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眸 ,在高天厚土之间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到阿薇寄来的书稿时,我正在海南。
  自2009年出版第一部诗文选集《梦落故园》始,阿薇在不到十年间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已相继出版了五部诗文著作,即将付梓的《为你凝眸》是阿薇的第六部诗文作品选集。作品之丰,速度之快,令人翘指。
  阿薇新著《为你凝眸》,共收入诗歌、散文诗和散文作品计二百一十余篇(首)。其中,诗歌分七个编目,收入诗歌作品一百五十余首;散文诗分三个编目,收入作品38章;散文分两个编目,收入作品20篇。而且一如既往地在每个章节前都写有一段文笔深刻的前缀,不仅是对该章节的概括,更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一首首散文诗般的精美短章。
  展读阿薇即将付梓的新著《为你凝眸》,很难想象如此一部集诗情、文心、唯美、哲思于一炉、激情四射的诗文集,竟然出自一位年逾七旬的作家之手。若按年龄划分和业内关于青春期写作的界定,阿薇当属夕阳红写作方阵。尽管如是说,阿薇的写作散发的却是充满青春活力激情和历久弥香、日臻纯美的艺术魅力。读其作品,有如品咂窖藏多年的陈酒佳酿,饮罢唇齿留香,回味甘醇沁腹。从时间上看,《为你凝眸》中之诗文作品,均为阿薇近两年所作,其中一些作品已在报刊发表,更多的则被媒体平台制作成诗乐画颂之美篇,在网络和微信平台推介,广为赞誉流传。
  毋庸置疑,阿薇诗文作品的艺术成就,随着其作品的不断问世,已经卓然于读者视野,而《为你凝眸》则是阿薇文心雕龙、匠心独运、思想艺术臻美结合,诗文唯美创作的又一审美标高。
  如果说阿薇之前的所有著述注重融情唯美,展示了其诗心如月的温婉及书香门第修为的书卷之气,那么《为你凝眸》则如一块老坑满翠的祖母绿,夺目的精美中又多了一份厚重之感。这份厚重来自于阿薇对诗文唯美艺术表现形式的深层次思考和体验,来自阿薇的凝眸之倾情于生死相依的高天厚土之间。
  阿薇祖籍江南,成长于四季分明的辽阔北方关东。花甲年后,其诗其文虽不乏江南寻祖缱绻之情愫,但自幼植根于关东北方沃土,其诗文更多还是倾情于关东桑梓的高天厚土。在阿薇的视角里,苍茫辽阔的大东北有如生命的胎盘,与之有着与生俱来的血脉亲情。经历所至,阿薇有如一位不知疲倦的旅人,足迹踏遍了关东的白山黑水。阿薇在这片土地上钩沉历史、状写山川风物、探幽风花雪月、吟咏四季轮回、讴歌矿山力量、温婉执手之爱,其痴情血脉之贲张,足以动人心旌、撼人肺腑。因为,阿薇笔下的诗是啼血之韵,歌是喋血之音,更是难得的深情之作。
  是谁将严寒塞进关东/让冰雪/飞扬成极地的寒冷/那晶莹无遮的绵白/把黑土地包裹得严实无缝/我却依然能听见/听见冻层下面/来自遥远的铿镪回声
  这是阿薇《为你凝眸》开卷组诗《关东,我的关东》的起笔。诗人一开始就把读者的视野集结到千里冰封的喋血关东,用心痂感受历史的鞭痕,用肌肤触摸这土地太多的苦难与曾经的伤痛。字里行间,折射着诗人关东赤子之情与思想深邃的灵魂之光。
  灵魂锻造风骨。阿薇在关东的土地上求索着唯美艺术的至高境界,诗意地行走在广袤无垠的天地水云之间,一路踏歌而行。灵视的目光如豪士之剑,锋锐深深镌刻着历史之壁的巨幅岩画。长白组诗《把我的头颅给你》就是这样一首审阅历史、倾情凝眸,进而爆发出灵感岩浆诗喷的撼人力作。
  长白山/剑一样的长白山啊/就让我把我的头颅给你/只为试一下你今日的锋芒/看你的利刃/是否/是否依旧锋利/是否一如从前
  诗人阿薇透过历史的云层,凝眸着长白山那千百年前一次次怒吼,于乱云飞渡中仰视和倾听金戈铁马的厮杀,还有“风吹来的一地血色哀怨”。在这首曾在吉林省朗诵协会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朗诵艺术沙龙上被集体倾情朗诵的组诗中,阿薇对长白山的凝眸是三D的多维透视。全诗共分五章,层层递进地演绎着长白历史的沧桑与耸立天地的雄伟之姿,意象之巍峨、诗韵之风骨、思想之深刻,令人读之荡气回肠。这种浩然之气如虹之炫目,展现出的是沧桑长白不屈的历史与永恒的壮美。为了这炫目之壮美,作为长白之子的诗人甘愿献上自己的头颅与之共存荣:
  长白山/巍峨的长白山啊/就让我把我的头颅给你/去倾听华夏的声音/去磨砺一柄长剑/就让它与您一起高悬国门/镇守边关/成为祖国/犀利的/眼
  恢弘、厚重、昂扬的诗风,使读者通过阿薇诗歌语言修辞和鲜明的节奏感,强烈感受到这位身居关东、挥毫大东北的作者之赤子豪情。阿薇此前的作品一向以挚情、细腻、温婉、深情示人,而此次集中的作品多了恢弘厚重的昂扬长歌,令人感受到其诗歌精神的重铸,这种重铸在其近两年撰写和发表的作品中尤为凸显。“阿薇式”刚阳柔劲的诗歌、散文诗、散文写作,似管弦乐中铜管、木管和弦乐组成的动听交响,既有气势磅礴震撼心房的张力,又有小桥流水撩拨心底的温婉细腻,使其写作文本张弛得当、融会贯通,更具唯美恢弘之况味和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且臻美于大家之风范。
  如果/季节是一部铧犁/能翻起冬的冰雪压抑/如果驶向快乐彼岸的速度/能像这部列车/瞬时抵达心中美好的希冀/如果能用简单的话语/描述什么是盎然生机/那/就是穿越花海/看春/在面前的层层迭起
  这是阿薇丙申初春创作的长诗《穿越花海》的起笔,一连三个设问排比句式,使迭加的意象如春潮般涌向读者的视野。接下來,诗人向我们铺展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
  居庸关/一个写满长城古道的沧桑之地/一个源起战国/历经唐辽金元王朝的重要关隘/如今/摆开花阵/落霞满坡/香溢谷底/举起桃红李白之手/向我们行着庄严军礼/古老的战场/讲述又一个春天的故事/十八里溪谷/都在倾听/雄关叙不完的历史话题
  诗人笔下的居庸关如一卷历史的底片,从沧桑的天幕渐次显影出这片古战场最美的花季,展现出十八里溪谷香阵透天的历史桥断与雄关历史永恒的春之话题。
  一帘春梦/一坡嘤嘤的絮语/开在清明/开在长城之脚/分明是雪色的公祭/一沟香风薫薰缭绕/直逼敞开的心底/没有谁能阻断血性的繁殖/龙的子孙/华夏的儿女/正在将脊梁髙高挺起/那一丛丛花树/分明是一柄柄燃烧的火炬   诗人眼眸中的花海在其笔下由灵视的客体物象上升到雪色的公祭与血性的繁殖。品读如此富于历史穿透力的诗句,色彩的审美瞬间诗化成民族血魂的绽放,这绽放的象征意义,在这里被诗人诠释得淋漓尽致,即那一叢丛花树幻化成的一柄柄燃烧的火炬,瞬间点燃了历史屏蔽的夜空,令人追思这夜空经历的漫漫长夜和民族先驱前赴后继的血色黄昏与熹微黎明。
  打开车窗/探出头去/去嗅春天香喷喷的诱人气息/举起相机/揽江山岁岁如锦/新鲜画意/太行余脉/军都山峽谷/一声长笛嘹亮划过/震颤了多少花容/惊扰了谁的领地/散落的/可是车上人/啧啧有声的粉色欢愉
  回到现实,诗人透过灿灿花海,将诗心观照穿越花海之美,用心灵的长焦定格在如诗如画的大美江山,而审美主体在啧啧有声的粉色欢愉中,穿越着现实与未来的憧憬。
  穿越花海/划一道曼妙轨迹/带走一片神奇/那堆满峽谷的花树上/挂着哪一代的蓓蕾/嫣然一笑/倾国倾城/醉了春的记忆/谁的目光/紧盯花海不放/采集春的消息/走进春天/陡生爱意/再不愿/再不愿就此别离
  之所以如此篇幅铺述《穿越花海》,实在是由于这首诗在阿薇《为你凝眸》诗文集中享有重要位置。诗人并没有把这首诗摆在显要的位置,而是含蓄的将其纳入春的万绿丛中,任读者凭借慧眼去发现和领略诗人之笔花,超凡脱俗的黄钟大吕般的雄迈诗风,以及诗风传递出的诗歌美学守恒定律。这种定律在诗人的修辞学中,沉淀成为嫣然一笑倾国倾城的凝眸与陡生的爱意。从《穿越花海》的韵律中可以探微出诗人对诗歌美学精神的态度,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昭示:诗歌创作要达到历史与时代的高度,必须具有诗美学力量的风骨。否则,再华丽的词藻也只能是分行的文字堆砌。无疑,阿薇做到了这一点。在当代中国诗坛上,阿薇用视角独特的美学观,守恒着一个良知诗者对时代召唤应有的诗心与优秀的诗品。正是这种优秀的诗品,使阿薇晚年沉醉行走在诗意的人生路上,在《仰望矿山》中《去握春的手》;在《雪中望梅》中行《桃花三吟》;在《爱的絮语》中去《迷落月亮》;在《致敬青春》中去《放大生命》;在《让心在这里驻守》中去一次次《为你凝眸》。从美文作家向优秀诗人的华丽转身,阿薇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便以其独树一帜的刚美诗风,高品质地跻身于当代优秀诗人的方阵,并由此获得“2012年度网络世界十大知名诗人”称号,不能不令人由衷地为之啧啧赞叹。
  这种从散文作家向诗人的华丽转身,同时也成就了阿薇的散文诗创作。读该集散文诗篇中的作品,你会惊诧阿薇对散文诗文本的圆润和准确把握。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散文诗文本,在阿薇的笔下既是诗的散文又是散文的诗,其文心的精美、语言的考究、意境的清新、结构的简约、情韵的婉致、风骨的张力、内涵的深掘,无一不熔铸着阿薇散文诗写作的匠心与卓尔不群、拔出流俗的雕龙写作操守,展示了一个智者写作的内在丰沛的学识与修养以及水到渠成的流畅。收入集中的38篇散文诗作品,堪称阿薇近两年散文诗文本的精品之作,诸如《北方,春风初动》《漂泊的乡愁》《故乡的水,故乡的桥》《问雪,知雪,爱雪》《我的长白,我的松江》《长白山,历史的突兀与见证》《那河,那山,那桥》《那张抡圆了的漁网》《与诗歌有关》《静下来》《秋的印象》《我们老了吗》《那一滴泪》《做一株小草》《留住花的红》等等,不胜枚举。任凭随意从集中选萃品读,便如红叶沾香,令人目含秋水于高天厚土之间,感动在阿薇风骨与丹采之笔描绘的斑斓,在心谷溪水间的汩汩流动以及思想深邃、极富哲理的审美意境。
  载一舱乡愁,泛舟河上;执一壶清酒,倾洒异乡。把心事沉进水里,与大河一起苍凉。
  立于船头,向南眺望,目光穿透雾霾,却寻不见远离的故乡。
  阿薇一生远离故土,晚年不免思生问祖寻根之情,《漂泊的乡愁》代表了阿薇晚年情结的一定倾向。但是:
  思乡,却不能归乡;归乡,却找不到儿时的模样。都说叶落归根,可为什么,为什么苦苦追寻一生的答案竟会是这样?为什么每逢思乡总是令游子断肠?
  阿薇《漂泊的乡愁》写的苍凉凄婉,写的归心似箭,写的柔肠寸断。他开始羡慕天上有两个故乡的大雁,“那一行行秋去春回的雁队,头总是朝着故乡的方向。”在阿薇的心里乡愁有如一条连结生命胎盘的脐带,虽早已剪断却走不出故乡血脉喷涌的浪花与漂浮若银的月光。在散文诗的文本中,阿薇笔下的乡愁是对故乡诗性的写意,这种诗性的写意在《故乡的水,故乡的桥》中渲染成水墨丹青,悬挂在乡愁之心壁。
  故乡的水是碧绿的,我不知道它是因两岸的树木染成,还是原本就这样。
  故乡的水是绛红的,荡漾着喜庆色彩。那是夜晚岸边灯笼的倒影,漂着一河浓郁的酒香。
  故乡的水是蔚蓝的,而船儿就像白云朵朵。我知道故乡人喜水,把它当作了头顶的天。
  故乡的水是甜甜的,带着一种江南的味道,一如醪糟的陈酿,直醉了千年古镇,还有游子那颗漂泊的心。
  这首《故乡的水,故乡的桥》被选入《2015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之中。阿薇的诗文画面感极强,甚有意境,总是能牵动人柔软的心。如此诗性的写意,使乡愁的游子之心少了些许惆怅,多了一种希冀的憧憬与向往。阿薇的散文诗写作可谓日见炉火纯青,但他并没就此止步,他像探索诗歌文本那样,在散文诗的创作中努力雕龙着文本的风骨与气韵,使作品更富张力维度,更富立体感。这种探索在《长白山,历史的突兀与见证》以及《静下来》等作品中得到生动印证。《长白山,历史的突兀与见证》这首作品由五个章节组成,分别为:“撩开仰视的眼帘”“寻找往事的清晰”“英雄喋血的地方”“历史端坐若莲”“不变的是花的鲜艳”。毫不夸张,阿薇这组状写长白山的散文诗文本,不仅是其散文诗文本的扛鼎之作,即便在当代汗牛充栋的散文诗创作中,也是羚羊挂角之力作。因为,这是一组如岩浆喷发具有史诗色彩的厚重之作。
  是谁,将岩石冶炼成浆,再吐纳成峰,在祖国的大东北屹立高耸?一座山的成长史,竟然要靠熊熊地火的燃烧与呼啸喷涌来实现。
  阿薇撩开仰视的眼帘,任思绪纵横捭阖于长白山突兀高耸的沧桑史,借其吐纳成峰的呼啸岩浆,点燃对其仰视的诗心,进而以诗的岩浆奔涌去放歌长白山突兀的耸立与上下八百年历史的冶煅熔铸。
  阿薇凝眸长白山,寻找往事的清晰,在英雄喋血的地方,从盛开的红杜鹃中读到了英雄不死的魂魄。由此可见,阿薇笔下的长白山俨然如昂立关东的倚天之剑,是护佑社稷的镇国宝器,是沧桑不老的历史活化石,是砥砺人们笃志前行的时代教科书。
  在诗歌与散文诗创作的同时,阿薇丝毫没有懈怠为其带来荣誉的散文文本创作。阿薇早期写作以散文为主,创作了相当数量意境幽远、朗朗上口、易于诵读的美文作品,尤其近几年其势头不减,且许多精湛美文被收入国内多家精选文本之中。这次收入散文篇的20篇作品,一如既往地释放着阿薇书卷气浓郁的写作文风,彰显着阿薇擅长于文字铺陈、炼字铸句、雕龙文心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写作功力。
  当代诗学家耿占春对著名女诗人王小妮诗歌写作评价是:凭着直觉写作的诗人。与王小妮一样,阿薇的写作也充满了直觉,所不同的是阿薇在直觉写作中开掘的是属于自我的,既有青年人的热烈奔放,又有老者的深思哲理、富有禅意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与感受被提炼淬火成精辟的文字和思想内髓,如同可反复欣赏、珍贵收藏的一件件上好美玉。阿薇作为集诗歌、散文诗、散文写作为一体的优秀诗文作家,作为长白之子,不负时代与社会,以其笔耕不辍、深入发掘、不断求索、不拘一格、令人赞叹的写作精神,诗意地行走和凝眸在关东的高天厚土之间,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至醇至美的写作才智,奉献着青春不老的赤子之心。
  桑俊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黑龙江龙煤鹤矿集团。代表作有诗集《石炭魂》《沧桑诗耳》《复归缪斯》,长篇电视小说《解放区的天》(拍摄成26集电视连续剧)、中篇小说《鸽子树》。曾三次荣获中国煤矿文学“乌金奖”。
其他文献
在这个以审丑为时尚的时代  在这个凡事都需策划的时代  在这个很难抽身静下来的时代  能抽空看看秋日蒙山漫山碧透  看看群峰相拱,看看红叶映照  我们就会被天然大氧吧灌醉  厌倦了城市的喧哗  厌倦了装饰的风景  让我们抽空儿静下心来  看看七十二主峰  还有三十六洞天  秋已深了  有心就有美丽的象征  有心就有神圣的敬畏  只要我们的心灵能回归  就像对待山间万物一样  充满了宽容和仁慈  充
期刊
寒冷的冬天,不见一只乌鸦赶路  一种黑色的石头,在激情的燃烧  像二十年前的我,全身都是火焰  渴盼著偶遇,渴盼一场恋爱  一场酣畅淋漓的恋爱,从我情窦初开  一直是我的奢望。邂逅,总讲究莫名的缘分  这黑色的精灵,前世最少也修炼了百万年  早通了佛性。人世间的疾苦啊  全被他看在眼里。红尘往事,因果循环  温暖和光明,一直是我的终极目标  寒冷的黑夜,唯有温暖和火焰让人难忘  来自地球深处的宝藏
期刊
这是两个差点儿都一样的故事。我说的是差点儿。差在了什么地方?等我讲完,你们就知道了。我们先讲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很普通的大众餐馆。虽说营业面积不大,只有十几张餐桌,餐桌也不大,只能容纳四五个客人就座。因为所处的位置好,每天来这里就餐的客人总是来了一拨又一拨。当然,来这里就餐的客人都是工薪阶层,属于低端消费群体。今天是周末,客人虽说比平时多了一点儿,但时间已经很晚了,所以饭厅里的客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期刊
一  磨坊在垛儿村的最东边,靠近垛儿村的灌溉渠。一年四季,村里人都会把收下的粮食挑到灌溉渠里淘洗。一来是离磨坊近便于磨面,二来是灌溉渠的水清澈能把粮食淘洗干净。晴朗的日子里,灌溉渠的坡坝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苇席,颜色不一的席子上缀满了颜色各异的补丁。垛儿村的日子不富裕,苇席几乎没有完整的,一条席子用七八年十来年是正常事,有的席子补得已经看不出苇席原本的样子和颜色了。在这群晒粮食淘洗麦子的女人中,惜月
期刊
茫茫的大山下  埋藏了多少希望  沉默的高原  凝聚了多少黑色的宝藏  寂静的日子  在岁月中流淌  把最美的年华  种在了富饶的地下  黑色的精灵  一路欢欣 一路轰鸣  传播了美好的向往与憧憬  多少个日出日落  多少个阴晴圆缺  寒冬酷暑锤炼着你的青春  狂风暴雨侵蚀着你的生命  风霜刻在年轻的面庞  岁月苍老了坚挺的脊梁  矿灯  陪伴着黑暗的灵动  你的肌肤如墨黑一样深沉  似钢筋似铁骨
期刊
炉膛中的煤  雪漫西山时,炉膛红彤彤的  红的炉膛,足以烧沸一壶冰水  那一壶水,足以洗涤我的煤垢  令我明日,再匍匐于三十八号煤窑  三十八号煤窑,父亲在那儿工作过  我摸索着他的脚步  掘进的锄头挥得灵动  每一厢煤,沙沙沙地唱  像一壶沸水的气流  父亲,今夜我想  用这一壶水洗净煤灰  看我的躯体,是否比雪细嫩  窑井口  从此处进去的人  吃了早饭不知能不能再吃中饭  从此处进去的人  
期刊
一  倘若不是费翔唱了首叫《冬天里的一把火》的歌儿,这个故事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那是一九八七年,台湾歌手费翔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了首《冬天里的一把火》的歌曲,很快,这首歌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特别是追赶时尚、渴望爱情的年轻人,他们个个嘴里唱的都是一把火,你唱、我唱,好像要将一把火烧成了两把火,三把火,似乎要把爱情之火燃烧到世界的角角落落,把沉默的大山唤醒,把冰凉的海水烧得沸腾起来。
期刊
一  水生把秧田做迟了。  料峭的春风抖动软泥上的一汪水,像抖一块薄绸布似的。水生高挽着裤管,感到皮肉被割得疼,不时爬上田埂,搓着手跺着脚:这多冷啊。他低头看一双毛腿杆冻得红呵呵的,像从油锅捞起的虾。  嗬嗬,老乡做田啊!  一个问候声传来。水生忙抬起头,只见一个肩挎挎包的人,袜子鞋整齐地站在田埂上。来人称是农科部门的干部。水生就冲干部憨憨地笑笑。干部向陷在泥田里的水生说:老乡,还没下种呢?水生答
期刊
在水晶般的湖面你悄然入睡  水面有你梦幻般的白色倒影  你的头颅藏在温暖的翅膀里  是不是又梦见了往昔的伴侣  想当年你们把霓虹踩在脚底  狂烈地呼吸滚烫的光明之火  展翅轻振滑過了千万里太空  得意的心中充满着日月星辰  而如今你静静地在湖面缓行  优雅、高贵、纯洁一如往日  只是太空中再无狂奋的呼唤  从沉思中你放眼无边的大湖  忽然间你发现了另一种澄明  你忍不住加快了脚步去拥抱  情人节寄
期刊
你是报春的花朵,在写满诗意的枝头摇曳  你是报春的使者,在希望的田野异彩流香  你一丝不苟守护着肩上的那份职责  你把生命融入了日夜守护的副井绞车  你,就是大兴矿运转队副井绞车班班长  ——杜娟  巍峨的井塔,構筑了矿山的伟岸  川流不息的煤海里,写满了  你历经坎坷、壑积久远的沧桑故事  奔腾跳跃的焰火中  散发着你尽情释放的豪迈激情  温暖灿烂的阳光下  折射出你久经沉浮的睿智才思  是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