前景缺乏信心。
这是我第一次听一个台湾本地人评说陈水扁,算是与台湾政治生活的多元化打了第一个照面。今后我肯定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40分钟后,计程车开到台北市区,也许是夜已深了,台北的灯火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繁密。但台湾人却太像大陆人,甚至比香港人还像大陆人,一点生疏感都没有,毕竟是一个民族。
晚上住在大学招待所一间刚粉刷过的大房间,我将在这里度过一个月。招待所在小山坡下面,是一幢1950年代造的旧大楼。我住的,是访问学者专用的房间,此房间与研究所连为一体,资料库就在隔壁。约有三四十平方米。据说当年李登辉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就住在邻近的某房间。
前一次去台湾是6年之前的1998年,当时离台前一位台湾朋友对我说,在台湾主张台独的,包括急独派与缓独派,大约占全部人口的12%左右;主张急统或有条件统一的,同样也只占15%左右。台湾大多数人是主张“不统不独”的中间派。这使我产生一种问题并不那么严重的感觉。甚至觉得,在台湾民主化的现状下,任何当权的政客都不能忽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间群体。即使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上台,也将会受到中间群体的票源的牵制而不得不走向温和化。然而,这几年(1998—2004)的情况与我的预想相反,台独势力进一步发展,岛上主张统一的人们似乎已经被边缘化了。大陆人对此确实有忧虑。
既然中间派占人口多数,近年来的台湾民主化为什么并没能有效抑制台独势力,相反台独派似乎在民主化过程中“如鱼得水”?两岸关系在这种情势下将有何种趋势?一位台湾朋友说,同胞之间兵戎相见,即使统一,也是一种低质量的统一,战争结下的仇恨,会世代相继,出现许多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大家都说,现在大陆正处于一百多年现代化过程中的最好时期,两岸中国人要想办法运用自己的智慧争取和平发展。
台湾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实质性的挑战,是绕不过去的。作为一个以百年中国现代化与当代转型作为学术关注点的学者,我要自由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观察、思考这些困扰自己的问题,并运用自己的学理资源去寻找答案,此次旅行也可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人生体验。
几乎每次出远门,都会由于我的粗心大意而变得一波三折。到了机场才被告知,必须先买好回程票才可以去台湾。对许多人,这是个常识,我事先却一无所知。于是在机场花大价钱买了全价的回程票,终于被放行,上了后一班的飞机。
到了香港机场内的台湾中华旅行社,办事处的女士又要审阅我的《在台每日活动日程表》,要我详细列明每天上午到下午全部的具体活动内容。我又没从家带出来。难道要我飞回上海去取不成?好在他们对我的邀请函研究了半天,采取了通融的办法,要我把每天在台湾的行程写在上交给他们的表格背后。
我总算拿到了入境证。不过我爱提意见的老毛病又犯了,居然向他们建议,今后请在《入境申请书》上预先说明,要求入境者必须带上在台的每日行程表,那位负责的女士马上严厉起来,说这是邀请单位应该做的事,你问他们!好汉不吃眼前亏,我只好打住。心里却想,如果她能在态度上更亲和一点,一定会给赴台的大陆人留下对台湾的更为美好的第一印象。我们似乎也有同样的问题。一位台湾朋友曾对我说,如果大陆的发言人,换成一位可爱的小姐,用柔美平和的声音宣读同样一份官方声明,对台湾人的效果可能要好很多。
到台北桃园机场已经是晚上7点20分,比正常到达时间晚了3个半小时。整个机场已经是空荡荡的了,远不如上海机场的繁忙。因为我迟到,前来接机的台北朋友早已经回去了,打电话给邀请单位的Z君,他要我直接乘计程车过去。
从桃园机场去市区坐计程车真是大价钱,把身上带的全部台币凑齐才刚好够数。司机是个年轻人,一路上与我相谈甚欢。他是个大学毕业生,原先开了一家电脑配件商店,由于经济不景气而失业,于是开起计程车,每天工作12小时。
他说陈水扁要被“修理”才行,并谈到枪击事件的种种可疑堂堂台湾首脑,出来不坐防弹车,却坐当地借来的车,不带保镖,连司机也是借来的,给人的感觉真好像是事先预谋好了,以配合枪击案发生似的。更为离奇的是,出了枪击案这样的大事,民进党当局居然没有封锁现场,实在难以自圆其说。他还说,现在全台湾分成两大派,不但族群分裂,连有的家庭内部都分成两派,甚至造成打架、离婚。不过他觉得国民党也不争气,选举日需要蓝营派出2000人监票,在这么关键的时刻,这样的人数也凑不齐,实在太没有战斗力了。民进党虽然只成立了十来个年头,好胜敢斗颇似“革命党”,国民党斗它不过。
他还说,台湾中产阶级及知识分子大都倾向于国民党,而蓝领阶层则颇多倾向于民进党。我过去只知道国民党支持者在台北,台南则是民进党的势力范围,从没听说过从阶层上划分阵营的,这可是个新鲜信息——他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情况肯定没那么绝对。他又说国民党腐败是事实,但哪个国家没有腐败?关键是要把经济搞上去,国民党当政时固然腐败,但至少经济还比较好,老百姓过得还可以,现在是越来越糟,大家对台湾前景缺乏信心。
这是我第一次听一个台湾本地人评说陈水扁,算是与台湾政治生活的多元化打了第一个照面。今后我肯定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40分钟后,计程车开到台北市区,也许是夜已深了,台北的灯火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繁密。但台湾人却太像大陆人,甚至比香港人还像大陆人,一点生疏感都没有,毕竟是一个民族。
晚上住在大学招待所一间刚粉刷过的大房间,我将在这里度过一个月。招待所在小山坡下面,是一幢1950年代造的旧大楼。我住的,是访问学者专用的房间,此房间与研究所连为一体,资料库就在隔壁。约有三四十平方米。据说当年李登辉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就住在邻近的某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