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学作品的诵读与赏析是戏剧与影视学和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员必备的一项技能。本文讨论如何正确把握文学作品的诵读方法,具体分析情感的把握和语言的表达,进一步分析播音主持专业人员如何在文学作品的诵读过程中,正确把握换气和吐字归音。
关键词: 文学作品 诵读 情感表达 语言的正确运用 吐字归音
一、文学作品的诵读是一种艺术形式
1.避俗
如何从艺术的高度把事情说清从而避开俗气?比如说绘画,避开邪,避开媚,要趋雅避俗。但是当一件事物真正达到雅的最高峰的时候,这个事物基本也就消失了。但是,中国人的京剧已经进入一个非常程式化的状态,后人很难超越,所以也就能够保留至今。
朗诵一般来说是一个趋雅的东西,人类有了文字以来就有诵,只是诵的方式东西方不一样。东方叫吟诵,有结构性和韵律性的标准。吟诵随着私学的消失,西学的建立之后,吟诵渐渐消失了。随着西学的发展进入,逐渐出现了朗诵,这是一门非常新颖的艺术,百花齐放而没有非常统一的标准。
但是,任何事物总有一个核心,朗诵的核心就是让人进入你的心境,用他的声音打动你的内心。
2.用心
有人认为朗诵要大声地字正腔圆地表达事物,但很多人觉得这与事实脱节,所以又有了轻轻耳语类的风格,比如央视的“新诗歌会”,很多就是轻声耳语的风格。还有一种就是纯粹的高歌类型,声音甚至达到要破音的感觉,从物理学的角度说,这算是一种噪音,可能会让人头疼,不过看着许多中国老一辈革命家都是此类出身,他们是典型的演讲风格,就是让人跟着走。而诵读则是打动你的内心,让你得到高雅的享受。
在作品表达的过程中,声音出来了,有了艺术的外表,但做到这些之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回归到作品本身,能够做到与观众进行自然交流。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除了字正腔圆之外,其他就所剩无几了。这样的表达,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叫做“走进去而出不来”。自然语言与艺术语言结合,用最大的力量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力量返回来,这才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但是这并不代表完全用自然的语言诠释一个作品,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完全运用自然的方式就失去了艺术价值。这里,我借用几件作品诠释我所认为的朗诵,再分析如何使自然的语言回归到艺术的高度。
3.动感
一句话怎么好,怎么美,只顾及形成什么样的点而没有构成一个很好的画面,是大家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把它组合成一个思想或者一个想法或者一个能使人受到感染、融合一个特定氛围的场景,才能真正地感动大家。
我们了解的是一个作品的大的基调和氛围,通过所见所闻体现出所思所想是画面展示思想的过程。听人聊起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讲到乐章之间该如何衔接和情感之间该如何连接之类的问题,他们说道,首先人要懂得音乐,才能在听到乐曲最后的时候会被音乐感动。有人很费解,为什么在现场听音乐会能听到哭声呢,因为它能够调动起你心中的某种思想和某种情感,与音乐产生了共鸣。我们诵读文章也是这样。怎样通过言语和文字调动深藏于我们心中所谓的情感和思想,如果能实现这一点,那么你所具有的感染力已经是非常丰厚了,否则,大家可能就只会说这个人普通话不错,这个人声音不错。结果只看到你的外表而忽略你的内在。
二、诵读艺术形式的基本专业元素
下面通过一些作品给大家表现和展示技巧性的东西。
1.借用语句
有很多这样的范文,例如《一碗炒面》、《第一场雪》。在这里我们以《五月的青岛》为例。文章中说道:“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青岛的樱花都是在四月下旬开放。”由于老舍在这个地方说明了节气晚,因此樱花开的时节一般会晚些,我们在读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情感。如果是我来读这作品,就只是借用他的词、句式和语法结构,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选择读成:“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青岛的樱花,都是在四月下旬开放。”
这样,会有很多画面呈现在人们的脑海当中,人的大脑中会浮现出一个相应的画面,青岛有樱花、青岛的季节,等等,这需要一个反应的时间,所以说我们需要有一个舒缓的过程。
2.提前解码
在语言学里也叫解码过程。每件作品,她的情节和情感的变化总是沿着一定的规律在发展,这个规律就好像是作者在文中精心设置的一数数码,需要我们认真解读。在这个过程中,当有很多数码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编排和组合的过程,需要时间的停顿。如果没有一个该有的停顿,紧接着就说:“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读得慢的话还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一个个调值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大概就会一团雾水。在听《今夜让我静静的想你》时,我听作者本人在诵读作品时,不需要解码,跟着他的意思走就可以。但我听新竹读的时候我尽力地跟着他走都会感觉很吃力,因为他给了我太多的环节让我解码。
我们需要提前把码编好。有时候我们说很长的一段话根本就不需要一个标点符号,大家一样也能听懂,因为大家已经可以理解我的意思。如果我不停声有标点的 说,让 大家 再去 解码 的 话,大家 或许 可以 理解 我的 意思 ,但是 这样 的话 大家 会很 吃力。我只要稍微一分神,这个链条就断了。前后对比将非常明显。
这样的读法会让人很累,如果倾听欲很强烈,那么我或许会想听懂。但是,如果没有的话就会失去兴趣。我们需要把解码编码的工作由诵读人本身完成,大家只需要接受一个完整的信息就可以了。
还是刚才那句话: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开放的。我们把它连续地读的话,意思已经可以很好地表达。
在电视节目中,所有节目都需要剪辑,因为内容太多太繁杂,但是剪辑和编程的多少,取决于他本身能给带给人们多少实际的内容。诵读给人们带来的感觉实际上和电视节目非常相似。
3.做减法
通常的诵读技巧,如果是以诗歌为题材,那么通常是一物或者是一幕一拍,这就是在给文章的节奏做加法,我们需要加入更多的文章情感。但是如果是以抒情为目的的散文,那么我们只需要省略这些过程,表达清楚意思,抒发自己的情感即可,也就是常说的做减法。 文章中说:“藤萝、桃花、梨花、杏花都争先的开放起来。”我们要明白此处作者是希望表现应接不暇的场面还是想要表达如数家珍的喜爱之情。通过段落上的理解,我们很容易发现是想表现应接不暇的情感,我们要在此处“做减法”,也就是加快语句节奏,减少空拍,做到语句之间意思不断且不停顿。但是进入的时候我们不能太强硬,缓和一些,做到上下句的衔接。
文章说道:“墙角路旁也都有了嫩绿的叶。”此处我做了两个处理,首先墙角路旁要分开,但仍在一个画面里,其次是停顿,与后面的语句要有意思上的分开。语调的变化就是表达语义的重要方法。如果走镜头则不会是分镜头而是一个长镜头的出现。
标点符号也是我们判断语句的重要方法。逗号的出现表示句子意思没有结束,我们的语气通常是平调,而如果是句号,那么通常采用降调的语气表示肯定。同样的语气不能变化衔接太强硬,否则会让语句感觉不在同一个画面里。把一个完整画面编排好呈现给大家是诵读的很重要的工作。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与其让听者自己拼积木,不如自己拼好再呈现给听众。说得实际一点,我们在描述青岛的时候会说一个具体的地点,比如八大关,肯定不会只说一个小洋楼,一定会对景色进行细致的描述,就像老舍在五月的青岛中写道:“五月的岛上到处都是花香,一清早就听见卖花声,公园里自然无需说了,小蝴蝶都在绿草地上用娇艳的颜色结成的十字或修成花团在绿树上开了一团的白花。”
还有一点就是减少拍子的空格,也就是如何运用技巧让一个长单句或者复句实现文章的断句,断句的同时不能影响句子的意思。具体方法我们可以参考之前所讲过的那一句各种花之间的停顿。
三、通过文学写作手法判断情感表达
托物言志是现在文学体裁的主要寄希望于能够表现的目的,常用的手法是“赋、比、兴”,也就是记录、打比方和联想。联想指导了打比方的事物,用一些物象和意境引发了联想,所以“兴”是古代文学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相比之下国外西方文学则是赋相对多一些。通过作品诵读的兴如何表述是我今天想要表达的重点。
泰戈尔的《金色花》是母子之间一种心灵的交流,金色花就是树上阳光照到叶片上泛出的一朵朵金光,那就是孩子眼中的花,想起了泰戈尔与母亲度过的美好时光,把孩子的顽皮等完全表现出来了,在孩子眼中,妈妈像一个女神,这就是“兴”的一种重要的应用,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拟人化的写法。
与中国的传统美术等作品会给人带来淡淡的忧伤相比,泰戈尔更能对人的快乐的点滴进行记录。对一个忧伤的故事、悲情的结局进行记录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要记录欢快开心,则往往是一件需要考察作者内涵的工作。这是对事物产生美的感受而得到的,对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朗诵的训练,首先声韵调,也就是你的普通话必须要标准,其次是用普通话表达,这是从字词开始的训练。做好这两点后,基本功就具备了,其他的靠你自己的情感体会,这是无法辅导和教会的。因为所谓的教导只是将自己的情感理解与他人进行分享,而真正的感悟和理解要靠自己的体会。另外,对于气息等小问题也必须进行简单调整,等等。
四、感悟:“内容重于形式”“心重于术”
通过这样的两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文章是表现韵律美的。我觉得一个不爱青岛的人是不可能把《五月的青岛》所拥有的情感进行合理的表达的。
同样的,我从小在江阴长大,但我的家乡是无锡。如果我描绘家乡,就很难进行良好的表述和体验,因为我从未在家乡生活,家乡的记忆都是零碎的。和乐感一样,很多东西后天无法培养,这些都是切身感受,只有有了感受才能真切地和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总之,感知于外受之于心,诵读不仅是声音之美而且是内涵之美。任何事物都不可以让形式大于内容,不一定要有很好的普通话,只要能够真切地表现出内心的想法就可以。让诵读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丝情绪,增添一种色彩。
参考文献:
[1]老舍.五月的青岛.宇宙风,1937.6.16(四十三).
[2]泰戈尔.金色花.泰戈尔诗集.
[3]伤城66原创作品.今夜让我静静的想你.本作品出自http://yc.5sing.com/270342.html.
[4]胡三毅.一碗炒面.安徽教育,1957(05).
[5]峻青.第一场雪.瑞雪.写于1960-1962.
关键词: 文学作品 诵读 情感表达 语言的正确运用 吐字归音
一、文学作品的诵读是一种艺术形式
1.避俗
如何从艺术的高度把事情说清从而避开俗气?比如说绘画,避开邪,避开媚,要趋雅避俗。但是当一件事物真正达到雅的最高峰的时候,这个事物基本也就消失了。但是,中国人的京剧已经进入一个非常程式化的状态,后人很难超越,所以也就能够保留至今。
朗诵一般来说是一个趋雅的东西,人类有了文字以来就有诵,只是诵的方式东西方不一样。东方叫吟诵,有结构性和韵律性的标准。吟诵随着私学的消失,西学的建立之后,吟诵渐渐消失了。随着西学的发展进入,逐渐出现了朗诵,这是一门非常新颖的艺术,百花齐放而没有非常统一的标准。
但是,任何事物总有一个核心,朗诵的核心就是让人进入你的心境,用他的声音打动你的内心。
2.用心
有人认为朗诵要大声地字正腔圆地表达事物,但很多人觉得这与事实脱节,所以又有了轻轻耳语类的风格,比如央视的“新诗歌会”,很多就是轻声耳语的风格。还有一种就是纯粹的高歌类型,声音甚至达到要破音的感觉,从物理学的角度说,这算是一种噪音,可能会让人头疼,不过看着许多中国老一辈革命家都是此类出身,他们是典型的演讲风格,就是让人跟着走。而诵读则是打动你的内心,让你得到高雅的享受。
在作品表达的过程中,声音出来了,有了艺术的外表,但做到这些之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回归到作品本身,能够做到与观众进行自然交流。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除了字正腔圆之外,其他就所剩无几了。这样的表达,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叫做“走进去而出不来”。自然语言与艺术语言结合,用最大的力量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力量返回来,这才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但是这并不代表完全用自然的语言诠释一个作品,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完全运用自然的方式就失去了艺术价值。这里,我借用几件作品诠释我所认为的朗诵,再分析如何使自然的语言回归到艺术的高度。
3.动感
一句话怎么好,怎么美,只顾及形成什么样的点而没有构成一个很好的画面,是大家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把它组合成一个思想或者一个想法或者一个能使人受到感染、融合一个特定氛围的场景,才能真正地感动大家。
我们了解的是一个作品的大的基调和氛围,通过所见所闻体现出所思所想是画面展示思想的过程。听人聊起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讲到乐章之间该如何衔接和情感之间该如何连接之类的问题,他们说道,首先人要懂得音乐,才能在听到乐曲最后的时候会被音乐感动。有人很费解,为什么在现场听音乐会能听到哭声呢,因为它能够调动起你心中的某种思想和某种情感,与音乐产生了共鸣。我们诵读文章也是这样。怎样通过言语和文字调动深藏于我们心中所谓的情感和思想,如果能实现这一点,那么你所具有的感染力已经是非常丰厚了,否则,大家可能就只会说这个人普通话不错,这个人声音不错。结果只看到你的外表而忽略你的内在。
二、诵读艺术形式的基本专业元素
下面通过一些作品给大家表现和展示技巧性的东西。
1.借用语句
有很多这样的范文,例如《一碗炒面》、《第一场雪》。在这里我们以《五月的青岛》为例。文章中说道:“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青岛的樱花都是在四月下旬开放。”由于老舍在这个地方说明了节气晚,因此樱花开的时节一般会晚些,我们在读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情感。如果是我来读这作品,就只是借用他的词、句式和语法结构,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选择读成:“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青岛的樱花,都是在四月下旬开放。”
这样,会有很多画面呈现在人们的脑海当中,人的大脑中会浮现出一个相应的画面,青岛有樱花、青岛的季节,等等,这需要一个反应的时间,所以说我们需要有一个舒缓的过程。
2.提前解码
在语言学里也叫解码过程。每件作品,她的情节和情感的变化总是沿着一定的规律在发展,这个规律就好像是作者在文中精心设置的一数数码,需要我们认真解读。在这个过程中,当有很多数码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编排和组合的过程,需要时间的停顿。如果没有一个该有的停顿,紧接着就说:“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读得慢的话还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一个个调值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大概就会一团雾水。在听《今夜让我静静的想你》时,我听作者本人在诵读作品时,不需要解码,跟着他的意思走就可以。但我听新竹读的时候我尽力地跟着他走都会感觉很吃力,因为他给了我太多的环节让我解码。
我们需要提前把码编好。有时候我们说很长的一段话根本就不需要一个标点符号,大家一样也能听懂,因为大家已经可以理解我的意思。如果我不停声有标点的 说,让 大家 再去 解码 的 话,大家 或许 可以 理解 我的 意思 ,但是 这样 的话 大家 会很 吃力。我只要稍微一分神,这个链条就断了。前后对比将非常明显。
这样的读法会让人很累,如果倾听欲很强烈,那么我或许会想听懂。但是,如果没有的话就会失去兴趣。我们需要把解码编码的工作由诵读人本身完成,大家只需要接受一个完整的信息就可以了。
还是刚才那句话: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开放的。我们把它连续地读的话,意思已经可以很好地表达。
在电视节目中,所有节目都需要剪辑,因为内容太多太繁杂,但是剪辑和编程的多少,取决于他本身能给带给人们多少实际的内容。诵读给人们带来的感觉实际上和电视节目非常相似。
3.做减法
通常的诵读技巧,如果是以诗歌为题材,那么通常是一物或者是一幕一拍,这就是在给文章的节奏做加法,我们需要加入更多的文章情感。但是如果是以抒情为目的的散文,那么我们只需要省略这些过程,表达清楚意思,抒发自己的情感即可,也就是常说的做减法。 文章中说:“藤萝、桃花、梨花、杏花都争先的开放起来。”我们要明白此处作者是希望表现应接不暇的场面还是想要表达如数家珍的喜爱之情。通过段落上的理解,我们很容易发现是想表现应接不暇的情感,我们要在此处“做减法”,也就是加快语句节奏,减少空拍,做到语句之间意思不断且不停顿。但是进入的时候我们不能太强硬,缓和一些,做到上下句的衔接。
文章说道:“墙角路旁也都有了嫩绿的叶。”此处我做了两个处理,首先墙角路旁要分开,但仍在一个画面里,其次是停顿,与后面的语句要有意思上的分开。语调的变化就是表达语义的重要方法。如果走镜头则不会是分镜头而是一个长镜头的出现。
标点符号也是我们判断语句的重要方法。逗号的出现表示句子意思没有结束,我们的语气通常是平调,而如果是句号,那么通常采用降调的语气表示肯定。同样的语气不能变化衔接太强硬,否则会让语句感觉不在同一个画面里。把一个完整画面编排好呈现给大家是诵读的很重要的工作。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与其让听者自己拼积木,不如自己拼好再呈现给听众。说得实际一点,我们在描述青岛的时候会说一个具体的地点,比如八大关,肯定不会只说一个小洋楼,一定会对景色进行细致的描述,就像老舍在五月的青岛中写道:“五月的岛上到处都是花香,一清早就听见卖花声,公园里自然无需说了,小蝴蝶都在绿草地上用娇艳的颜色结成的十字或修成花团在绿树上开了一团的白花。”
还有一点就是减少拍子的空格,也就是如何运用技巧让一个长单句或者复句实现文章的断句,断句的同时不能影响句子的意思。具体方法我们可以参考之前所讲过的那一句各种花之间的停顿。
三、通过文学写作手法判断情感表达
托物言志是现在文学体裁的主要寄希望于能够表现的目的,常用的手法是“赋、比、兴”,也就是记录、打比方和联想。联想指导了打比方的事物,用一些物象和意境引发了联想,所以“兴”是古代文学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相比之下国外西方文学则是赋相对多一些。通过作品诵读的兴如何表述是我今天想要表达的重点。
泰戈尔的《金色花》是母子之间一种心灵的交流,金色花就是树上阳光照到叶片上泛出的一朵朵金光,那就是孩子眼中的花,想起了泰戈尔与母亲度过的美好时光,把孩子的顽皮等完全表现出来了,在孩子眼中,妈妈像一个女神,这就是“兴”的一种重要的应用,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拟人化的写法。
与中国的传统美术等作品会给人带来淡淡的忧伤相比,泰戈尔更能对人的快乐的点滴进行记录。对一个忧伤的故事、悲情的结局进行记录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要记录欢快开心,则往往是一件需要考察作者内涵的工作。这是对事物产生美的感受而得到的,对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朗诵的训练,首先声韵调,也就是你的普通话必须要标准,其次是用普通话表达,这是从字词开始的训练。做好这两点后,基本功就具备了,其他的靠你自己的情感体会,这是无法辅导和教会的。因为所谓的教导只是将自己的情感理解与他人进行分享,而真正的感悟和理解要靠自己的体会。另外,对于气息等小问题也必须进行简单调整,等等。
四、感悟:“内容重于形式”“心重于术”
通过这样的两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文章是表现韵律美的。我觉得一个不爱青岛的人是不可能把《五月的青岛》所拥有的情感进行合理的表达的。
同样的,我从小在江阴长大,但我的家乡是无锡。如果我描绘家乡,就很难进行良好的表述和体验,因为我从未在家乡生活,家乡的记忆都是零碎的。和乐感一样,很多东西后天无法培养,这些都是切身感受,只有有了感受才能真切地和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总之,感知于外受之于心,诵读不仅是声音之美而且是内涵之美。任何事物都不可以让形式大于内容,不一定要有很好的普通话,只要能够真切地表现出内心的想法就可以。让诵读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丝情绪,增添一种色彩。
参考文献:
[1]老舍.五月的青岛.宇宙风,1937.6.16(四十三).
[2]泰戈尔.金色花.泰戈尔诗集.
[3]伤城66原创作品.今夜让我静静的想你.本作品出自http://yc.5sing.com/270342.html.
[4]胡三毅.一碗炒面.安徽教育,1957(05).
[5]峻青.第一场雪.瑞雪.写于1960-1962.