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及其对历史教学的启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98122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序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从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Ι卷历史试题来看,高考对上述思维能力的考查有着内在的特点和规律。这提示广大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强化史料、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的教学,关注社会生活和学术研究,积极开展探究性活动课,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历史思维能力;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92-2
  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对于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学术界观点颇多,笔者比较认同赵亚夫教授的观点。赵亚夫教授认为:“历史思维能力是以历史知识为依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以及预见未来的智力思维能力”[1]。他将历史思维能力细化为历史时序思维能力、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以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Ι卷历史试题(以下简称“高考试题”)为例,研究高考对历史思维能力考查的特点,并据此得出某些启示,以期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高考试题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一)历史时序思维能力
  历史时序思维能力以一定的历史史实、历史史料为依据,从纵向的时间性(时间先后顺序、时间结构)和横向的时间性(阶段特征、不同维度)的角度来叙述、观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时序思维能力是理解历史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历史学科所独有的特性。任何历史事件(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时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历史事件(人物)置于历史进程的时间框架当中,才能彰显其存在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2016每一道高考试题或多或少都考查了时序思维能力,其中第25、27、28、31、32、33、48等题尤为明显。历史时序思维能力的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从横向的时间性看
  侧重考查历史阶段特征,从而考查学生宏观理解能力。试题以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将所需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查学生对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理解该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第25题、27题、33题、48题);甚至还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为切入点,将中国的历史事件置于当时国际大背景下,从而考查学生宏观理解能力(如第28题、31题)。
  2.从纵向的时间性看
  侧重考查历史事件前后的關联性,尤其强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试题史料为载体,将所要认知的对象(历史事件)放在长时段的历史长河中,考查历史事件前后的关联性,理解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从而考查学生整体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如第31题考查中国外交政策变化与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移的因果关系、第32题重点考查学生从长时段的视野认识罗马法的价值。
  (二)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历史逻辑思维能力以史料、史实为依据,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工具和方法,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能力。高考真题中“反映”、“表明”、“本质”这一类型的题目重点考查历史逻辑思维能力。高考试题中直接涉及逻辑思维能力考查的有第24、26、27、29、30、31、34、35、40题及选考试题等。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1.注重对归纳、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方法的考查
  归纳是由一系列具体的历史史实概括出一般规律性、抽象性的原理。它强调“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普遍的推理”。如第34题首先需要考生根据材料归纳出这些国际组织是原料生产国组织,进而判断出这是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国际组织。比较是把相关、相似、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如第29题西方人士对战争结果做出的预判实际上是其对中日近代化的比较(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而得出。
  2.强化对历史概念的考查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一般包括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它便于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本质的能力,从而成为高考真题考查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如第30题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长征时代”内涵的考查等;第32题对“罗马法”外延的考查;第33题对“君主立宪制”外延的考查等。
  3.引导学生辩证性的看待历史问题
  能够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如第40题第(2)对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主张的评价。
  4.强化对概括能力的考查
  概括能力,即学生整理材料,从材料中最大限度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如第40题(1)、(2)及选考试题中。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依据人们自身的知识或者经验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而能够针对各种不同的问题和情境提出不同的、新颖的解决方案。”[2]高考真题直接涉及到创造性思维考查的有第33、41题。创造性思维的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思维具有开放性和广阔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它倡导多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又给学生以广阔的选择空间,如第41题。该题力求做最大限度的开放,只给出少量材料和一个思考方向——“制度构想与实践”,要求考生自拟论题,有理有据地完成论证。同时,该题又给予考生以宽广的选择空间,譬如,考生可以联系古希腊民主制度验证卢梭的直接民主制构想;可以联系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批判卢梭的主权不可分割的观点等。
  2.注重对思维批判性的考查
  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命题者往往对教材中模糊或滞后的观点结论予以纠偏或批判,有时也会引进一些学术前沿成果,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第33题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考查。   二、对历史教学的启示
  高考试题对历史思维能力考查的特点和规律,启示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重视史料教学
  梁启超认为:史料是“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3]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也是中学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载体。在历史教学中,选取精当的史料、让学生分析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升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不能随意,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搜集和甄别史料,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要让学生参与到史料的搜集和甄别中,这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批判性。
  2.合理选择和利用史料,提升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史料的选择应多层面、多视角:历史是复杂多变的,教师提供的史料应当多层面、多视角,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有利于从多个维度剖析历史,得出合乎逻辑的历史结论。如人教版选修1在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教材着重说明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外在原因,而对变法失败的内因却未做说明。笔者在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提供了以下两则材料:第一则精选当时支持变法与反对变法方面的史料,从力量对比的角度阐释变法失败的原因;第二则提供涉及变法本身与维新派个体素质的材料,从内因的角度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从教学实践看,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史料教学,效果要遠远好于“定论式”的历史教学。
  (2)应当选择那些相互矛盾的史料。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须在矛盾运动中得以实现。传统的教科书只是把史料作为某一种结论的证据,作为课文的补充。提供相互矛盾性的史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判断和选择,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
  1.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
  首先通过“对历史概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相似、相近的历史概念进行对比,准确的构建历史概念”[4];其次要对历史概念的背景进行分析,把握历史概念的阶段特征和演变脉络,理清历史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适当的拓展历史概念;最后通过优化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熟练地使用历史概念。
  2.强化阶段特征的教学
  阶段特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每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呈现出来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基本特点。掌握了阶段特征,就意味着建立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宏观立体的知识结构。
  3.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梁启超曾说:“善治史者,不徒致力于各个之事实,而最要着眼于事实与事实之间”,“有许多历史上的事情,原来是一件件的分开着,看不出什么道理;若是一件件排比起来,意义就很大了。”历史事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串”“联”(横向)和“勾”“引”(纵向)能力:以时序为经构建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以时段为纬构建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地区之间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4.积极开展探究性活动课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提倡发现法和探究法。探究性活动课旨在改变以“填鸭式、满堂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特征的传统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突显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在开展探究性活动课的过程中,要把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落实到每一堂课中,落实到每一个史料的解读中,落实到每一个问题的设计中。
  5.关注社会生活和学术研究
  在历史教学中,关注社会现实和社会生活,将一些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考真题是史学研究者精心命制的,因此关注史学研究的成果,不仅是深刻把握课程内容的捷径,同时也是实现有效备考的法宝。
  6.注重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的教学
  国家考试命题中心主任刘芃说:“历史学科是很强的理性思维学科……历史思维的工具有概括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考证的方法等……如果没有这些思维工具,教材内容是死的,不会活。这种方法贯穿在整个试卷中。”《2017年考纲》明确指出:“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有赖于多种方法的采用,如历史理论是理解历史观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质疑习惯’、‘掌握习史方法’和‘理解多元史观并内化’[5]”。
  7.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又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参与性,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不再是“话语的霸权者和终结者”,而是课堂的引领者,鼓励多元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不唯师、不唯上的思维品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批判性。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4]赵剑峰,许铁军.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实测与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08).
  [5]戴加平.如何涵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历史教学,2016(05).
其他文献
这堂课是班主任老师主持的,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变了课程,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要给我们讲什么课,上课嘛,是我们最讨厌的事了,换个新鲜口味当然是好事,我们为此好奇而精神。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请解词——我的生命!  从一片唏嘘声中,我知道大家都和我的反应差不多:失望!可笑!没意思!  我知道,这算个很老套的时尚话题了,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呀什么的,我们早就提不起兴趣了,特别
“比起乡村,日本人更喜欢生活在雅致、精悍的城市。他们习惯在晚上8点之后约人一起出去逛街。”在2014年10月30日东京的一场新闻发布会,面对记者询问日本人口和企业大量集中在东京的原因时,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作为代表家乡福冈县一个农村选区的众议员,如是回答。  大阪吸纳东京移民的失败尝试  2011年春末,大阪的高级官员和商人们嗅到一个机会。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的东日本大地震
摘要:为了促进“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顺利实现,包括高中在内的各学段都全面实施了教育改革。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当中,美术作为对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在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的高中美术教学当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组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安排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外活动以及安排学科竞赛,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当中促
摘 要:要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就必须要在各学科教育中注入劳动教育的内核,将内隐的教育要素外显化。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利用思想政治课程渗透劳动教育,要系统研究教材内容,挖掘劳动教育资源,要积极创设劳动问题情境,切实改进教学方式,要延伸政治课堂,拓宽劳动教育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劳动;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45-2 
摘 要:囿于众多主客观原因,高中美术教学面临困境。随着新课标的颁布,高中美术教学改革迎来良机。因此,教师要契合新时代的要求,勇担育人使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推行质性评价。  关键词:时代需求;立德树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育人使命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89-1  对于高中美术到底应该怎么教、教什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者、
摘 要:信息技术课堂有别于其他学科,课堂重心通常在实践操作上,然而讲授法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发挥着主导作用,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因此,我们不应忽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恰恰应该利用讲授来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加有效。  關键词:讲授;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55-1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平时在
摘 要:主题情境教学法是促进学生形成学科素养和师生共同成长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认可,甚至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一股新潮。本文提出了优化主题情境教学的三个重要策略,即精选主题素材、设计巧妙设问、开展深度活动。  关键词:主题情境教学;优化策略;形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54-1  主题情境教学,是指通
摘 要:德育是培育小学生良好品德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教学。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德育的教育和哺育。同样的,正是在陪伴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上,小学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也得到了丰富和拓展,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本文旨在对小学生立德树人方面的工作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和小学教师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小学教师;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
摘要:作为教育对象的特殊群体,中学生的道德品质非常重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过程更复杂。如何优化新时期的德育任务,已成为困扰中职教师的一个问题。新标准是客观的要求重视学校德育业务,要求实现德育业务的生活化、信息化、实效性。德育事业不能传送单一的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德育成果。重点分析现在时代环境中学校教师优化德育教育业务,提高德育效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效能;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
涉足足球,一时佳话  2010年3月,继恒大女排之后恒大集团正式涉足足球,并提出了三年内中超夺冠五年内亚冠夺冠的口号,这可谓成了一时“佳话”——一个非常具有娱乐性的笑话。积弱已久的中国足球已经沦为笑柄,在此时“逆市而为”的恒大集团又是房企,自然难免被一众看官报以“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的心态,更有甚者将其当作土豪为了商业和政治利益的大肆炒作。  始料不及的是,被用来当成谈资的广州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