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专业教学内容整合是节约学时、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专业教学内容整合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并贯彻于日常教学的具体过程中。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教学内容整合;职业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正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然而,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切实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才能促进中职教学质量的大提高。
一、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矛盾
1 生源质量低的矛盾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以前的学习成绩通常是不理想的。而造成其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职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内容深度和学习的继续;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明确的目标,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 专业基础课内容表述不一的矛盾
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不同学科相关联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同或相近,例如《电子工艺》教材中的阻容感元件知识与《电工基础》教材中的电阻电容电感章节、《电子工艺》教材中的万用表使用与《电工基础》教材中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及改造章节等。它们各自在知识内容安排先后次序上不同、教学目标不同、侧重点不同,又是由不同老师各自独立教学,造成学生知识理解上的困惑。例如,在《电子工艺》课程中对电阻教学重点在于电阻标称阻值的直接读取和实际阻值的万用表测量,而《电工基础》课程中对电阻教学的重点则是在电路中的串并联后阻值的理论计算,尽管计算结果的组值电阻在实际中有时根本不存在。
3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应用课内容衔接上的矛盾
当前电子专业教学一般是先学基础知识而后学习相关的应用课程,造成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上的脱节。中职生扩散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弱,导致他们将各课程的学习各自独立,而忽视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思维模式使学生在学基础专业课时,只知其出但不知其用,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在学习后续专业知识时,又无法与已学基础知识相联系,感到茫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一句话就是基础课学而不知其用,应用课学而不知其出,也就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这也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4 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相分离的矛盾
众多的中职院校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将专业课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上完几节的单元电路理论课,然后再完成相关的实验,将实验变成对理论的单纯验证;上完整机电路分析,然后再进行整机的安装,理论学习与相应实跌课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及时联系、互相促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这些矛盾的客观存在,要求我们要实施教学整合。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尽可能多的将新知识和新技能更好的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电子专业教学内容整合方向
“整合”的主要含义是结合、融合、集成、成为一体、一体化等等。由于企业对从业者个人综合能力的越加重视,中职电子专业教学内容整合应当是在“能力中心观”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专业教学硬件资源、教学方法、人力资源和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传授学生必备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大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
1 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整合
专业基础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常用仪器的使用能力、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读检测能力、单元电子电路的认知能力分析方法、简单故障的分析能力和检修能力。而涵盖这些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包含《电子工艺》、《电工基础》以及《电子线路》等,课程跨越了电子和电工两门专业学科。因此我们要打破不同专业学科的框架,将不同专业学科的相同或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将学科进行合并。我们可以将三门课程合并为《电工电子学》。同时《电工基础》中的内容有相当部分与《电子工艺》相重复如电阻,电容,电源,万用表等,《电子工艺》中对器件识读、焊接、仪器使用实际上在每个单元电路的实验中都会用到,完全可以将它穿插在单元实验中进行相应实践技能的培养。
2 专业基础课与应用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整合
“能力中心”的职业教育观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而能力只能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在“实践做、应用中”进行培养。因而教学中要打破专业基础课和应用专业课的框框,进行基础教学和应用教学内容的整合。将基础教学内容穿插融入到应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通信技术专业可以将《电子线路》与《电话机原理》《GSM手机原理》进行整合,将典型单元电路分解到实际应用电路中加以学习,如可以将桥式整流电路并到电话机的极性定向电路中学习,将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并到送受话电路中学习;可以将电话机与手机进行糅合,比如相同的拨号电路,送受话器等等,总之,不必过分区分科目。不但理论教学可以整合,实践教学也可以。比如可以将基本的焊接训练融入到手机的吹焊技能训练中等等。
3 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整合
职业技能操作技巧就应该在实训过程中得到训练、提升。理论知识的抽象性也常常可以通过实践现象的直观可见性获得突破。专业教学应该摒弃以往先理论后实践或是先实践后理论的做法,强调理实一体,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操作与检修中理解理论。这样做既可以减低难度,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实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数字电路中与、或、非门的教学;模电中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等等。
通过整合,使原本枯燥单调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教学的难度降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求知欲,使学习的效率效果大为提高。通过整合,让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以充分训练,真正做到使学生学而知用、用而知学。通过整合,使教学场地与教学设备的统筹安排更加方便,教学的硬件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通过整合,使原本被重复浪费的学时得以解放(例如《电子工艺》、《电工基础》以及《电子线路》的整合,整合前,三门课程一般要380学时,现在一般需280学时),进而开设新的课程吐故纳新,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代同步。
三、电子专业教学内容整合的核心是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 质的劳动者。因此职教专业建设必须高度关注当代以能力为中心的人力资源观。“职业能力中心”职教专业教学区别传统的普通教育的“学科本位”,“学科本位”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严谨性,而“职业能力中心”观则强调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行业的发展要求一个合格的中职毕业生必须要具备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读检测能力、常用仪器的使用能力、电路图的识读能力、简单故障的判别维修能力、团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因此我们要将对这些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内容的整合中,强调整合的实效。
下面以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为例,说明如何在具体教学内容整合过程贯彻职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进行专业基础教学内容的整合。将电子工艺教学内容中仪器使用部分的示波器、信号源、电源和万用表的使用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融入到实训的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常规仪器的能力。如前所述,在一般的实验课上,教师为了让大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教师所期望的正确结果,进而达到验证知识的目的,通常将仪器设备状态都事先调好了。比如电源事先调好,学生只要打开电源开关就能得到实验所需电压;信号源、示渡器档位以及各波段开关位置设好等等,学生所做的实际上只是机械的动作,缺少了思考的环节和探索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些往往是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的,他(她)必须能够根据实际电路或设备的需要,实际测试要求来自行判断并调整好仪器设备,自己完成电路与设备的连接,自己测调到所需的数据。俗话说的好,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最实在;失败后的成功更甜蜜,记忆最深刻。因此,我在上课中强调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做中学、在学中做。要求学生根据电路参数要求,自己实际动手完成仪器连接调试,电路参数以及波形的测调。让学生在失败与成功交互的探索思考中学习,进而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这样的整合使学生对仪器的使用、电路工作数据的测量更加熟悉。通过参与电路连接,对电气规则、电路的信号流程有更深的体会,提高实践技能的训练效果。而我的作用只是协助、答疑、控制。
其次,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把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与电话机送受话电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电路图识读能力;把电源调节,工作点测调、影响放大效果的因素教学与故障检修(音轻、无声)相结合,培养学生简单故障的分析和排查能力。传统教学一般在讲完单级放大器电路结构、元器件作用等等相关知识后也就结束了,即便涉及到应用,很多也就是提下应用电路的名称。但是,理想与实际总是无法达到完美的重合。理论上所学的东西与实际中所用的未必就完全一样,因为在实际工作环境要比理想环境更加复杂。比如,温度、湿度的影响、电磁干扰的存在、电源电压的波动、负载的不可定性、频响的要求不同、人为干扰的不可预见性等等。它使得实际的电路要比基础电路要复杂。学生可能对单级放大器的电路结构滚瓜烂熟,但放到实际电路中,他可能就晕了。因为元件多了,电路画法更多的是遵循行业的规范。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让学生通过两个电路的对比,认知实际电路的变化,元件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学生通过单元电路的实验可能懂得了静态工作点的概念、作用、放大性能的影响因素等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碰到故障时,他又傻眼了,不知道将他所学的这些知识与故障的检修联系起来,失去了学习的实际意义。上课中,我们将电话机中的送受话电路音轻与无声的简单故障引入到单级放大器的学习中。将电源作用,工作点作用与无声故障检修相联系;将放大器的放大作用,放大效果的影响因素与音轻故障相联系。达到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简单故障的检修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内容整合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1 专业课教材资源的匮乏与对策
由于自身具有专业复杂性、办学多样性和社会密切性等特点,职业学校在教材建设方面,客观上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教材内容脱离各地区、行业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实际;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缺乏教学性、可读性,也缺少弹性,不利于自学和选修;教材体系以学科教材为主,受专业限制,形式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教材编写周期较长,且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及时反映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因此,必须进行由专业教师、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工人员共同组成教材编写组,对现有教材进行重编、删掉陈旧过时的内容、加入新技术的应用内容,以适应时代需要。
2 专业教学硬件资源的困境与对策
由于对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只能在实践应用中进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学生的实践内容增多,实践操作量加大。这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但同时也带来负面的影响。表现为教学场地调配的困难和实践设备损耗的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求学校必须加大对硬件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必须从管理人手,加强设备的统筹安排、增加设备的维护人员、实验室配小管理员协助现场管理。此外,还要加大对学生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爱护仪器设备。
3 专业教学软件资源的困境与对策
实施专业教学内容整合,要求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的课堂组织和管控能力。然而,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有经验的老教师不断退休,而年轻的教师刚刚出大学校门不久。为此,我们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从职业道德,师德教育和专业培训三管齐下,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好的效果。
总之,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中心”的职业教育观,指导我们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学生真正学而知用、用而知学、学而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的高中等技术人才。以上只是个人对电子专业教学内容整合的浅见与认识,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雷正光,当代职教专业建设若干新理念[J],职教论坛,2005,(8)下.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教学内容整合;职业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正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然而,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切实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才能促进中职教学质量的大提高。
一、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矛盾
1 生源质量低的矛盾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以前的学习成绩通常是不理想的。而造成其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职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内容深度和学习的继续;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明确的目标,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 专业基础课内容表述不一的矛盾
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不同学科相关联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同或相近,例如《电子工艺》教材中的阻容感元件知识与《电工基础》教材中的电阻电容电感章节、《电子工艺》教材中的万用表使用与《电工基础》教材中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及改造章节等。它们各自在知识内容安排先后次序上不同、教学目标不同、侧重点不同,又是由不同老师各自独立教学,造成学生知识理解上的困惑。例如,在《电子工艺》课程中对电阻教学重点在于电阻标称阻值的直接读取和实际阻值的万用表测量,而《电工基础》课程中对电阻教学的重点则是在电路中的串并联后阻值的理论计算,尽管计算结果的组值电阻在实际中有时根本不存在。
3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应用课内容衔接上的矛盾
当前电子专业教学一般是先学基础知识而后学习相关的应用课程,造成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上的脱节。中职生扩散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弱,导致他们将各课程的学习各自独立,而忽视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思维模式使学生在学基础专业课时,只知其出但不知其用,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在学习后续专业知识时,又无法与已学基础知识相联系,感到茫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一句话就是基础课学而不知其用,应用课学而不知其出,也就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这也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4 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相分离的矛盾
众多的中职院校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将专业课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上完几节的单元电路理论课,然后再完成相关的实验,将实验变成对理论的单纯验证;上完整机电路分析,然后再进行整机的安装,理论学习与相应实跌课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及时联系、互相促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这些矛盾的客观存在,要求我们要实施教学整合。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尽可能多的将新知识和新技能更好的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电子专业教学内容整合方向
“整合”的主要含义是结合、融合、集成、成为一体、一体化等等。由于企业对从业者个人综合能力的越加重视,中职电子专业教学内容整合应当是在“能力中心观”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专业教学硬件资源、教学方法、人力资源和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传授学生必备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大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
1 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整合
专业基础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常用仪器的使用能力、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读检测能力、单元电子电路的认知能力分析方法、简单故障的分析能力和检修能力。而涵盖这些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包含《电子工艺》、《电工基础》以及《电子线路》等,课程跨越了电子和电工两门专业学科。因此我们要打破不同专业学科的框架,将不同专业学科的相同或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将学科进行合并。我们可以将三门课程合并为《电工电子学》。同时《电工基础》中的内容有相当部分与《电子工艺》相重复如电阻,电容,电源,万用表等,《电子工艺》中对器件识读、焊接、仪器使用实际上在每个单元电路的实验中都会用到,完全可以将它穿插在单元实验中进行相应实践技能的培养。
2 专业基础课与应用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整合
“能力中心”的职业教育观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而能力只能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在“实践做、应用中”进行培养。因而教学中要打破专业基础课和应用专业课的框框,进行基础教学和应用教学内容的整合。将基础教学内容穿插融入到应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通信技术专业可以将《电子线路》与《电话机原理》《GSM手机原理》进行整合,将典型单元电路分解到实际应用电路中加以学习,如可以将桥式整流电路并到电话机的极性定向电路中学习,将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并到送受话电路中学习;可以将电话机与手机进行糅合,比如相同的拨号电路,送受话器等等,总之,不必过分区分科目。不但理论教学可以整合,实践教学也可以。比如可以将基本的焊接训练融入到手机的吹焊技能训练中等等。
3 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整合
职业技能操作技巧就应该在实训过程中得到训练、提升。理论知识的抽象性也常常可以通过实践现象的直观可见性获得突破。专业教学应该摒弃以往先理论后实践或是先实践后理论的做法,强调理实一体,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操作与检修中理解理论。这样做既可以减低难度,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实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数字电路中与、或、非门的教学;模电中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等等。
通过整合,使原本枯燥单调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教学的难度降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求知欲,使学习的效率效果大为提高。通过整合,让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以充分训练,真正做到使学生学而知用、用而知学。通过整合,使教学场地与教学设备的统筹安排更加方便,教学的硬件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通过整合,使原本被重复浪费的学时得以解放(例如《电子工艺》、《电工基础》以及《电子线路》的整合,整合前,三门课程一般要380学时,现在一般需280学时),进而开设新的课程吐故纳新,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代同步。
三、电子专业教学内容整合的核心是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 质的劳动者。因此职教专业建设必须高度关注当代以能力为中心的人力资源观。“职业能力中心”职教专业教学区别传统的普通教育的“学科本位”,“学科本位”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严谨性,而“职业能力中心”观则强调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行业的发展要求一个合格的中职毕业生必须要具备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读检测能力、常用仪器的使用能力、电路图的识读能力、简单故障的判别维修能力、团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因此我们要将对这些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内容的整合中,强调整合的实效。
下面以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为例,说明如何在具体教学内容整合过程贯彻职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进行专业基础教学内容的整合。将电子工艺教学内容中仪器使用部分的示波器、信号源、电源和万用表的使用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融入到实训的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常规仪器的能力。如前所述,在一般的实验课上,教师为了让大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教师所期望的正确结果,进而达到验证知识的目的,通常将仪器设备状态都事先调好了。比如电源事先调好,学生只要打开电源开关就能得到实验所需电压;信号源、示渡器档位以及各波段开关位置设好等等,学生所做的实际上只是机械的动作,缺少了思考的环节和探索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些往往是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的,他(她)必须能够根据实际电路或设备的需要,实际测试要求来自行判断并调整好仪器设备,自己完成电路与设备的连接,自己测调到所需的数据。俗话说的好,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最实在;失败后的成功更甜蜜,记忆最深刻。因此,我在上课中强调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做中学、在学中做。要求学生根据电路参数要求,自己实际动手完成仪器连接调试,电路参数以及波形的测调。让学生在失败与成功交互的探索思考中学习,进而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这样的整合使学生对仪器的使用、电路工作数据的测量更加熟悉。通过参与电路连接,对电气规则、电路的信号流程有更深的体会,提高实践技能的训练效果。而我的作用只是协助、答疑、控制。
其次,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把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与电话机送受话电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电路图识读能力;把电源调节,工作点测调、影响放大效果的因素教学与故障检修(音轻、无声)相结合,培养学生简单故障的分析和排查能力。传统教学一般在讲完单级放大器电路结构、元器件作用等等相关知识后也就结束了,即便涉及到应用,很多也就是提下应用电路的名称。但是,理想与实际总是无法达到完美的重合。理论上所学的东西与实际中所用的未必就完全一样,因为在实际工作环境要比理想环境更加复杂。比如,温度、湿度的影响、电磁干扰的存在、电源电压的波动、负载的不可定性、频响的要求不同、人为干扰的不可预见性等等。它使得实际的电路要比基础电路要复杂。学生可能对单级放大器的电路结构滚瓜烂熟,但放到实际电路中,他可能就晕了。因为元件多了,电路画法更多的是遵循行业的规范。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让学生通过两个电路的对比,认知实际电路的变化,元件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学生通过单元电路的实验可能懂得了静态工作点的概念、作用、放大性能的影响因素等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碰到故障时,他又傻眼了,不知道将他所学的这些知识与故障的检修联系起来,失去了学习的实际意义。上课中,我们将电话机中的送受话电路音轻与无声的简单故障引入到单级放大器的学习中。将电源作用,工作点作用与无声故障检修相联系;将放大器的放大作用,放大效果的影响因素与音轻故障相联系。达到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简单故障的检修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内容整合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1 专业课教材资源的匮乏与对策
由于自身具有专业复杂性、办学多样性和社会密切性等特点,职业学校在教材建设方面,客观上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教材内容脱离各地区、行业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实际;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缺乏教学性、可读性,也缺少弹性,不利于自学和选修;教材体系以学科教材为主,受专业限制,形式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教材编写周期较长,且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及时反映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因此,必须进行由专业教师、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工人员共同组成教材编写组,对现有教材进行重编、删掉陈旧过时的内容、加入新技术的应用内容,以适应时代需要。
2 专业教学硬件资源的困境与对策
由于对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只能在实践应用中进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学生的实践内容增多,实践操作量加大。这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但同时也带来负面的影响。表现为教学场地调配的困难和实践设备损耗的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求学校必须加大对硬件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必须从管理人手,加强设备的统筹安排、增加设备的维护人员、实验室配小管理员协助现场管理。此外,还要加大对学生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爱护仪器设备。
3 专业教学软件资源的困境与对策
实施专业教学内容整合,要求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的课堂组织和管控能力。然而,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有经验的老教师不断退休,而年轻的教师刚刚出大学校门不久。为此,我们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从职业道德,师德教育和专业培训三管齐下,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好的效果。
总之,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中心”的职业教育观,指导我们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学生真正学而知用、用而知学、学而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的高中等技术人才。以上只是个人对电子专业教学内容整合的浅见与认识,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雷正光,当代职教专业建设若干新理念[J],职教论坛,2005,(8)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