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逐渐变成教学最重要的部分,而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对于思维的学习,因此,数学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逻辑、形象、直觉等思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才可以自主地理解理论知识,学会计算,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师需要转变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以下几点探讨。
一、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思维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很多教师都会采取背诵公式的方法来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只是死记硬背。但是,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的定势中,因此,利用形象的物体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就成了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步骤。而数形结合作为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且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析探究出理论知识的本质,最后成功地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地利用图形来分析、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中,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拿出了课前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纸盒,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注长方体的六个面。笔者让同学们依次观察之后,沿着长方体的棱剪开,再次让学生观察它的形状。之后,笔者提出问题:“根据你的观察,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有的同学就提出了剪开之后的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由此可见,通过数形结合方式的讲解,可以有效地打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的思维潜力得到开发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再运用到生活中去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学生所亲身经历的事运用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是可以给生活带来好处,这样才能让学生充满斗志,并且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以生活为例,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交流的活动过程,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相应的数学水平也就提高了。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的图画、文字、有趣的活动,以及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图画、文字以及有趣活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
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要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基础。比如:在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加减法”中“有几辆车”这一课时,笔者首先以生活情境为例,向同学们提出了“如果你的爸爸有一辆车,妈妈有两辆车,那么你们家一共有几辆车呢?”等问题。这样关于生活的小问题,就将课本中的问题变得简单化、生活化了,也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再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帆船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你在生活中见过船吗?那船的形状像什么?它又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等问题,在看见图片之后,学生的反应都很热烈,很多學生都争着说自己见过这种船。有的学生说:这个船像个三角形,船上的帆也像三角形;还有的同学说:这些三角形看起来都不太一样。通过学生的回答,笔者就顺势对于三角形的分类和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了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三角形的不同,让学生产生了成就感,收获了知识,同时在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生在课上注意力难集中,容易走神,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最终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所以,笔者在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上做出了不少研究,比如用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数的奇偶性》时,笔者为了让学生对于奇偶性有一个初步的感受,把全班45个学生分成了六组,人数分别为5、67、8、9、10,做一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只能在本组交换,并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人交换一次。在游戏之后,就有同学发现5、7、9人的组都有一个人没能跟别人换座位。根据出现的问题,笔者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学生就能很直观地找出原因:因为68、10是2的倍数,而5、7、9不是。通过学生总结出的结论,笔者成功地引出了奇偶性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特质得到了满足,自豪感被成功激发出来,成功地将抽象的理论实际化,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与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构建,才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中最为艰巨的任务,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多渠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材施教,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泗洪姜堰实验学校 江苏】
一、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思维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很多教师都会采取背诵公式的方法来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只是死记硬背。但是,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的定势中,因此,利用形象的物体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就成了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步骤。而数形结合作为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且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析探究出理论知识的本质,最后成功地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地利用图形来分析、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中,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拿出了课前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纸盒,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注长方体的六个面。笔者让同学们依次观察之后,沿着长方体的棱剪开,再次让学生观察它的形状。之后,笔者提出问题:“根据你的观察,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有的同学就提出了剪开之后的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由此可见,通过数形结合方式的讲解,可以有效地打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的思维潜力得到开发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再运用到生活中去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学生所亲身经历的事运用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是可以给生活带来好处,这样才能让学生充满斗志,并且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以生活为例,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交流的活动过程,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相应的数学水平也就提高了。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的图画、文字、有趣的活动,以及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图画、文字以及有趣活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
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要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基础。比如:在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加减法”中“有几辆车”这一课时,笔者首先以生活情境为例,向同学们提出了“如果你的爸爸有一辆车,妈妈有两辆车,那么你们家一共有几辆车呢?”等问题。这样关于生活的小问题,就将课本中的问题变得简单化、生活化了,也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再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帆船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你在生活中见过船吗?那船的形状像什么?它又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等问题,在看见图片之后,学生的反应都很热烈,很多學生都争着说自己见过这种船。有的学生说:这个船像个三角形,船上的帆也像三角形;还有的同学说:这些三角形看起来都不太一样。通过学生的回答,笔者就顺势对于三角形的分类和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了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三角形的不同,让学生产生了成就感,收获了知识,同时在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生在课上注意力难集中,容易走神,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最终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所以,笔者在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上做出了不少研究,比如用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数的奇偶性》时,笔者为了让学生对于奇偶性有一个初步的感受,把全班45个学生分成了六组,人数分别为5、67、8、9、10,做一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只能在本组交换,并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人交换一次。在游戏之后,就有同学发现5、7、9人的组都有一个人没能跟别人换座位。根据出现的问题,笔者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学生就能很直观地找出原因:因为68、10是2的倍数,而5、7、9不是。通过学生总结出的结论,笔者成功地引出了奇偶性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特质得到了满足,自豪感被成功激发出来,成功地将抽象的理论实际化,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与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构建,才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中最为艰巨的任务,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多渠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材施教,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泗洪姜堰实验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